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泪管逆行环钻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合集下载

鼻内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重点

鼻内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重点
to
intubation chronic in
endoscope
dacryocystorhinostomy.Methods
case-control
as as
with
dacryocystitis were treated
study
from
January
were
en—
December
2014
Quanzhou
First
Hospital.Thirty-five endoscope,and 35 12
cases
observation control
group
retrograde lacrimal intubation guided by for
patients
group with of two
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followed-up of intraoperative tion group blood loss,hospitalization reveived treatment
no
months.Then,the
curative effect
groups
time for 6
and operation months and

time were compared.Results 2 months after the
Observa—
of patients
efficient compared
【关键词】鼻内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手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retrograde

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3-02-06T10:53:41.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吴佳势[导读] 目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患者运用泪道逆行置管术临床治疗的效果。

吴佳势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五官科 54610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患者运用泪道逆行置管术临床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到眼科进行诊治的18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际组,每组均为92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泪道探通术治疗方法,实际组患者运用山东福瑞达生产的鼻泪管支架新型材料制成导管来实行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术后进行冲洗,通畅后在放置导管1-7个月后行拔管操作,术后进行半年-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泪道冲洗的情况。

结果实际组所选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未见有并发症出现,这种方法的治愈率为86.4%,有效率达到98.3%。

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不足50%。

结论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泪道逆行置管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小,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能适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道逆行置管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7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167-02 在眼科疾病中泪囊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泪道的慢性长期增生性炎症引起多个层次的组织出现肥厚、增生,临床上患者的症状主要为流泪、溢脓,对泪道进行冲洗时感觉不畅,所以治疗慢性泪囊炎最好的方法为恢复泪管的通畅。

向泪道内置管的作用是将泪管支撑起来,起到支架的作用,同时保持泪道的正常解剖结构。

现今,国外大量应用这种治疗技术,而且效果显著。

泪道逆行置管手术是微创手术,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这种微创手术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到眼科进行诊治的18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际组,每组均为92例患者。

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炎确诊 患者 6 4例 , 随机 分成 两组 , 观 察组在 表 面麻 醉 下行 泪道逆行 置管 术 , 对 照组在 局麻 下行 泪 囊鼻腔 吻合 术 , 观 察 最终 的治 疗效 果 , 对 比两组 的 疗效 和 并发 症 。结 果 均顺 利 完成 手 术 , 手术
时间、 术后鼻出血发生率及鼻 出血持 续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 ( P值 均 < 0 . 0 5 ) ; 术后 随访半 年, 两组治愈 率 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结论 : 泪 道 逆 行 置 管 术操 作 简便 、 时 间短 、 创 伤
慢性泪囊炎多继发于鼻泪管的狭窄或阻塞 , 是最 常见 的泪 囊病 变 , 多见 于 中老年女 性 。传统 的 泪囊鼻
腔 吻合术 疗效 肯定 , 但该术式有损伤大、 破 坏 原 有 泪
道结 构 、 操作 复杂 、 面部 遗 留瘢 痕 等缺 点 。我 院 2 0 1 0 年 3月 至 2 0 1 4年 3月采 用鼻 泪管 逆行 置管术 治疗 慢 性 泪囊 炎患 者 , 取 得满 意效 果 。现报 告 如下 。
口病 防治 的关 键 。 参考 文 献
[ 1 ] 李亮 , 梁祁 , 祁贤 , 等. 江苏省 2 0 0 9年手足 口病流行特征 的聚类分
析[ J ] .江苏预防医学, 2 0 1 0, 2 1 ( 6 ) : 4— 6 . [ 2 ] 丁超 , 谭文文 , 周建刚 , 等 .2 0 0 8—2 0 1 1年江苏省宜兴市 手足 口病
年龄( 4 9 . 3±3 . 2 ) 岁, 病程 ( 4 . 3±2 . 6 ) 年, 行 泪 道 逆
1 ~ 8 d ( 3 . 0± 1 . 8 d ) ,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 I ) . 0 5 ) 。 2 . 3 治疗效果 术 后 6个 月 , 观察组治愈 : 2 5例 2 5 眼, 有效 3眼 , 无效 4眼 , 总有 效 率 8 7 . 5 %; 对 照组 治 愈2 6例 2 6眼, 有 效 3眼 , 无 效 3眼, 总 有 效 率 9 0 . 6 % 。两组 治愈 率 和 总有 效 率 差 异 均无 统计 学 意 义( P值 均 > 0 . 0 5 ) 。

