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体改性剂的作用

合集下载

基体改进剂的作用及其原理

基体改进剂的作用及其原理

基体改进剂的作用及其原理1.引言1.1 概述基体改进剂是一种能够提高基体材料性能的添加剂。

基体材料是指在复合材料中起到支撑作用的主体材料。

通常情况下,基体材料的强度和耐候性可能存在一些局限,这就限制了复合材料在各种应用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性能。

基体改进剂的作用是通过改善基体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更好的强度和耐候性。

具体来说,基体改进剂可以提高基体材料的强度,使其具备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

同时,基体改进剂还可以增加基体材料的耐候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蚀和变化。

基体改进剂的原理主要包括改善基体材料的结构和优化基体材料的化学性质。

通过向基体材料中添加合适的改进剂,可以改变基体材料的结构,使其具备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基体改进剂还可以优化基体材料的化学性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和工作条件。

总之,基体改进剂在复合材料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善基体材料的强度和耐候性,基体改进剂使得复合材料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基体改进剂的发展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创新,为复合材料行业带来更多的应用机会和发展空间。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对基体改进剂的作用及其原理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基体改进剂的作用和原理。

首先,2.1 基体改进剂的作用部分将讨论基体改进剂对提高基体的强度和增加基体的耐候性的影响。

其中,2.1.1 将重点探讨基体改进剂如何提高基体的强度,而2.1.2 将详细介绍基体改进剂如何增加基体的耐候性。

接下来,2.2 基体改进剂的原理部分将分别介绍基体改进剂如何改善基体的结构和优化基体的化学性质。

具体来说,2.2.1 将讨论基体改进剂通过改善基体的结构来提升其性能,而2.2.2 将阐述基体改进剂对基体化学性质的调控机制。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基体改进剂的作用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原理及方法及改性剂的选择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原理及方法及改性剂的选择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原理及方法及改性剂的选择
虽然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因应用领域的不同而异,但总的目的是通过粉体改性剂改善或提高粉体材料的应用性能或赋予其新的功能以满足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或者新产品开发的需要。

无机粉体改性的目的是什么呢
1.使无机矿物填料由一般增量填料变为功能性填料;
2.提高涂料或油漆中颜料的分散性并改善涂料的光泽、着色力、遮盖力和耐候性、耐热性和保色性等;
3.在无机/无机复合粉料中,提高无机组分,特别是小比例无机组分在大比例无机组分中的分散性,如陶瓷颜料和多相陶瓷材料;
4.通过对层状粉体进行插层改性,制备新型的层间插层矿物材料;
5.对于吸附和催化材料,提高其吸附和催化活性以及选择性、稳定性、机械强度等性能
6.超细和纳米粉体制备中的抗团聚;
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和方法
1.表面或界面性质与其应用性能的关系
2.表面或界面与表面改性剂或者处理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型
3.各种表面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或者理论基础,包括表面改性处理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和化学计算等。

【精品文章】活性碳酸钙-改性碳酸钙的特点及常用改性剂

【精品文章】活性碳酸钙-改性碳酸钙的特点及常用改性剂

活性碳酸钙/改性碳酸钙的特点及常用改性剂
作为填料使用的碳酸钙,若未经表面处理,与有机高聚物的亲和性较差,容易造成在高聚物中分散不均匀,从而造成两种材料的界面缺陷,因此需要改进碳酸钙填料的应用性能。

活性碳酸钙(又称改性碳酸钙)是以普通碳酸钙粉体(有重钙和轻钙之分)为基料,采用多功能表面活性剂和复合型高效加工助剂,对无机粉体表面进行改性活化处理而成。

 经改性处理后的碳酸钙粉体,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包层结构,能显著改善在聚烯烃等高聚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和亲和性,并且能与高聚物基体间产生界面作用,从而提高制品的抗冲击强度,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增量型填充料。

 用表面活性剂处理碳酸钙时,由于碳酸钙是无机物,所以它和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有很大的亲和力,它们之间进行类似化学键这样的化学结合,亲油基就定向于碳酸钙微粒的表面,形成一层单分子膜。

