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1、定义: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对该定义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基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矛盾是益尖锐的背景条件下提出的。

该定义的几层意思:⑴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

⑵整个环境中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发程度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⑶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技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国外或外地区的。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补充补充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如何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⑴要考虑环境的地域范围的大小。

环境地域范围越大,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⑵要考虑地域内自然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自然条件越优越,自然资源越丰富且可再更新能力强,环境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少。

⑶要考虑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口生活水平。

人们生活水平高,消费水平也就越高,则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就少。

所在资源消费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就要把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

⑷要考虑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

若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即使资源数量一定,仍然可以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又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⑴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确定的。

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人教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教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第周课题主备人审核人编号使用人编写时间1.2人口的合理容量景华府05 2013/1/12一、本节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 环境承载力⑴概念:指环境能的人口数量。

⑵衡量指标: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⑴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⑵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以及人口的和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其中,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一种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为环境承载力,而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经济、科技、消费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

4.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估计: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的估计结果。

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①悲观论:现今世界人口已太多,已大大超过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②乐观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③中间论: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知识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 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概念⑴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⑵条件按照合理的保障健康的不妨碍未来人口的⑶实质:① 的人口数量;②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

综上,所谓的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 的生活方式,保障 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2. 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⑴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现实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 、人口 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 问题和 问题。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在中图版的教材里,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体现的是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合理人口容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而在人教版里面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和中图版的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一样.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与高中地理其他模块学习内容的联系。

人口合理容量第一部分: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必修Ⅱ2.年级:高中一年级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5.学时数:45分钟第二部分: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计算、对比等,采用多种手段如地图、表格、文字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计算、交流与表达等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个大标题,分别是"一、’人口爆炸’""二、环境的限制性""三、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介绍了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现状,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介绍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含义,人口容量的特点。

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情分析】本教材内容对高中年龄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不大,担心的是学习兴趣不浓。

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以乡土地理资料为主制作案例,设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方案。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是有限的。

科学的定义环境承载力指的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

之所以说“能承受”其实就是在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有限的地球环境,有限的资源,它的承载力必然也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因此也势必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内。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是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简单的说也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地球环境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能容纳的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

而在新课标教材中采取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在定义中让我们也了解了概念的不确定性,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时期都会随着不同因素,受各种条件限制发生变化,只是目前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本身就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教材中这样定义: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既要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我们可以理解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个数值并不是定值,也是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多少而定位的,因此并不是准确的数值,可谓是个未知数。

综上所述,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随时间变化的。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考试动向考向一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区别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读图回答1~2题。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 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四地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再到一年两熟。

④地熟制最高,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第2题,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均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aB.bC.cD.d4.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Z>Y>XB.X>Y>ZC.Y>Z>XD.Z>X>Y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考纲解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知识清单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________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及________、智力和_____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________、科技发展水平以及___ _____。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________;中间者: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的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制定人口________和人口________的意义:世界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整个世界;各国、各地区。

参考答案1.持续供养时期内本地资源其他资源技术物质生活水平资源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100亿2.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未来人口生活质量最适宜战略政策要点精析要点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因素影响相关性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负相关【典型例题】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3篇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说出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的区别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四个制约因素的关系3.能够说出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2) 过程与方法1.培养自我探究能力2.培养小组合作能力3.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与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4分钟导入+看书4分钟前面两节我们讲了人口增长的两种类型,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迁移率决定。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的增长,地球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呢?有没有一个极限呢?提问学生:现在地球有70亿左右的人口,你认为地球最多能容纳多少人?生:略教师总结: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

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00米的大箱子里。

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

那么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两个概念: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请同学用三分钟的时间看书第三节第一个标题“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说说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新课教学]: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1、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两概念5分钟提问学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

浅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三者的区别作者:陆光明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7期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的内容教学,同学们较难理解,也较容易混淆的是上述三个相关概念。

本人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析如下: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极限人口。

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以及一些地方的环境不堪重负。

今后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主要从资源及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等角度,在维持较高生存标准的情况下,确定地球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体现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

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小。

考虑现有的生活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生活的发展,并考虑资源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来估算未来的人口数,是一个“适宜”数量。

其影响因素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最佳人口。

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共同点,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确定,因此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都具有相对确定性。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主要是从自然资源(耕地、淡水等)承载能力的角度,确定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强调地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人口生物学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能容纳的人口数最大,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把人均消费水平压到最低生存标准,是估算的最大人口数量。

其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意义相近而不相同。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

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身体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比如中国有13亿人口
环境承载力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人类的生存需要仅仅是满足生存吗?环境承载力可以从单个要素来估算,也可以从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

其中,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也是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来进行。

人口合理容量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合理容量远小于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比如,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而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在6亿左右。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