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分层法例题打印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答案及试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答案及试题

1.当某剪力墙连梁刚度较小,墙肢刚度较大时(相当于α<10的情况),说明该剪力墙为( C )A.整体墙B.小开口剪力墙C.联肢墙D.壁式框架2.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设防烈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B.结构抗侧移刚度越小,最小缝宽取值越大C.相邻结构单元中较低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D.相邻结构单元中较高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120t,K=63.有4个单质点弹性体系,其质量与刚度分别为kN/m; =180t,=9kN/m.=240t,=12×=300t, K=15×kN/m若它们的自振周期分别为、kN/m;、、,则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是( D )A. <<<B. >>>C. ==D. ===4.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震害是( B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小5.已知某剪力墙墙肢为大偏压构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轴向压力N的降低(注N<0.2)( B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C.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D.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6.为满足地震区高层住宅在底部形成大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的需要( A )A.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部分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B.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全部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C.在需要形成底部大空间的区域,必须从底层至顶层都设计成框架D.必须在底部设置附加裙房,在附加裙房内形成大空间7.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8.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B )A.底部剪力法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时程分析法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9.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 D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B.结构高度C.建筑平面形状D.结构长度10.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B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向上移动至层高处1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一般布置于伸缩缝区段的( A )A.中央B.两端C.距两端的第二个柱距内D.任意一端12.钢筋混凝土柱下扩展基础的高度主要是由( C )A.地基抗压承载力确定B.地基抗剪承载力确定C.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确定D.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13.我国抗震规范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三水准要求,两阶段设计方法。

混凝土-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计算题

混凝土-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计算题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优缺点比较
可以考虑杆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方便地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 弯矩分配法的缺点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优缺点比较
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需要对杆件进行编号和线刚度计算。
05 计算题解析
计算题一:简支梁的弯矩计算
总结词
简支梁的弯矩计算是混凝土结构分析中的基础问题,主要涉及到均布荷载和集 中荷载的作用。
弯矩分配法的应用范围
01
弯矩分配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包括梁、板、 壳等。
02
弯矩分配法可以用于计算结构的静力弯矩和动力弯 矩,也可以用于分析结构的稳定性。
03
弯矩分配法可以用于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的设计计 算,也可以用于大型复杂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03 混凝土结构分析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01
02
03
01
分层法的优点
02
可以单独对每一层进行分析,计算简单明了;
03
可以考虑每一层的材料和尺寸差异;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优缺点比较
需要将结构分层,可能会 影响计算的精度;
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的缺点
可以适用于各种水平结构 的计算。
01
03 02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优缺点比较
对于复杂结构,分层可能会比较困难。 弯矩分配法的优点 可以适用于各种竖向结构的计算;
感谢您的观看
将各层的内力进行汇总,得到整个结 构的内力。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弯矩分配法
1
2
确定结构的杆件和节点,并对其进行编号;
计算各杆件的线刚度;
3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进行弯矩分配,将各杆件的弯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配;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分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序号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内应配置 _________ 或___________(钢筋)。

2. 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分布。

3. 在进行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内力计算时,假定排架柱上端与屋架 ,下端在基础顶面处为 。

4. 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层柱线刚度乘以 ,相应传递系数为 。

5. 框架结构D 值法中柱的侧移刚度D= ,是考虑 而对柱侧移刚度的修正系数。

二、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装 - ------------------------------- -------------订 -------- ------------------------ --------------线 ---------------------------------------------------------------------1.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 B.该跨及相邻跨;C.所有跨;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

2.一般板不作抗剪计算,主要因为( )A 板内不便配箍筋;B 板的宽度远大于高度;C 板一般承受均布荷载;D 一般板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受弯承载力;3次梁与主梁相交处,为了避免加载于主梁腹部的集中荷载将引起斜裂缝;应在主梁上设附( )。

A 鸭筋;B 箍筋或吊筋;C 纵筋;D 架立筋;4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A. b ξξ≤B.35.0≤ξC.b >ξξD. 35.0>ξ5在计算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连续次梁内力时,为考虑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用折算荷载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其做法是( )A.减小恒载,减小活载B.增大恒载,减小活载C.减小恒载,增大活载D.增大恒载,增大活载 6单层工业厂房中,屋盖恒载的作用点位置为( )A 距离厂房纵向定位轴线内侧150mm ;B 距离厂房纵向定位轴线内侧750mm ;C 上柱轴线处;D 下柱轴线处;7为了设计上的便利,对于四边均有支承的板,当( )按单向板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题库答案 Word 文档(详细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题库答案 Word 文档(详细版)

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建筑结构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有水平结构体系和竖向结构结构体系组成,常把竖向结构结构体系称为抗侧力结构体系,水平结构体系指梁板,竖向结构结构体系指柱或墙。

2、房屋的结构类型按结构材料不同分为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等类型;按竖向结构体系不同分为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类型。

3、工程建设一定要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

4、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是安全、适用、耐久和经济合理。

5、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有哪些原则?答:①详细阅读和领会地质勘察报告,把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设计依据。

②把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现行设计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等作为设计的依据,切实遵守有关规定,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③采用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

