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5)
2014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理论论据的是( )。
A.事例B.史实C.数据D.谚语【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它包括经典性的着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谚语属于理论论据,事例、史实、数据属于事实论据,故选D。
2.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
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类比B.归纳C.调查D.综合【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本题为归纳法的应用。
3.A居民区的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有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平均用电( )度。
A.41B.42C.45.5D.4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平均用电量为(45×3+50×5+42x 6)/(3+5+6)=45.5(度)。
4.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和秘书小李在内的10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Ⅰ.有人是广东人Ⅱ.有人不是广东人Ⅲ.主任不是广东人以下哪项为真?( )A.小李不是广东人B.小李是广东人C.只有一人不是广东人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根据条件三项中只有一项为真,假设Ⅱ项为真则Ⅲ项皆为真,不符合条件因此排除Ⅱ、Ⅲ项,I项为真,由此可知财务部10名员工都是广东人,故选B项。
5.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是()。
A.全距B.标准差C.方差D.平均差【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是标准差。
6.外文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多采用( )。
A.字顺法B.分类法C.时序法D.地域法【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外文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多采用字顺法。
7.下列属于事实论据的是( )。
2014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提分卷及答案(3套)

《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提分卷及答案
目录
2014 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提分卷及答案(
1) ...... 2
一、单项选择题 ....................................................................................................................................... 2 二、材料分析题 ....................................................................................................................................... 5 三、写作题 ............................................................................................................................................... 6
第 4 页 共 18 页
2014 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提分卷及答案(
3) .... 12
一、单项选择题 ..................................................................................................................................... 12 二、材料分析题 ..................................................................................................................................... 15 三、写作题 ............................................................................................................... 17
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真题试卷(题后含答

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材料分析题 3. 写作题单项选择题1.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具有( )。
A.校本教研的意识B.课程开发的意识C.长善救失的意识D.示范引领的意识正确答案:B解析: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
题干中黄老师积极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人到音乐课的教学中,体现的就是课程开发的意识。
2.高一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这说明王老师关注( )。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正确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可知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充分体现的就是王老师尊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次考试成绩前三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B.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C.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D.不正确,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D解析:班主任孙老师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4.政治课上,杨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全真模拟卷(5)(教师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全真模拟卷(5)(教师版)试卷题量:21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pq2ZJ2h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杨振宁的《邓稼先》,教师让同学们完成语文教材中的某些题目。
这部分内容在教科书中属于哪一系统?( )A、作业系统B、助读系统C、知识系统D、课文系统【答案】A【解析】A【解析】中学语文教科书一般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的内容要素构成,即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
作业系统也叫实践活动系统或训练系统,是指教科书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而有计划提供的各种思考与练习。
2、阅读下面的案例,按要求答题。
一位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该班的语文老师,当学生中出现情窦初开的早恋者,他便带领学生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这篇文章用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当发现学生意志力不坚强,缺乏学习的动力时,便一起学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寓言故事中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当学生不理解父母的辛劳,一味地埋怨父母亲时,他通过朱自清的《背影》,将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呈现于学生脑海,让学生懂得父爱的深沉。
对于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下评价不合适的是( )。
A、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B、这位教师很懂得在教学中挖掘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C、语文教育不能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反复训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正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渗透D、这位教师没有明确区分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身份,容易使语文课堂陷入德育的泥淖【答案】D【解析】D【解析】该教师只是以语文教师的身份,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不能算是本末倒置。
3、某教师在执教《乡愁》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乡愁,便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后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于故土的记忆都有哪些,又经历了怎样的迁移。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题5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题5二、材料分析题1.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