鼻内镜下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鼻内镜下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 ]
疾病分期分型 :I型 4 9例 , 其 中 1期 1 2例 、 2期 1 9例 、 3期 1 8
例。 Ⅱ型 8 3例 , 其 中 1期 2 1 例、 2期 2 6例 、 3期 3 6例 。Ⅲ型 1 0 4 例, 其中 1 期3 9例 、 2期 4 1 例、 3期 2 4例。将 患者随机分 为观察 组 和对照组 , 各 1 1 8例 。2组患者在性 别 、 年龄 、 病 程和病 情分期 分型 比较 ,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1 . 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鼻 内窥镜 手术 治疗 : 术前 口服预 防剂量
鼻 腔的基本功能 , 必要 时可适 当内移鼻 腔 内壁及 中鼻 甲并开 放 嗅沟 , 保护嗅觉功能 。术后必须 定期 复查 , 并及 时清理 术腔。
4 参 考 文 献
1 . 3 疗效评判 _ 3 ( 1 ) 痊愈 : 临床症状消 失 , 经鼻 内窥镜 检查鼻
窦内脓性 分泌 物 基本 消 失 , 术 腔黏 膜 细 胞上 皮 化 , 窦 口开放 良 好 。( 2 ) 好转: 临床 症状 基本 消失 , 经 鼻 内窥 镜检 查鼻 窦 内仍有 少量 脓性 分泌物 , 术腔 黏膜 细胞 局部 水肿增 厚。 ( 3 ) 无效: 临床
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 :1 8 . 5 6 5 6, P< 0 . 0 1 ) , 见表 2 。
表1, 我们对 2 3 6例鼻窦炎伴 息肉患者 , 分别采用鼻 内窥镜手
术及 常规鼻窦手术治疗 , 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1 .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8 . 0统计 学软件 进行数据 处理 , 计

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

药物联合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应用
放置 以形成牢 固通道 。2 0 1 0 年6 月一2 0 1 1 年1 2月我科通 过植入 一次性泪道再 通硅胶管 和联用洛美沙 星眼用凝胶及 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慢性泪囊炎 3 9 例, 效果 良好 , 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 . 1 一般 资 料 ( 1 ) 研 究 对象 。选 择 于我 院就 诊 的慢性 泪囊 炎
6 0 8
T i a n j i n Me d J , J u n 2 0 1 3 , V o l 4 1 N o 6
d o i : l O . 3 9 6 9  ̄ . i s s n . 0 2 5 3 - 9 8 9 6 . 2 0 1 3 . 0 6 . 0 3 0
6 个月 1 0 年。 ( 2 ) 主要材料。冲洗针头 、 泪点扩张器 、 泪道探针 、 9 号带侧孔 的} 目 道探通牵引针及记忆钢丝( 杭州图庆医药技术 有限公 司) ; 硅胶管( 济南晨生医用硅胶制 品有限公司) 。 1 . 2 手术方法 术前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 素冲洗泪道 , 清除 分泌物 。1 %地卡 因麻黄素棉签 塞入术侧下鼻道 , 2 %利 多卡 因行滑车上及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 泪囊内浸润麻醉泪点扩张
[ 4 ] 梁倩 , 钟 晓东 , 张 功秀. 泪管探通联 合新型硅胶泪管引流管治疗 泪道疾病 眼科新进展, 2 0 0 9 , 2 9 ( 7 ) : 5 4 8 — 5 4 9 .
[ 5 ] 李菊 , 刘红. 圆锥形硅胶管治疗慢性 泪囊炎远 期疗 效观察[ J J _ 青
床观察l J 1 . 国际眼科杂志, 2 0 1 1 , 1 1 ( 7 ) : 1 2 9 0 — 1 2 9 1 .
[ 3 ] At t a s - F o x L , C o d  ̄ r e F . N o n s u r g i c a l r e t r i e v a l o f r e t a i n e d l a c r i ma l s t e n t i n g ma t e r i a l [ J ] .O p h t h a l P l a s t R e e o n s t r S u r g , 2 0 1 2 , 2 8 ( 4 ) :

