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从修辞手法鉴赏古诗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一,考试中也占有一定分值。
下文为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希望对同学们在诗歌鉴赏方面有所帮助。
1、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部编版2018秋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主旨】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注释】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岔路。
安:哪里。
5.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6.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பைடு நூலகம்
大练兵:常考的运用典故的句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向秀、 王质)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尚、 伊尹) 3、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魏尚) 4、燕然未勒归无计.(窦宪“勒石燕然”)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燕昭王) 6、八百里分麾下炙(指牛)
元曲(课内2首,课外2首)《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词(课内6首,课外11首)《武陵春》李清照 《水 调歌头》《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望江南》温庭筠 诗(课内20,首课外47首)古体诗、律诗 、绝句
21
8
方法五:定感情 下结论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 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 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 等。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惜春悲秋、思乡念亲、离愁别恨、感时伤世等。
应试策略二:表达技巧
1抒情方式: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等) 2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以动写静 3表现手法:烘托(反衬)、对比、象征、用典、以小见大、 借古抒怀、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4修辞手法: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偶、设问、 反复、反问、互文等。 (附 解题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古诗词鉴赏
1
黔南州历年考查到的古诗词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饮酒》(其五) 《月下独酌》 《渔家傲 · 秋思》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武陵春》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渔家傲 · 秋思》 《归园田居》(其三)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赏析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赏析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赏析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几首诗歌进行赏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作品。
第一首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景。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使整首诗充满了壮丽的景象和豪情。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热爱之情。
第二首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人在深夜思念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首诗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亲友离别的伤感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离别的忧伤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第四首诗是《春晓》。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使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活力和美好。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第五首诗是《登高》。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运用了深沉的语言,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豪情。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这几首诗歌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深远的意义。
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通过欣赏诗歌,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一)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诗歌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主题与赏析】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过尽干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过长。
她独倚江楼眼望江面对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希望朝思暮想的爱人正在那驶过来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热切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写出了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
赏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百蘋洲”。
示例: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
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蘋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
【练习】1.《望江南》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望江南》作者是__晚唐__(朝代)温庭筠___(姓名),_花间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作背景】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
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
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诗歌大意】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汇总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行路难(其一)》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愤懑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仕途的阻塞,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
3.该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在苦闷彷徨中奋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诗中曲折地表达出诗人遭受政敌打击而长期被贬异地的抑郁不平的心情,但诗人并未沉沦于此,而是笔锋一转,表现出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变式提问: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相结合。
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示例:“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谪居他乡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在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和崔颢的《黄鹤楼》中“此地空余黄鹤楼”都运用了“空”字,请简要分析两个“空”字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空”字是“徒然”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知识点 大全

《行路难》1.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赏析角度: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迷茫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2.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角度:修辞)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诗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仕途的坎坷不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迷茫。
3.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用典。
运用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4.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赏析角度:修辞)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苦闷与迷惘。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炼字:“破”“挂”二字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情感: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抒发了诗人乐观、豪迈、自信的情感。
6.全诗感情:这首诗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内容:交代被贬之地的荒凉及被贬时间的漫长。
情感:表达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写法:用典。
借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老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借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叹。
诗人运用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抒发了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表达对自己身世的愤懑之情。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词五首——句子赏析》

词五首》句子赏析一、课程标准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中招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三、学习目标1、能说出诗句的内涵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归纳出赏析诗句的方法,并用这一方法解决同类问题。
四、评价任务通过对典型例句的评析,总结出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同类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我们通过对词五首的学习,了解了五首词的内容和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在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中,每一首诗词都有用词精炼、含义深刻的句子,今天我们就从“词五首”中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进行赏析,并总结出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二)、实战演练方法: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然后展示结果。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望江南》)中“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表现了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 2.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江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过尽千帆皆不是”,寓情于景。
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有何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市新民中学 孙志伟
• 教学目标
•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 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
•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 题步骤。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2、拟人; 3、借代;4、夸张; 5、对偶;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 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 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 酬的苦痛。
设问 反问
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
互文
• 互文,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 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 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概括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其它修辞手法举例: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反复)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用典) • 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通感)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答:(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打算去山里,春 风通人性,特意为我吹断了积雨。(3) 生动形象写 出春风的可爱,侧面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
借代 借代即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 而借用和该人或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 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叠题乌江亭》)
设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反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贺知章《咏柳》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 ----李白《秋浦 歌》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
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争”字用得好, 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花村。----杜牧《清明》
适《赠董大》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 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 种修辞方式。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 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 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即“情”义;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等。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例1: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诗中以“丝 竹”代音乐 。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 “杜康”代酒。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 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 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 小的描述。有更突出鲜明地表达事物的特点、情感作 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 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 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 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 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分析下句表达技巧及效果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 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例2: 闻王昌龄左迁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①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分析下句表达技巧及效果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1)运用夸张手法,(2)洞庭的水气笼罩着 广袤的云梦泽,波涛撼动了岳阳整个城。(3)写出 了洞庭湖气势之大 。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 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 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 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分析下句表达技巧及效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1)运用比喻手法,(2)把愁比作滔滔不绝 的江水。(3)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水,将诗人愁 的强烈、连绵不断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②杨花:柳絮。 ③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
分析其作用?
①
②
明确: 用了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
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同情。 ③
实战演练 例一: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