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音乐才能与音乐思想

合集下载

浅谈孔子音乐的美学思想

浅谈孔子音乐的美学思想

浅谈孔子音乐的美学思想孔子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是一位对后世政治、文化、音乐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对于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他也同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音乐美学核心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又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是一位对后世政治、文化、音乐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是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的楷模。

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他也对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也同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说过治国要“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这样非常重视音乐的理论。

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是以“礼”“仁”为核心的,其中礼为表,是制度和等级所维持的。

而“仁”则为里,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以音乐的形式。

所以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核心就是“仁”。

孔子认为,音乐必须表现出“仁”的思想,否则是淫乐。

这既是孔子给美下的定义,更是孔子对美本质的认识。

孔子所说音乐所要表现“仁”,实际体现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即是如今国际社会所提倡的一种精神,但又比如今的人道主义更加深刻。

因为孔子的“仁”不仅包括爱护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追求人的价值,也包括了无私和忘我。

“仁”是孔子音乐美学的基础和灵魂,渗透、贯穿了他音乐美学的各个方面。

孔子的仁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于现实社会改造的理想目标,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对每一个读书人的具体要求,既是梦想也是规范。

也就是说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一种完美的追求,以道德为基础,以提倡人的生命人格发展为条件。

这对于当时仍处于奴隶社会背景下的孔子来说尤为显得伟大。

所以,孔子在音乐美学方面注重的是人在听音乐的时候所体现所得到的一种内在修养的提升,得到的一种仁爱、人文关怀的教育。

目的不在于人从音乐中得到了多大的欲望满足,得到了多少快乐的释放,而在于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高尚思想与品德,提升各个阶层人民的修养,使得社会可以和谐的发展。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音乐观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对音乐的重视、孔子音乐观的内涵以及其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孔子对音乐的重视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强调了一个人要有学习的勤奋态度,不要因知识有限而不敢请教。

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孔子强调音乐的重要地位,是因为他认为音乐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能够在感性的层面上培养人们的品味和情感的体验。

其次,孔子音乐观的内涵体现了他对道德教化的关注。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作用,即通过音乐的演奏和欣赏,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强调音乐要“和而不同”,即音乐要有和谐的氛围,但也要保持个体的个性特点。

这种和谐中的个性特点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它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孔子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情感,让人们通过音乐的美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并受到启发。

而在现实生活中,音乐对于培养和陶冶人们的情感世界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最后,孔子音乐观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其对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上。

孔子认为,德行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音乐则是培养德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主张进行社会和建设,必须从培养人的美德和道德修养入手。

孔子强调了音乐的文化功能和社会教化作用,他认为适当的音乐教育能够提升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实际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够深入人心,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它具有社会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总结起来,孔子的音乐观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对道德教化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思考。

他强调音乐的教育和文化功能,将音乐视为培养人们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并认为适当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尽善尽美”浅谈孔子音乐思想

“尽善尽美”浅谈孔子音乐思想

“尽善尽美”浅谈孔子音乐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音乐家和教育家[1]。

“真正的音乐艺术是物质(乐音运动)与精神(心灵运动)的动态对映过程。

”这是中国特殊的感物、体物方式决定的“音心对映论”的中国音乐美学对音乐的经典性定义。

具体来说,不同的思想家对音乐的内涵所指不同。

孔子的“乐”是尚有原始歌舞的痕迹并被赋子新的文化阐释的“人籁”。

孔子一方面主张给音乐贯注以“仁”的道德内涵,要求音乐必须具有“仁爱”(仁者爱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他认为音乐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个人修身立世的根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策。

另外,他还提出了“尽善尽美”说,第一次把音乐的审美标准提到了美、善统一的高度。

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他认为音乐的任务和功能应该是教化人民,安定社会秩序的工具,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部分,强调了音乐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将音乐置于了突出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2]。

一、乐与仁的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把“仁”作为了衡量事物的最高尺度。

所谓“仁”就是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孔子提倡的“爱人”,是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

“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才能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论孔子的音乐思想作者:王若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其先世是商朝宋国的贵族。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奴隶制濒于瓦解,封建制崛起的社会大变革的东周末期。

年轻时孔子的生活是比较贫困的,正如他所说:“吾少贫且贱”。

(《论语》)及长,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工作。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列国,终不见用。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因而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的创始人。

由于他的这种经历和出身,因而构成了社会现实与其主观政治理想上的矛盾。

那“贫且贱”的少年时代,使他对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所了解,比较同情劳动人民。

