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_焦文强
禽流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血 清 做 血 凝抑  ̄( ) 验 , 排 除 ND感 rHI实 i 以
就 有 1次“, 史 L危害 最大 ,N1 HS ) 于 18 年 美 爆发 93
大 , 成 的 经 济 损 失 严 重 。 世 界 卫 生组 染 。 后 用 免 疫 扩 散 等 方 法 来 测 定 特 异 造 据 然 织 公布 的资 料 显 示 , 这一 次 爆 发的 禽 流感 性 核 心 抗 原 一核糖 蛋 白( ) 基 质 蛋 白 NP 或 导致 近 亿 只家 禽 被销 毁 , 接和 问接 经济 ( 直 MP) 再 用 血 凝 抑 制 实 验 和 神 经 氦 酸 酶 , 损失 不 可估 量 , 更为 严重 的 是这 一 次 禽流 抑 制 实验 鉴 定 A型流 感病 毒 亚 型 。 离 鉴 分 感 导 致 上百 人 感 染 , 十 人死 亡 … 这 定 的 同 时 , 行 致 病 力 实 验 , 定 毒 力 强 数 。 进 确
明部 分 H5 Nl AI V对哺 乳 类 动 物 的 健康 ( u a dn s , Ne rmiiaeNA) 均具 有 亚 型和 株 的
构 成 了威 胁 。 年 来 通过 试 验 也 已证 实 特 异性 , 据 AI 表 面 糖 蛋 白凝 血素 的 不 ( ) 体 , 近 根 V MP 抗 检N A型流 感 病毒 群 型特 异 性
更加 突 出 , 在经 历S S 后 , AR 之 人们 已认识 确切 , 但操 作 程序 繁 琐 , 用多 , 费 费时 费 力
禽 流 感 病 毒 ( V) 泛 分 布 于 世 界 AI 广
范 围 内的 诸 多野 禽 和家 禽 中 , 目前 已发现 到 了高 致病 性 禽流 感潜 在 的危 害性 。
南 亚 多 个 国 家爆 发 H5 型 禽 流 感 , 着 性 , 为阴 性 则继 续 盲传 2 代 。 具 有 亚 接 若 ~3 对 给 养 禽业 带 来 丁 巨大 的经 济 损失 。 9 5 我 国大 部 分 地 区也 向世 界 宣 布 爆 发 了高 血 凝 活性 的 尿 囊液 需 先 用 新 城疫 ( 自1 5 ND) 抗 年 到2 世纪 末 , 方认 可的 H A 大 暴 发 致 病性 禽 流 感 。 次 禽流 感 疫情 波 及 面 巨 0 官 P I 这
禽流感快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位 素 探针 敏感 性 相 当 。 黄庚 明等 用 利
P R 术 建 立并 优 化 了检 测A V 酸 的 C技 I核
D G 记 的e N 探 针 杂 交 法 。 该探 针 I标 D A 具 有 良 好 的 特 异 性 和 敏 感 性 , 为 从 分 子 水 平 探 讨 A V的 发 病 机 理 及 l I 临 床 早 期 快 速 诊 断 A V提 供 了 新 的 手 I
依 据 ,并 可 在 不 同亚 型 间产 生 交 叉 保 护 力 。 l 中 , 类 感 染 A V后 , l 临床 禽 I 其临
流 感 的快 速 诊 断 方 法 有 以下 几 种 :
1 分 子 生 物 学 方 法 1 1 基 因探 针 诊 断 方 法 l . 7 】
阵 ,根 据 探 针 的特 点 不 同可 以将 基 因 芯 片技 术 分 成 3 : 括e N 类 包 D A芯 片 、 寡 核苷 酸 芯 片 、 因 芯 片 . 基 主要 目标 是 用
素 f A 和 神 经 氨 酸 酶 (A2 表 面 结 H ) N )种
构 蛋 白上 , 核 蛋 白f P 则 具 有 种 属 而 N )
f 特 异 性 , 序 列 在 所 有 A型 流 感 病 快 速 、 确 、 异 的诊 断 非 常 必 要㈣, 型) 该 准 特 目前 禽
毒 中 同 源性 较 高I 是 A V 型分 类 的 1 , I亚
对AI 快 速 、 确 、 异 的诊 断 非 常 必 要 本 文 就 禽 流 感 快 速 诊 断 方 法 的 研 究 进 v的 准 特 展 进 行 了概 述 , 以期 为 禽 流 感 的 早 期 诊 断 和 及 时 防 治 提 供 一 定 指 导 。
关 键 词 禽 流 感 快 速 诊 断 研 究进 展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危及禽类、小型哺乳动物和人类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甚至全身性败血症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就近年来AlV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禽流感诊断技术1病毒的分离培养禽流感通常从人类感染者的结膜拭子、呼吸道样品(如咽喉或鼻分泌物和冲洗物)中分离到,无菌采集病料,经处理后接种9~11日龄鸡胚。
