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第五单元测试题周考

合集下载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套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每题2分,第7题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矜.jīn 男有分.fēn 箬.篷ruò髯.ránB.揖.jǐ篆.章zhuàn 糁.之sǎn 老妪.yúC.贻.yí罔.不wǎng 俨.然yǎn 壬戌.xūD.诣.yì垂髫.zhāo 豁.然huò幽咽.yè2.下列加点词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谓大同..:理想社会女有归.:回家不独亲.其亲:以……为亲曾不盈.寸:满B修狭..:清楚明白..:长而窄钩画了了矫.首昂视:举绝.类弥勒:极C.贻:赠罔不..因势象形:无不高可.二黍许:大约俨然..:整齐的样子D:及.郡下:到缤纷..:繁多的样子才.通人:仅问津.:渡口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下列诗句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句是()A万家忧乐在心头 B.千树万树梨花开C.一江春水向东流D.两岸青山相对出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陋室铭》一周教颐一宋代B.《爱莲说》一刘禹锡一唐代C.《大道之行也》一孔子一春秋 D.《桃花源记》一陶渊明一东晋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文人表达自己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这叫做“托物言志”。

B.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作称为“诗圣”。

C.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D.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

7.名句默写。

①造化钟神秀,②,一览众山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共8.0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 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 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弧形(gū)长虹(hòng) 拱桥(gǒng)B.匀称(chèn)绝伦(lún)和谐(xié)C.饮涧(jiàn)石砌(qiē)桥墩(dēn)D.雕刻(diāo) 陡坡(dǒu)推崇(chǒng)3.(1)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 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 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 这便是复廊。

(2)沧浪亭整个园子, 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

(3)复廊的外廊, 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

你从外廊走, 仿佛你并不在园里, 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

(4)但是, 转过脸, 你从花墙向里面看, 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 古亭傲立, 绿竹红花, 随风摇曳, 另有一番风味。

(5)如果从内廊走, 你可转过脸, 从花墙透窗外, 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

(7)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用“‖”划分层次:(1)(2)(3)(4)(5)(6)(7), 并指出结构形式[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并列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意义, 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 由慢板、柔板, 逐渐进入快板、紧板, 进而转入尾声, 留下无尽的回味。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 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 船夫们呼唤叫喊, 握篙盘索。

D.《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 以及“天晓诸人入市”, “诸色杂卖”等, 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试卷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试卷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shuo()大xuān()闹荒dàn()鹈hú()⑵觅()食栖()息围剿()抿()嘴2.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射入水中()称赞()看见()难过()百发百中()对称()看守()遇难()3.成语填空。

居高下无所事肆无忌退三舍空见惯4.选词填空(A.感叹B.感觉C.感到)⑴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________难过。

⑵我常常________生物界生命力之顽强。

⑶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________。

5.按要求改写下边的句子(不改变原来的意思),体会一下原句的表达作用。

⑴将下边划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听者无不惊讶,点头称赞,都觉得小松鼠在北京城里真是不容易。

