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创造心理因素与机制
谈影响作文兴趣的心理因素及运行机制

谈影响作文兴趣的心理因素及运行机制一、作文兴趣的心理学基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学习动力是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
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
当“各级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
而且,“唯一能对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的学习,是自己发现并把它化为已有的知识”。
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寻求知识、真理、智慧和探究秘密的欲望,是学习的一种自然推动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和学习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学习是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二、解析影响作文兴趣的心理因素1.作文兴趣源于学生的心理需要。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绪体验相联系的。
放到作文教学中,作文兴趣就是学生渴望获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水平和略带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其核心是学生的需要。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人的需要进行了五个层次的划分。
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只有当学生有某方面的需要时,他才会产生这方面的动机。
反之,当学生有某方面的动机时,他会努力去寻求这方面的需要并达到满足此需要。
作文兴趣教学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需求。
2.作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学生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内部动机,即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自身,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等。
另一类是外部动机,指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写作的心理障碍与克服方法

写作的心理障碍与克服方法写作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项挑战,不论是面对一篇论文、一篇报告,还是一封正式的电子邮件,我们都会面临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常常阻碍我们的思维,限制我们的创造力,使我们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并不是不可能的。
本文将探讨写作中的心理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一、自我怀疑和恐惧许多人在写作时都会被自我怀疑和恐惧所困扰。
他们担心自己的文字不够好,担心别人的评价和批评,担心自己的观点不够独特或有说服力。
然而,这种自我怀疑和恐惧只会限制我们的写作能力。
为了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写作能力,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当你开始怀疑自己时,想想你过去取得的写作成就和肯定的反馈,这将帮助你重建自信。
2. 接受批评: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反馈是写作中成长的关键。
不要害怕别人的评论,要将其作为改进的机会。
通过吸收不同角度的意见,你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
3. 意识到完美不存在:写作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人能一次写出完美无缺的文章。
意识到完美不存在,不要给自己过多压力,放宽心态,享受写作的过程。
二、缺乏灵感和创造力另一个常见的写作心理障碍是缺乏灵感和创造力。
无论是写作一篇具有创意的故事,还是撰写一篇深刻的分析文章,我们都需要良好的灵感和创造力。
以下是克服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1. 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写作灵感和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通过阅读各种不同体裁的作品,你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并获得灵感和创意。
2. 练习写作:写作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定期进行写作练习,挑战自己的创作能力。
3. 创造舒适的写作环境:创造一个舒适和有创造力的写作环境对于激发灵感和创造力非常重要。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保持专注,消除干扰,让思维自由地流动。
三、拖延和缺乏组织拖延和缺乏组织能力是许多人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障碍。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

当代美国美学家V.C.奥尔德里奇如下的见
解:“同一个物质性事物,在人们的知觉中,或
者实现为物理客体,或者实现为审美客体。这
就关系到两种不同种类的知觉方式。‛ 即一
种是普通知觉,另一种是审美知觉,也就是艺
术知觉,即对事物的变现性的知觉。
英国心理学家洛克:
同一事物有两种性质:第一性质和第二性 质。事物的第一性质是指事物超越感知的性质, 无论我们是否知觉,它们都存在于事物之中。 如败墙的大小、形状,都是可以客观计量的, 就属于第一性质。事物的第二性质是指事物的 颜色、气味、声音等。它不存在于事物之中, 而存在于人们的知觉中,如败墙的陈旧的颜色、 潮湿发霉的气味、扣击时所发出的声音,都必 须依赖于我们的知觉才能存在。很明显,事物 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还是事物的物理性质。
英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和鲍桑葵
提出了事物的第三性质,即人们在知觉事 物中所产生的情感和带情感的幻象。 ※ 实际上,事物的第三种性质就是事物的表 现性质。如在久视败墙之后所看到的山水、人 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欣喜之情。