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叭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请看以上2位教师的做法: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
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B老师面对以上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答案要点】我个人认为,我更同意A教师的做法。
其中A教师的教学思路正是现代教学观下所倡导的新课程、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的实践,而B教师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了。
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记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老师权威。
2014广东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A.报酬待遇权B.学术研究权C.进修培训权D.教育教学权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算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3、下列教师在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不恰当的是( )。
A.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B.不时点头C.时有微笑D.手指指指戳戳4、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A.学生的家庭类型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C.学生干部情况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5、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B.爱岗敬业C.爱国守法D.热爱学生6、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 ),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学生身心发展特点B.教育特点C.教学规律D.教学特点7、“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B.生理卫生C.心理健康D.身体健康8、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 )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B.酝酿期C.验证期D.豁朗期9、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B.爱岗敬业C.爱国守法D.热爱学生10、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1、下列分别是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正确的是( )。
A.《孔乙已》、《春》、《龙须沟》B.《茶馆》、《日出》、《屈原》C.《祥林嫂》、《林家铺子》、《秋》D.《龙须沟》、《孙乙已》、《春》1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为此,教师应该( )。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2014年下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2014年下半年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学习成绩一般的小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江南博哥)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这表明吴老师关注______。
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生的品行发展C.学生的知识可得D.学生的身心健康正确答案:A[解析] 通过题干中小丽“学习成绩一般”“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情况和老师表扬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说明吴老师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班主任把班会课、自习课等能利用的时间平均分配给了这三科老师用于补课,这种做法______。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竞争力B.正确,有利于提高班级教学质量C.不正确,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D.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答案:D[解析] 班主任把班会课、自习课的时间分配给语数外三科老师进行补课,说明班主任的做法是只关注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的做法,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做法背道而驰,是错误的。
3. 周老师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市里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表明周老师具有______。
A.尊重学生的理念B.终身学习的意识C.教学管理的能力D.课程开发的能力正确答案:B[解析]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题干中周老师的做法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题考查终身学习的意识。
对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关系到教师的生存与发展。
现代教师要成为一个学习者、研究者,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中学教师无论是在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中系统地接受专业教育,还是以非正规的方式接受专业教育,或是通过校本训练获得专业发展,都应当重视知识的学习。
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预测密卷及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终极押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1题.“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行为规范,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的。
A. 示范性B. 责任性C. 继承性D. 特殊性第2题.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是()。
A. 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B. 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 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 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3题.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
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 类比B. 归纳C. 调查D. 综合第4题.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教师的()。
A. 专业理想B. 专业情操C. 专业性向D. 专业自我第5题.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 “神舟”五号飞船进太空D. “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第6题.从“所有罪犯都不是有投票权的公民,,推出“所有罪犯都是没有投票权的公民”,是利用()得出的结论。
A. 换质法B. 换位法C. 换质位法D. 引导法第7题.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的说法,不无道理。
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重,忠贞正真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遒劲的书法为其雄遍壮人生增彩,做人与写字 ______ ,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的统一。
