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1-1b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专练(含解析)

2018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专练(含解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专练一、选择题下面为世界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B.乙区域自然资源较为贫乏C.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D.乙区域植被根系非常发达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可知,乙区域主要为撒哈拉沙漠。

由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植被为了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根系非常发达;甲区域大部分属于季风区,但并不全部属于外流区;乙区域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 D2.图中乙区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断缩小。

其原因主要是()A.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工业C.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D.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解析由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使灌溉面积不断缩小。

答案 D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气候干旱D.水资源减少解析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区草原退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

答案 C4.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农业灌溉技术B.提高农业种植技术C.建设生态保护区D.退耕还林还草解析②地区为农牧过渡地带,存在因过度开垦而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针对该问题,应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 D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D.家庭农场为主解析“三大黄金玉米带”的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与美国相比,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商品率较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以国营农场为主;科技投入少,玉米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四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四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第2讲区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重要考点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及其原因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湿地资源的系统分析1.湿地的成因分析湿地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举例说明:(1)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的生态效益3.湿地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退耕还湖、退耕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具体如下所示:[2017·陕西咸阳三模]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国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在一段时期内,游客乘船在植物稀少的水面上自由穿行,欣赏在树枝上嬉戏的各种飞鸟和无数只聚集在高地上的珍奇动物。

其余时间形成了一个个面积不同,形状各异的湖泊和一条条河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周围高原台地被开垦的农田有成千上万亩,牧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滥捕滥猎时有发生。

时至今日,湿地只有不到2%的区域被划为政府保护区域。

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潘塔纳尔湿地正在以每年 2.3%的速度减少。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下表为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气候资料。

读图表及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2.1a 土地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2.1a 土地

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2.7.2.1a 土地荒漠化问题[真题体验](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

“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答案] C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D3.(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外力作用。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内格罗河位于赤道附近,流域内高温多雨,生物量大,死亡生物分解形成大量腐殖质;流域内等高线稀疏且流经沼泽,反映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1-2a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1-2a Word版含答案

[真题体验](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解析]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答案] C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解析] 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答案] D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C.资金 D.交通[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答案] D(2016·浙江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近年来五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级行政区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4~5题。

4.关于五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解析] 图中Y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显示山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值,湖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值,但远低于江苏的,故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的,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的,A、C项错误;图中X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其比值越大,表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X轴显示经济发展速度上海低于江苏,广西高于全国,故B项正确,D项错误。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检测(10份) 人教课标版7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检测(10份) 人教课标版7

角度一土地荒漠化问题(2017·山西一轮复习中期诊断测评)读我国某区域绿洲2009~2015年的土地动态监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土地变化的特征是( )A.有机质含量增加 B.荒漠化种类减少C.湿地面积增大D.盐碱化逐年减轻2.导致该地地下水位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内陆地区降水稀少B.荒漠化加剧C.全球气候变暖D.水资源过度利用[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第1题,读图,随着该区域降水减少,草地不断沙化,因此导致有机质含量减少、荒漠化面积扩大,种类增加、湿地面积减少;盐碱化逐年减轻。

故选D。

第2题,降水稀少、荒漠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都可能导致该地地下水位下降,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度开发利用。

故选D。

[答案] 1.D 2.D角度二水土流失问题(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A.等高条播 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 D.平整坡[解析] 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

[答案] A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强度 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 D.地表糙度[解析] 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影响。

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

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答案] D角度三森林、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017·河北天一大联考五)岱海位于内蒙古凉城县,是内陆封闭型湖泊,地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1-1b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1-1b含答案

[角度训练]角度区域特征分析(2017·山西太原模拟)下图示意某高原的局部地形。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城市( )A.全年皆夏B.四季分明C.终年湿润D.昼夜温差大[解析] 图示地区M城市位于低纬度地区,但地势较高,故气候较凉爽;高原气温偏低,抑制了空气对流,且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小,故降水较少;M城市地势较高,晴朗天气多,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故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 D2.导致M城市具有上述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地形B.赤道低压带C.暖流、纬度D.地形、信风[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M城市纬度较低,并位于高原地区,因此该城市气候温凉。

地势较高的特点,使当地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 A3.(2017·云南师大附中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保加利亚是誉满天下的“玫瑰之国”。

其首都索菲亚东南40多千米处的“玫瑰谷”,海拔在300~710米,南边山地多缺口,暖湿的海洋气流可顺其进入谷地;有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雨后不积水,非常适合玫瑰生长。