因AIV的HA能使璃红细胞发生凝集,可用血凝实验作病毒的初步鉴定。
若尿囊液为阴性则应继续盲传2~3代。
对阳性尿囊液需先用新城疫(ND)抗血清做血凝抑制(HL)试验,以排除ND感染。
然后用免疫扩散等方法来检测特异性核心抗原一核糖蛋白(NP)或基质蛋白(MP),再用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鉴定A型流感病毒亚型。
鸡胚分离培养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可以达到100%,但操作繁琐,耗时较长,需要一周左右时间。
2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P)抗原抗体在琼脂中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自由扩散可以形成特异性肉眼可见的沉淀线。
此法能用于检测AIV共同抗原NP或MP。
由于所有的AIV都具有型特异性共同抗原,用一种AIV的抗原或抗血清就可对所有AIV的抗体或抗原进行鉴定。
1970年Beard首次将AGP用于禽流感抗体的检测,此法虽然简便易行,但敏感性差,有假阳性且不能区分动物血清抗体阳性是病毒感染所致还是注射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
赵增连等发现在琼脂板中加入3%的xxxx,可提高AGP的敏感性,且快速省时。
邓国华等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禽流感病毒的重组核蛋白作为禽流感琼扩抗原,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较大提高,生物安全性更可靠和生产成本更低廉。
但该实验需要大量的抗原和抗体才出沉淀线,且需要至少24h才出结果,没有HI实验敏感、快速。
3血凝(IA)和血凝抑制(HI)试验AIV能够与鸡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即血凝实验。
这种红细胞凝集现象又可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抑制,即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禽流感病毒实验检测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是 S@0 病毒, 基因组包括编码 "$ 种 蛋白质的 ; 个单股 T 负链 S@0 分子片段, 这一特点 使病毒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致新亚型毒株 出现, 属于正粘病毒科、 甲型流感病毒属。典型的 病毒粒子呈球形, 核衣壳外为脂质包膜, 表面纤维 蛋 白 突 乃 6 种 独 特 的 糖 蛋 白,即 血 凝 素 和神经氨酸酶 ( (,+.%D’(’E%/,, ( G,D%LL*+F’(’(, U0 ) 。根据核蛋白 ( @V) 和基质蛋白 ( WV) 的抗原性 @0) 只有 0 型 不同可分为 0、 X、 Y 3 型, X 和 Y 无亚型, 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 并可在禽、 人、 易变异 , 猪、 马和海洋哺乳动物中暴发流行。根据其基质蛋 白 U0 和 @0 的抗原特性可将现有的 0 型流感病毒 ( U" Z U"8) 和 # 种 @0 亚型 ( @" 分为 "8 种 U0 亚型 , 因此理论上共有 "99 种亚型组合。到目前 Z @#) 为止, 已证实既可感染禽又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 (%&’%( ’()*+,(-% &’.+/,/, 主要为 U!@"、 012) U#@6 和、 高致病性禽流感均由 U! U:@:、 U:@6、 U:@3 等亚型, 及 U: 亚型引起,截止目前为止,几乎所有 U!@" 亚
原性较低。有报道用马血球替代标准 $! 中的鸡或 猪血球检测禽流感 $6, 可提高敏感性达 P.Q , 特异 性达 5JJQ[:]。 ( "R!) : 将抗原或抗体标记上 !"!"% 免疫荧光方法 荧光素, 再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最早用于流感病毒 是鉴定和定位病毒感染细胞中特异性的抗原、 核蛋 白 (%&) 或基质蛋白 ( O&) 抗原。用 %& 抗原的荧光 抗体染色, 主要出现核内荧光;用 O& 抗原的荧光 抗体主要出现胞质荧光, 核内也可出现部分荧光。 新近 报 道 的 微 球 免 疫 法 ( ;<=>?GSTA>A <;;B@?DGGDH, 将重组 %& 结合于 1B;<@AU(聚苯乙烯微球上 O"!)
