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克服方法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对策

3.位臵效应
目前的转基因方法整合到基因组中的位臵是随机 的,因基因组中染色质的分布不均衡,外源基因 整合到目的基因组即染色体的物理位臵就直接决 定着外源基因的表达,这种情况称为位臵效应 (position effect)
( 1 )外源基因插入染色体中高度甲基化的区 域或异染色质区,外源基因的甲基化而导致基 因沉默。 ( 2 )外源基因的碱基组成与整合区域的不同 而被受体细胞的防御系统所识别,不进行转录 使基因沉默,这两种情况都属于转录水平上调 控的转基因沉默。
RNAi 发现历程:
1990年,Napoli等将1个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置于1 个强启动子后导入矮牵牛,试图加深花朵的紫颜色。但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结果部分花的颜色并非期待中
的深紫色,而是花瓣形成了花斑状甚至白色,而且这种 性状可以遗传。
??
1995年 康奈尔大学 Guo等在对线虫(C.elegans)为消除线虫第 一次分裂的不对称性的研究中,利用反义RNA技术抑制par-1 的表达,同时也注入正义RNA(对照)。结果两种方法都抑 制par-1基因。 该结果不能使用反义RNA技术的理论做出合理解释。
转基因植物的生产
抗除草剂作物
抗虫玉米
抗虫棉花
转查尔酮合成酶矮牵牛花
抗CMV病毒转基因番茄
抗CMV病毒转基因甜椒
bacterial speck disease(细菌斑点病). Plant on left has bee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with a gene for resistance to the disease, and plant on right is a susceptible, nonengineered variety.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克服方法

C E u- eg ( hms yD pr e t i i gU i r t,Xni g 4 30 ,C ia H N G os n C e ir ea m n,X n a nv sy ix n 50 3 h ) h t t xn ei a n
Absr c : Th ho s me DNA e e sln i g, ta s rpin l g n i n i g a d p s rn c it n e e sln ig ta t e c rmo o g n ie cn rn c t a e e sl cn n o tta s rp i a g n i cn i o e ol e c u d b c ur d i l ns T e me h ns o rn ci t n e e sln i g wa eae ih DNA tyain, p st n o l e o c re n pa t. h c a im fta s rp i a g n i cn s rltd w t ol e meh lto oio i ef c , rp a e u n e a d h moo y s q e c .S v r o sbe me h n s a e b e r s ne o e pan te me h - f t e e ts q e c n o lg e u n e e ea p sil c a ims h v e n p e e td t x l i h c a e l ns o o trn ci t n e e ie cn , s c s RNA h e h l d , a e a t RNA d l d u l -ta d RNA im f p sta s rp i a g n sln i g ol u h a t rs od mo el b r n mo e , o be sr n
植物转基因沉默与消除

摘 要 植 物基 因工程研究 是希望获得 高稳定表 达 的转 基 因植 株 , 而转 基 因沉 默 现象 却 限制 了转 基 因植
物 的应用前 景 。基 因沉 默 的机 制是多 方 面 的 , 包括 转 基 因多拷 贝之 间的异 位 配对 , 转基 因 序列 的 甲基 化, 插入位 点在染色 体结 构上 的改变及转录 后的衰退 调 控等 。研究 外源 基 因的失 活 原因及 寻 找相应 的 策 略控 制失活 , 对于植 物基 因工 程的发展有 着重要 的意义 。
关键词
外源基 因 , 因沉默 ,共抑制 , 活 , N 基 失 D A甲基化
S ln ig a d EU mt  ̄ fTr n g n s i cn n ma a g o a s e e e
i a s e i a t n Tr n g n c Pl s n C I i C E igS a Y N i - a C O Y ePn U n H N Q n-h h A G Q n K i A u -ig X - g -
o ee met a n n nei . fr edvlp n f l t eeeg er g h t o op n g i n
Ke r F ri e e,Ge e sln ig,Co s p r sin,I a t ain,DNA t yain y wo ds o g gn en n i cn e - u p so e n ci t v o me lto h
维普资讯
植物 学通报
2O ,1 3 :7 O 2 9( )34~39 7
C /ceB / / o n hn u/ n o t y a fB a
植 物转基 因沉默 与 消除①
崔 欣 陈庆 山 杨庆凯 曹越平
DNA甲基化与植物转基因沉默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进展》2001,V ol.21,N o.3DNA甲基化与植物转基因沉默研究进展王忠华 夏英武(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核农学研究所,杭州 310029)摘要 基因沉默现象已成为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生产的严重阻碍。