罗丹:“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在动物身上 看见宇宙灵魂的反映,而且在树木荆丛源野、 山丘中也看见。一般人看来不过是树木和土地, 在伟大的风景画家眼中,却像是硕大动物的形 相。柯罗在树顶上、草地上、水面上看见的是 善良;米莱在这些地方所见的都是苦痛和命运 的安排。”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 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艺术家所见 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 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内在真 实。” 克罗齐:“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 见得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 到的东西。”
京剧《武松打虎》
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
论影响创作的因素

论影响创作的因素一、内容概要在艺术的殿堂中,创作无疑是其中最为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一环。
每一位创作者都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深入于内心与生活的深处,追寻着那个能触动灵魂的灵感之源。
正如那惊涛骇浪中的孤舟,创作之路并非总是风平浪静。
诸多内外因素交织缠绕,共同塑造着作品的形态和内涵。
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往往能在逆境中坚持创作,在坎坷中收获成就。
他们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人性的复杂多面。
即便是在这样的旅途中,也不能说他们的内心毫无波澜。
心灵的波澜正是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
那些优秀的作品,往往源自创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表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念和思潮如同猛兽一般涌入人们的视野。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影响着创作的走向。
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终究还是那些能够穿透时空、直抵灵魂深处的作品。
对于创作者而言,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艺术的领域里,技巧与创新同样重要。
作品就像是失去了灵魂的躯壳;而没有创新,则会使作品陷入陈词滥调的泥潭。
每一位创作者都应该在掌握一定技巧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传统与背景的影响。
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悠久的历史传承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都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继承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概念。
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艺术之路走得更远、更稳。
1. 创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长河中,创作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伴随着我们。
它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古老的诗歌、文学到现代的绘画、音乐,创作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对个人而言,创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认同。
创作还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提升审美品味,使人更具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写作心理

写作心理是指从事写作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中学生写作实际来看,写作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观察、想像、思维等。
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本文主要阐述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以及指导作文的心理特点。
教师只有认识写作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学生写作心理特点概述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的本质情况和一般趋势。
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且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写作的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1.学生写作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中学生在写作方面表现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在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一是开放期,大致从初一到初二上学期。
这个阶段,学生年龄十二三岁,囿于生活范围和认识水平,作文在内容和手法上虽比小学有明显长进,但仍保留着小学作文的某些明显特点。
如他们观察事物较肤浅,头脑中积存多的是事物的表象,表达虽日趋生动,但往往局限于事物外在形象的描绘,缺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揭示和画龙点睛的议论笔墨。
这个时期,他们既活泼开朗,稚气十足,又大胆、热情、纯真,思想十分活跃,写出的文章也乐意给老师看,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模仿,喜欢想像。
因此,写作练习的方式宜灵活多样,可以练习仿写、改写、扩写等,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
二是闭锁期,大致从初二下学期到高一上学期。
这个时期,学生的年龄十四五岁,身体的成长进入第二高峰(第一高峰从出生到一岁左右)。
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认识能力的增强,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主要求,开始变得“深思熟虑”了。
