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专题
现当代文学专题

现当代文学专题
现当代文学包括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从二战后一直延续
到现在。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现当代文学专题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二战与战后文学:二战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的文学作品通常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
例如,《1984》、《动物庄园》等作品。
2. 社会变革与革命文学: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地发生了一
系列社会运动和革命,这些事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鲜血斗士》、《一九八六》等作品。
3. 私人与个体经验:现当代文学也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
例如,《追风筝的人》、《围城》等作品。
4.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混乱的叙事结构、多重意义和对传统文学规范的颠覆而著名。
例如,《百年孤独》、《时间简史》等作品。
5. 女性与女权文学:现当代文学也着重探讨了女性的地位和性别平等问题。
例如,《嘉庚太后》、《我的名字是红》等作品。
以上只是现当代文学专题的一些方面,实际上这个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如地区文学,民族文学,历史背景等,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起至今的文学作品,
涵盖了多个文学流派和风格,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
在这个专题中,可以研究以下内容:
1. 作家和作品:研究现当代中国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分析他们的重要作品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
2. 文学流派和风格:探讨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和影响,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3. 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著作的批评和理论,探讨不同学派和观点对文学的理解和评价。
4. 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探讨作品与时代的关系。
5. 性别和身份议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对于性别和身份议题的探讨,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社会关系。
6. 左翼文学和异议文学:探讨中国现当代左翼文学和异议文学的发展和作用,分析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7.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艺
术形式(如电影、音乐、绘画等)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以及文学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PT文档资料

1954年后著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 说《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 潘永福》等作品。 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评论等。 他的创作已结集为《赵树理文集》和《赵树理 文集续编》出版。 不少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日等20余 种文字,产生了国际的影响。
崭露头角
1943年是赵树理的幸运年,是 他创作上丰收的一年。 《小二黑结婚》是根据他下农 村调查中得来的青年男女岳冬 至和智英祥的恋爱悲剧而触发 成篇的。这一年,他三十七岁, 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正 好同岁。小说使他一举成名, 并引起广泛的轰动效应。此后 又被改编成其它艺术样式,如 赵丽蓉主演的评剧。 剧中的代表唱段《清粼粼的水 来蓝莹莹的天》。
《中国人》报, 《中国人》报, 一个编辑姓赵; 他编,他写,他校, 别看报纸小,作用可得了; 写篇小鼓词,快板句句妙, 小评论,小报道, 大半作品老赵包。
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 1945年后编辑《新大众》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任《说说 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 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 协会主席等职。 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 1965年回山西文联工作。“文化大革命” 中遭残酷迫害致死。
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 地域:山西太行山一带 人物:赵树理、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 名称由来:乡土音调,山西籍作家,以《火花》为 基地,因此又叫山西派、火花派。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作品社会 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艺术风格:以民间文艺形式和古典小说为养料,表 现出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在叙事手 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语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 了共同的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

茅盾生平及创作简历(二)
爆发期,社会剖析小说的创作:1930年从日本回上海,参加“左 联”,是左翼文艺理论建设的领袖人物;陆续创作了最有代表性 的作品: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的发表成为当时中国 文坛的一件大事,瞿秋白称这一年为“子夜年” 辗转流徙,从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一直 辗转在上海、长沙、广州、香港、新疆、重庆、桂林等地,主编 多种文艺刊物,并直接从事第一线的革命活动,期间创作有: 《第一阶段的故事》(1937年底),散文《风景谈》、《白杨礼 赞》和小说《腐蚀》 (1941年),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篇小说《走上岗位》( 1943-1944年),剧本《清明前后》 (1945年),小说《锻炼》 (1948年)
《子夜》分析(二)