禽流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讲解

禽流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摘要: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A 型流感病毒属中的不同亚型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
由于亚型众多,而且各亚型或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性,这使得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工作较为困难。
实验室传统的诊断方法是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方法,病毒的分离鉴定是禽流感的经典诊断方法,其结果准确、可靠、灵敏、极少量病毒也可检出,但操作程序繁杂,检测周期长,需要其它的辅助检测手段。
血清学方法如: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较之病毒分离具有更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逐渐成为了禽流感确诊的主流手段,但它主要是通过检测禽群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从而间接了解其体内病原感染情况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当前养禽业的要求。
当前面对禽流感病毒亚型众多、变异快的现状,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的检测技术在更短时间内检测禽群感染情况。
分子生物检测技术因其较之传统的检测方法更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而倍受关注。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学检测1 前言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危及禽类、人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甚至全身性败血症的一种疫病,呈世界性发生和流行。
根据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可将 A 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亚型,已报道有16种血凝素H 亚型 ( H1-H16)和9种神经氨酸酶 N 亚型(N1-N9)[2]。
A 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猪、马、海豹、水貂、鲸及所有禽类。
在正黏病毒科中A 型流感病毒是唯一感染禽类的病毒型。
根据致病力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病毒(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 和低致病性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
高致病性病毒可导致禽类大批死亡,并严重威胁着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低致病性病毒低毒力株能明显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并在禽类间隐性传播,经抗原漂移或抗原转变形成新毒株或毒力增强。
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 要 介 绍 了禽 流感 的检测 技 术 , 且进 行 了展 望。 并 关 键词 禽 流感 ; 毒 ; 病 检测 中图分 类号 ¥5 - 883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O 1— 6 l20 )224 — 5 7 6 1(06 1— 70 0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业科 学 。 u a o n u A r S i2 0 , 4 1 )2 4 - 7 1 J r l f h i gi c. 0 6 3 ( 2 :7 0 2 4 on A .
责 任编 辑 刘 月娟 责 任校 对 范世 群
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 的研究进展
检测原理为寻找传染性因子的特异 D A序列 , N 对待测样品
进行 P R扩增 。如果 检测 出 了相 应 的扩 增 带 。 C 则判 为 阳性 反 应 ; 之 , 扩增 带则 为 阴性 反 应 。R — C 反 无 T P R分子诊 断技 术 可从 基 因水 平检 测 AV, 有高 度 的敏 感性 和 特异 性 , I 具 并 且 可 以大 大缩 短 AV 的检 出时 间 。 I 克服 了传 统 的 AV诊 断 I 技 术病 毒 分离 鉴定试 验周 期长 的缺点 ,为 A V早 期快 速 诊 I 断提供 了敏感 、 速 、 的方 法 。而 且研 究试 验发 现 ,T 快 实用 R— P R的灵敏 度 高于 E I 可 以避免 一些 错 误 的阴性 结 果 , C LS A, 并 且可 以鉴 别 高低致 病 力 A Vr。在 此基 础 上发 展起 来 的 lrl - s
禽 流感 ( v nn unaA ) 称真 性 鸡瘟 或 欧洲 鸡瘟 , A i f ez ,I俗 ai l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前言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鸡、火鸡、鸭、鹅、鹌鹑等家禽的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1]。
早在1878年,该病就在意大利的流行,当时叫“鸡瘟”。
1981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禽流感学术讨论会上废除了“鸡瘟”这一病名,改称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
由基于该病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尤其是考虑到该病感染人的巨大威胁,对该病毒的基础研究显得迫在眉睫。
目前,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相同,禽流感的防制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随着禽流感病毒多种亚型的发现,以及基础免疫学理论、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已研发出了针对禽流感的数种疫苗。
除了应用较为普遍的全病毒灭活疫苗外,对多种新型疫苗的研发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禽流感疫苗进行简要综述。
1 病原禽流感病毒(AIV)属于正黏病毒科, 流感病毒属。
一般多形性,直径为80-120纳米,也可见有同样直径的丝状形态,长短不一。
禽流感病毒是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共有8个独立的RNA片段,每个RNA片段都以不同的核酸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
这8个片段编码10种蛋白,其中有8种结构蛋白, 2种非结构蛋白。
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
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是HA(棒状三聚体)和NA(蘑菇形四聚体)。
禽流感病毒粒子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
病毒蛋白包括HA蛋白、NA蛋白NP蛋白、非结构蛋白、M蛋白、聚合酶蛋白。
2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及致病性2.1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禽流感病毒(AIV)可按病毒粒子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糖蛋白进行分类,分为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其血清型有H1N1、H4N2、H5N1、H5N2、H7N2、H9N2 等。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含H5和H7血凝素的AIV。