⑵将下边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我和鸟儿有个约会我和我的朋友是在阳台上认识的。

那天我在阳台上晒红枣,他来阳台上偷吃红枣,不幸被我撞见。

我当时一见到他,心里就直扑腾,生怕惊着了他,倒像是我在偷吃红枣一样。

就在他看到我便飞也似的逃窜时,我喜欢上了他。

他是一只鸟儿。

长得尖嘴猴腮,还灰不溜秋,乍一看还真不像只好鸟。

从他那上蹿下跳的调皮劲儿上看,很像我那精力过盛的儿子,所以我断定,这厮一定也是一小男生。

我每早拿出一点红枣摆上阳台。

他也守信用,每天厚着脸皮准点飞来。

吃饱喝足后,就坦然地尺走了。

我则躲在门后偷看,享受着我这人类爸爸的爱意。

我儿子见到这鸟后,忙着下套子要逮,只是他手笨,没有得逞。

被我发现,当即收缴作案工具,并厉声斥责:“你怎么可以随意伤害一只可爱的小鸟呢?他是人类的朋友。

”“拉倒吧,老爸,你在我们家里,吃的鸡比谁少吗?”他回敬我一句。

喂鸟是幸福的,喂那种食欲特好的鸟尤为幸福。

几天后,待鸟儿吃得心安理得了,躲在门后的人便想出来认个亲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和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告诫(jiè)弥漫(ní)霎时(shà)推推搡搡(sǎnɡ)B.虔诚(qián)蠕动(rú)蜷卧(quán)接踵而至(zhǒnɡ)C.翌日(yì)灼热(zhuó)俯瞰(kàn)千沟万壑(hè)D.草甸(diàn)蘸到(zhàn)翡翠(fěi)水到渠成(qú)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寒噤迂回前呼后拥怒不可遏B.蜿蜒演绎穿流不息厉厉在目C.缭绕妩媚轻歌曼舞纷至沓来D.闸口硕大亭台楼阁五彩斑斓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________入砚池中,被________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________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________进了渠中。

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A.掺蘸摆投B.混蘸摆投C.混蘸挂没D.掺蘸挂没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

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D.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考试试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考试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80分)2010.9.14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31分)1.解释句中加线字。

(8分)①具答之,便邀()还家②可爱者甚蕃()③无案牍之劳形()④选贤与()能⑤男有分()⑥舟尾横卧一楫()⑦不可亵()玩焉⑧黄发垂髫()2.辨别解释一字多义。

(12分)寻向所志()芳草鲜美()①寻②鲜寻病终()陶后鲜有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佛印绝类弥勒()③属④绝神情与苏黄不属()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东坡右手执卷端()不足为外人道也()⑤端⑥足其人视端容寂()东坡现右足()3.写出含有加线字意义的成语。

(4分)①香远益清②豁然开朗③犹得备晨炊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根据要求默写。

(7分)(1)《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 ____ , ___ _。

(2)《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雄心壮志的句子_______ ____ , ___ _。

(3)《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景物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_ _。

(5)《陋室铭》的主旨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有关莲的诗歌你能写几句?请写出两句。

二,阅读(49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28题。

(一)诗词赏析《春望》(9分)6.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分)7.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 _ 。

(2分)8.请自选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分)9.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考试总是需要努力才能通过的,做一题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一、(本大题共14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浔阳(Xún) 阡陌(qiān) 咸来问讯(xián)B.鸿儒(hóng) 壬戌(rén) 惟吾德馨(xīn)C.峨冠(guàn) 椎髻(jì) 矫首昂视(jiǎo)D.晨炊(chuī) 山峰(fēng) 啼笑皆非(tí)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B.便扶向路扶:沿、顺着C.可爱者甚蕃蕃:多D.男有分,女有归归:回家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桃花源记》——陶渊明——西晋B.《核舟记》——魏学洢——明代C.《陋室铭》——周敦颐——北宋D.《大道之行也》——孟子——春秋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铭”是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B.《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爱莲说》。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选自《春望》,作者是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本大题共5分)6.名句默写。