④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尽可能采用并正确选择标准图。

⑤以优先采用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装配式结构和装配式整体式结构。

⑥与其他工种的设计,诸如建筑设计、给水排水设计、电气设计、空气调节和通风设计等互相协调配合。

P2-P36、使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原因称为作用,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荷载是直接作用,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基础的差异沉降、地震是间接作用。

7、结构上的作用使结构产生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扭矩)、变形、裂缝统称为作用效应。

8、结构自重属于永久荷载,又称恒荷载;楼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积灰荷载属于可变荷载,又称活荷载;爆炸力、撞击力属于偶然荷载。

9、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10、不同荷载的实际取值称为荷载代表值,分为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四种;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11、永久荷载标准值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体积的自重计算确定,可变荷载标准值可按统计值取上限或根据经验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

《混凝⼟结构设计》试题《混凝⼟结构设计》1. (2009.1 选择)关于结构的功能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 .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B .具有良好的⼯作性能C .具有卓越的节能、环保性能D .具有⾜够的耐久性能2. (2009.1 填空)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3. (2010.1 填空)结构丧失稳定属于超过承载能⼒极限状态。

4. 2008.10在判断结构是否达到正常使⽤极限状态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C )A .混凝⼟开裂情况B .钢筋锈蚀情况C .结构的抗滑移能⼒D .构件的挠度5. (2010.1 填空)荷载作⽤下结构或构件产⽣的内⼒和变形称为荷载效应。

6. (2007.1 填空)结构或构件承受荷载效应的能⼒,称为结构抗⼒。

7. R-S<0的概率,称为结构的失效概率。

8. (2008.1 填空)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的可靠度9. (2010.1 选择)结构的可靠指标( B )A.随结构失效概率的增⼤⽽增⼤B.随结构失效概率的增⼤⽽减⼩C.与结构失效概率⽆关D.与结构失效概率呈正态分布关系10.(2006.1 填空)⽬标可靠指标[β]值是通过三个分项系数来表达的,它们分别是材料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及结构重要性系数。

11.在计算结构构件承载⼒时引⼊的与建筑物安全等级有关的分项系数称为结构重要性系数。

对于安全等级是⼆级的结构构件,该结构重要性系数是( B )。

A.1.1B.1.0C.0.9D.0.812.(2008.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混凝⼟强度的标准值⼩于其设计值B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与材料分项系数的乘积C .荷载组合值⼤于荷载标准值D .荷载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13.(2004.10)我国规范规定结构物的设计基准期为()A .30年B .50年C .80年D .100年14.取荷载分项系数≤1的条件是( D )P19A .考虑多个可变荷载同时作⽤时B .考虑可变荷载最不利布置时C .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D .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15.对结构承载能⼒极限状态进⾏验算时,采⽤( A ) P20.A.荷载设计值及材料强度设计值B.荷载设计值及材料强度标准值C.荷载标准值及材料强度设计值D.荷载标准值及材料强度标准值16.(2007.1)单层⼚房排架结构由屋架(或屋⾯梁)、柱和基础组成(D )P27.A .柱与屋架、基础铰接B .柱与屋架、基础刚接C .柱与屋架刚接、与基础铰接D .柱与屋架铰接、与基础刚接17.(2009.1)将⼤型屋⾯板直接⽀承在屋架或屋⾯梁上的屋盖体系称为⽆檩屋盖体系。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1.当某剪力墙连梁刚度较小,墙肢刚度较大时(相当于α<10的情况),说明该剪力墙为( C )A.整体墙B.小开口剪力墙C.联肢墙D.壁式框架2.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设防烈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B.结构抗侧移刚度越小,最小缝宽取值越大C.相邻结构单元中较低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D.相邻结构单元中较高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3.有4个单质点弹性体系,其质量与刚度分别为=120t,K=6×kN/m; =180t,=9kN/m.=240t,=12kN/m;=300t, K=15×kN/m若它们的自振周期分别为、、、,则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是( D )A. <<<B. >>>C. ==D. ===4.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震害是( B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小5.已知某剪力墙墙肢为大偏压构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轴向压力N的降低(注N<0.2)( B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C.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D.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6.为满足地震区高层住宅在底部形成大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的需要( A )A.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部分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B.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全部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C.在需要形成底部大空间的区域,必须从底层至顶层都设计成框架D.必须在底部设置附加裙房,在附加裙房内形成大空间7.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8.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B )A.底部剪力法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时程分析法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9.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 D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B.结构高度C.建筑平面形状D.结构长度10.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B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向上移动至层高处1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一般布置于伸缩缝区段的( A )A.中央B.两端C.距两端的第二个柱距内D.任意一端12.钢筋混凝土柱下扩展基础的高度主要是由( C )A.地基抗压承载力确定B.地基抗剪承载力确定C.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确定D.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13.我国抗震规范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三水准要求,两阶段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例题

混凝土结构例题

解 (1)施工配合比:
水泥:砂:石:水=1:s(1+ws):g(1+wg) :(w- sws- gwg)

=1:2.93(1+3.5%)
:3.93(1+1.2%):(0.63-2.93×3.5%-3.93×1.2%)

