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卧位

合集下载

简述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

简述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

简述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卧位方法是指将患者放置在不同的卧位姿势中,以便于医生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

不同的卧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治疗需求。

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的简要介绍:1.仰卧位:患者平躺在床上,脸朝上。

这是最常见的卧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病情和检查。

仰卧位可以让医生轻松地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脏、腹部和四肢等,并且方便进行基础的生命体征监测。

2.俯卧位:患者平躺在床上,脸朝下。

俯卧位通常用于检查患者的背部和下肢,如脊柱X光摄影、翻身和翻床、改善肺功能等。

3.侧卧位:患者侧躺在床上,一侧身体睡在床上,双膝弯曲。

侧卧位可以用于病情需要或手术后康复期的患者,以减轻其中一侧身体的压力,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

4.反侧卧位:患者侧躺在床上,但是脸朝下的侧向。

反侧卧位通常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患者,以便医生进行手术伤口的清洁护理和更好地控制患肢的位置。

5.坐位:患者坐在床上或椅子上,背部挺直。

坐位通常用于检查患者的上肢、头部和颈部,如眼睛、耳朵、口腔等部位的检查。

坐位也常用于患者饮食、接受吸氧、呼吸理疗等。

6.半坐位:患者躺在床上,上身垂直或接近垂直,下肢弯曲。

半坐位常用于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减轻呼吸困难和增加肺通气量。

7.胸卧位:患者躺在床上,上半身低于下肢。

胸卧位常用于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心肺功能。

8.俯卧反胸卧位:患者躺在床上,头低脚高,头部稍向一侧。

俯卧反胸卧位常用于患者术后排气、胃管引流等,有助于排除消化道内积气和引流胃内容物。

9.侧位平卧位:患者斜侧躺在床上,头和肢体平放。

侧位平卧位适用于手术后恢复期患者,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充分利用另一侧肺部功能。

10.胸骨上座:患者侧卧,上体前屈使胸骨于杂交小部位可以接受心脏按压。

适用于心脏骤停的复苏过程或心肺复苏术中。

总结起来,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反侧卧位、坐位、半坐位、胸卧位、俯卧反胸卧位、侧位平卧位、胸骨上座等。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各种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休克时卧位,屈膝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截石位。

1、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及全麻未醒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疼痛)。

2、休克时卧位:(仰卧中凹位)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利于呼吸,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或导尿。

4、侧卧位:灌肠。

5、半坐卧位: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术后减轻缝合张力;减少颈部颜面术后出血。

6、端坐位:心衰、心包积液、哮喘发作病人。

7、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手术。

{来源:考{试大}8、头低脚高位:胎膜早破;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引流;下肢、骨盆骨折行牵引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9、头高脚低位:颈骨骨折牵引、开颅或头外伤后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10、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11、截石位:用于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疗、手术。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一、病人的卧位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

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

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高下肢约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常用卧位种类和适用范围

常用卧位种类和适用范围

常用卧位种类和适用范围卧位是指患者在医学操作中交替采用的不同身体姿势,是医生在处理手术或治疗时的常用姿势。

常用卧位种类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等,每种卧位种类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下面就详细介绍其中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一、仰卧位仰卧位是指患者平躺在病床上,身体和腿没分开,肘和膝盖伸展。

这种卧位通常被用于一些手术操作、生命支持和体外循环术。

例如,腹腔手术、鼻咽喉手术和泌尿系手术都需要采用这种卧位。

在此情况下,患者需要呼吸机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控制呼吸。

二、俯卧位俯卧位是指患者面向病床,头向一侧,手臂放在身体两侧,身体下半部分完全伸展。

俯卧位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治疗、脊柱手术和颅脑手术。

这种姿势有助于减轻胸部压迫,使得肺部扩张和通气更加顺畅,这对于肺炎、脊椎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的患者治疗非常有益。

三、侧卧位第三种常见的卧位是侧卧位。

侧卧位分为左侧卧和右侧卧,左侧卧是指患者向左侧倾斜躺在床上,右侧卧则是指患者向右侧倾斜躺在床上。

侧卧位常常被用于治疗妊娠高血压等妇科疾病、肺动脉高压和糖尿病等疾病。

此外,侧卧位有助于减轻胃食管反流和腹部不适。

四、头高卧位头高卧位是指患者上半身保持倾斜,以保持身体在一个较高的位置。

这种卧位通常用于心血管手术和呼吸困难等疾病的患者。

例如,在心血管手术中,通过将身体上半身抬高,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液循环,使手术更加顺利。