(1)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6小题,每小题2分,只有1项正确答案;第7小题8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绮.丽(qǐ) 禾黍.(shǔ) 多髯.(rán) 德馨.(xīn)B.苔.痕(tái)鸿儒.(rú)矜.寡(guān) 甚蕃.(pán)C.淤.泥(yú)亵.玩(xiè)濯.清涟(zhuó)罔.不(wǎng)D.篆.章 (zhuàn) 簪.子 ( zān ) 戍.守(wù) 决眦. ( zì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4分)A.劳形幽噎器皿修狭 B.和睦轩敞案读矫首C.糁之衡木烽火隐逸 D.衣褶石壕逾墙老驱3.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自己,从而才能自己,自己,直到最后自己,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他不负责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7分) 故宫是什么?我想说,它是一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城池.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它不是帝王的私产,而是 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 000多个房间的 建筑群,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它的美,来自时间的yùn育,来自万物的和谐,来自我们文明中真善美的赐予.每当有恶与丑的力量试图挟持这座城,这座城中都会自生出一种力量与之 . 在这样的博yì中,这座城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站在现代的立场上,我们可以对王朝政治意义上的故宫进行pēng击,而对故宫的文化价值,我们不能不顶礼膜拜.紫禁城表面上是一座城,背后是一整套的价值观,几乎包含了我们文明正面价值的所有内涵.是中国人价值观的伟大,成就了这座城的伟大.(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yùn育( ) 博yì( ) pēng击( )(2)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体现 巨大 抵抗B.体现 庞大 抗衡C.再现 庞大 抵抗D.再现 巨大 抗衡(3)下列对语段中画线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宫是什么?"这个句子是疑问的语气.B."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一句的主干是"劳动者成就".C."这座城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愈发硬朗和健康."这是一个递进复句.D.第三个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应该修改为"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打造"森林城市",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B.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讲得惟妙惟肖,让人领略了中华五千年的沧桑变化.C.青蛙的眼睛跟人的眼睛不一样,它的眼睛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对静止的物体无动于衷.D. 北京冬奥会宣传海报《热情连接世界》将中国结与奥运五环相结合,设计别具匠心.3. 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双减"政策的理解,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八(1)班拟于2022年3月30日15:00在教室开展"双减"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2)在"减负增效"讨论中,朵朵认为"减负"就是让学生少上课,多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轩轩却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3)班委决定邀请学校党支部李书记担任本次活动的政策解读嘉宾,如果你是八(1)班的班长张明,请提前两天给李书记写一封邀请函.(3分)4.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7分) 萤火虫开始进攻前的准备了,只见它稍稍探察了一下全身都藏在壳里,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儿的捕猎对象,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得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得出来.这是两片变成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这便是它的工具了.萤火虫用它这个奇特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毫无疑问,它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到蜗牛身上了.这么一来,蜗牛昏昏入睡,纹丝不动,而萤火虫便可以安安静静地美餐一顿了.(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删改)(1)请用平实的语言简要说明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2分)(2)罗斯丹评价法布尔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文学家一般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以上语段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2分)(3)班级开展《昆虫记》的读书交流活动,班长准备邀请李老师给大家开设《法布尔与<昆虫记>》的讲座,但活动安排有些变化.请你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对话.(3分)班长:小文,明天请你帮我去找一下李老师.我原来邀请李老师后天下午两点来报告厅给大家做讲座,但现在时间改到后天下午四点了,地点也改到会议室了,麻烦你问问李老师时间上行不行.(第二天,小文见到李老师.)小文: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抽丝剥茧 一窥古老文明顾万发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丝绸不只在人的衣着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也都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2004年,我国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学术成果迭出,一层层揭开了古老中华文明的面纱.②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依据考古发现,距今8 500年左右的河南贾湖遗址已发现丝蛋白;距今7 000至6 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双墩文化和半坡文化已发现蚕的图像或蚕蛹雕刻;距今5 300年左右,北到渤海.南到长江的广阔区域内,有关蚕文化的考古发现已非常丰富,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玉蚕.仰韶文化淅川下王岗遗址的蚕蛹等.郑州在这一时期多个遗址发现的丝绸和家蚕蚕雕最为令人瞩目.③至今,郑州已在双槐树.青台.汪沟.楚湾四处遗址都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这是目前全国发现丝绸实物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为集中的.尤为重要的是,科技考古专家发现,这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有的已运用绞经结构,这种丝织物即是罗.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被称为绛色罗,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丝织品.④双槐树遗址还发现了一枚牙雕蚕.相对于以往发现的蚕蛹.