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开题报告】不同情绪特质的儿童对注意的选择性

1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杭州市少年宫幼儿园学前班的 94 名儿童,其中男生 44 名,女生 50 名,
平均年龄为 6.11+0.20 岁。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研究,测量儿童的情绪特质
向幼儿父母发放问卷。问卷采用 Rothbart 等人(2001)编制的儿童行为问卷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CBQ),该问卷包括 195 道题,包含活动水平、生气、 趋近、注意集中、不适、害怕、冲动、抑制控制等 15 个维度,这些维度构成外向性、 消极情绪和努力控制三个因子。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67-0.92,平均信度为 0.75。问卷采用七点计分,1-7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本研究主要考 察生气、害怕和害羞三个纬度。生气包括 6 个题目,比如,当要求他/她在休息时不要 乱动,他/她就会生气;害怕包括 6 个题目,比如,当听到贼、“大灰狼”或其他有威胁 的人时感到害怕;害羞包括 6 个题目,比如,即使和认识很久的人在一起,有时也会 害羞。 2. 实验研究,测量儿童注意的选择性
2
四、参考文献
Derryberry, D., & Reed, M. A. (2002). Anxiety-related attentional biases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attentional control.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11, 225-236. Reed, M. A., & Derryberry, D. (1995). Temperament and 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it inform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8, 135-147. Perez-Edgar, K. & Fox, N. A. (2005). A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children’s selective attention under neutral and affective conditions.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6, 89-118. Derryberry, D., & Reed, M. A. (1994). Temperament and attention: Orienting toward and away from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gn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1128–1139. Derryberry, D., & Reed, M. A. (2002). Anxiety-related attentional biases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attentional control.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11, 225–236. He, J., Degnan, K. A., McDermott, J. M., Henderson, H. A., Hane, A. H., Xu, Q., & Fox, N. A. (2010). Anger and approach motivation in infancy: Relations to early childhood inhibitory control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fancy, 15, 246-269. Saarni C.(1997).Coping with aversive feelings.Motivation and emotion, 21: 45~63 Jenkins J M.(2000).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egulatory aspects of emotion.Cognition and Emotion,14: 261~282 Wang Q.(2003).Emotion situation knowledge in American and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and adults.Cognition and emotion, 17(5): 725~746 俞国良, 董妍. (2007). 情绪对学习不良青少年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的影响. 心理学报, 39, 679687. 郝芳, 俞国良. (2008). 搜索威胁:负性情绪图片的选择性注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 640-648. 李一员. (2006). 选择性注意在儿童干扰控制中的作用.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朱湘茹, 张慧君, 吴婷婷, 罗跃嘉. (2009). 情绪控制对奖赏加工的影响:来自 ERP 的证据. 自然科 学进展, 19, 806-812. 董妍,俞国良.(2007).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心理学报,,39(5): 852-860 潘毅,许百华,金红军,刘伟.(2010).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心理学报,33 (1):31~35 罗婷,焦书兰.(2004).注意分配与注意选择能力的年龄差异比较.心理学报,27(6):1307~1309
视觉注意力 原理

视觉注意力原理
视觉注意力是人们在感知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注意机制。
它是大脑在面对大量外界信息输入时,通过筛选和集中注意力来关注并处理特定的视觉刺激的过程。
视觉注意力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目标上,从而提高对目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视觉注意力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机制: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大脑的特定区域会根据外界刺激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性地加强或抑制相应的神经元活动,从而提高对该刺激的感知和认知。
这种选择性加强或抑制的机制可以使人们更容易注意到感兴趣的刺激,而忽视和过滤掉无关的刺激。
分配注意是指大脑会根据任务需求和认知目标,将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给不同的刺激和信息处理过程。