这就是活性碳酸钙生产的基本原理,这样处理过的填料已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对树脂一类的有机物有良好的亲和力。

必须指出,可以用来对碳酸钙进行表面处理的,除了表面活性剂以外,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机偶联剂以及各种改性剂。

凡是用这些物质处理的碳酸钙都可以笼统地称为活性碳酸钙。

 活性碳酸钙对一般橡胶、塑料制品均具有一定补强性,改善无机填料与树脂的相容性,从而改善制品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实现高填充。

pvc管材、板材、电缆料等,可提高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表面光洁度、填料填充量,减少树脂用量,降低成本。

pp、pe、橡胶等,特别适用pvc管材,可提高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表面光洁度、填。

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探讨

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探讨

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子灰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填料,常用于改性塑料、橡胶等材料,以提高其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常用的树脂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化学稳定性。

将原子灰与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

目前,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其改性机理和性能影响尚未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有必要对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进行探讨与研究,深入了解其改性效果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研究,可以为塑料和橡胶等材料的改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材料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

本文旨在探讨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方法及其性能分析,为未来材料改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方法,通过对不同改性方式的比较研究,寻找出最适合的改性方案,以提高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通过对改性后的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性能分析,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旨在为未来对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依据,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原子灰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填料,在聚合物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制备中的树脂基体,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和力学性能。

将原子灰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可以改善树脂基体的综合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对原子灰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改性可以调控原子灰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两者的相互粘合性能,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改性可以调整原子灰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减少原子灰的团聚,提高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通过改性还可以调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备成本。

基体改性剂的作用

基体改性剂的作用

测定Cd和Pb,硝酸-盐酸-氢氟酸消解法是最为理想的土样消解方法,用原子吸收做。

关于基体改进剂问题,本人总结如下:由于镉是易挥发元素, 容易在灰化过程中损失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镉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灰化阶段易挥发损失, 使用基体改进剂, 可在干燥和灰化过程中与待测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 防止灰化损失。

加入合适的基体改进剂, 可适当提高灰化温度, 降低原子化温度。

国标中用磷酸铵作为基体改进剂消除干扰, 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磷酸铵,故现在一般多采用磷酸二氢铵。

用磷酸二氢铵作基体改进剂, 在灰化时除去大量酸性基体, 吸收峰形变得尖而窄, 镉灰化温度大大提高, 在400~600 ℃测定结果稳定, 平行测定吸光值相对标准偏差降低10 倍, 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更佳, 特征浓度降低一半, 检测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明显提高。

有些研究者认为:土壤中铅含量一般较高,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就可检出,无需假如基体改进剂,样液喷入乙炔- 空气火焰中气化和原子化的过程, 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产生干扰, 加少量硝酸镧作为释放剂, 可大大消除化学干扰, 使铅元素形成更易解离的化合物, 提高原子化效率, 增加吸收信号, 从而也提高检测灵敏度。

但是,也有研究者采用磷酸二氢铵做基体改进剂,用AAS测土壤Pb,甚至有些研究者采用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

个人认为,如果该元素(如Pb、Cu等)在土壤中的背景值较高或者待测样品中的含量较高,可以不采用基体改良剂,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大偏差,针对土壤Cd,建议采用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

另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磷酸氢二铵的效果好于磷酸二氢铵。

机理如下:干扰AAS分析的最常见物质是金属氯化物,如KCl、NaCl等,这类物质在样品中普遍存在,它们的沸点一般在500度以上,超过大多数易挥发性元素的沸点。

如Cd,在450度时就开始挥发。

为了避免灰化阶段损失分析原子,需要限制灰化温度,然而这样一来就无法在灰化阶段驱除氯化物。

无机粉体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方面的应用

无机粉体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方面的应用

无机粉体颗粒表面改性技术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方面的应用1研究背景无机粉体一般为微米或纳米级颗粒,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容易发生团聚,难以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影响添加效果。