蚕画而言,这枚牙雕蚕更为重要,原因在于,其造型较为写实,头昂尾翘,正是吐丝或者即将吐丝状态的蚕.人们从实物即可看出其是一只家蚕的造型,继而从蚕造型及丝绸等的考古发现,即可判断出在仰韶文化这一阶段,野蚕已经驯化,家蚕已出现,时人特别重视蚕吐丝,养蚕缫丝已成时代新业.⑤《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代"淳化鸟兽虫蛾",说的便是远古时期的驯化之事.其实,考古学和人类学等研究表明,何止鸟兽虫蛾,各种农作物甚至人本身都是一个逐步社会驯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即是一部驯化史.野蚕到家蚕,似乎只是人们驯化多种动植物中的一种而已,但这对于特别重视农桑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从此中华文明农桑并重和"礼乎玉帛"的重要特征清晰地出现了,并且从此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底色,同时也成为中华文明在世界古老文明中独树一帜的重要代表.⑥郑洛地带或曰河洛地域,是中原的核心区域,在古代被视为"天地之中".约5 300年前,在这里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瓮城,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出现了"北斗九星—极星"崇拜等精神信仰和宇宙观.一系列考古学.人类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郑洛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存,是当时灿烂的中华文化星河中耀眼的一颗.这一亮丽的文明图景,被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描述为"河洛古国".⑦专注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林梅村先生讲,最能说明中华文明对旧大陆其他古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即是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显然,"河洛古国"的家蚕驯化和丝绸发明,无疑是这一历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3日)5.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主要从丝绸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B.在仰韶文化阶段,时人特别重视蚕吐丝,养蚕缫丝已成时代新业.C.野蚕到家蚕的驯化过程对于特别重视农桑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是一个相当重大的历史事件.D.距今5 300年左右,郑洛地带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6. 请概括第③段中的考古发现.(3分)7. 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4分)8. 第⑦段画线句中的"最"字能删去吗?为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外形上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其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纳约12 000名观众.外立面由3 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幕墙外有22条高低盘旋.环绕飘舞的"冰丝带".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同时国家速滑馆还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飘逸的"冰丝带"让世界惊叹.【材料二】位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被形象地称为"雪如意".整个工程位于山谷之间,无须对山体进行太多的切削,保留了自然地形地貌,但缺少岩体支撑,这就意味着不能采用传统堆土的方法,这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支撑起建筑整体结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使用了133根桩.87根柱子支撑起混凝土滑道,成为全球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滑雪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由顶部出发区.中部滑道区.底部看台区三部分组成,共占地约62公顷.顶部出发区的"大圆环"是它最明显的标志.技术团队应用大悬挑钢结构安装及卸载技术,攻克了顶峰直径约80米,在狭小山谷作业的难关,将其成功地安装在海拔1 700多米的山顶上.总高约15米的"大圆环",外侧采用墨绿色玻璃及铝板幕墙装饰,与山谷融为一体,远远看去像一朵美丽的祥云.中部滑道区共设计两条赛道,分别是落差136.2米的大跳台赛道和落差114.7米的标准跳台赛道.技术团队为了使助滑道冰面与着陆坡表面达到厘米级精度,且助滑道冰面温度误差小于0.5℃,研发出助滑道冰面准分布式智能监测系统和铺面平整性智能检测车,填补了国际空白.同时赛道依山形而设,部分以支桥的方式架设,使用可再生材料并保护赛道周边的自然环境,保证了原地表径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位于山下的看台区是另一大亮点,其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看台设观众席.媒体记者席.评论员席,看台下为技术楼.北侧看台设观众席. "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外形和灵芝相似,一般由玉或黄金材料制成,象征着顺心如意."雪如意"顶部与地面落差达160多米.由两根巨大支柱支撑的"顶峰俱乐部"如同"柄首",顺势而下的S形赛道则仿佛是"柄身",最终与位于底部结束区和观众区的"柄尾"相连接,外观结构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因此,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被形象地称为"雪如意"."雪如意"的"柄首"是拥有可容纳5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的顶峰俱乐部,它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赛视角."雪如意"的"柄身"是赛道,将168米长的大跳台赛道架在空中.从侧面看去,宛如一座身形柔美的"高架桥",恰到好处地展露优美的S形曲线.赛时,运动员从赛道上疾驰而下,并在"雪如意"底部足球场内的结束区完成动作.结束区与观众区共同构成"雪如意"的"柄尾".充满中国元素.辨识度极高的"雪如意",也无疑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之一.9. 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冰丝带"是颜值与智慧并存的场馆,与"鸟巢""水立方"组成北京这座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C.材料二中的"雪如意",取自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如意",有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D.两则材料中,场馆命名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元素,彰显了中国特色奥运的理念.10. 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5分) 总高约15米的"大圆环",外侧采用墨绿色玻璃及铝板幕墙装饰,与山谷融为一体,远远看去像一朵美丽的祥云.11.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材料二前两段,说说"雪如意"是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的.(3分)【链接材料】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的布局灵动写意,曲径通幽,方寸之间都有讲究.讲究尊重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以达到虽由人作,但宛如天开的境界.三.作文 (50分)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都有代表自己文化的名片,无论是你的故乡,还是你现在生活的城市,甚至是你旅游过的地方. 