他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命题作文。
由于生理、心理上的日趋成熟,他们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常喜欢独自写日记、书信,写一些有关理想、志向、生活、友谊的随笔、杂感,对议论文的写作开始产生兴趣,也能见事议理,谈出个人的见解。
这个时期,他们乐意写一些立意深刻的东西。
因此,写作练习应有表达的深度,多写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桎梏儿童作文能力的几个心理因素

桎梏儿童作文能力的几个心理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作文已经成为了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发现,有些孩子在作文方面表现得十分差劣,如何突破这一困境,激发孩子的作文潜力,是许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影响儿童作文能力的几个心理因素。
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对自身能力安然无恙的自信感。
在作文过程中,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心,则容易出现抄袭、复制等问题。
同时,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已。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自信感。
自我意识和情感儿童作文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我意识和情感。
在作文中,孩子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这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能力。
如果孩子缺乏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作文就会变得平淡无奇。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发现内心世界的美妙。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孩子是否对学习作文感兴趣,是促进儿童作文能力提升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如果孩子对作文毫无兴趣,或者认为自己不擅长写作文,就会限制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儿童的作文能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并在孩子学习作文过程中,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学会从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和乐趣。
评价目标的设定在作文学习中,评价目标的设定也是促进儿童作文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评价目标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孩子明确写作的方向和思路。
同时,评价目标也是反馈的来源,对于孩子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和激励。
因此,要让孩子理解评价标准和目的,建立透明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以上几个心理因素在影响儿童作文能力提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积极引导孩子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教育模式中做到因材施教。
影响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面 都 存 在 着 较 大 的差 异 。 中 国 人的 语 篇 思 维 模
式 属 于 隐 伏 型 , 西 方 人 则 为 一 般 特 殊 型 的 语 而 思维 模 式 ; 篇 章 结 构 方 面 , 在 由于 受 汉语 的 影 响 。 国学 生 在 英 语 写 作 中 常 不 用 主 题 句 及 衔 中 接 手 段 , 因 就 在 于 中 国 人组 织 段 落 以 语 义 为 原 中心, 句子 间 多 靠 语 气 联 系 ; 英 语 段 落 语 句 、 而
统 一 的 模 式 用 于 对 比分 析 , 会 产 生 负 向转 移 。 则
出现 在 学 生 习 作 中 的 许 多 “ hn l h ( 式 英 C igi ” 中 s
的 , 强 调 以模 仿 为主 、 新 为 辅 的 原 则 ” 向写 “ 创 是
作 自动 化 迈 进 的可 行 方 案 。 就 中 学 英 语 的 写 作 教 学 而 言 , 能 对 其 产 生 直 接 影 响 的 就 是 阅 读 最 和 背 诵 了。 因此 通 过 阅读 和 背 诵 来 接 触 并 吸 收 新 的语 言 材 料 , 尽 量 创 造 条 件 把 这 些 材 料 转 并 移 到 写 作 技 能 上 面 去 , 是 一 个 好 方 法 。 在 写 就 作 教 学 实 践 中 , 多 年 来 一 直 坚 持 这 样 一 条 指 我 导思想, 即学 完 一 课 , 让学 生 模 仿 课 文 的写 作技
语 ) 是 负 向 转 移 在 外 语 学 习 中 起 作 用 的 一 种 就
表现。
下 面 就 是 学 生 经 常 犯 的 几 个 典 型 的错 误 :
I ey v r mu h ie c l En l h.(× ) I i e k gi s l k
写作心理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没问题,按照您的要求,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标题:写作心理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在创作的世界里,作家的心理活动就像是一座冰山,大部分潜藏在水面之下,而我们所看到的文字仅仅是冰山的一角。
这座冰山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轨迹,都是由作家内心世界的复杂心理活动所决定的。
要理解这些心理活动,我们需要深入探索写作的心理学,这就像是进行一次深海潜水,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暗流之下的秘密。
写作过程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作家的心理状态就像是旅途中的风景,既有明媚的阳光,也有阴霾的乌云。
在这场旅行中,灵感的火花常常在不经意间迸发,它们就像是夜空中的流星,短暂而耀眼。
然而,灵感的闪现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火花转化为持久的火焰,这需要作家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和不懈的努力。
在写作的旅程中,作家就像是船长,必须导航自己的船只穿越情感的波涛。
他们的情绪起伏就像是海上的风浪,时而平静,时而汹涌。
当作家遇到创作的瓶颈时,那种挫败感就像是一场风暴,能够将信心的帆船掀翻。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作家的心理韧性,使他们能够在风雨中成长。