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86例临床观察

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86例临床观察
3 mn 极适 合于基层 医院推广 。 0 i, 33本方法只适用于无 泪点狭 窄及无 下鼻 甲肥 大的慢性泪囊 . 炎及} 囊 以下部位 的阻塞 , 泪小 点闭锁及 N4 管 、 总管 目 对 , 泪
阻塞无效 。
及鼻孔处 ,将 弓形硅胶管上端 lc 4号双线与马尾相连拉 Om 出上泪点外 , l c 握 Om号线将 弓形硅胶管轻拉入泪囊下端。自 下 泪点 冲洗 泪道通畅 , 证明置管位置正确 。剪断并 抽除上端 套线 , 下端套线入鼻道内 , 待拨管使用 。
收稿 日期 :0 8 0 — 9 20 — 4 2
编辑/ 樊延南
现 报告 如 下 。
1 . 后 处 理 4术
用抗 生素及皮 质类 固醇眼药水交叉点 眼 , 口服抗 生素或
肌注青霉 素 3 5 ,嘱禁用 力擤 鼻 ,用 1 d %麻黄素液滴鼻 ld O 以上 , 日用庆大霉素 、 每 地塞米松 、 糜 蛋 白酶混合液冲洗泪 一
道 1 , 1周 , 次 共 以后 每周 冲洗 2 3次 , 2周 , ~ 共 最后 每周 1 次 , 4周 , 共 半年后拨管 。
31本 组 10眼 , 踪 1 后 ,6眼无效 , . 0 追 年 1 有效 率为 8% , 4 无
效的 1 6眼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全部治愈 , 至今仍通畅。我们体
会泪囊积脓是最佳手术适应症 ,只要 没有 急性 炎症表现 , 应 及 时行鼻泪管逆行置管术 。本组所有病例 均有 泪囊 积脓 , 置 管 后由于引流通畅 , 临床症 状立 即改善 。 32本 方法与鼻腔泪囊吻合术及金属支架 治疗 慢性 泪囊 炎比 .
l %地卡因做泪点及鼻黏膜表麻 , 行鼻腱神经局部浸 润麻 醉 , 出下鼻道地卡因棉片后 , 取 以泪点扩张器轻轻探通 泪道 , 注意保 护 , 免损伤 , 避 一旦 损伤泪点 , 虹吸作用 消失 , 其 手术 将不完美 。用无管心之 9号钝 头腰 穿针以泪道探通法 , 自上 泪点插入下鼻道 , 稍稍 回退。 2 c 长之 马尾 自管心进入下 以 Om 鼻道 , 出下鼻道 马尾 引线将其与扩鼻泪管绳上端 之 1 取 号线 相拉并拉出下泪点 , 拉住 1 号线 上端与扩鼻泪管绳 下端 轻轻