这种分配能力使人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视觉环境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重要的视觉任务上,同时忽略干扰和无关的信息。
通过分配注意资源,人们可以更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所接收到的信息。
视觉注意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任务需求、刺激特点和情境因素等。
任务需求决定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中所需关注的刺激类型和属性。
刺激特点包括刺激的强度、颜色、形状等,这些特点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情境因素是指人们的先前知识、经验和情感等,它们会影响人们对刺激的注意程度和选择方向。
总之,视觉注意力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机制,通过选择性注意和
分配注意的原理,使人们能够更高效地感知和理解视觉信息。
这种注意力机制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视觉注意力与记忆研究

视觉注意力与记忆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记忆一些重要信息,比如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或者需要记住某个人的名字。
这需要我们的大脑进行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其中视觉注意力对于记忆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视觉注意力是指大脑在面对大量的信息输入时,选择性地将某一部分信息加工处理,而忽略其它部分。
这个过程需要人们关注某些目标,而将某些无关信息忽略。
研究表明,视觉注意力能够提高人们的记忆水平,因为关注注意力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记住需要记忆的信息。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海盗实验”。
在这项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记忆在船上不同位置上出现的物品,比如“舵、帆、桶、炮、锅”。
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物品会出现在同一个区域内,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们则分散在整个区域内。
结果表明,当这些物品出现在同一区域时,被试者们的记忆表现更差;而当它们分散在整个区域内时,被试者们则记得更清楚。
这表明,视觉注意力对于记忆的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进行实验来研究视觉注意力对于记忆的影响,科学家们还通过进行脑成像实验来观察大脑在进行视觉注意力和记忆时的活动情况。
研究发现,在进行视觉注意力和记忆的过程中,大脑的皮层区域活跃度增加了很多,尤其是在额叶和顶叶的区域。
此外,在进行视觉注意力和记忆时,大脑中的多个区域会相互协调工作。
这表明,视觉注意力和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多个大脑区域之间进行协同和协调。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记忆和注意力的本质。
总的来说,视觉注意力对于人类的记忆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进行实验和脑成像分析,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大脑是如何进行这些复杂的认知过程的。
这对于我们认识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揭示出人类记忆和注意力的更深层次的机制。
利用视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力

利用视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力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者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记忆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视觉教学方法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视觉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记忆力的积极影响。
一、视觉教学方法概述视觉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进行教学的方式。
它通过展示图片、图表、示意图等视觉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与传统的口头讲解相比,视觉教学方法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记忆。
二、视觉教学方法的优势1. 提供直观的信息展示:视觉教学方法通过图像和图表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种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加深记忆。
2. 增加学习兴趣:学生通常对视觉元素更感兴趣,视觉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3. 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通过视觉教学方法展示的信息,学生通常能够迅速理解并记忆。
相对于口头讲解,视觉教学方法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
4. 培养综合能力:视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视觉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
三、具体实施视觉教学方法的建议1.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将重点知识点以图片、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等素材。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3. 运用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如教学板书、实物模型等来辅助教学。
这些工具能够提供更直观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互动。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四、实施视觉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为了验证视觉教学方法对学生记忆力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案例研究。
浅论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作用(一)

