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家乡物产养育我》(人教)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学习家乡的物产,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粮食、感恩自然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乡的特产、特产的作用、如何珍惜粮食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家乡的特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特产的作用和如何珍惜粮食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特产的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粮食、感恩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特产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粮食、感恩自然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特产的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2.准备相关视频资料。
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家乡特产。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呈现家乡的特产,让学生了解特产的名称、特点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特产的了解,以及特产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特产的作用,以及如何珍惜粮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其他人介绍家乡的特产?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家乡的特产?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特产的作用以及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家乡的特产,并讨论如何珍惜粮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等;二是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深,对物产对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乡物产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的教学活动。
3.准备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以及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小学思想政治_《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
本课包括“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两个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并了解家乡物产跟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作为家乡人的自豪。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家乡物产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家乡有哪些丰富的物产;2、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能力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物产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物产实物、篮子、采访视频、资料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家乡物产知多少1、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家乡有哪些物产吗?2、哇!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
青岛的物产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丰富的物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
(板贴课题)3、今天老师把它们都带来了,你们看到有什么了吗?4、现在咱们来把这些物品有目的性地挑拣一下好不好?(给每组发贴标签的篮子,学生挑选相应类别的物品。
)挑拣好以后带着篮子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5、上合峰会之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友人都了解了青岛,今年暑假他们都来了。
那我们作为小主人,怎样才能把我们家乡的物产推介给他们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举办一次家乡物产推介会,就把你们篮子里的这些物品推介给大家,看看哪个小组推介得好,好不好?课件:二、家乡物产推介会1、别着急,我们先来看一看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课件: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展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我们青岛可是三面环海,盛产海鲜,下面我们先请海产品小组来进行推介。
课件:(一)海产品:(1)小组同学佩戴头饰,借助实物,以情景剧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青岛的海产品。
(2)师小结:感谢你们的推荐,让我们知道了原来青岛的海鲜这么美味营养,相信外地的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三篇

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围绕“我们生活的地方”编排了四课内容,带领学生进一步拓宽生活空间,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课内容在逻辑上呈递进关系,即从山水空间到家乡物产,再到人际交流,最后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家乡物产养育我》,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物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物产知识缺乏认识,缺少观察和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物产的丰富,主动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生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 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1)家乡物产调查。
(2)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1) 收集家乡物产资料。
(2)完成“家乡物产调查表”。
(3)利用福建教育资源平台的班级空间,上传“自己生活中的物产”的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乡物产交流会导入: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1.出示“家乡物产调查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调查结果,全班汇报小组对家乡物产资料的收集情况。
2.教师补充家乡物产。
3.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板书:丰富)【设计意图:课前,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对家乡物产进行调查,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精版人教统编版-2019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1.知道家乡的一些物产,了解家乡物产跟自己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物产丰富。
2.初步培养观察家乡事物的能力、获取家乡社会信息的能力和收集家乡资料的能力,提升小组合作的能力。
3.愿意介绍自己的家乡物产,为家乡感到自豪,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乡的一些物产,了解家乡物产跟自己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物产丰富。
多媒体课件:
出示《马头琴的传说》绘本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博览会,初步培养收集家乡物产资料的能力,提升小组合作的能力,感受家乡的物产丰富,愿意介绍自己的家乡物产,为家乡感到自豪,初步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环节三:再观家乡物产
教师活动3
1.小结:我们已经掌握了探索物品的方式方法,希望同学们用这些方法探索到更多家乡的物产,了解家乡物产,将自己家乡物产介绍给更多的人。
通过听家长说的。
家中:
大金鱼:我的家乡有很多养大金鱼的池塘,这些金鱼都可漂亮了。
学生观看游戏
学生做游戏
媒体&信息技术应用1
多媒体课件:
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
出示图片:
活动意图说明:知道家乡的一些物产,了解家乡物产跟自己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物产丰富,初步培养观察家乡事物的能力、获取家乡社会信息的能力。
学生活动3
学生观看视频
媒体&信息技术应用2
多媒体课件:
活动意图说明:感受家乡的物产丰富,为家乡感到自豪,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观察和网上查阅资料。
餐桌上:
平谷大桃:我的家乡在北京平谷,那有有名的平谷大桃:我们家年年都到北京平谷去采摘大桃,这儿的桃个儿、汁儿多,香又甜。每次我都等不到回家,拿带来的矿泉水简单一洗,就忍不住开始吃了。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家乡物产养育我》

家乡物产养育我一、教案背景1.1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家乡的物产,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家乡的物产以及物产对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一些特产,了解特产对孩子们的影响,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一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爱国情感。
1.3 教学重点学习家乡的特产,了解特产对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
1.4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家乡的特产,并且从特产对于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方面展开思考。
1.5 教学方法通过图画、游戏、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6 教学资源图片、故事、小游戏等多媒体资源。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2.1 情境导入讲故事:介绍一个孩子在家乡长大,家乡的特产如何养育了他,并使他健康成长。
2.2 学习特产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摸索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有哪些,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物产。
2.3 特产对孩子的养育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家乡特产对于孩子的养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讨论特产对孩子的重要性。
2.4 爱家乡,珍惜家乡引导学生通过共享家乡的美食、风景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珍惜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思路3.1 以情境导入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知识落实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