本文就DNA甲基化的作用机制及由其引起转基因沉默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
另外,结合基因表达的抑制因素,对如何消除DNA 甲基化,促使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DNA甲基化 植物转基因 基因沉默 自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已取得巨大成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获得转基因植物上百种,涉及50多个物种,上千例转基因植物,其中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烟草、马铃薯、大豆等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1]。
我们实验室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cry1Ab基因和cry1Ac基因导入秀水11、中8215等粳稻品种中获得转基因植株[2。
但研究中发现,转基因在受体植物中的表达很不稳定,甚至出现不表达的情形,即出现了所谓的转基因“沉默”现象(T ransgenes Silence)。
它既不等同于DNA 歧变引起的基因表达水平低下,也不同于转基因在有性世代分离和传递中的丢失,而是指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导入并稳定整合进受体植物细胞中的T-DNA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转基因植株的当代或后代中表达受到抑制的现象。
国内外许多实验室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形,因此转基因沉默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在这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
本文就DNA甲基化与植物转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对策作一简要综述。
1 DNA甲基化与转基因沉默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现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DNA甲基化在调节基因表达、控制植物细胞分化及系统发育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研究表明[1],高等植物的DNA甲基化程度较高,核基因组大约20~30%的胞嘧啶残基处于甲基化状态。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克服方法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克服方法专业:植物学学号:220100905010 姓名:潘婷摘要:植物转基因沉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转录和转录后3种不同的层次上,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机制涉及DNA甲基化、位置效应、重复序列和同源序列等的作用,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机制常用RNA阈值模型、异常RNA模型、双链RNA模型和未成熟翻译终止模型等解释。
使用去甲基化、控制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及结合位点、利用MAR序列、优化使用增强子、启动子等手段可以解除部分转基因沉默。
关键词:转基因沉默;外源基因;DNA甲基化;共抑制1986年Peerbotte发现转基因烟草中出现转基因沉默(transgene silencing)现象后,研究者对转基因沉默进行了许多深入探索,以期阐明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和获得克服手段。
1 转基因沉默机制转基因沉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转录和转录后3种不同的层次上,现在也把位置效应引起的沉默归到转录水平。
1.1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机制1.1.1 甲基化作用从目前报道看,几乎所有的转基因沉默现象都与转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有关,DNA甲基化都是从启动子区域开始的,主要发生在基因5’端启动子区域。
甲基化通常发生在DNA的GC 和CNG序列的C碱基上,C碱基甲基化不是转基因沉默前提,但对维持基因沉默是必需的。
甲基化基因序列通过抑制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的结合进而抑制转录。
1.1.2 位置效应转基因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往往决定着转基因能否稳定表达。
研究发现,转基因烟草中稳定表达的T-DNA至少有一侧和基因组DNA富含AT的核基质附着区相邻,并且位于端粒附近。
而不能稳定表达的T-DNA则位于异染色质及着丝粒旁。
1.1.3 重复序列、同源序列等引起的TGS Assaad等对自交转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植株后代进行分析时发现了重复序列诱导的基因沉默(RIGS)。
重复序列诱导的基因沉默指多拷贝的外源基因以正向或反向串联的形式整合在植物基因组上而导致的外源基因不同程度的失活。
基因沉默的机制

