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2)地方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探究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分析历史事件对家乡文化的影响。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与环境(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风情的内涵。

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发展的不平衡性。

八、家乡的自然资源与保护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环境: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活动:讲解、地图绘制、实地考察等。

3. 第三周:家乡的民俗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教学活动:讲解、展示、实践等。

4. 第四周:家乡的环境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5. 第五周: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理图表、民俗物品、环境数据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4. 实地考察基地:历史遗迹、文化场所、自然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课时:2课时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践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一些著名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

2. 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制作一份PPT或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地方,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4. 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一起总结不同地方的特色,包括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5. 课外调研布置学生到具体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关于地方的信息,包括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

学生可以以日记、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调研结果,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沟通协商、展示等。

2. 评价学生在课外调研中的记录和分享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地方的了解程度和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效果。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地方的文化活动,了解和体验地方的传统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自然景点和历史遗迹,加深学生对地方的认知。

3. 引导学生保护地方的环境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环保和文化保护意识。

八、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介绍不同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视频。

2. 图书资源:介绍地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的图书。

3. 网络资源:如地方特色美食、特产等的介绍和图片。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课程内容:1. 本地区的地理概况2. 本地区的历史文化3. 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二、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具2. 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相关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将地图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找出本地区的位置。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2. 学习地理概况: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本地区的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3. 学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本地区的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4. 学习本地区的名胜古迹: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包括著名景点、历史古迹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名胜古迹。

5. 小结与复习:教师复习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课堂评价:通过讨论、问题回答等活动,检查学生对本地区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或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练习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父母的协助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

可以通过展示、报告等方式分享自己对本地区的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和体验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地方课全册教案课题第1课找我们正当的事业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了解什么是“正当事业”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正当事业”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教材、资料电化手段电脑,PPT导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又到了地方阅读课的时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找我们正当的事业》2、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吧——二、读书本第56页知识链接,请学生说说主要内容。

谈谈感受。

三、整体感知故事1、老师把这个故事做成了课件,请你们仔细看认真听(生看图,配乐听故事)2、故事看完了,说一说你们从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浅谈)3、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深入的去探究,必须对故事再细细阅读。

四、精细阅读,深入探究,情感升华1、刘晖春给弟弟们的信,你读懂了吗?家书中的哪些内容打动了你?请你大声朗读出来。

2、如果三弟请你帮忙写回信,请选择“担心”“团结”“服从大人教训”这些关键词来写一段话课题第2课杀不尽的头颅流不尽的鲜血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自我牺牲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珍惜生活,积极向上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学难点激发爱国之情,珍惜生活,积极向上教学准备教材、资料电化手段电脑,PPT导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学习《杀不尽的头颅流不尽的鲜血》。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吧——二、整体感知故事1、自由默读课文,了解故事2、故事看完了,说一说你们从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浅谈)3、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深入的去探究,必须对故事再细细阅读。

三、阅读知识链接第60页,请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说说让你感动的地方。

四、精细阅读,深入探究,情感升华1、当《国际歌》的旋律响起,我们浑身充满了勇气与力量。

请你也来了解并学唱《国际歌》2、邓贞谦的狱中绝笔书,让我们想到了谭嗣同《狱中题壁》“自我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气,将它找出来读一读。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方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特点,以及人口、民族、文化等社会特点。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产业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探究家乡主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们与生活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家乡的变迁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发展变化的视频资料。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企业等。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课时)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课时)3.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产业(1课时)4.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1课时)5.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们与生活(1课时)6. 第六课时:家乡的风景名胜(1课时)7. 第七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课时)8. 第八课时:家乡的历史遗迹(1课时)9. 第九课时:家乡的产业发展(1课时)10. 第十课时:家乡的未来规划(1课时)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导入:资料展示教师楷模徐本禹的事迹。
学生交流讨论:
1.徐本禹老师的哪些事迹最让我们感动?
2•如果你是徐本禹,面对着上研究生的机会和山里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你会怎样做,是继续学习还是留下来继续当支教?
3.我为什么一个好朋友也没有
提出问题:
1.这几位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他们本来的愿望是什么?这些愿望实现了吗?
二、从模拟情境中获新知
(一)回忆自己处理伤口的经历及处理伤口的方法。
(二)掌握伤口出血情况的处理方法。
1•模拟情境,止鼻血;
2.其他出血情况的处理;
1)普通小伤口,流血很少,用碘酒清洗伤口即可,血会自然止住。
2)伤口稍大,流血呈暗红色:吧伤口部分抬高些,敷上云南白药等,然后用消过毒的布包紧伤口。
3)流血量很大,血色鲜红:必须把伤口上部靠近心脏的一边用绷带扎紧,然后尽快送医院救治。
1•激发学生兴趣:请两组学生分别用绷带和三角巾包扎伤口,比赛谁包的好。
2.激发学生思维,观察后回答问题。********
授课人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地方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本课(节)第课时总累计课时
课题
生命的旅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从哪里来”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出示课件)“我做5分钟的妈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方历史1. 节课:家乡的历史变迁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名人。

2. 节课:地方古迹探究内容:参观家乡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地方地理3. 节课:家乡的自然环境内容: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节课:家乡的资源与环境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地方民俗5. 节课:家乡的节日习俗内容: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问题。

2. 利用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实地考察、采访、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博客、论坛等。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开展地方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3. 安排学生进行地方地理考察,如河流、山脉、城市布局等,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民俗的魅力。

2.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河流清洁、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的深入研究,如选择一个地方历史人物、地方特色地理现象、民间艺术等进行专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风小学六(1)班地方课误课登记《民族常识》第一课时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时间:3月2日星期五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课时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时间:3月9日星期五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二、讲授新课:(一)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三)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四、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少一个也不行。