但由于他的贵族意识和“士”阶级的社会地位,因此在社会大变革中,又使他站在了旧贵族势力一边,并努力去维护日趋崩溃的宗族制度。

春秋初年,鲁宣公死后,政权由以季氏为主的“三桓”支配,孔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

对此他曾感慨地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

他衷心地希望通过恢复西周的国家制度,并以此解决和调和当时的政治斗争。

认为要改造“礼乐崩溃”这个局面,首先就要“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措手足。

”“正名”是孔子的思想基础,所谓的正名,就是要求每个人的所做所为都要符合周礼的规定。

孔子的音乐思想总结

孔子的音乐思想总结

孔子的音乐思想总结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影响力深远而广泛。

他在音乐方面的思想也是独具一格的,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孔子的音乐思想的总结。

首先,孔子强调音乐的教育功能。

他认为音乐可以用来教育和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孔子强调音乐的崇高性和道德性,他认为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修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他曾说:“夫乐者,感也。

乐感动人之心,感动人之心者,感动人之德也。

”这一句话表明了孔子对音乐起到感化作用的看法。

其次,孔子注重音乐的规范和正义性。

他认为音乐应该具备合适的曲调和文辞,以及正确的表演方式。

孔子强调音乐要有秩序和纪律,不可任意妄为。

他认为音乐表演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他曾说:“听诵诗,以经之。

乐,嘉言乐德。

”这表明了他对音乐表演者的德行有一定要求。

孔子还关注音乐的社会功能。

他认为音乐可以用来调节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

他主张君子应当推崇和欣赏高雅的音乐,仿效上古圣贤的音乐观念,以此来塑造社会的美好风貌。

他曾说:“古者民教以音,言以辞。

乐正天下之志,教化之本也。

”这表明了孔子认为音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孔子的音乐思想强调音乐的教育功能、规范性和社会功能。

他认为音乐能够感化人心,提升道德修养,需要具备合适的曲调和文辞,以及正确的表演方式,要求音乐表演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另外,他还认为音乐对于社会的调节和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的音乐思想对于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思想以及对音乐的教育和审美重要性的强调,深深熏陶了后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

他的音乐思想也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后世音乐家的创作和演奏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孔子的音乐思想强调音乐的教育功能、规范性和社会功能,他认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提升道德修养,调节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

他的音乐思想对于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简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切 归结 为 人 心 的堕 落 . 大 声 责 问 : 人 而不 仁 如 礼何 ? 而 不 他 “ 人 仁如 乐 何 ? 仁 是 一 种 心理 原 则 , 子 解之 为 “ 隐 之 心 ” 孔 子 ” 孟 恻 。 认为, 一个 没 有 德行 的人 , 不 可能 遵 守 礼 乐 制度 的 。孑 子 一 是 L
! 兰