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隐喻是作家表达心理活动的得力工具。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抽象的心理活动被赋予了具体的形象。
例如,将“思考”比作“在心灵的森林中漫步”,既描绘了思考的自由流动性,也表达了它的深邃与复杂。
这样的比喻不仅让读者易于理解,还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
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在描述写作心理活动中同样不可或缺。
它们就像是画家的颜料,能够让作家的情感表达更加鲜明。
当作家想要强调创作的艰辛时,他们可能会说“每一行字都像是从石头中凿出来的”,这样的夸张不仅突出了写作的不易,也让读者对作家的坚持产生敬意。
在进行观点分析和思考时,作家需要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就像是对自己的心灵进行解剖,需要无畏的勇气和清晰的自省。
通过这种深入的思考,作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创作动机,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写作的方向。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曾对作家的心理活动感到好奇?他们如何在情感的波动中保持创作的稳定?如何在灵感的闪现中找到创作的方向?这些都是写作心理学中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刘勰论 述关键词 语对照 分别对 这些 写作 创造心
理 因素 进 行 论 述
情感倾 向 、 行为倾 向 、 思维 倾向等等 。 虽然心理 内觉
仍 然 处 于 一 种 散 乱 和 不 稳 定 状 态 . 多 多 少 少 进 入 但
在 许 多 心 理 学 著 作 和 教 材 中 . 理 意 象 又 称 为 心 心理 表 象 . 与 依 赖 外 在 感 官 知 觉 不 同 . 一 种 内 它 是 心 活 动 表 现 和 内 在 , 体 验 . E理 L 不仅 可 以 再现 不 在 场
的事物 . 还可以保持 写作主体对不在 当场的事物所 怀 有的体验 。 对客 观 。 相 它是外 在对象 在内心 中 的
替 代 物 。 此 , 理 意 象 可 以 说 是 内 在 现 实 的基 础 。 因 心
动 机等 等 。 在所 有这些情 况下它们 都 会成 为通 向 “
创 造 力 的 出发 点 ” ③ 对 于 写 作 创 造 来 说 . 理 内 觉 是 一 个 必 不 可 少 心
了制作的准 备阶段 心理内觉这种 不确定的心理状
态 . 外 界 刺 激 下 。 易 于 发 生 各 种 变 化 。 转 变 为 在 极 如 动 作 。 变 为 情 绪 。 变 为 形 象 。 变 为梦 、 想 、 转 转 转 幻 遐 想 . 变为写作要 求以及其他可 以传递 信息的行为 转
参
考
物 无隐貌 ; 关键将塞 , 则神有遁心 。c 的就是写作 ”
的 创作 心 理 机 制 。这 段 话 有 几 个 关 键 词 语— — 神 、
但 是 。 们 也 应 该 看 到 . 些 心 理 意 象 在 人 的 我 这 头 脑 之 中 . 不 是 完 整 的 . 不是 连 贯 的 . 如 晋 代 并 也 正 陆机 所 言 :体 有 万 殊 , 无 一 量 , 纭 挥 霍 , 难 为 “ 物 纷 形 状 。 但 显 现 在 文 章 中 的事 件 、 象和 论 述 却 必 须 是 ” 形 完 整 和 连 贯 的 . 以 我 们 写 作时 就 必 须 把 那 些 不 完 所
的头脑 . 是写作 材料 的心理 基础 , 能 引发写作 的 并
欲 望 和 要 求 . 此 它 也 应 称 为写 作 创 造 的 第 一 心 理 因
因素。
创 造性 心 理 机 制 由什 么心 理 因 素 组 成 ? 是 如 何 运 又 用这 些心 理 因 素呢 ? 勰 曾 言:神 居 胸 臆 . 志 气 统 刘 “ 而 其关键 ; 沿耳 目, 辞令 管其 枢机 。 机 方通 , 物 而 枢 则
矿
居胸臆 。 而志气统其 关键” 有了 “ , 志气” 这个心理 因
素 . 作 才 能 在 头 脑 中 正 式 进 行 和 运 转 。 面 我 们 写 下 对 “ 气 ” — 心理 内 觉 进 行探 究 志 — 心 理 内 觉 也 称 为 无 定 形认 识 . 生在 个 人 的 内 发
种 方 式 。 种 思维 通 畅 了— — “ 这 枢机 方 通 . 物 无 则 隐貌 ”可 以 完整 全 面 描 述 事 物 的 形 象 辞 令 ” 是 . “ 则
志气 、 枢机 、 辞令等 , 的就是写作 创造性的几个心 说
阳 豳 囡 日
理 因 素 。 神 ” 充 满 作 者 的头 脑 ,当 写 作 成 功 之 时 . “
“ 神有遁 心 ”形 成顺畅 的写作思 路 志气 ” . “ 是作者
写 作 欲 望 和 要 求 , 不可 名状 , 它 表现 为 一 种 冲 动 , 统
因为心理意 象只是与过去 的知觉 相关 . 是对记忆 的
加 工 和 润 饰 。所 以 自身 能 唤 起 行 为 的 欲 望 和 需 求 . 甚 至 能 产 生 对 新 的心 理 意 象 的 追 求 正 是 因 为 如 此 。 的 心 理 意 象 与 外 在 现 实 一 样 重 要 。 为 它 不 人 因 仅 具 备 把 不在 场 的 事 物 再 现 出 来 的 功 能 . 至 具 有 甚 产 生 出从 未 存 在 的 事 物 的功 能 。 由 于 这 种 功 能 . 心 理 意 象 可 以把 我 们 从 “ 板 的 真 实 ” 放 出来 . 出 死 解 引 新 的 东 西 . 以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阿 瑞 提 称 它 为 “ 一 所 第
矿
●
写作 创造的最重要 的心理因 素 。 引导和辅助其他 它 几个 心 理 因 素 —— “ 辞令 管 其 枢 机 ”这 种 引 导 和 辅 .
助 是 写 作 创 造 的 主 管 。 我 们 现 代 的心 理 术 语 对 这 用 几 个词 语 进 行 诠 释 :神 ” 相 当于 心理 意 象 . 志气 ” “ “ 相 当 于心 理 内觉 。 枢 机 ” 相 当于 原 始 认 识 .辞 令 ” “ “ 相 当 于概 念认 识 。 下 面 我 们 试 图 用 现 代 科 学 理 论 .
整 的意 象修补 起来 .把那 些不 连贯 的意 象连接 起
来 种 连 接 和 修 补 能 力 必 须 以 写 作 欲 望 与 要 求 为 这 前提 。 勰 所 说 的 “ 气 ” 是 这 种 心 理 因 素 。 “ 刘 志 则 即 神
பைடு நூலகம்
领着 写作 的关键 ,这个关键被把 守好—— “ 关键将 塞 ” 才能 “ 有遁心 ” 思路顺畅 。 枢机” 思维 的 。 神 . “ 是
维普资讯
画 郭红 东
写剑 心 因与制 作 造 理 素 机
写 作 无疑 是 一 种 创 造 性 活 动 . 有 具 备 刨造 性 只 心 理 机 制 。 者 才 能 完 成 其 写 作 任 务 。 种 写 作 的 作 这
教 学
大
创 造 力 因 素 ” 。 于 写 作 来 说 . 理 意 象 充 满 作 者 ②对 心
心之中 , 是一种 不能用形象 、 语词 、 思维或者任何 动
作 进 行 表达 的 非 表 现 性 认 识 理 内 觉 是 对 过 去 的 心
事 物 与 运 动 所 产 生 的 知 觉 、 验 、 忆 和 意 象 的 综 经 记 合 组 合 . 有 一 种 综 合 性 心 理 机 能 。 超 越 了 心 理 具 它 意 象 阶 段 . 身 已经 能 体 现 出来 各种 心 理 倾 向— —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