人物及主题:从多方面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现人 物性格及其发展,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 吴荪甫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联系他所处的社 会环境来分析:与官僚资本家(以赵伯韬为代表)的关系; 与工人的关系;与农民的关系等等) –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特殊的时代中,吴荪甫的性 格有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是自身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使他处于孤立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 感到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 性格上,形成了本质上的软弱 – 吴荪甫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帝国主义的统治下,中国民族工 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 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子夜》分析(一)
题材:《子夜》大规模地描写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各方 面,反映出整个大时代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 – 1、帝国主义侵略下30年代经济大崩溃中的买办资产阶级与民 族资产阶级间的生死搏斗 – 2、农民的暴动、中小城镇商业的凋残、市民阶层的破产 – 3、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毫无出路 – 4、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与爱国抗日运动的最初发动 艺术特色:《子夜》情节的安排有张有弛,多种矛盾同时出现, 互相纠缠,既有利于多侧面地展开主人公的多重性格,又便于揭 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内在联系和互相影响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戏剧实验

C、《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 要》, 经过毛泽东多次亲自修改。可说是代表了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基本思想。《纪要》否定了十七年 的文学艺术, 提倡的是:“我们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 导下, 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去创造无 愧于我们伟大的国家, 伟大的党, 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 军队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新文艺。这是开创人类历史新纪 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肯定的是:“歌颂我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战线 上的大跃进,歌颂我们的英雄人物,歌颂我们伟大的党, 伟大的领袖英明领导的文艺作品。”《纪要》还提出建 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样板,这样板便是革命现代京剧。
• 《龙须沟》话剧的开山之作
பைடு நூலகம்
• 2、1953—1957年 当代戏剧第一个高潮
• 昆曲《十五贯》一部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 • • •
3、1957—1960年 历史剧兴起 老舍、田汉等 4、1960年代初—1966年 第二次高潮 吴晗、《红灯记》等。
• • • • • •
(二)、总体特征:四个方面 P49 1、艺术与政治 2、剧种全面 3、姿态多样 4、现代主题的尝试
《沙家浜》
“智斗”是《沙家浜》的精华所在。但是,在这 场戏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主题先行论”的痕迹, 能够透视到中国 20 世纪的政治风云变幻。作为一 个极富象征意味的戏剧段落,这场戏集中表现了 “两条战线、两种形式、三个层次、三个方面”的 “政治斗争”。具体说,就是“武装斗争”与“地 下斗争”这“两条战线”的斗争,文本内显性的 “戏剧斗争”与文本外隐性的“社会斗争”这“两 种形式”的“政治斗争”,“阿庆嫂与胡传魁、刁 德一”、“江青与彭真”、“毛泽东与刘少奇”三 个层面的“政治斗争”,“形象人物”、“演艺人 物”、“政治人物”三个方面人物的“政治斗争”。 所有的斗争,都显示出斗智斗勇的“政治斗争”特 质,都使这场戏显示出神秘诡异的政治色彩。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产生的中国文学作品。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家们的创作思路和题材选择。
本文将从独立个体与社会关系、现实主义创作和文学与历史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
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在早期的现代主义文学中,作家们更加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作家们难以完全遵循西方现代主义的写作方式。
相反,他们开始逐渐关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例如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荷花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批判。
这种关注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文学创作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大特点。
其次,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流创作方式。
虽然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也包括一些超现实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但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占据主导地位。
作家们通过刻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揭示社会现实,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余华的《活着》中,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福贵一生的苦难经历,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个体的无奈。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历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历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背景,也是作家们创作的重要素材。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很多作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背景,反映了历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在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通过描写上海滩上的江湖恩怨,勾勒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独立个体与社会关系、现实主义创作和文学与历史关系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发展。