禽流感诊断研究进展

进展作一综述 。
诊断禽流感主要依靠临床症状 、病理解 剖及实验室诊 断。常用的 实验室诊断方法有 : 病毒的分离鉴定 ,血清 学诊断方 法包括 血凝及血 凝抑制实验( AH) H ,I、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 ( I N T)、琼脂糖扩散实验 (G A P)、病 毒中和 实验 ( T)、酶联免 疫吸附 实验 ( LS N E IA)、 免 疫荧 光技 术 ( r等 ;分 子生 物 学 诊 断 技 术 以 及 电镜 技 术 等 。 I ) F 2 0年 我国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鉴定 ,确认荧光R — C 法作为国家检 04 T PR 测禽流感新的标准 。
免疫吸附试验(L S ) 点一 LS 研 究的基础上 , E IA 和斑 E IA 建立 了以杆状病 毒系统表达 的A V I 核蛋 白为抗原 的禽流感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
出 ,将直接 影响活禽及相 关产品 的对 外 贸易 ,并造 成恶 劣 的国际影 响。特别是 高致病性 禽流感 (P 1 H A) ,是严 重危 害养禽业 的烈性传染 病 ,不仅对鸡群造成毁 灭性打击 ,而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据 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 : 03 2 从20年1月底在亚洲各国爆发的禽
流感至今 年l 月 ,有1 8 O 1 人感染禽流感 ,其 中6人 死亡 。禽流感在亚 1 洲肆虐之后 ,又蔓延至欧洲诸 国。我国于2 0 年冬1 多个省地相继发 05 O 生禽流感, 并出现人类死亡病例“ 面对 日益严峻的形势 ,多国纷纷推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IV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典型的AIV 呈球形,直径80~120nm ,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血凝素(HA )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纤突。
1887年,禽流感在意大利首次被发现,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 类传染病,中国也已将此病纳入一类传染病[1]。
根据病毒核蛋白与基质蛋白的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A 、B 、C 型。
禽流感病毒属于A 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马和猪及其他哺乳动物,家禽和野生禽类。
A 型AIV 又分为许多亚型,迄今发现16种HA 亚型和10种NA 亚型,可产生160种不同的亚型结合,各个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给疫苗免疫造成很大困难,且禽流感一旦暴发往往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是快速诊断方法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途径。
1临床诊断1.1临床症状畜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肿头,眼睑周围浮肿,肉冠和肉垂肿胀、出血,鸡冠发绀,食欲减少甚至废绝。
病禽呼吸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6AA10A204)。
第一作者简介:焦文强,男,1982年出生,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分子病毒学。
通信地址:730046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徐家坪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E-mail :gsaujiao@ 。
通讯作者:柳纪省,男,195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
E-mail :Liujixing@ 。
收稿日期:2009-12-21,修回日期:2010-01-04。
禽流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焦文强,殷相平,柳纪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草食动物疫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46)摘要: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不仅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并且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亚型多、抗原变异性较强、宿主范围广等特点。
因此,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就目前流感病毒的检测技术,包括诊断做一综述,以期为有效控制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关键词: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54.4文献标志码:B论文编号:2009-2669Progress on Diagnostic Technology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Jiao Wenqiang,Yin Xiangping,Liu Jix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Virolog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of Grazing Animal Diseases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Lanzhou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Lanzhou 730046)Abstract:Avian influenza(AI)is one of zoonoses caused by type A influenza viruses,which not only causedgreat economic loss but greatly threaten the human health.Because AI has many subtypes,the antigen varies frequently,and has a wide host rang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fast and effective virus diagnosticmethod.In the present paper,the progress on diagnostic technology of AIV is reviewed,and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provide strong and powerful technology support to control AIV.Key words:avian influenza;diagnostic technology;research progress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9-13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Bulletin中国农学通报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
眼肿胀流泪,后期流黄色脓性分泌物,两眼突出,肉髯增厚变硬,向两侧开张[2]等。