基因沉默的机制基因沉默的机制是指一些基因在细胞中被关闭或抑制,使得它们的功能无法被表达出来。
这种现象在许多生物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细胞在特定的时刻只表达所需的基因,从而实现细胞的特化和分化。
现在,我们来看看基因沉默的机制是如何发生的。
1.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基因沉默的一种主要机制。
它是指DNA上的碳氢化合物甲基与DNA碱基结合,从而改变DNA的结构和功能。
在一些特定的基因区域,如启动子、预测性基因区域等,DNA甲基化可以阻止转录因子与DNA结合,从而导致细胞无法表达这些基因。
2. 组蛋白修饰组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包裹着DNA,帮助DNA形成一些特定的结构。
在某些情况下,组蛋白可以通过修饰来改变DNA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通过添加甲基、酰化或泛素化等修饰,可以使得某些基因区域对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的结合发生不同的响应,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3. RNA干扰RNA干扰是一种双链RNA介导的调节机制,它能够选择性地清除某些RNA,从而阻止它们被翻译成蛋白质。
在这个过程中,双链RNA机器会识别特定的mRNA,然后用核酸酶将mRNA剪切成小片段,使得其无法翻译成蛋白质。
这种机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一些病毒感染、病理性突变和RNA病毒感染的情况下,RNA干扰可以帮助细胞对抗这些外来的遗传信息。
基因沉默机制是细胞分化和功能特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我们对这些机制的理解还不够彻底,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些机制是非常复杂和关键的。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机制,从而为人类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转录水平上的基因沉默

1995年,康奈尔大学的Guo等尝试用反义
RNA阻断线虫Par21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 反义RNA和正义RNA都阻断了基因的表达, 人们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1998年2 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 法尔和
克雷格· 梅洛才首次揭开这个悬疑之谜。 他们将体外转录得到的单链RNA纯化后注射 线虫时发现,仅以抑制效应变的十分微弱; 而经过纯化后的双链RNA注射线虫时,能够 高效特异性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 他们证实,Guo博士遇到的正义RNA抑制基 因表达的现象,以及过去的反义RNA技术对 基因表达的阻断,都是由于体外转录所得的 RNA中污染了微量双链RNA而引起的。
毒。当病毒感染细胞后,它把自己的基因插入细胞 的基因组,这样在细胞复制时也产生许多的病毒拷 贝。 研究人员已经知道植物和子将自己插入 到基因表达机器中使某个基因沉默。动物也将RNA 干扰用在一个调节功能上:它们在发育过程中通过 RNA干扰改变自己基因的表达。 Charles Henri Lecellier和同事现在发现,人类细胞 也用RNA干扰来阻碍一个侵袭哺乳类的病毒的积累
基因沉默的利与弊
基因沉默是植物抗病毒的一个本能反应,对植物而 言都是诱发突变的外来侵入的核酸,植物为保护自 己,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形成了基因沉默这种限
制外源核酸入侵的防卫保护机制。 为用抗病毒基因植物工程育种提供了具有较大潜在实 用价值的策略——RNA介导的病毒抗性。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哺乳动物细胞能关闭入侵的病
后的mRNA被特异性降解。
双链RNA
Dicer (核酸内切酶)
双链siRNA 和特异性的蛋白结合, siRNA解链 活化的siRNA蛋白复合 体,RISC
mRNA
靶序列识别
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及消除对策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技术,把从动物,植物或者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或特定的DNA片段,加上合适的调控元件,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使得到该基因或NDA序列能稳定表达和遗传的植物。
通常转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它特性。
所以尽管转基因植物现在备受人们的争议,但是因为它的一些特性还是为粮食缺少的国家所推崇。
有些外源基因虽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却不表达或表达水平降低,这种基因失活现象在转基因事件中经常发生,人们将之称为植物转基因沉默。
一、植物转基因沉默的发生机制1、染色体DNA水平的转基因沉默位置效应:当导入的外源基因随机地插入到宿主基因组时,如果被导人到转录活跃区,就有可能进行高水平的转录,如果外源基因插入转录不活跃区,则只能进行低水平的转录或不能转录。
2、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发生在转录水平上的转基因沉默叫做转录失活,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转基因无法被顺利转录成相应的RNA 而导致基因沉默。