请以" 的名片"为题(横线处填入城市的名称),书写你对某一城市的认识和感悟.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2) 600~8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参考答案1.(1)孕 弈 抨(2)B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再现:(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根据语境可知,故宫具体表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因此选"体现".巨大:(规模.数量等)很大.庞大:(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多含过大或大而无当的意思).根据语境可知,这里应填表示"组成"之意的"庞大".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抗衡:对抗,不相上下.根据语境可知,这里用"抗衡".故选B.(3)B "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一句的主干是"劳动者成就美".2.B A项,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使用正确.B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用错语境.C项,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使用正确.D项,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使用正确.3.【答案示例】 (1)示例1: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示例2:"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回归本真.示例3: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减轻学业负担.(2分,任选其一即可,其他合理亦可)(2)示例1:我同意朵朵的观点.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学习压力大,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应该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长好身体,防止用眼过度,摆脱题海战术.所以应该给学生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示例2:我同意轩轩的观点.青少年正处于学知识.长本领的阶段,要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且"业精于勤荒于嬉"强调学习要勤奋,没有说不能适当减负放松,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冲突,只要能处理好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就能既业精于勤,又能减负.(3分,必须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3) (3分)邀请函尊敬的李书记:我班定于2022年3月30日15:00 在教室开展"双减"主题班会活动,诚邀您担任本次活动的政策解读嘉宾.届时敬请光临!八(1)班班长张明2022年3月 28 日4.【答案示例】 (1)当蜗牛露出软肉时,萤火虫开始用它钩状的颚反复敲打蜗牛的外膜,并多次扭动,利用带槽的弯钩把毒液传到蜗牛的身上,让它昏迷,然后开始享受美食.(2分)(2)《昆虫记》不仅是科学著作,也是文学巨著.如选段中写萤火虫捕食蜗牛"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这些将昆虫人格化的写法,把紧张的捕食过程写得活泼有趣,读起来兴味盎然,读者在阅读中既了解了昆虫习性,又感受到文学的美感.(2分)(3)李老师,您好!我们原定于明天下午两点钟请您到学校报告厅给我们开设讲座,非常抱歉,要改到明天下午四点钟,地点在会议室,不知道您时间上是否方便?(3分)【解题思路】 (1)作答本题时,把一些形象地描写萤火虫捕食蜗牛过程的句子用具体客观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2)作答此题,要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昆虫记》这一科学巨著体现出的文学性.可结合选段中描写比较生动的句子,如"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等进行具体分析.(3)要有称谓和问候语,向李老师说明讲座的时间.地点的改变情况并表达歉意.5.A A项表述有误.纵观全文,本文主要探源我国的丝绸文明.6.【答案示例】 仰韶文化中晚期丝绸,多数保留有清晰的经纬结构;有些丝绸在制作过程中已使用了原始脱胶技法;青台遗址发现的罗还染了色.(每点1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干明确了答题区域为第③段,概括内容为"考古发现".本段共有三句话,每句话对应一个考古发现,据此概括即可.7.【答案示例】 举例子,列举了考古发现的多处丝绸遗址,真实有力地说明了丝绸在我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4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题干表明要分析的段落区域为第②段,"主要""哪种"表明要重点分析一种说明方法.根据第②段"依据考古发现""距今……""如"可判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能够使说明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然后结合段首中心句"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拟写答案即可.8.【答案示例】 不能删去."最"字表示程度限制,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的丝绸发明及其在古典世界的传播"的影响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删去后意思发生变化.(4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首先应点出"最"字的限制作用,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作用,最后交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9.A A项,"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制冰系统"表述错误,应是"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制冰系统".10.【答案示例】 "约"表示估计.推测,说明"大圆环"的高度在15米左右, 不是精确高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像一朵美丽的祥云"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雪如意"顶部出发区的造型美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5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多表现为准确性和生动性."约"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像一朵美丽的祥云"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1.【答案示例】 ①整个工程位于山谷之间,无须对山体进行太多的切削,保留了自然地形地貌.②其外侧采用墨绿色玻璃及铝板幕墙装饰,与山谷融为一体.③赛道依山形而设,部分以支桥的方式架设,使用可再生材料并保护赛道周边的自然环境,保证了原地表径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每点1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由【链接材料】可知,可从"雪如意"建筑注意保持自然原貌方面提取信息.由材料二第1段"整个工程位于山谷之间,无须对山体进行太多的切削,保留了自然地形地貌"可得出第一个要点;由材料二第2段"外侧采用墨绿色玻璃及铝板幕墙装饰,与山谷融为一体"可得出第二个要点;由材料二第2段"同时赛道依山形而设,部分以支桥的方式架设,使用可再生材料并保护赛道周边的自然环境,保证了原地表径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可得出第三个要点.12.