3.2 以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特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3.3 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特产对孩子的养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特产的意义。
3.4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教学评估4.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
4.2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行为,评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所转变。
4.3 以展示、口头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展示对家乡特产和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学生反馈,检验本教案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感情。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物产,体会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多。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来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但对家乡的物产与自己的生活关系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乡的物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家乡的物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家乡物产的制作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故事和视频。
2.准备相关活动材料,如食材、工具等。
3.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挂出家乡的图片、标语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物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乡的物产,让学生了解物产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对家乡物产的理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物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人教部编版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目标】1.感受家乡山西物产丰富,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
2.初步了解为什么家乡出产这些物产,以及它们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3.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4.感受家乡人的智慧和勤劳,为自己是家乡人而感到自豪,并能感恩家乡的养育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家乡山西物产丰富,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
2.初步了解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物产,感受家乡人的智慧和勤劳。
难点 1.初步了解为什么家乡出产这些物产,以及它们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2.为自己是家乡人而感到自豪,并能感恩家乡的养育之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将为大家讲解本次博览会。
(倒计时)各位游客请跟我走。
(敲鼓)威风锣鼓真雄壮,三晋大地美名扬。
今天我们就以鼓声为号令,鼓声一响安静看导游。
二、感受家乡物产多1.各位游客请跟的紧点,随着我的介绍一起来看:小朋友们往这儿看,清徐的葡萄甜又酸,汾阳的核桃长智慧。
接着再往这边瞧,柳林的滩枣甜如蜜,沁县的小米最养人。
排好队伍跟我走,平遥的漆器美如画,黎侯虎带着祝福保平安。
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些展品哪里来?都是咱山西的好物产!这里就是我们博览会的展厅了,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分钟,参观完请坐到座位上。
2.看了前面的展台,其实我们山西的物产还有很多很多。
我得考考大家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山西的物产啊?(生答)你知道个;你一连说了个;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生活中见过、吃过,家里有)是呀,原来家乡物产就在我们身边,听完大家说的,我得把腰挺直了,因为作为一个山西人,我觉得真幸福。
这些物产可都是我们山西特有的,别的地方可没有。
其实,我们智慧的家乡人,还把我们好多的物产都编进了一首歌里。
你们想听吗?但是我有一个要求,要认真听、仔细听这首歌里给我们介绍了多少家乡物产。
从视频中你了解了山西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拉面削面、大同皮袄、平鲁栲栳栳、阳泉煤炭、平定砂锅、高平萝卜、晋城葱、夏县莲菜、临县瓜子、汾阳白酒、交城骏枣、武乡柿子、曲沃丁丁烟、介休陈醋)原来家乡物产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天天见面,它们在我们的眼睛里发光,在我们的手上把玩,在我们的小肚肚里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79542258933684215856544447
学校:课程胜市会五声镇田进小学*
教师:诏证第*
班级:滑行参班*
《家乡物产养育我》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
教材包含了“我的家乡产什么”以及“家乡物产惹人爱”这两个活动主题。
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境,如餐桌上、商场里、市集等,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
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展示,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物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沂蒙山小调》。
1、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一首歌曲,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谁来夸一夸自己家乡最美的地方呢?(可以找多个学生夸家乡)
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为我们美丽的家乡而骄傲,其实我们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家乡,走进家乡的物产。
二、新授
(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活动一:我是小导游(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
1、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上节课中,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了你们的家乡进行参观。
在那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了动人的传说故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这节课,你们还想继续进行旅行吗?
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坐上时光列车,到你们的家乡去看一看、瞧一瞧,家乡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特有名的物产?你们说好不好?可是我们先到那些同学的家乡呢?谁来做领航员呢?
这样吧!既然同学们都想当领航员做小导游,我想你们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小声的、把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与汇总。
然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来做领航员。
(注: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家乡的不同,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组,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找。
)
2、学生小组交流并填写“家乡物产调查表”(老师给予及时地引导)
活动二:我的家乡物产多又多(目的: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一些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1、同学代表上来发言:说明并展示自己家乡物产的照片、图片、实物等等,如果有同学带来了家乡的食品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最后讲一讲自己使用什么方法收集到这些材料的。
2、当一位同学发言完以后,其他同学可以给以补充。
3、课件演示: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4、投票评选: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特产?为什么?
(二)家乡物产惹人爱
1、师:出示中国物产地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地图和以前我们认识的地图有什么不同,你从地图中可以看懂些什么?
师:同时展示收割麦子、采摘鲜果、开采石油等劳动的情景图片。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真是仔细啊,了解了祖国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不同的环境物产不同。
2.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家乡能种植香蕉吗?为什么?
师再次补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图片,深刻理解环境不同物产不同。
3师: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们的生活息相息息相关。
家乡的物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阅读教材P56)
示例:小梅家靠卖家乡竹编发家致富;小华家乡的竹筒饭让他胃口大开……
4,合作交流,感悟生活
活动三:编儿歌,玩游戏
师:咱们家乡有这么多好东西,说家乡物产丰富一点也不吹牛,我们一起来把它编成儿歌好吗?
示例: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河,万条渠,
荷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碧水荡清波。
家乡什么多?鱼多,蟹多。
千条鱼,万只蟹,
装满一箩又一箩。
家乡什么多?贡锻多。
千匹布,万条绢,
陶朱贡锻远名扬。
家乡什么多?楼多,房多。
楼房一座连一座,
欢歌笑语飘满楼,
歌唱家乡新生活。
活动四:物产背后的故事
1、师:枸杞是我们家乡的一宝。
你们了解它的来历及特点吗?
生:枸杞椭圆形,表面红色或暗红色
师:枸杞,其果谓“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居“五宝”之首。
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
据史籍载,宁夏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
师:你们知道枸杞都可以做什么用。
生:煮稀饭、泡酒、泡茶,八宝茶、枸杞奶,做枸杞酒、做药材。
师:我们家乡还有哪些物产?你了解它们的来历吗?
2、阅读教材P57“千人糕”的来历,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家乡的物产也是许多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它们。
三、总结
同学们,短短的旅行即将结束,你是不是也像老师一样意犹未尽呢?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
你们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
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