浅论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作用(一)论文关键词:空间注意空间工作记忆基于物体的注意物体工作记忆论文摘要:传统上只是从单方面讨论了选择性注意一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有限信息以进人工作记忆。
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或物体表征,选择性注意对于正确保持空间或物体信息是必需的认知调节。
文章最后指出,关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交互作用的研究为将来进一步揭示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选择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1引言对于视觉注意所选择的信息表征的类型,目前已得到大量实验证据支持的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即基于空间(space一based)和基于物体((object一based)的视觉注意理论。
基于空间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选择是基于对视野的纯粹的空间表征进行操作的,视觉注意选择的是特定的空间位置,然后才对落在所选空间内的物体进行加工。
基于物体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注意选择的是根据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对视野的注意前组织而得到的知觉物体(perceptualobjects),而不管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
Ely等(1994)首次在单任务范式下同时确立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说明这两种注意成分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共同作用于视觉加工过程。
后来的一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Egly等人的发现,并在单任务范式下初步探索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视觉选择的交互作用关系。
工作记忆是一个临时保存有限信息的认知系统,其中的信息时刻处于激活状态,以便随时进人其它认知过程。
Baddeley(1986)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工作记忆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两个独立的工作记忆系统,即视觉空间(visuospatial)和语音(verbal)工作记忆。
后来的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子系统,如空间工作记忆和物体工作记忆的分离等。
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

同。这一方 面要 求实验过程 中要更 有效地 控制无关 变量 的 干扰 , 另一方面也表 明可能还存 在其 他的影 响因素 , 这需要 我们作进~步 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 ] e s .O e rdc o f c urn eo rc lr eb 1 I D eeJ nt e i i o c r c p t ua ra h p tn o e f ai v
中图分类号 :8 2 3 B 4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7 3 (0 1 0 00 0 1 1— 86 2 1 ) 3— 12— 2 0
着学 习程度的增 加 , 错误再认率会显著下降。因此重复学 习
一
、
刖 昌
对项 目击 中率的提高和关键诱 饵虚报率 的下降都有显著影
响。根据激活/ 监测理论 , 重复学 习使被试 在细节监测和熟
2 情绪 。已有的研究表 明被试 的情绪对 作业 和记 忆有 . 时会起促进作用 , 有时则会起妨碍作用 。Sobc Coe trek和 lr 研 究 发现积极情绪组被试 比消极 情绪组 被试 会 出现更多 的错
误记忆效应 。原因在于积 极情感 状态 下 的被试容 易进行 整 体 的加工 , 注项 目之 间的关 系 , 关 而消 极情感 状态 下的被试 则更易对信息进 行局部的加工 , 注项 目的具体性。 关 3 .认知方式。杨娜 等指出认 知方式对 错误记 忆的影 响 体现着个体在组 织和表征 信息 时的差 异 j 。杨 建伟 的研究 均认为认知方式 与注 意水 平之 间存在 明显 交互 作用 ‘ 场 】 …, 依存一 场独立 的个体 , 在分散注意下场独立个体 的错误再认
工作记忆内容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第30卷总第120期心理学探新PS Y C H O LO G I C A L EX P I.0R A Tl0N2010年第6期工作记忆内容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杨海波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摘要:该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范式,以小学五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为被试,探讨了工作记忆内容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结果发现:(1)学优生与学圉生的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学优生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学困生;(2)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靶相关信息能促进对靶刺激的搜索.而靶无关信息却会干扰对靶刺激的搜索。
关键词:工作记忆内客;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学优生;学困生中图分类号:11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0)06—0050—04l问题的提出注意控制主要探讨个体以何种方式选择性地注意外界信息。
根据偏向竞争模型(bi ase d c om pet i t i on m ode l),个体注意外界信息主要依赖于两种注意控制方式。
一种是自下而上注意控制,又称刺激驱动加工,个体加工哪些信息由刺激项目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决定;另一种是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又称目标导向加工,个体加工哪砦信息受他们头脑中业已形成的目标定势的影响¨。
众多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个模型。
C hel az zi等人利用单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了短尾猿颞下皮层神经元的活动。
结果发现神经元的反应依赖于工作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即工作记忆内容自上而下地改变了神经元的反应旧J。