1.2病理变化典型病变可见面部肿胀,鸡冠、肉髯肿大;皮下有黄色浸润、出血,胸、腹部脂肪有紫红色出血斑;腿部肌肉有出血点或者出血斑;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环状或者带状出血;呼吸道有多量纤维素样分泌物,严重的可出现干酪样坏死[3];法氏囊萎缩,有充血和出血;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严重者卵泡破裂,卵黄落入腹腔而形成腹膜炎;输卵管水肿,充血,内有粘液性物质[4]。
2实验室诊断方法2.1病毒分离将无菌条件下采集的病料经适当处理后接种9~ 11日龄的鸡胚,收取死亡鸡胚尿囊液测定其血凝活性,如果结果是阴性则继续盲传2~3代,如果有血凝活性,则应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来确定分离的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还是禽腺病毒,如果抗禽流感的血清能抑制血凝现象的话,那样就证明有禽流感病毒存在[5]。
病毒的分离鉴定方法对禽流感的诊断准确性非常高,但缺点是操作程序繁琐,耗时费力,且分离出来的阳性结果需要经过其他方法,如电镜法,血凝抑制等方法来确定是禽流感病毒,因此在临床诊断上一般不采取这种方法。
2.2电镜法利用电镜技术可以直观准确的鉴别病毒,根据病毒自身的形态、结构等不同特征,能很快做出诊断。
但检验结果与样品制备技术、收取病料的部位和时间有关,且电镜法不能用于亚型及致病性的测定[6]。
2.3血清学诊断2.3.1禽流感琼脂扩散(AGP)其原理是利用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电解质的参与下,在琼脂中扩散形成浓度梯度来检测A型流感病毒群特异性血清抗体的一种试验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特点,但是试验受反应物浓度和时间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邓国华等[7]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的禽流感病毒核蛋白建立了琼脂扩散诊断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15个禽流感病毒亚型的抗血清,且和中国流行的禽类和其他病原体的抗血清无交叉反应。
2.3.2病毒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NT)病毒中和试验只有在抗体与病毒粒子上表面抗原相一致,特别是和吸附到宿主细胞上的病毒一致时,才能取得满意结果。
病毒中和试验的优点是敏感性、特异性、检出率相当高,缺点是操作比较繁琐,且费时耗力,但是由于特异性高,所以很多新的检测方法都以这个方法作为标准来衡量[8]。
2.3.3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T)NIT是依据A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特性,特别是神经氨酸酶(NA)的特性来鉴定流感病毒。
Van Deuson等建立了平板微量NIT试验方法,不仅降低了抗原使用量,并且可以通过改进后的方法来进行分离物的抗原分类[9]。
2.3.4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可以凝集鸡红细胞,使红细胞发生凝集。
但是这种凝集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缺点是不能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病毒,需要排出新城疫病毒、腺病毒等的干扰,且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2.3.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间接ELISA。
李海燕等研制了诊断禽流感病毒的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运用该试剂盒与进口禽流感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对同样血清样品检测,其符合率为100%。
并且该试剂盒仅需要配置生理盐水即可对大量血清同时进行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快速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禽流感免疫抗体的检测以及现场疫病诊断。
2000年,李海燕等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的核蛋白为抗原建立了禽流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rNP-ELISA)。
用该方法对3138份鸡血清进行监测,rNP-ELISA与全病毒间接ELISA、琼脂扩散试验(AGP)及血凝抑制试验(HI)的符合率分别为99.9%、97.1%和98.8%,并且对AGP阳性和HI阳性的血清样品的检出率为100%[10]。
试验证明,rNP-ELISA是检测A型禽流感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经济的血清学检测技术,黄水洪[11]等应用单方阵滴定法建立了检测禽流感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经小批血清的试验检测表明此方法特异性较好,操作简单,适合于大批亚群抗体水平的检测[12]。
2)间接阻断ELISA。
王兆鹏等以禽流感病毒重组M1蛋白为检测抗原,兔抗M1血清为阻断抗体,建立了检测禽流感病毒M1抗体的间接阻断ELISA方法,采用该方法对38份AIV阳性禽类样本和26份AIV阴性禽类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7.37%,特异性为96.15%,对268份已知HI效价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与HI符合率达92%以上,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间接阻断ELISA方法可用于AIV抗体的检测和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13]。
3)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
李娜等[14]用··10纯化的兔抗AIV-H9高免血清中的IgG作为包被抗体,采用抗AIV-NP-7B4单抗作为ELISA第二抗体,建立了检测禽流感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经过优化得出最佳工作条件为:兔抗AIV-H9高免血清IgG包被稀释度为1:8000,抗AIV-NP-7B4单抗腹水最佳稀释度为1:800,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4000,与其他禽易感病毒无交叉反应,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敏感、准确等特点,对于禽流感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Qingping Luo等[15]建立了诊断禽流感病毒的双夹心ELISA,与传统的病毒分离的方法比较,该方法准确性非常高,同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6%和97.6%;应用此方法对华中地区的临床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样品检测显示,该方法可以从感染H5亚型的病料组织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且其结果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等特点;Yang等[16]采用针对H5亚型的两个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方法,由于2个单克隆抗体都能和不同H5亚型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反应,所以这种方法在检测禽流感病毒以及对H5亚型分型和区分其他相似症状的病毒,如新城疫病毒等都是很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