=1:3.03:3.98:0.48
(2)按施工配合比每m3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
例题1:某建筑物简支梁配筋如图4-20所示,试计算钢筋下 料长度。钢筋保护层取25mm。(梁编号为L1共10根)
图4-20 例题4-1图
[解] ①号钢筋下料长度 (6240+2×200-2×25)-2×2×25+2×6.25×25=6802(mm) ②号钢筋下料长度 6240-2×25+2×6.25×12=6340(mm) ③号弯起钢筋下料长度 上直段钢筋长度240+50+500-25=765(mm) 斜段钢筋长度(500-2×25)×1.414=636(mm) 中间直段长度6240-2×(240+50+500+450)=3760(mm) 下料长度(765+636)×2+3760-4×0.5×25+2×6.25×25=6824(mm) ④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为6824mm。 ⑤号箍筋下料长度 宽度200-2×25+2×6=162(mm) 高度500-2×25+2×6=462(mm) 下料长度为(162+462)×2+50=1298(mm)
水泥: c=280kg
砂: s=280×3.03=848.4kg
石: g=280×3.98=1114.4kg
水: w=280×0.48=134.40kg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集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集

4.单向板中有哪些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各起什么作用?如何设置?
5.什么叫“塑性铰”?与力学中的普通铰相比,塑性铰有何特点?
6.什么是塑性内力重分布?它与“塑性铰”有什么关系?
5
7.说明求五跨连续梁跨中最大弯矩、支座最大负弯矩、支座最大剪力的活 荷载不利布置原则。
8.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板和次梁时,为什么取折算荷载?
8
A.4 台
B.2 台
C.1 台 ) 。
6.厂房设有柱间支撑,吊车的纵向水平刹车力是由( A.柱间支撑承受 C.无法确定 B.一榀排架承受 D.吊车梁承受
7.对有多台吊车的多跨厂房,进行内力组合时,吊车的台数应按( 情况考虑。 A.吊车的竖向荷载一般不多于 4 台,而吊车水平荷载最多考虑 2 台 B.吊车的竖向荷载一般不多于 4 台,而吊车水平荷载最多考虑 4 台 C.吊车的竖向荷载和横向水平荷载均按不多于 2 台考虑 8、单层厂房排架内力组合时,如果考虑了吊车水平荷载,则( A.必须考虑吊车竖向荷载 B.不能考虑吊车竖向荷载 ) 。

热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 8.现浇梁板结构中,主梁的跨中截面按 截面按 截面计算。
截面计算,支座
9.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附加横向钢筋包 括 、 两种形式,宜优先采用 。
二、判断题
1.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随着受拉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 2.不论静定结构还是超静定结构,都存在内力的塑性重分布。 ( ( ) )
7.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次梁、主梁承受的荷载均为均布荷载。 (
8.对于多跨连续梁,当所有荷载同时布满梁上各跨时,将产生最大的内力。 ( )
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和柱均整浇在一起,计算时将板与梁 整体连接的支承简化为铰支座,由此引起的误差在内力计算时应加以调整。 ( ) 10.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能节省材料,改善配筋,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 适用。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法例题
例题二:(1)求节点不平衡弯矩(顺时针为正) AB 跨,(G 节点)
13.135.78.2121
12122-=⨯⨯=ql
AB 跨,(H 节点) 13.135.78.2121
12122=⨯⨯=ql
BC 跨,(H 节点)
32.76.58.212
1
12122-=⨯⨯=ql BC 跨,(I 节点)
32.76.58.212
112122=⨯⨯=ql
(2)求分配系数
667.09
.0421.4463.74
63.7=⨯⨯+⨯⨯=
GH u
333.068
.4516
.159.0421.4463.79.0421.4==⨯⨯+⨯⨯⨯=GD u
353.052
.8652
.309.0421.4421.10463.7463.7==⨯⨯+⨯+⨯⨯=HG u
472.09
.0421.4421.10463.74
21.10=⨯⨯+⨯+⨯⨯=HI u
175.09
.0421.4421.10463.79
.0421.4=⨯⨯+⨯+⨯⨯⨯=HE u
864.09
.0479.1421.104
21.10=⨯⨯+⨯⨯=IH u
136.0284.47444
.69.0479.1421.109.0479.1==⨯⨯+⨯⨯⨯=IF u
(3)弯矩分配并传递(从弯矩比较大的节点开始,反向分配,满足精度要求小于1.0后结束)
先从G 、I 节点开始
76.8667.013.13=⨯- 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H 节点,得4.38 32.6864.032.7-=⨯-
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H 节点,得-3.16
H 点不平衡弯矩为03.716.332.738.413.13=--+分配 左梁
48.2353.003.7-=⨯乘
0.5传递系数,传递到G 节点,得-1.24
右梁32.3472.003.7-=⨯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I 节点,得-1.66 下柱23.1175.003.7-=⨯
G 点不平衡弯矩分配83.0667.024.1=⨯- 传递到G 节点,得0.42 I 点平衡弯矩分配43.1864.066.1=⨯- 传递到G 节点,得0.72 H 点不平衡弯矩为14.172.042.0=+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