无机粉体的表面性质和聚合物有机体系相差甚远,这也使得无机粉体不能很好的分散到材料中。

因此,当无机粉体添加到高聚物复合材料时,首先要对无机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使其粒子表面有机化,改善其亲油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增强界面结合能力,从而发挥无机粉体的功能[1]。

2无机粉体颗粒表面改性的方法表面改性是用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需要有目的的改变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表面性质发生变化,以满足材料、工艺或技术发展的需要。

2.1 物理涂覆改性物理涂覆改性即表面包覆改性,当无机粉体和改性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时,由于搅拌的作用,改性剂通过静电引力或范德华力吸附在粉体表面,从而形成单层或多层包覆。

与化学包覆改性不同的是,改性后改性剂与粒子表面无化学反应。

由于包覆层的存在,粒子间产生了空间位阻斥力,对其再团聚起到了减弱或屏蔽的作用。

该法几乎适用于所有无机粉体的表面改性。

用于物理涂覆改性的改性剂主要有表面活性剂、超分散剂等[2]。

无机粉体经过物理涂覆后,其分散性、与有机体的相容性均显著提高[3]。

2.2 化学包覆改性化学包覆改性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利用改性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和粉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或化学吸附,从而包裹在无机粉体的表面。

化学包覆方法是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一般采用湿法工艺。

具体方法有多种。

如溶胶-凝胶法,此法不仅可以用于超细粉体的包覆,还可以用于制备超细粉体;非均相凝聚法是先加入分散剂将两种物质分散,通过调节pH值或加入表面活性剂等使包覆颗粒和被包覆颗粒所带的电荷相反,然后通过静电引力形成单层包覆;表面接枝聚合包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高分子材料连接到无机粒子表面上,该法的特点是最终接枝包覆在改性主体的聚合物改性剂是在改性过程中同时合成的。

土壤挥发性有机物采样要求和前处理

土壤挥发性有机物采样要求和前处理

土壤挥发性有机物采样要求和前处理一、HJ 642-2023土壤与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运输空白TB:采样前在试验室将10mL基体改性剂和2.0g石英砂放入顶空瓶中密封,将其带到采样现场。

采样时不开封,之后随样品运回试验室,按与样品相同的分析步骤进行试验,用于检查样品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

全程序空白WPB:采样前在试验室将10mL基体改性剂和2.0g石英砂放入顶空瓶中密封,将其带到采样现场。

与采样的样品瓶同时开盖和密封,之后随样品运回试验室,按与样品相同的分析步骤进行试验,用于检查从样品采集到分析全过程是否受到污染。

采样瓶:具聚四氟乙烯-硅胶衬垫螺旋盖的60mL的螺纹棕色广口玻璃瓶。

采样步骤:1、使用现场VOCs快速检测仪进行凹凸浓度筛选;2、用铁铲或药勺将样品尽快采集到采样瓶中,并尽量填满。

快速清除掉样品瓶螺纹及外表面上粘附的样品,密封样品瓶。

置于便携式冷藏箱内,带回试验室。

3、低含量样品:试验室内取出样品瓶,待恢复至室温后,称取2g样品置于顶空瓶中,快速向顶空瓶中加入10mL基体改性剂、1.0μL替代物和2.0μL内标,马上密封,在振荡器上振荡以150次/min的频率振荡10min,待测。

4、高含量样品:取出用于高含量样品测试的采样瓶,使其恢复至室温。

称取2g样品置于顶空瓶中,快速加入10mL甲醇,密封,在振荡器上振荡以150 次/min的频率振荡10min。

静置沉降后,用一次性巴斯德玻璃吸液管移取约1mL提取液至2mL棕色玻璃瓶中,必要时,提取液可进行离心分别。

该提取液可置于冷藏箱内4℃下保存,保存期为14d。

在分析之前将提取液恢复到室温后,向空的顶空瓶中加入2g石英砂、10mL基体改性剂和10~100μL甲醇提取液。

加入2.0μL内标和替代物,马上密封,在振荡器上振荡以150次/min 的频率振荡10min,待测。

备注:当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大于1000μg/kg时,视该样品为高含量样品。