M oores等人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中保持的客体表征不仅会使视野中的记忆匹配客体得到注意偏向,而且也会使得视野中与记忆表征存在语义关联的客体获得竞争优势。
“。
D ow ni ng的研究发现,当目标出现在线索化位置时,记忆任务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无记忆任务条件,说明工作记忆中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工作记忆、注意与一般液态智力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J1 00 , 卷第_期 u2 1 2 . 9
总第6 期 曼
工作记忆、注意与 般液态智力
王金娥
( 安阳师范学院教科院 河南安阳 450 ) 500
【 妥 J 研究表明工作记忆与智力,注意与智力,工作记忆与注 的关系。 R j 询 许多 EP研究指 出了顶叶和前额叶的活动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
L 键 1 工作记忆:选择注意:维持注意;一般液态智力 天 司j
的作用。
22工作记忆与智力。工作记忆与智力之间同样存在着密切的 . 近年来,工作记忆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工作记忆系统 联系。 a“ Kr l等人在注意和工作记忆作为智力预测者的研究中。 采用 的概念是 1 4 9 年, adl 和 Ht 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 了两项交换测验测得的分数作为工作记忆的指标,瑞文推理成绩作 7 Bde y e ih c 础上提出的。 adl 认为工作记忆包含三个子成分: Bdey e 中枢执行器、 为一般智力的指标,测得工作记忆与智力之问存在显著相关。 ae Kn 在关于工作记忆广度具有领域普遍性的研究中, 采用了六项 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问模板。其中,中枢执行器主要负责信息加工、 等人 注意控制和认知活动的协调:工作记忆是一个位于知觉、记忆与计 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十j项推理任务 i 测验,最后得出的结构方程模 划交界而 的重要系统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 型表明,工作记忆到~股液态智力的路径系数达到 0 4 o a . .C n y 6 w 集中性, 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 等人 曾对工作记忆、加工速度与一般液态智力之问的关系进行了 它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人们最初认为注意是进入 研究,得出的最优结构方程模型表明 工作记忆与一般液态智力之问 高级心理加工的通道,而最近 ,更多的研究则认为注意管理加工资 存在密切的关系,标准化路径系数高达06 。 .0 源的分配,嘶加工资源的有效分配保证了高级心理加工的快速有效 D nm f和 Trf。 ae a l a i d 研究得出用言语和数字作为材料测得的工 的进行。液态智力被认为是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作记忆广度与言语智力之问有显著相关,而空问广度任务与言语能 的能力,它以神经生理为基础 ,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成熟 , 相对不 力测量的结果无关。 orl  ̄rel和 Pr 于 19 年,用不同的言语 ak 93 。 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是用空问广度任 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而决定于个人禀赋。由于液态智力类似于斯皮 和数字广度任务进行测验 , 尔曼 提出的~般智力,故研究者多称其为一般液态智力。 务进行测验却得出 不一致的结果。他发现窄问广度任务可以预测关 工件记忆和注意是认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完成一般液 于课文理解的标准测验的成绩 ,并且只有空间广度任务可预测被试 态智力测验任务尤其熏要的,它们是问题解决、推理等 与 智力密切 对图表、视觉空间的综合操作。 相关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工作记忆、注意与智力之间 23注意与智力。而对于注意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并 . 的关系一亢是研究的热点。 不一致。 多次验证表明维持注意与智力之间 有显著相关。 ” al r K 等人采用 : C - F T R和 F C - 所测的分数作为维持注意的 A S A TE 指标, 瑞 2工作记忆、注意与智力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 2 1工作记忆与注意。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广度与 文推理测验和 ZT . V 测验所测得的分数作为智力的指标,得l注意与 出 执行注意密切相关。 在言语工作记忆广度测验中被确定为具有高工 智力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有许多研究表明智力水平的高低与 作记忆广瞍和低:作记忆广度的个体。 £ 他们在注意任务的操作上有 其在双任务中的表现有显著相关,即高智力的个体在双任务操作中 显著的不I, 司 发现工作记忆广度与注意控制测量之问有可预测关系。 的表现要好于低智力的个体。他们认为这是注意分配的作用。㈨ 然而选择注意与智力之问没有显著相关。陈天勇、韩布新等“ Cna ow y等人“ 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广度的个体差异可以 预测双重听 力( 鸡尾酒会 ) 范式上的掩蔽错误; a Kn e和 Eg nl 则表明低工作 在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特异性和可分离性的研究中得出选择注 e 记忆容量的被试比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更容易犯 Sop fo 错误,他 意与瑞文推理成绩之间相关不显著。此外,还发现要求在认知操作 们认为在 Sop ' o 效应上的个体差异是高f度的被试仍然集中在目标 之间快速转移注意的任务测验与智力有显著相关。“ t r “ 24工作记忆、 意与智力。工作记忆、注意与智力之间的相 . 挂 任务上,采H丫 ] 注意控制。虽然这些研究的任务各不相同,但是, 这些注意任务都要求被试阻止优势反应,以维持一项新奇的直接 目 互关系十分复杂 且没有定论。 K r 等人曾对工作记忆、注意和 a l 标,也即是用执行注意来维持 目 标的活动 。 智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的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在用 金志成,陈彩琦 从分心物入手探讨注意选择与工作记忆 的关 瑞文推理测验作为智力指标的结构方程模型中,注意和工作记忆对 系,结果表明:在恒定分心物干扰下,注意选择的分心物习惯化机 智力的贡献率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潜在水平上注意和工作记忆可 制能够保护工作记忆的编码、存储不受分心物干扰:而在非恒定分 预测智力变异的 6 。工作记忆相对于注意来说是智力的更好的预 1 % 心物千扰下,注意选择可以通过分心物抑制机制来保护工作记忆的 测者,工作记忆到智力的路径系数达到 0 4 . ,而注意到智力的路径 5 3. _ 在用 V 仅 编码、存储,以及加工过程。