希望同学们继承他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

第三课时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教学时间:3月16日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特点。

2、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正式使用的19种少数民族文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各族人民在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媒介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语言、文字)(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多种多样的语言1、汉语世界五大通用语言(英、法、俄、西班牙、汉语)2、少数民族语言(二)多种多样的文字1、大都为拼音文字2、书写有所不同3、标点不同三、党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政策。

(板书:自由)四、总结:这堂课我们简要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情况。

作为汉族的同学,应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努力学习中国辉煌灿烂的语言和文字,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第四课风味独特的饮食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2、学做几样民族食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少数民族人民又有怎样的饮食习惯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四课——风味独特的饮食。

二、讲授新课:(一)牧区的饮食(板书)放录像(藏族的酥油茶)(彝族的砣砣肉)总结:牧区的少数民族吃肉、喝奶的饮食习惯,都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二)农区的饮食(三)同种食物,吃法各异(四)风味独特的小吃①你吃过那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吗?②你会做哪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五)尊重民族饮食习惯三、总结。

四、出示小黑板,做练习题第五课时缤纷艳丽的服饰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使学生能分辨部分少数民族服饰。

2、了解南北少数民族服饰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1、蒙古族、藏族、满族服饰⑴有许多少数民族,从服饰上就能区别他们的民族。

⑵下面进行现场表演,组织学生分辨。

⑶概括服饰特点。

2、朝鲜族、维吾尔族、回族服饰(二)认识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①你能了解到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特点?②你能分辨哪些少数民族服饰?四、总结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看电视、电影及课外读物要多注意观察各族人民的风土民情,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第六课时别具一格的住所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各式各样住所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2、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住所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六课——别具一格的住所。

二、讲授新课:(一)介绍住所:1、蒙古包2、帐篷3、仙人柱4、平房5、干栏式建筑(二)补充其他住所。

三、练习。

请同学们把住房和响应的民族用线连起来。

四、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少数民族的住所,能分辨有代表性住所的特点。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收集各种图片、资料,这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民族知识,帮助我们把民族常识课学好。

第七课时享有盛誉的工艺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认识几种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从而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有修着鲜艳图案的小坎肩、做工精细的小背包、编有花纹的藤编小提包和竹编小花篮。

这些都出自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人民之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七课——享有盛誉的工艺。

二、讲授新课:(一)介绍桃花、刺绣、编织工艺(二)介绍蜡染工艺(三)介绍藤编、竹编工艺(四)介绍雕刻工艺(五)介绍地毯、挂毯工艺(六)介绍建筑工艺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第八课时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人物。

2、让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独特乐器,欣赏部分少数民族的优美舞蹈。

3、组织学生学跳部分少数民族舞蹈。

教学过程:复习: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享有盛誉的工艺”,请同学们说出几个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诗歌、传说故事及传说人物:1、诗歌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⑵蒙古族叙事长诗《嘎达梅林》⑶纳西族史诗《创世纪》⑷彝族长诗《阿诗玛》……2、传说故事⑴高山族《日月潭》⑵壮族《百鸟衣》3、传说人物⑴壮族刘三姐⑵维吾尔族的阿凡替(二)戏剧各民族的传统剧种有藏剧、白剧和土家族戏,还有布依族的地戏、花灯剧,彩调戏、朝鲜族的歌舞剧和壮族戏。

(三)歌舞⑴歌曲蒙古族的“赞歌”;哈萨克族的“牧歌”;壮族的“排歌”;藏戏的“谐”和“鲁”。

⑵舞蹈(四)乐器马头琴、冬不拉、芦笙、象脚鼓三、总结。

我们应热爱、继续并发扬它,为全国民族团结、统一、繁荣和昌盛尽我们一份力量。

第九课多姿的传统体育活动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我们到祖国各地去博览更精彩的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二、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看书中重点介绍了哪几项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板书:摔跤、赛马、划龙船、抛绣球)(一)摔跤(蒙古族)(二)赛马(藏族……)(三)划龙船(苗族……)(四)抛绣球三、总结。

还有打竹棍、操杠、铲老鼠、舞龙灯等,我们要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发展民族体育事业,为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9—第十课时丰富多采的节日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以及这些节日和纪念日的意义。

2、说说当地回族、满族的节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哪个同学能举例说明传统节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丰富多采的节日。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火把节⑴哪些民族的节日?⑵彝族人民过火把的盛况⑶学生回答⑷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呢?⑸教师小结(二)泼水节1、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2、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3、放录像4、学生回答5、教师小结:泼水节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希望把过去一年中的疾病和灾难送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那达慕大会下面该介绍哪一个?(那达慕)(四)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五)洛萨节三、看课本四、总结五、作业(一)收集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二)访问当地满族家庭,了解满族有哪些节日。

第十一课时富饶美丽的地方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掌握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物产,包括农产品、优良牲畜、珍贵的植物和主要矿产。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旅游胜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富饶美丽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物产板书:一.物产丰富二.山河秀丽1、农副产品2、畜牧业3、森林资源4、地下矿产(二)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三、总结: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加强民族团结,来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十二课时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板书:一.政治名人二.科技文化名人三.民族革命志士(一)政治名人1、松赞干布2、成吉思汗3、海瑞4、康熙、乾隆(二)科技文化名人1、郑和2、曹雪芹(三)民族革命志士1、邓恩铭2、马本斋三、形成性测试(连线)郑和回族《红楼梦》马本斋满族七次下西洋成吉思汗壮族体操王子李宁蒙古族回民支队曹雪芹建立蒙古政权四、总结搜集一个少数民族人物故事,准备参加“我最佩服的一位少数民族人物”故事会。

第十三课时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教学时间:教学要求:1、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

2、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

3、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民族团结(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三)各民族共同繁荣三、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