孑 子 L


乐育才 小 学 , 苏 金 湖 金 江 摘 要 :孔 子 不仅 是 一 位 伟 大的 教 育 家 , 是 一 位 伟 大 还 的音 乐 家 .他 在 音 乐 方 面的 实践 和 思 想 对后 世 产 生 了重要 的 影 响 。孔 子认 为礼 主敬 , 主和 ,礼 乐” 社 会 教 化 和 个体 人 乐 “ 对 格 的 完善 有 重要 作 用 . 以“ ” 为评 判 音 乐 的 重要 标 准 。 并 和 作 关 键 词 :孔 子 音 乐 札 和 2 10 1 6 0)
生 的 理 想 是恢 复 周 朝 的 制度 即周 礼 , 曾说 过 “ 监 于二 代 , 他 周 郁郁 乎 文 哉 , 从 周 ” 样 的 话 表 示 对 周 朝 的 怀 念 与 向往 , 我 这 并
且 把 “ 己复 礼 ” 行 为 定性 为 “ ” 孔 子 又 把 恢 复 周 礼 的 希 克 的 仁 , 望 寄托 在 人 心上 , 因此 孑 子 特 别重 视 “ ” 。 L 仁 德 孔 子 一 方 面认 为 没 有 德 行 的人 不 能 遵 守 礼 乐 制度 ,另 一 方 面又 希 望 通过 音 乐 来 净 化 人 的心 灵 ,这 样 音 乐 就负 载 着 教 化 民众 、 和 万 邦 的功 能 。 L 说 :礼 云 礼 云 , 帛云 乎 哉 ? 谐 孑子 “ 玉 乐 云乐 云 , 鼓 云乎 哉 ?” 《 语 ・ 钟 (论 阳货 》 意 思是 说 , 、 的本 质 ) 礼 乐 不在 于玉 制 和钟 鼓 , 行 礼 、 乐 的具 体 行 动 , 在 于 移 风 易 即 奏 而 俗 、 化 民众 的社 会规 范 作 用 。 熹 《 教 朱 集注 》 :敬 而将 之 以玉 云 “ 帛 则 为礼 , 而发 之 以 钟 鼓 则 为 乐 , 其 本 而 专 事 其 末 , 岂 和 遗 则 礼乐 之 谓 哉 ? 较 之 于 礼乐 的形 式 , 子 更重 视 礼 乐 的实 质 。 ” 孔 朱 熹 说 敬 是 礼 的 实质 , 是 乐 的 实 质 , 是 符 合 孔 子 的 思 想 的 。 和 这 《 语- 论 为政 》 “ : 子游 问 孝 , 日 : 之 孝 者是 谓 能 养 , 于 犬 马 子 今 至 皆能 有 养 . 敬 , 以 别 乎 ? ” 老 人尽 到赡 养 的 义 务 , 不 能 不 何 对 并 说 明此 人 孝顺 . 而要 看 行 为 中的 态 度 .敬 ” 态度 才 是 孝 的 本 “ 的 质 。这 就把 礼 区 分 为 形式 与 内容 , 即礼 仪 与 礼 义 的 区 别 , 子 孔 看 重 的 是礼 的 内容 。“ ” 和 是音 乐 的 本 质 。《 记 ・ 记 》 “ 礼 乐 : 乐统 同 , 辨 异 。” 礼 辨异 的功 能 是 促 进 相 敬 , 同 的 功能 是 增 益 相 统 亲 。 了礼 , 有 即有 了贵贱 区分 的 等级 , 它可 以使贱 者敬 贵 , 者 下 敬 上 , 并 不 能使 贱者 亲 贵 、 者 亲 上 。 而 乐 则可 以使 上 下 相 但 下 亲和 睦 , 到 与辨 异 相 补 充 的 “ 同” 能 。 以《 记 》 : 礼 起 统 功 所 乐 说 “ 者殊 事 合 敬 者也 ; 者 异 文 合 爱者 也 。 ” 乐 礼乐 互 补 的 文 化 体 系 是 以 和 谐有 序 的 宇 宙 观 为基 础 的 , 乐 者 天地 之 和 也 ,礼 者 天 “ 地 之 序 也 , 故百 物 皆化 , 和 序故 群 物 皆 别 ” 自然 界 既 有 群 物 种 , 类 的 分别 , 有化 育 自然 的和 谐 。 类 社 会就 是 要仿 效 自然过 义 人 程. 通过 乐者 和 与礼 者 敬 的相 互 配 合 . 到 “ 达 四海 之 内合 敬 同 爱” 的理 想 状 态 。《 语 ・ 而 》 “ 子 日 :礼 之 用 , 为贵 。先 论 学 :有 ‘ 和 王之 道 , 为美 。小 大 由之 , 所 不 行 , 和 而 和 , 以 礼 节 之 斯 有 知 不 亦 不 可行 也 。 ’ 一段 话 虽 然 为有 子 所 说 , 一般 把 它 当 作孑 ”这 但 L 子 的 思想 。 如何 理 解 这段 话 , 界 没 有 达成 共 识 。 者 以为 , 学 笔 这

儒家先驱——孔子哲学中的音乐思想

儒家先驱——孔子哲学中的音乐思想

儒家先驱——孔子哲学中的音乐思想摘要:在我国古代的各思想流派中,只有儒家是最重视音乐的,儒家的开创者就是孔子。

孔子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

他在音乐上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对儒家音乐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音乐思想孔子一、孔子的音乐思想的研究综述:孔子是春秋末叶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多年以来,学者们对孔子的思想已从多方面作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对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也给予了应有的评价。

然而,对于孔子在古代音乐领域内的高深造诣及其总结出来的音乐理论,对于孔子的音乐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学术界迄今还少有专文进行系统论述。

本文试就孔子的音乐理论、乐制思想以及与仁、礼学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希冀博学通人雅正。

因此说礼、乐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二、孔子的音乐思想:(一)孔子的音乐实践及其音乐理论。

孔子对音乐作过认真的研习。

史载孔子学乐,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也是“学无常师”,不仅努力向列国乐官学习,而且善于向民间歌手领教。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其用功之深,用心之苦,于此可见一斑。

《史记·孔子世家》又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与齐、鲁等国的乐官交往,听其演奏,向其求教,因而深得宫中音乐之妙。