鼻泪管逆行带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体会

鼻泪管逆行带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体会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慢性病,多见于成年女性及老人,常用治疗方法多为泪道探通及冲洗、局部滴药等,但易反复、迁延不愈,直至泪囊鼻腔粘膜吻合.逆行鼻泪管带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克服了从前治疗方法的弊端、手术简单、痛苦小、疗效满意.我科自2003年至2013年应用此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100余例,随访观察半年以上,现报告如下:1临床治疗1.1一般资料本组自2003年1月~2013年4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00例112眼,其中男8例10眼,女92例102眼,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平均42岁,病史8个月~4年,其中2例2眼合并皮肤篓管,20例22眼有3~4次鼻泪管探通史1.2手术方法对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前常规采用抗生素行泪道冲洗,以排清泪囊分泌物.患者取平卧位,用1%地卡因做泪点表面麻醉3分钟、5号针头自内眦韧带中外1/3处做筛前神经阻滞麻醉,进针深度为2cm ,注射利多卡1m l.眶下孔神经注射1m l.后用6号空心导丝探针从下泪点进行泪道探通,并顺势插入下鼻道,导丝线穿出空心探针,直视可窥见泪道探针导丝线(位于下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之间),到达鼻腔,缓慢向上牵拉退出探针,将硅胶扩张棒系于导丝线,并自下泪小点引出,牵拉扩张棒线端将扩张棒自下泪小点牵出约1.5cm ,扩张约15分钟,然后缓慢向下牵拉扩张棒并去除,将导丝线和翼状硅胶鼻泪管连接并导入泪道,引线自下泪小点牵出,牵引进入泪囊此时翼状固定装置自动打开,(向下牵拉硅胶管有一定阻力,证明已导入泪囊),从下泪点冲洗泪道,见冲洗液从硅胶管流至鼻腔,则表明植入管位置良好,手术成功,否则需作调整.为便于拔管,硅胶管的下端连线可打结做为寻管标记,线长为不露出鼻前庭为度.此时平泪小点剪断一股丝线,抽出牵引线.术后7天内禁止用力擤鼻,酌情给予口服抗生素3天.术后半月,患眼局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滴眼,同侧鼻腔点氯麻液滴鼻剂.术后3日和7日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泪道冲洗,一周后改每周2~3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1~2次,术后置管留置6个月后拔出.2治疗结果本组100例112眼,拔管后治愈103眼,治愈率达91%.未愈10眼,其中脱管5眼探通冲洗后治愈.1眼二次插管后治愈,1例未愈未再治疗,3眼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3典型病例患者,女,43岁,因左眼流泪两年曾在外院给予反复泪道探通及冲洗,局部点眼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给予局部点眼,泪道冲洗见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探通两次后行鼻泪管逆行带管术,局部Vol.31No.1Jan.2015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1卷第1期(上)2015年1月鼻泪管逆行带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体会吴卫华(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眼科,山东菏泽274000)摘要:逆行鼻泪管带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克服了从前治疗方法的弊端、手术简单、痛苦小、疗效满意.自2003年至2013年应用此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100余例,随访观察半年以上,本文报告如下.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逆行带管术;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5)01-0026-0226--. All Rights Reserved.妥布霉素点眼每日4-5次,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每日2次,连服3天.术后3天、7天、半月、一月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泪道冲洗,6周后自觉鼻部有不适感,并有溢泪症状.经检查出现硅胶管下坠,呈不完全脱落状,故给予拔除.拔管后随访半年无溢泪,给予氯化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冲洗泪道通畅道.4讨论慢性泪囊炎的治疗目的一是取出感染病灶,二是符合泪道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和要求,常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数周,即以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后灌入适量的抗生素药液,鼻腔滴氯麻液每日3次.待冲洗泪道无脓性分泌物时可行泪道探通术,探通3-4次后无效者可行鼻泪管逆行带管术治疗.本术式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鼻泪管逆行带管术适应症广,可用于慢性泪囊炎.(2)泪囊部采用翼状固定装置,由于硅胶管柔软性能较好,在上拉硅胶管时翼状固定装置受力过程中自动叠折,因而很容易将其导入泪囊,而导入泪囊后翼状固定装置将自然打开,从而增加了置管的支撑、固定作用,增强置管的稳定性,因而无需缝合固定,不影响美容及日常生活.(3)硅胶鼻泪管部,符合泪道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和要求,治疗期间不影响正常泪液引流,无明显溢泪症状.(4)同时可使鼻泪管持续扩张,有利于泪液和分泌物的引流及炎症的消退;(5)拔管容易,拔管时只要用镊子在鼻腔镊住置管向下稍用力即可拔出置管.(6)面部无切口,因而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尤其受到青年女性患者的欢迎.(7)术式简单,可在门诊完成,适合于基础医疗单位开展.(8)手术失败病例,可以反复行带管或者改行其他术式.鼻泪管逆行带管的并发症为出血,眼睑甚至颜面的水肿,炎症加重,多数是由于反复的泪道探通,不正确或粗暴的手术操作,也可由于操作时间过长或造成医源性假道而出血、水肿、加重病情.所以术者应熟悉泪道的解剖结构,操作轻柔.再探通时最好选用可以注水的探针.即使造成假道也可及时发现并纠正.为保证手术疗效,提高治愈率,做好围手术期工作十分必要,归结为以下几点:(1)术前彻底检查,治疗鼻部疾病.(2)手术过程中如出血较多,要彻底的冲洗泪道管腔.(3)术后及时冲洗泪道管腔,以确保管腔的通畅,避免积血及脓性分泌物再次阻塞.(4)手术后禁止用力擤鼻,以免硅胶鼻泪管脱出.或者下滑致手术失败.本组5例脱管者有3例为用力擤鼻导致硅胶管脱落.实践证明鼻泪管逆行带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但须注意的是,术前首先要确定有无泪总管狭窄及阻塞存在,还要检息肉、肥厚性鼻炎等,如有应先行治疗再行鼻泪管逆行带管术.其二带管后术中冲洗泪道管腔至关重要.保障管腔内无积血,冲洗通畅.术后连续3天给予氯麻液+氟美松点鼻,收缩鼻腔粘膜避免出血.总之保持硅胶管固定于鼻泪管骨道内和术后1个月内定期冲洗泪道使其保持通畅,是成功关键.27--. All Rights Reserved.。

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目的探讨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9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49眼)和观察组40例(47眼)。

对照组患者实施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组实施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15.22,37.70,10.76,P<0.05)。

术后12个月后随诊发现,对照组治愈、有效45眼,有效率为91.84%;观察组治愈、有效45眼,有效率为95.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05)。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P>0.05)。