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丰富多样、思想深刻,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演变相互交织。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1、《人的文学》作者是五四时期倡导“人得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鲁迅2.诗界第一位发难者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胡适3.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风,其代表作家是:何其芳4.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上海屋檐下》5.被称为“鬼才”的新感觉派后起之秀是:穆时英6.以第一人称技术女主人公苏怀青丛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说是:《结婚十年》7.被公认是现在武侠小说的开端是平江不肖生的: 《江湖奇侠传》8.张恨水在40年代谐了不少社会讽刺小说,代表作品《八—梦》禾廿《五子登科》9.“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出自《三代》10.解放区仅有的一部直接放映农村合作社题材的作品,也是当时第部将反对革命队伍内部“左”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为主要情节贯穿线的作品,是欧阳山《高干大》11、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
其作者是《王统照》12、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倪焕之》13、鲁迅的《补天》、《理水》、《非攻》等小说后来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14、《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刘半农》 15、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的第一部个人诗集《将来的花园》的作者、文 学研究会诗人中最受推崇的诗人是: 徐玉若 16、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 响的:冰心1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宗白华 18、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 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何其芳 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 河的是《野草》田汉1920年创作完成的第一部剧本是:《梵峨嶙和蔷薇》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少年漂泊者》26、. “水族系列小说”《鱼》《蚌》和《蟹》的作者是:梅娘 27、“鸳鸯蝴蝶派”时期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28、蒋光慈、、洪灵菲、林伯修、戴平万,以及、钱杏邨属于:普罗 诗派 29、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20、 21、 洪深在2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是:《赵阎王》22、 23、 废名的第一部长篇是《桥》24、 “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是:路翎25、 确立冯沅君新文学史地位的主要是小说集《卷葹》《新梦》在普罗诗歌方面,继郭沫若、蒋光慈之后的重要诗人是殷夫中国诗歌会的主要诗人有 蒲风、王亚平、温流和杨骚等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擂鼓诗人”和“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田间 35、得到“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 等高度评价的赵树《李有才板话》 36、《太上政府》的作者:李大钊 37、《冲击期化石》的作者是:张资平 38、“自由人”是指:胡秋原 39、《获虎之夜》的主人公是:黄大傻 40、在文学革命中,周作人提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的文学”40年代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年代,其中代表性诗集有:卞之琳的《慰劳信集》、冯至的《十四行集》45、同时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的作品是《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白毛女》30、 31、 32、 《新月诗选》的编选者是:陈梦家33、 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是《我的记忆》34、 41、 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酒后》42、 1936年艾青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43、 “东吴系”女作家有:施继美、唐雪华、杨秀珍。
现代文学专题

现代文学专题
现代文学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文学形态,涵盖了广泛的风格和流派,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和人类经验。
以下是一些现代文学的专题或主题:
1.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文本的自我意识、断裂性和多样性,常常涉及到现代化、技术和社会变革等主题。
2. 女性文学:描绘女性经验、探讨性别议题和女性角色在社会中的地位,强调女性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话语权。
3. 移民文学:关注移民者的经验和文化冲突,探讨跨文化交流、身份认同和文化遗产等议题。
4. 环境文学:关注环境问题,强调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5.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描绘社会问题、阶级冲突、政治变革等,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生活状态的文学形式。
6. 民族文学:探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强调文化认同和传统价值观。
7. 文学与科技:反映科技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探讨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变革。
8. 跨文化文学:强调多元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这些专题或主题代表了现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方向和关注点,作者们通过不同的文学作品来探讨和反映这些议题,使现代文学更加多元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写作的汉语与特征 第二章 文学写作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 文学写作的过程 第四章 文学文本的审美要求 (第四章) 第五章 诗歌写作 第六章 小说写作 第七章 散文写作 第八章 网络文学写作