D w i o n g的研究 n 也表明选择注意和 系数仅是 0 6I Z T测验作为智力指标的结构方程模型中, 注意到智力的路径系数达 工作记忆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注意对进入工作记忆的内容进行 有注意对智力的贡献率达到了显著水平。 . ,而工作记忆到智力的路径系数仅是 0 2 5 .。 2 过滤, 而且工作记忆中存留的内 容对注意的选择过程也有导向作用。 到 0 O 此外,一些神经牛理方面的研究也表明了工作记忆与注君 间 ・ 罗婷、焦书兰等人n则针对在一般流体智力中工作记忆与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潘毅1,许百华1,刘伟2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杭州(310018)E-mail:panyirich@摘要:对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加以改进使得实验设计完全符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需要的所有条件,实验一采用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探测区分任务的双任务范式,结果发现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而在实验二中当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产生了自动导向作用,从而为自动导向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视觉工作记忆,选择性注意,重复启动,重复抑制1 引言由于视觉信息加工系统的资源有限性,当视场中同时出现大量信息时,视觉注意只能选择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有限信息。
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视觉工作记忆可能就是其中一种因素。
近年来,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Awh等(1998)研究发现,空间工作记忆内容会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视觉注意会优先选择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空间位置[1]。
当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客体工作记忆与基于客体的注意的关系研究。
Desimone等(1995)提出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competition model)激发了此后研究者对视觉工作记忆是否引导注意选择开展了大量研究[2]。
该模型认为,在视觉搜索场景中,视场中充满许多物体,由于注意资源有限,视场中的物体就会竞争注意资源。
若某一物体表征与当前视觉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物体表征相同,那么该物体表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而被视觉注意优先选择。
对灵长类动物的单细胞神经生理学研究为偏向竞争模型提供了重要证据[3~5]。
偏向竞争模型也得到了以人类为被试的大量行为实验支持,Pashler等(1999)采用注意瞬脱范式研究发现,当对一个物体形成表象并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后,即使没有明确要求被试搜索该对象,视觉注意也会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表象相匹配的物体[6]。
Downing(2000)研究发现,即使在没有明显的搜索目标的情况下,视觉注意也会优先选择客体工作记忆中当前所保持的物体表征[7]。
此外,Moores等(2003)研究发现,客体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物体表征也会使得视场中与记忆表征有着语义关联的物体获得注意资源的竞争优势[8]。
其他研究者利用颜色和形状作为任务相关刺激研究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起着自动导向作用[9~11]。
偏向竞争模型提示视觉工作记忆当前积极保持的记忆表征会引导注意自动选择视场中与之相同或类似的物体,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的关系远比偏向竞争模型所描述的要复杂,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利用视觉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视觉注意并非一定会自动选择工作记忆内容。
Downing等(2004)采用双任务范式研究了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过程中注意导向的作用,实验要求被试在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同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保持一个项目,在一半的试验(trials)中这个项目作为分心物出现在搜索系列中。
实验结果没有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起干扰作用,从而说明注意没有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分心物[12]。
Woodman等(2007)设计实验使得被试没有理由策略性地转移注意到与视觉工作记忆中当前所保持的客体表征类似的搜索项目上,研究者假设,如果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分心物干扰了视觉搜索,那么就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能够强有力地自动引导注意选择与之相似的项目。
然而,实验结果发现,当分心物与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物体表征相匹配时被试搜索目标的时间并没有变慢,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并没有自动引导注意选择与记忆表征相类似的物体,相反,当被试知道工作记忆内容不可能是搜索目标时,视觉工作记忆能够灵活地引导注意选择其他物体[13]。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自动导向假说(automatic guidance hypothesis)和可选导向假说(optional guidance hypothesis)。
自动导向假说的具体描述就是偏向竞争模型,其核心思想就是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起着自动化的强制性引导作用。
然而,支持自动导向假说的实验研究大都没有很好控制被试的主观因素对注意选择的影响,从而使得表面上符合自动导向假说的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被试的主观因素所引起,如策略性注意转移。