几百年来,保加利亚人就在此营造大片玫瑰园并建立玫瑰油加工厂。

下图为保加利亚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索菲亚气候资料统计表。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1.4 1.5 5.1 10.2 14.6 17.8 19.9 19.7 16.5 11.1 5.4 0.7降水量28 31 38 51 73 75 63 51 38 35 48 40(mm)(2)判断索菲亚的气候类型,并写出其气温特征。

(3)分析“玫瑰谷”种植优质玫瑰的自然原因。

[解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位置描述的一般思路。

一是该区域的绝对位置;二是该区域的相对位置。

绝对位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是指此地区与相邻地区的相对位置。

据此,通过读图,可知保加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2.7.2.1土地荒漠化问题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2.7.2.1土地荒漠化问题新人教版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在绿洲外围沙 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草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 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 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 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 源结构。
3.主要生态系统的生态意义
4.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地区
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地球之肺”,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生
热带雨林 物多样性;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区域可持续发展
[知识网络]
[名师点拨] 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可知,本专题内容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 点,主要常考点有: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 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资源开发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 措施;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际间的资源调配;题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 两种形式呈现。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 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 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 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7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6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7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6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

4.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上述国际会议所讨论议题密切相关的 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答案
5.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C.保护原生态栖息环境
D.迁至野生动物园
解析 小鲵生存受到威胁是因为其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其不能适应 改变了的环境导致的,故保护其原生态栖息环境是最关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答案
1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处人类开发利用资源不当 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林区过度采伐森林→_森__林__覆__盖__率__降__低___ _(植__被__减__少__)_→水土流失→__河__湖__泥__沙__淤__积__ →水灾。 ②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砍__伐__森__林_ →水土流失。 ③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减__少__→河流净化能力降低。
环境问题
具业“三废
土壤污染
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
环境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 放射性物质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空洞
(3)酸雨
3.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9.浙江省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
√展中
A.环境的观念 B.权利的观念 解析C.公建平立的国观家念级自D然.发保展护的区观,念是为保护环境,体现了环境的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训练]
角度区域特征分析
(2017·山西太原模拟)下图示意某高原的局部地形。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城市( )
A.全年皆夏B.四季分明
C.终年湿润D.昼夜温差大
[解析] 图示地区M城市位于低纬度地区,但地势较高,故气候较凉爽;高原气温偏低,抑制了空气对流,且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小,故降水较少;M城市地势较高,晴朗天气多,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故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 D
2.导致M城市具有上述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地形B.赤道低压带
C.暖流、纬度D.地形、信风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M城市纬度较低,并位于高原地区,因此该城市气候温凉。

地势较高的特点,使当地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 A
3.(2017·云南师大附中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保加利亚是誉满天下的“玫瑰之国”。

其首都索菲亚东南40多千米处的“玫瑰谷”,海拔在300~710米,南边山地多缺口,暖湿的海洋气流可顺其进入谷地;有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雨后不积水,非常适合玫瑰生长。

几百年来,保加利亚人就在此营造大片玫瑰园并建立玫瑰油加工厂。

下图为保加利亚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索菲亚气候资料统计表。

(2)判断索菲亚的气候类型,并写出其气温特征。

(3)分析“玫瑰谷”种植优质玫瑰的自然原因。

[解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位置描述的一般思路。

一是该区域的绝对位置;二是该区域的相对位置。

绝对位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是指此地区与相邻地区的相对位置。

据此,通过读图,可知保加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可以看出,索菲亚的最低月均温低于0℃,最高温度也只有19.9℃,因此可以判断出为温带;从降水条件看,降水量普遍低于100 mm,夏季偏多,冬季偏少,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气温特征的描述主要从全年气温的分布特点、气温年较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3)作物种植条件的自然原因分析,主要从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如地势平坦)、土壤(土壤肥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北部多山脉,挡住冬季的寒冷空气,保证了气温全年温和。

材料中“南边山地多缺口,暖湿的海洋气流可顺其进入谷地”,可以判断该地区降水丰富;从材料“有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雨后不积水”可以判断出该地区土壤肥沃,地形利于排水。

[答案] (1)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中纬度地区);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南部,东临黑海。

(2)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特征:全年气候较温暖;年较差较小。

(3)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北部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气候常年温和;海洋暖湿气流可顺南边山地缺口进入谷地,在地形抬升下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地势较高,利于排水;沙质土壤肥沃、疏松,利于排水和玫瑰生长。

(任答三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