结论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nasolacrimal duct retrograde tube insertion and rhinodacryocystostomy in treating chronic dacryocystitis.Methods 80 (96 eyes)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0 cases,49 eyes)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47 ey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hinodacryocystostomy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asolacrimal duct retrograde tube insertion,the treatment effec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erioperative status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15.22,37.70,10.76,P<0.05).12 months followed-up after surgery,the eyes of cure and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rate in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5 and 91.84%,which were respectively 45 and 95.74% in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0.63,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22.50% and 7.5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3.53,P>0.05).Conclusion Nasolacrimal duct retrograde tube insertion in treating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safety and effective,little complications,and is worthy to popularize in clinic.[Key words]Nasolacrimal duct retrograde tube insertion;Rhinodacryocystostomy;Chronic dacryocystitis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视力水平,也给患者造成了心理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泪管逆行环钻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鼻泪管逆行环钻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鼻泪管逆行环钻开放鼻泪管下方阻塞部位,并置入蛛网膜阻滞麻醉管于下泪道内做支撑物,3个月后拔管。

结果一次性治愈61例,占85.9%,二次治愈8例,占11.3%,2例形成泪囊漏,最终行泪囊摘除。

结论鼻泪管逆行环钻置管术具有其他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因其按照生理性泪道走行置管,故其可重复性好。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治疗
慢性泪囊炎为泪囊炎中最常见者,在我国属多发性疾病。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少数由于鼻窦炎、外伤、结核、梅毒等所引起,绝大多数是继发于鼻泪管狭窄后[1]。

患者经常溢泪,流脓,这不但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而且还是引起角膜溃疡及眼内炎的一个重要隐患。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很多,主要以手术为主,现将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以来采用鼻泪管逆行环钻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7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71例中,女57例,男14例。

均为单眼,其中合并慢性鼻炎30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6例。

年龄30~69岁,病程半年~8年。

1.2 手术器具①泪道引线探针:分别取9号和7号钝头腰穿针(带芯);②鼻泪管扩张环钻:取外颈2 mm针头,在其上截取4 mm长,两端磨光滑,10 cm 鱼线环套于其中;③泪道冲洗针头、泪小点扩张器、10 ml注射器、引线钩,5-0丝线,15 cm长的鱼线,4 cm腰麻管。

1.3 手术方法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用1%利多卡因行滑车下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1%麻黄素棉片收缩下鼻道粘膜,排净脓液。

扩张下泪小点,先后将7号和9号钝头腰穿针探通泪道并留置9号针于泪道内,拔出针芯,将15 cm长的鱼线通过腰穿针芯入鼻腔,拔出腰穿针,引线钩引出鱼线到鼻腔外,将鼻侧端鱼线环穿入环钻内,从下泪点处向上反复牵拉引线带动环钻逆行扩张鼻泪管,用鱼线引5-0丝线入泪道内,下方用缝针固定腰麻管上端,同样牵拉5-0丝线向上带动腰麻管上端于泪囊内,下端位于鼻孔处,上端丝线固定缝于眼睑皮肤面,冲洗泪道见液体自下端腰麻管下端流出。

1.4 术后处理术后第1周,口服抗生素,泰利必妥眼液点眼,鼻腔点0.5%甲硝唑滴鼻液。

第1、2周用0.5%甲硝唑注射液隔日冲洗泪道1次,第3、4周改为每周冲洗1次,1个月后改为2周冲洗1次。

3个月后拔管,点抗生素眼液。

2 结果
根据术后半年随访情况判定疗效。

本组71例眼中,61例一次性治愈(无溢泪、冲洗泪道畅通),占85.9%;无效(仍溢泪或溢脓,冲洗泪道不能)10眼,占14.1%。

10例患者均于半年后行二次手术,术后8例痊愈,2例形成泪囊漏最终行泪囊摘除手术。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为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每日4~6次,滴眼前要先挤出分泌物,但药物治疗仅能暂时减轻症状。

开通鼻泪管是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关键,常用的术式有泪囊鼻腔吻合术,单纯泪囊摘除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泪囊环钻术等,这些术式都可以达到消除泪溢,根治泪囊炎的目的[2]。

本术式与上述术式比较有其独到的优点,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①适应证宽:对小泪囊,年老体弱,伴有鼻黏膜重度萎缩等泪囊鼻腔吻合术禁忌证患者均可施行;②对组织损伤小:本术式不切皮、不凿骨、不废弃生理性泪道,可重复性好;③本术式操作简单,不需特别器材,便于基层医院开展;④但本术式对骨性鼻泪管狭窄者无效。

本组有2例两次手术均未成功考虑即为骨性鼻泪管狭窄所致。

本术式与单纯泪道探通术比较,通过反复上下拉动环钻,摩擦去除鼻泪管腔炎性阻塞物,并在疏通了鼻泪管基础上,留置支撑物,持续衬托、扩张鼻泪管,起到防止瘢痕重新阻塞泪道的作用,术后获得长期的生理性导泪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29.
[2]惠延年.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