例如在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中,要求被试在视觉工作记忆的保持阶段完成一项探测区分任务(probe discrimination task),在探测刺激呈现前同时闪现两张图片,其中只有一张图片与工作记忆表征相同,称为匹配图片。
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刺激的反应。
研究者据此认为,视觉工作记忆当前积极保持的物体表征会自动引导注意选择与之相同的物体。
然而,由于在该实验范式中每次闪现的两张图片都会包含一张匹配图片,被试可能会特别好奇匹配图片在实验中的作用而有意识地将注意转向匹配图片,或者被试为了保证正确完成工作记忆任务而有意识地将注意转向匹配图片以巩固记忆表征,被试的这两种可能的主观因素都会造成上述实验结果[13]。
因此,如果实验设计没有很好控制被试的主观因素,所得的实验结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符合自动导向假说,而实质上可能并非如此。
可选导向假说的核心思想是视觉工作记忆并非总是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记忆内容,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地利用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
然而,支持可选导向假说的实验研究大都采用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进行视觉搜索的双任务范式,由于视觉搜索本身也需要工作记忆的参与,而且明确的搜索目标在工作记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以优先引导注意[14,15]。
因此,在这种双任务范式下工作记忆中的其他项目对注意的引导作用非常薄弱,从而很难观察到与自动导向假说一致的实验结果。
另外,视觉搜索任务也不能非常准确地反映注意选择过程,尽管视觉搜索的时间变慢通常被认为反映了注意选择过程变慢,但是它也可能反映了决策阶段的时间变慢[16]。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利用工作记忆与视觉搜索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不适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
Varakin(2006)认为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需要使实验设计至少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被试在注意导向发生时确实将相关信息保持在视觉工作记忆中;(2)视觉工作记忆中只保持单一的物体表征,否则多个物体表征之间会相互竞争而弱化对注意的导向作用;(3)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测量注意导向的任务;(4)需要控制被试的主观因素对注意导向的影响[17]。
根据这四条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要么不满足第四条标准[7],要么不满足第二和第三条标准[12,13],从而使得以往的研究很难解决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是否会自动引导注意这个问题。
本研究目的在于检验自动导向假说,对前人的研究范式加以改进以使得实验设计符合上述四条标准,结果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内容能自动引导注意选择与之相同的物体表征,从而为自动导向假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2 实验一:记忆驱动注意选择尽管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在控制被试主观因素方面遭到了很多批评,但是该实验范式却很好得满足了上述前三个标准[17]。
本实验继续沿用了Downing(2000)实验范式的优点,并对该实验范式做以下几点改进:(1)整个实验中只有1/4试验中闪现图片包含一张匹配图片,我们称之为目标试验(target trials),而其余所有试验中闪现图片都不包含匹配图片,我们称之为噪音试验(noise trials),目标试验和噪音试验随机混合出现。
通过在实验中安排大量的噪音试验可以最大程度防止被试策略性注意转移至匹配图片,从而控制被试的主观因素对注意选择的影响;(2)为了尽可能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的自动导向作用,样本图片与匹配图片之间的刺激呈现异步值(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设定在200ms 以内,因为有研究提示视觉工作记忆在早期阶段可能会对注意产生自上而下的自动导向作用[10,17];(3)采用发音抑制(articulatory suppression)程序以排除言语工作记忆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每次试验前在屏幕中央呈现4个字符,要求被试快速重复朗读这些字符直到试验结束。
已有的研究表明利用这种发音抑制方法可以有效阻止被试对视觉刺激进行言语编码[18];(4)为了可靠地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的自动导向作用,实验刺激采用彩色几何图形,匹配图片被定义为在颜色和形状上都与样本图片相同。
已有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的颜色和形状信息在引导注意的有效性上不同,相对形状信息来说,颜色信息更能可靠地引导注意选择,而且当外界物体在颜色与形状两方面都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时,这种注意导向作用最为显著[10,19]。
实验采用探测区分任务作为测量选择性注意的方法,如果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在本研究范式下对注意选择产生自动导向作用的话,那么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应该会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
2.1 方法2.1.1 被试10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年龄在21~26岁之间,所有被试均报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且以前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2.1.2 仪器和材料实验程序用Presentation 0.71编制,实验由一台Pentium IV计算机控制,刺激呈现在17英寸彩色CRT显示器上,屏幕分辨率为800×600 pixels,刷新率为85 Hz。
被试通过一个标准键盘对刺激做反应,被试眼睛距离屏幕中心约57 cm。
刺激材料为彩色几何图形,每张图片都具有形状和颜色两种特征,如红色三角形。
在形状特征维度上共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6个备选特征值,在颜色特征维度上共有红、绿、黄、蓝和青等5个备选特征值。
所有图片大小均为2.4°× 2.4°。
注视点为白色“+”,其大小为0.2°× 0.2°。
用于发音抑制的刺激为由四个黑色字符组成的字符串(如”ABCD” 或 ”2789”),每个字符大小约为1°× 0.6°。
用于探测区分任务的黑色小托架大小为1°× 1°,位于其底部或顶部的开口大小约为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