颜真卿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____________ ,其人格同样颇具感召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交相辉映尊重B. 和光同尘尊敬C. 相得益彰推崇D. 相辅相成推重第8题.下列哪种统计量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A. 平均差B. 标准差C. 全距D. 算术平均数第9题.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不包括( ) A.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C.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造就一批拔尖的创新人才 2.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3.“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 )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4.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5.王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露出羞涩的神情 B.严厉地批评他们 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 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 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关心学生健康”,其中的“健康”指的是( ) A.身体 B.心理 C.人格 D.身心 7.李老师平时对于学生特别关心,每个同学有困难她都尽量帮助,李老师班里的学生成绩明显比其他班高。这说明在教师的人格中( )对教学有显著影响。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8.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9.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 A.《学校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教师管理条例》 11.( )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A.纠纷的存在 B.损害的发生 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D.侵权行为的发生 12.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 )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A.8 B.12 C.24 D.48 13.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 ) A.海顿 B.贝多芬 C.巴赫 D.莫扎特 14.“真书”指的是( ) A.篆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15.最近一段时期,有关要发生台风的传言很多。一天傍晚,刚刚问在院里乘凉的叔叔:“叔叔,他们都说明天要刮台风了。”叔叔说:“根据我的观察,明天不必然刮台风。”刚刚说:“那您的意思是明天肯定不会刮台风了。”叔叔说不对。刚刚陷入了迷惑。以下哪句话与叔叔的意思最为接近( ) A.明天必然不刮台风 B.明天可能刮台风 C.明天可能不刮台风 D.明天不可能刮台风 16.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 )中记载有“人工呼吸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景岳全书》 B.《脉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17.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 A.奥斯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18.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 A.统一了蒙古 B.建立了元朝 C.灭亡了南宋 D.创立了行省制度 19.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 20.在先秦作品中,表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艺术特点的作品是( ) A.《诗经》 B.《文心雕龙》 C.《春秋》D.《国语》 21.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 )记载历史的。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 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 22.下列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 A.《诗经》—《论语》—《春秋》 B.《春秋》—《诗经》—《论语》 C.《诗经》—《春秋》—《论语》 D.《春秋》—《论语》—《诗经》 23.下面中国古代诗人与其艺术风格对应不符的是( ) A.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 B.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歌雄浑质朴、苍劲悲壮 C.白居易,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 D.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 24.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理解错误的是( ) A.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B.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教学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D.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5.一般来说,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容易被与其目标一致的其他科学家所接受,作为他们的同事。而当某位科学家作为向大众解释科学的人获得声誉时,大多数其他科学家会认为他不能再被视为一位真正的同事了。 以上论断所基于的假设是( ) A.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一项个人的活动,而是要依赖一群同事的积极协作 B.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不把他们所嫉妒的有名的科学家们视为同事 C.一位科学家可以在没有完成任何重要研究的情况下成为一位知名人士 D.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那些科学名人没有动力去从事重要的新研究 26.对阅读的评价表述有误的是( )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B.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言,加深体验和领悟 C.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D.精读的评价,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27.对写作认识有误的是( ) A.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B.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C.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D.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28.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 )实践。 A.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口语交际课中 C.家庭生活中 D.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2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对学生( )的培养。 ①合作精神⑦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1.材料一张老师在教学教学上有显著的成绩,但是学生们都不喜欢他。张老师在言语中总是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恰到好处”,把正好没有听懂的学生们挑起来回答问题,然后带着胜利者的面孔直视学生。学生们上他的课都非常小心。 材料二她是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很幽默,对学生也是很温柔。有一天她带学生去农田上实践课。她先给学生做了示范,然后对学生说:“你们先自己做,我去看看我买的土豆怎么样了。” 老师说完就向农田外走去。不一会,老师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我是付了钱的……”同学们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一向温柔的老师竟然说出如此粗鲁的话。一名学生回家后哭了,她再也不相信老师的话了,从那以后,她为了报复老师,也开始变得很粗鲁…… 材料三某某老师深得学生敬爱,学生了解老师的为人,深深地了解老师对善与恶、美与丑等等的看法。 问题: (1)请分别对三个材料中教师的形象进行描述。(6分) (2)请结合实际情况,试述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8分) 2.某中学举行运动会,孙某报名参加的是初中部男子800米比赛,当孙某跑完800米时,便瘫倒在地上。学校老师和同学见后立即上前扶助,副校长和体育老师立即对孙某进行挤压人中穴及人工按压胸部等急救措施。同时,另一名副校长马上联系医院,大约8至10分钟内,救护车驶到学校运动场,医生立即对孙某进行急救,随后将其送往医院继续抢救。孙某昏倒的当时,学校老师通知了孙某家属O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为心脏性猝死。孙某被抢救的医疗费用,学校已全部支付。可是孙某父母依旧向学校索赔各种经济损失20万元,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学校应该赔偿吗?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野艾 史小溪 多风而温馨的春天一过,陕北高原便进入漫长的干旱季节。高原在热浪中沉重地喘息,可野艾还是在这季节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野艾,亦叫艾蒿,野生在田畔、沟壑、荒坡、路边及那些潮湿的河谷洼地,陕北高原广阔纵横的土地上,到处遍布着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迈着散漫的步子,你走过田畔、山坡和荒野,立刻会感到空气中流荡着清新的苦香。风顺着山谷舒卷地自由自在地弥漫,你不由得停下脚步,掐一枝野艾,闻闻,会像第一次才发现似的小声叫出声来:呀,好香! 然后,把它轻轻放在手中珍爱地搓揉着,流连忘返地在那儿久久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