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三种方法

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三种方法

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三种方法
一,绝缘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原理及方法
绝缘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技术是指在绝缘水性环氧固化剂基体中加入
一定量的改性剂,使其的涂料性能发生变化,最终达到改性的目的。

改性
剂可以用于改变环氧树脂的溶解性、附着力、韧性、抗腐蚀性和耐久性等
特性。

改性剂的改性原理主要有三种:
1.物理改性:其原理是将改性剂分散在溶剂中,然后将改性剂形成稳
定的分散相,促使溶剂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间形成一种新的键索或键合物,从而改变环氧树脂的溶解性、流动性、抗腐蚀性和耐久性等特性。

2.化学改性:其原理是将改性剂与固化剂发生反应,从而改变其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如抗腐蚀性、耐久性等。

3.机械改性:其原理是在改性剂基体中加入改性剂,使其发生分散和
疏松化的反应,改变其物理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如抗腐蚀性、耐
久性等。

二,常用的改性剂及其使用
常用的绝缘水性环氧固化剂改性剂有乙二醇、聚氨酯、聚乙二醇、丙
烯酰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Cd和Pb,硝酸-盐酸-氢氟酸消解法是最为理想的土样消解方法,用原子吸收做。

关于基体改进剂问题,本人总结如下:由于镉是易挥发元素, 容易在灰化过程中损失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镉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灰化阶段易挥发损失, 使用基体改进剂, 可在干燥和灰化过程中与待测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 防止灰化损失。

加入合适的基体改进剂, 可适当提高灰化温度, 降低原子化温度。

国标中用磷酸铵作为基体改进剂消除干扰, 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磷酸铵,故现在一般多采用磷酸二氢铵。

用磷酸二氢铵作基体改进剂, 在灰化时除去大量酸性基体, 吸收峰形变得尖而窄, 镉灰化温度大大提高, 在400~600 ℃测定结果稳定, 平行测定吸光值相对标准偏差降低10 倍, 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更佳, 特征浓度降低一半, 检测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明显提高。

有些研究者认为:土壤中铅含量一般较高,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就可检出,无需假如基体改进剂,样液喷入乙炔- 空气火焰中气化和原子化的过程, 共存元素对被测元素产生干扰, 加少量硝酸镧作为释放剂, 可大大消除化学干扰, 使铅元素形成更易解离的化合物, 提高原子化效率, 增加吸收信号, 从而也提高检测灵敏度。

但是,也有研究者采用磷酸二氢铵做基体改进剂,用AAS测土壤Pb,甚至有些研究者采用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

个人认为,如果该元素(如Pb、Cu等)在土壤中的背景值较高或者待测样品中的含量较高,可以不采用基体改良剂,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大偏差,针对土壤Cd,建议采用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

另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磷酸氢二铵的效果好于磷酸二氢铵。

机理如下:
干扰AAS分析的最常见物质是金属氯化物,如KCl、NaCl等,这类物质在样品中普遍存在,它们的沸点一般在500度以上,超过大多数易挥发性元素的沸点。

如Cd,在450度时就开始挥发。

为了避免灰化阶段损失分析原子,需要限制灰化温度,然而这样一来就无法在灰化阶段驱除氯化物。

加入NH4.H2.PO4(磷酸二氢铵)和加入(NH4)2.HPO4的机理是一
样的,它们都与氯化物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磷酸二氢盐或者磷酸氢盐。

通常,氯化铵在300度左右挥发,便于在灰化阶段驱除,而无论是磷酸二氢盐还是磷酸氢盐,对分析元素的干扰都很弱,这就是这两种基体改进剂的机理。

关键在于对氯的结合,生成在低温就挥发的氯化铵。

显然磷酸氢二铵有两个铵离子,与氯离子的结合效率更高。

这大概就是磷酸氢二铵效果更好的原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