五、半侧卧位半侧卧位是俯卧位和侧卧位的结合体,常用于脑部手术、眼部手术和耳鼻喉手术等手术。

半侧卧位也可以用于患有心血管问题或呼吸困难的患者。

总而言之,在医学操作中,选择正确的卧位种类对治疗和手术成效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卧位类型。

增强医护人员对卧位种类及适用范围的了解,将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卧位

常用卧位
10
(八)膝胸卧位
1.姿势如图 2. 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治疗 (2)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11
(九)截石位
1.姿势如图 2. 适用范围(1)
会阴,肛门部位 的检查,治疗或 手术 (2)产妇分娩
12
THE END 谢谢!
13
常用卧位
1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一)姿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 枕头横卧于床。
(二)适用范围: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2.槯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
2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1)姿势:患者头胸部抬高约10℃~20℃,
下肢抬高 (1)姿势:患者平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
屈起,稍向外分开。
(2)适用范围:1.腹部检查的患者 2.女病人导尿
4
(二)侧卧位
1.姿势如图 2. 适用范围(1)
灌肠,肛门检查, 以及配合胃镜、 肠境检查 (2)臀部肌内 注射 (3)预防压疮
5
(三)半坐卧位
1.姿势如图 2. 适用范围(1)
心肺疾病所引起 呼吸困难的患者 (2)胸,腹, 盆腔手术后或有 炎症的患者 (3)某些面部 及颈部手术后的 患者 (4)恢复期体 质虚弱的患者
6
(四)端坐位
1.姿势如图 2. 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
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7
(五)俯卧位
1.姿势如图 2. 适用范围(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 卧的患者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
8
(六)头低足高位

常用卧位的姿势和适用范围及案例

常用卧位的姿势和适用范围及案例

一.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1)姿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然放平,将枕模立于床头(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等病人。

可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小时的病人,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1)姿势:用垫枕抬高病人的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因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3.屈膝仰卧位(1)姿势: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检查或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病人隐私。

(2)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等。

该卧位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1.姿势: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使病人感到舒适与安全2.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2)预防压疮。

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3)臀部肌内注射时,下腿弯曲,上腿伸直,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4)单侧肺部病变者,可视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

三.半坐卧位(fowler position)1. 姿势(1)摇床法:病人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呈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下滑。

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病人的足底,增进病人舒适感,防止足底然及床尾栏杆。

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患者的卧位

患者的卧位
请思考: 1.该患者术后应采取何种卧位? 2.采取此种卧位的目的是什么?
谢谢观看!
一、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合理卧姿:应尽量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使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的负重部位, 关节维持于正常的功能位置,体内脏器在体腔内拥有最大的空间。
常换体位: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2h变换一次。 规律活动:患者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活动,改变卧位时做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但应除外禁忌证,如骨折急性期、关节扭伤等情况。 保护皮肤: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保护隐私:当患者卧床或护士对其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应注意保护患者隐
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
膝胸卧位
截石位
四、变换卧位法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目的 ✓ 协助滑向床尾而不 能自行移动的患者 移向床头,恢复安 全而舒适的卧位。
一人协助移向床头法
四、变换卧位法
协助患者翻身侧卧(一人协助)
目的
✓ 协助不能起床的患者更换卧 位,使其感觉舒适。
✓ 满足检查、治疗和护理的需 要,如背部皮肤护理、更换 床单或整理床单位等。
注意事项
妥当固定各种管路,保持通畅 ✓ 若患者身上有各种导管或输液装置时,应先将导管安置妥当,翻身后仔细检查导管是否有脱 落、移位、扭曲、受压,以保持导管通畅。
为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更换卧位时应区别对待 ✓ 为手术患者翻身前应先检查伤口敷料是否潮湿或脱落,如已脱落或被分泌物浸湿,应先更换 敷料并固定妥当后再行翻身,翻身后注意伤口不可受压。 ✓ 颈椎或颅骨牵引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并使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翻动,翻身 后注意牵引方向、位置以及牵引力是否正确。 ✓ 颅脑手术者,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患者突然死亡,故应卧于健侧或平卧。 ✓ 石膏固定者,应注意翻身后患处位置及局部肢体的血运情况,防止受压。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一)卧位种类1.去枕仰卧位①目的:用于昏迷、全身麻醉后未清醒及椎管内麻醉或腰穿后的病人等;②卧姿:去枕仰卧,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头转向一侧。