【佳作展台】上海的名片 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我觉得最美的还数上海.到上海旅游,必定先去上海的第一张名片——外滩.步入外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朝前看,是人;朝后看,是人;朝左.朝右看,还是人.爸爸把我抱起来,哇!人竟然有那么多,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人"啊!黑压压的人流,犹如滔滔江水,汹涌起伏.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种服饰,各样肤色,让我目不暇接.我忽然看到,一排排高大威猛的武警叔叔正在"保家卫国".我不禁被他们的精神震撼了,连国庆节假日都不休息,真是敬业奉献的模范啊!看来,上海外滩的人潮,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外滩前面就是上海的第二张名片蜿蜒的黄浦江.黄浦江上一艘艘船正从我眼前开过,,有小的,有的人多,有的人少……看清楚了这艘,又错过了那艘,看见了这艘,另一艘又开过来了,令人眼花缭乱.忽然,眼前开过一艘站满游客的轮船,船上的游客们向我们招招手,我们也向他们挥挥手,就像见到了十分要好的老朋友似的.再放眼望去,外滩的对面,上海第三张名片——东方明珠塔呈现在眼前.东方明珠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外形奇特,底部是一个圆球,圆球上矗立着一根柱子,柱子上再叠一个圆球,再往上的柱子越来越细,最顶端就像一根针似的.可惜我们没有时间登上去,不然可以一睹全上海的风采.最后是上海的第四张名片——城隍庙.这里有许多诱人的美食,比如烤肉串.烤螃蟹.上海老酸奶……我最喜欢的要数生煎包.蟹粉灌汤包了,轻轻咬一口,香味久久萦绕.上海,是中国的大都市,这里景美食美人更美.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他们在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2014级八年级上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选择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内,写在其它地方不给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4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shě)阡陌qiān mî)便要还家(yào)诣太守(yì)B、案牍(dú)濯清涟(zhuï)亵玩(xiâ)鲜有闻(xiān)C、轩敞(xuān)箬篷(ruî)钩画了了(liǎo)选贤与能(jǔ)D、决眦入归鸟(zì)老妪(yù)幽咽(yān)垂髫(tiá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5、下列对《春望》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北宋文学家、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其《桃花源记》是诗《桃花源诗》的序。

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

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8、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D.能以径寸之木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A.诎右臂支船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10、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11、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1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3、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桃花源记》——散文——晋代——陶渊明B.《爱莲说》——骈文——唐代——刘禹锡C.《石壕吏》——五绝——唐代——杜甫 D.《大道之行也》——散文——战国——孟子14.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C.货恶其弃于地(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16.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8.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几句用法不相同的是(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9.选择恰当的语句填空连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A.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C.牢记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D.不能忘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译:那核舟的底面稍平,上面题着雕刻者的名字。

B.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偷盗的人不再滋事。

二、阅读(64分)(一)(17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2分)22.解释下列词语(4分)(1)斯:(2)馨:(3)案牍:(4)劳形:23.翻译(4分)A.孔子云:何陋之有?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2分)25. (2分)指出龙、仙比喻什么?26.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的节操和的情趣。

(3分)(二)(9分)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7. (2分)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2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4分)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亭亭净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9.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3分)(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三)(23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ã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î)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î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30. 《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

(5分)31. 根据全文填空:“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

(7分)32. 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2分)33.本文的结构是,说明的顺序是(2分)34.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

(3分)(1)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

(2)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

(3)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

3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中轩敞者为舱。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四) (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