第一章 文学写作的含义与特征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运用语言媒介创造艺术形象、 表达思想情感的审美类的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曾指出人类有四种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 这就是“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 的”和“理论”的。
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对文学写 作的认知功能和教化功能作了 相当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孔子)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 人伦,美教化,移风格。(毛 诗序)
文学通过描叙人们没有经历 过的生活,通过揭示生活现 象所包含的哲理与意蕴,让 人们在更阔大的范围和更高 的角度认识了社会和自然, 接受了正确的真、善、美的 教育,心灵得到净化,道德 得以提升。
从文学语言的转型变革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的文 学基本上是以古代汉语作媒介;五四以后兴起的白 话文革命和新文学运动,开创了中国真正的现代意 义上的文学写作。
二、专业化队伍
从中国的鲁迅文学院到各省市的文学院, 从中央级的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各种 国家级的剧团到各地方的文化机构、文
化剧团的等专职写作者。
兼职的文学写作队伍 学校中的写作者
第三节、文学写作的分类与功能
一、文学写作的分类 中国古代采用过“二分法”:韵文、散文
西方自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亚里斯多德以来, 主要使用“三分法”:叙事类文学写作, 抒情类文学写作,戏剧类文学写作
中西方自近现代以来,常常采用“四分 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二、文学写作的功能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方式, 人类对文学的需求实际上源于生命和生 存的需要,人类的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 “诗意的栖居”,于是人类的生命一定 会追求诗化,追求文学化,人类是通过 这种生命文学化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精 神家园,使人类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 地上”。
1、与科学的区别
文学充满情感,科学却扬弃 情感
现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写作 的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必须 通过审美功能才能实现。
第四节 文学写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典型化的具象概括
如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 法就是这种“典型化的具象概括法”。 《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是由“女丫头、 女烈士、刘秋菊”三个人物合成的,也是 这种“典型化的具象概括法”的运用范例。
陌生化”的形态和手法(俄国形式主义评论 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四、积累文学意象与文学体验
文学写作者缺乏一种将生活信息化为文 学写作信息的文学写作感知能力和表达能 力。
德语诗人里尔克在《布里格随笔》告诫文 学艺术家,在平时要养成观察具体人物或 事物的习惯,甚至要留心鸟怎么飞翔,清 晨小花开放的姿态,注意不期而遇的邂逅, 亲人之间正在到来与逼近的离别等等。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指出:艺术是传达 情感(作者)和体验情感(读者)的一项人类活动。
3、语言媒介与间接特征
文学写作使用的媒介是人类书面的 语言,人们是通过阅读、理解词意 和句意,进而来想像、复现文学写 作者所描述的文学形象。
文学写作描述的文学形象不是像美 术艺术、雕塑艺术、戏剧艺术、影 视艺术的形象那样在人们视觉中直 观生成,文学形象是在人们的头脑 里通过大脑的艺术想象间接生成的。
第二节文学写作的发展与现状
一、从单纯、简约到 复杂精美
最初的文学写作的手 段和形式是相当简陋 和单一的。
从甲骨---竹简----帛 书----纸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最初的文学写作的对象和内容比较表层和单 纯。
中国的文学写作对象最初是“神”或“半神半人”, 魏晋唐宋以后转型为达官贵人,然后再扩延到平民 百姓。
文学没有逻辑,科学却充满 逻辑
文学把自然人性化,而科学 却把人性自然化(客体化)
科学重在物理世界,而文学 则重在心理世界
2、哲学、史学与文学之别 哲学由更纯粹的思辨和 理性所支撑,有助于我们 认知世界、认知人性。
文学虽然也蕴含思想,但 这种思想诉诸于形象与情 感。
历史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历史;
文学也有历史,那是作家感受 到的心灵真实,它颠覆的正是 权力书写的历史。
二、意象化的情感表达
文学写作的情感特征要求写作 者将无 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 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 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 的心/”
三.超常化的语言组合 文学语言为了实现生动地再现生活形象和艺 术意象的特征,它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语言的 表现性、模糊性和多义性来强化突出文学写 作者的某种独特的审美感觉和审美体验。
王国维说中国文学有两大境界: 一个是《桃花扇》境界,一个 是《红楼梦》境界;前者属于 历史,后者则超越历史,属于 宇宙。
3、文学与新闻的区别
新闻一定要完全符合事实,有根有据, 绝不可以虚构想象;而文学在描写任何 事物或事件的时候,都能赋予心灵的补 充、过滤与提升 新闻强调“实”,而文学强调“真”。
本章导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 看,文学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文学写作过 程也是一种精神生产过程,“是生产的一些 特殊方式”。而且与科学、宗教等精神生产 不同的是,文学写作活动是通过人对社会生 活的独特感觉、心理体验、情感把握、价值 判断等精神活动过程,来表达写作主体对世 界的主观感受和诗意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 认识传达给他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精神 情感需要。
第一节 文学写作的涵义与特征
一、含义
文学写作是人们运用文学语言描叙艺术 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 美心智活动。
文学作品物化了人的形象思维成果,是 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神产品。
二、特征
1、审美功能与感性特征
文学写作者经过主体心灵的孕育,写进文学文本中 的也是一个性格鲜明、命运曲折的人物,一件波澜 起伏、趣味横生的事件和一处有着特定光彩和神韵 的景物……文学阅读者通过文学语言感知这些具体 的、个别的人物、事件、景物来领悟文学写作者在 其中寄寓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 2、审美主体与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