2.屈膝仰卧位①目的:胸腹部检查等;②卧姿:病人仰卧,头下放枕,双腿屈膝,使腹部肌肉放松。

3.侧卧位①目的:肛门检查、灌肠、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②卧姿:病人侧卧,双臂屈肘,分别放在胸前及枕旁,双腿屈膝屈髋。

4.俯卧位①目的:腰背部手术或检查,脊柱手术,背、腰、臀部有伤口者等;②卧姿: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双臂屈肘放在头的两侧,需要时胸下、髋部及踝部各垫软枕。

5.半坐卧位①目的:减轻呼吸困难,腹腔、盆腔、头面、颈部手术后,腹腔感染时便于引流并使感染局限化;②卧姿:将床头摇起或用靠背支架支起床头30°~50°,抬高膝下支架30°或双膝下放枕头等物品固定。

6.坐位①目的:为极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病人缓解症状;②卧姿:病人坐在床上,抬高床头支架60°~90°,膝部稍抬高,足下可蹬软枕以避免下滑。

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

7.头低脚高位①目的:体位引流;产妇胎膜早破;右侧卧位用于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的引流;跟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用反牵引力,防止下滑。

②卧姿:病人仰卧,将枕头横立予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8.头高脚低位①目的:减轻颅内压,头部牵引;②卧姿:病人仰卧,床头垫高15~30cm。

9.膝胸卧位①目的:结肠、直肠、肛门检查和治疗;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②卧姿:病人先俯卧,双腿屈曲成直角,臀部抬高,双臂屈肘放在头的两侧,头转向一侧,头胸部贴在床面上,腹部悬空。

10.膀胱截石位①目的:妇产科检查、治疗、产妇分娩等;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膀胱镜、导尿术。

②卧姿:病人仰卧于检查台或床上,双腿屈膝屈髋分别放在腿架上,臀部齐台边。

患者卧位与转运安全

患者卧位与转运安全
患者卧位和转运安全
重 庆 市 中 医 院 重庆市中医研究院
Chong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07-04