同时,孔子还博采民间音乐之风。

《论语·述而》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返)之,而后和之。

”这里所记的“人”,与《论语》其他篇章所记的太师、师相对而言,显然不是指宫廷乐官,而是指民间歌手。

孔子与民间歌手相与而歌,听其有精妙可取之处,必使其重新歌唱,自己则节节和之。

所说“和之”,是指和着别人的节奏词曲,实际也是向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

孔子是先秦时代打破“学在官府”、开兴办民间私学风气之先的首要人物。

当时的官府之学,以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为主,称为“六艺”,而孔子兴办民间教育事业,所学也以六艺为主,其中亦包括音乐知识的传授。

孔子音乐思想的总结

孔子音乐思想的总结

孔子音乐思想的总结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与道德楷模。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其中包括音乐思想,对古代音乐的发展与美学的探索产生了积极影响。

下面是对孔子音乐思想的总结:首先,孔子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可以感染人心的艺术形式,具有教化和塑造人格的力量。

他说:“由离人琴箫之声,使之意义美好,趋于礼义之道。

”孔子重视音乐对人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作用,认为通过合适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力量、道德意识和社会行为规范,从而使人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其次,孔子强调乐的仪式与礼仪性质。

在古代中国,音乐往往与宴会、祭祀和礼仪活动紧密相连。

孔子非常重视乐的仪式性质,他认为音乐应当在一定的仪式框架下进行,并将音乐视为一种维持社会秩序、塑造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

孔子主张通过音乐来培养人们的忠诚、尊敬和公正之心,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孔子对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和”。

在孔子看来,“和”是指音乐的谐和与协调。

他认为音乐应当通过声音的和谐与协调,表达出一种美的感受和情绪,从而产生回旋和共鸣之感。

他说:“凡乐之起,和以其乐者也。

”孔子对音乐的审美追求是以谐和与和谐的价值观为前提,注重音乐的和声和节奏的协调统一,同时讲究节奏的适度、和声的标准和音调的和谐。

第四,孔子认为音乐具有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孔子强调音乐可以成为社会团结和凝聚的纽带,以“乐以和为贵”为口头禅,并且认为通过音乐的练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沟通情感、加强感情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他主张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提供人们共同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同时实现个人情感与社会意义的统一。

第五,孔子认为音乐是一种道德教育的手段。

他坚信音乐的实践和审美价值,可以塑造人的性格,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孔子主张音乐教育要与德育相结合,通过音乐表达道德的关怀和追求,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良善、善良之美,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人格特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孔子的音乐才能与音乐思想
摘要:孔子爱好音乐,知晓乐理,精通音律,娴熟古典音乐,善于演奏乐器,长于作词、谱曲和诵歌,是春秋战国时代最有影响的音乐家。

孔子的演奏歌唱才能、作词谱曲才能、欣赏正乐才能和音乐理论见解,充分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高深修养,反映了他独到的音乐思想。

孔子关于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和移风易俗、教化天下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及净化心灵、抒发情感、消解郁闷、陶冶性情、调养身心的音乐保健思想,在
关键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然而,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则少有论及。

本文仅就孔子的音乐才能、音乐教育和音乐保健思想等问题试作论述。

一、孔子的音乐才能
孔子在音乐上是全面手。

其最突出的才能有六个方面。

第一,演奏才能。

孔子能演奏笙、琴、瑟、磬等多种乐器,尤其喜欢弹琴、击磬、鼓瑟。

一次,孔子在卫击磬,正好“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硁硁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①。

又一次,孔子昼息于室而鼓琴焉。

闵子自外闻之,以告曾子曰:“向也夫子之音,清彻以和,沦入至道。

今也更为幽沈之声。

幽则利欲之所为发,沈则贪得之所为施。

夫子何所感之若是乎?吾从子入而问焉。

”孔子曰:“然,汝言是也。

吾有之。

向见猫方取鼠,欲其得之,故为之音也。

”②他能敲击出浅薄、固执的音调来诉说没人了解自己的伤感,能弹奏出幽沈的音调来激发猫捕捉老鼠的欲望,表明其演奏的实际水平是很高的。

第二,歌唱才能。

所谓“讲诵弦歌不衰”、“取瑟而歌”③,就说明孔子不仅能诵、能弹奏,也能唱歌。

孔子不仅能弹唱既成的乐曲,也能即兴呕歌,并且时常出口成曲。

如他弃官出走时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

”孔子曰:“吾歌可夫?”遂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④即《去鲁歌》。

之赵临河而歌曰:“狄水衍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

”⑤即《临河歌》。

第三,作词谱曲才能。

孔子还擅长作词谱曲,如他离鲁适卫,临别作《龟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