一、患者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注:患者卧 位必须根据 病情及医嘱 选择
去枕仰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中凹卧位 屈膝仰卧位
头低足高位 半坐卧位
头高足低位
端坐位
俯卧位
膝胸位 截石位
(二)常见卧位
去枕仰卧位
枕头立于床头, 头偏向一侧
姿势:
①全麻未清醒或昏迷病人 适用范围: ②脊椎麻醉或脊椎腰穿刺后的病人
(二)常用卧位
屈膝仰卧位
姿势:
屈膝稍分开
二、患者转运
轮椅搬运法 平车搬运法
(一)轮椅转运法
目的: 1、护送不能行走但能坐起的病人入院、出院、检查、 治疗或室外活动。 2、增进恢复期病人的体力,作为下地活动前的过渡。 评估: 1、病人的体重、意识状态、病情与躯体活动能力。 2、病人损伤的部位和理解合作程度。 3、轮椅的性能是否完好。 准备: 1、用物准备:轮椅,根据情况备毛毯、软枕等。 2、病人准备:病人了解轮椅运送的方法和目的,能够主 动配合操作。 3、环境准备:移开障碍物,保证环境宽敞。
病人肢体及关节 记录使用保护 处于功能位,约 具的原因、时 束带下应垫衬垫, 间、部位、每 松紧适宜。经常 次观察结果、 观察约束部位的 相应的护理措 皮肤颜色、温度、 施及解除约束 活动及感觉,若 的时间。 发现肢体苍白麻 木、冰冷时,立 即放松约束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范围:
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
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 引力
.
17
头高足低位(dorsal elevated position )
适用范围:
颈椎骨折患者作颅骨牵引时,用作反牵引力。
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
11
侧卧位(side-lying position )
适用范围:
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预防压疮 臀部肌内注射
.
12
半坐卧位(flower position )
适用范围: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半坐卧位可减少局 部出血。
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 患者。
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
18
膝胸卧位(knee-chest position )
适用范围: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
19
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 )
适用范围: 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 膀胱镜、妇产科检查、阴道灌洗等。 产妇分娩。
.
24
四、变换卧位法
【注意事项】 翻身时应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 根据患者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的 时间; 若患者身上有各种导管或输液装置时,应先将导 管安置妥当,翻身后仔细检查导管是否有脱落、 移位、扭曲、受压,以保持导管通畅;
.
25
四、变换卧位法
【注意事项】 为手术者翻身前应先检查伤口敷料是否潮湿或脱 落,如已脱落或分泌物浸湿,应先更换敷料并 固定妥当后再行翻身;
患者的卧位
.
1
患者的卧位
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卧位的分类
常用卧位
变换卧位法
.
2
一、卧位的基本要求
舒适卧位: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位均处于 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卧床姿势:应尽量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 体位变换:应经常进行,至少每2h变换一次
.
3
一、卧位的基本要求
身体活动:无禁忌证时,患者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 活动;改变卧位时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练习。
.
14
半坐卧位(flower position )
机制(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者):
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盆腔腹膜 抗感染性较强,吸收较弱→可防止炎症扩散和毒 素吸收,减轻中毒反应;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 膈下脓肿。
腹部手术后,取半坐卧位→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 的张力,缓解疼痛,促进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利于切口愈合。
根据卧位的平衡性分为
稳定性卧位 不稳定性卧位
.
5
二、卧位的分类
稳定性卧位:
支撑面大,重心低,平衡稳定,患者感到舒适。
不稳定性卧位:
支撑面小,重心较高,难以平衡。为了保持一定 的卧位,患者极易造成肌肉紧张、疲劳和不适。
.
6
三、常用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俯卧位
.
15
俯卧位(prone position )
适用范围:
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
侧卧的患者。 胃肠胀气导致腹痛时。采取俯卧位,使腹腔容积
增大,可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
16
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 )
受压部位: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保护隐私:根据需要适当地遮盖患者的身体,促进
患者身心舒适。
.
4
二、卧位的分类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分为
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 被动卧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 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
.
20
四、变换卧位法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目的 方法
一人协助法 二人协助法
目的
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方法
一人协助法 二人协助法
.
21
变换卧位法
【操作方法】
1.核对 床号、姓名 2.解释 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3.固定 床脚轮 4.安置 各种管道、装置 5.协助卧位 6.舒适安全 7.检查安置 肢体保持功能位,管道通畅 8.记录交班
.
9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
中凹卧位 适用范围:
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 通畅, 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 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使休克症状 得到缓解。
.
10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
屈膝仰卧位 适用范围:
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等。
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膝胸卧位 截石位
.
7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
去枕仰卧位 中凹卧位 屈膝仰卧位
.
8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
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
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可避免呕吐物误 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采用此种卧 位,可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
22
变换卧位法
【操作方法】
一人协助翻身 托肩、扶膝 二人协助翻身 托扶肩、腰部和臀、膝部 三人协助翻身 第一名护士 固定患者头部 第二名护士 托扶肩、背部 第三名护士 托扶腰、臀部
.
23
四、变换卧位法
【注意事项】 翻身时,护士应注意节力原则; 移动患者时动作应轻稳,协调一致,不可拖拉。 轴线翻身法翻转时,要维持躯干的正常生理弯曲。 翻身后,需用软枕垫好肢体;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
13
半坐卧位(flower position )
机制(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脏疾病引起 呼吸困难者):
重力→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 少→减轻肺瘀血和心脏负担
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腹腔内脏器 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利于气体交换→呼 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
➢ 颈椎或颅骨牵引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并使头、 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翻动;翻身后注意牵引 方向、位置以及牵引力是否正确;
.
26
四、变换卧位法
【注意事项】 颅脑手术者,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 患者突然死亡,故应卧于健侧或平卧; 石膏固定者,应注意翻身后患处位置及局部肢 体的血运情况,防止受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