○1转移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是活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DNA其价修饰形式。
它通常发生在 DNA的 CG和 CNG 序列的C碱基上,C甲基化的频率在人类及高等植物中分别可达 4%和 36%。
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表达、植物细胞分化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几乎所有的转基因沉默现象都与转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有关。
研究表明:甲基化基因序列通过抑制与MecP2(甲基化DNA 结合蛋白)蛋白的结合来诱导转录抑制。
MecP2 蛋白结合了包含协同抑制蛋白mSin3A、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DAC1和HDAC2在内的多蛋白抑制复合物。
去乙酰基酶伴随着MecP2 结合的mSin3A,通过对组蛋白H3和H4的去乙酰基,阻碍了转基因启动子与转录因子的接触,从而引起转录抑制。
○2多拷贝重复基因:直接基因转化法常常导致多拷贝转基因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多拷贝转基因无论是单位点整合还是多位点整合分散在基因组中,都能使转基因植株发生较高机率的基因沉默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克服方法
专业:植物学学号:220100905010 姓名:潘婷
摘要:植物转基因沉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转录和转录后3种不同的层次上,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机制涉及DNA甲基化、位置效应、重复序列和同源序列等的作用,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机制常用RNA阈值模型、异常RNA模型、双链RNA模型和未成熟翻译终止模型等解释。
使用去甲基化、控制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及结合位点、利用MAR序列、优化使用增强子、启动子等手段可以解除部分转基因沉默。
关键词:转基因沉默;外源基因;DNA甲基化;共抑制
1986年Peerbotte发现转基因烟草中出现转基因沉默(transgene silencing)现象后,研究者对转基因沉默进行了许多深入探索,以期阐明转基因沉默的机制和获得克服手段。
1 转基因沉默机制
转基因沉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转录和转录后3种不同的层次上,现在也把位置效应引起的沉默归到转录水平。
1.1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机制
1.1.1 甲基化作用从目前报道看,几乎所有的转基因沉默现象都与转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有关,DNA甲基化都是从启动子区域开始的,主要发生在基因5’端启动子区域。
甲基化通常发生在DNA的GC 和CNG序列的C碱基上,C碱基甲基化不是转基因沉默前提,但对维持基因沉默是必需的。
甲基化基因序列通过抑制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的结合进而抑制转录。
1.1.2 位置效应转基因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往往决定着转基因能否稳定表达。
研究发现,转基因烟草中稳定表达的T-DNA
至少有一侧和基因组DNA富含AT的核基质附着区相邻,并且位于端粒附近。
而不能稳定表达的T-DNA则位于异染色质及着丝粒旁。
1.1.3 重复序列、同源序列等引起的TGS Assaad等对自交转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植株后代进行分析时发现了重复序列诱导的基因沉默(RIGS)。
重复序列诱导的基因沉默指多拷贝的外源基因以正向或反向串联的形式整合在植物基因组上而导致的外源基因不同程度的失活。
它有顺式失活和反式失活2种作用方式。
进行多个基因转化时,基因启动子间同源序列相互作用也能引起反式失活。
1.2 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机制
1.2.1 RNA阈值模型 1994年Dougherty等提出RNA阈值模型,认为在细胞质中可能存在mRNA的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能促使超量表达的mRNA降解,使细胞内转基因转录物不超过一个特定的阈值。
1.2.2 异常RNA模型鉴于转录后基因沉默并不总是表现出较高的转录水平,而是有一种不同于正常mRNA的异常的RNA(aRNA)存在,English等1996年提出了异常RNA模型,该模型认为aRNA一旦产生并进入细胞质后,就会激活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的活性,RdRp
再以a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约25bp的互补RNA (cRNA)。
这些cRNA如果与同源的mRNA相遇就会结合上去形成部分双链结构一dsRNA,而后被双链特异性的Rnase识别、降解。
在该过程中,内源基因的同源转录产物也可能被cRNA结合,并被同时降解。
这样外源基因的导入,会最终导致内源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共同受阻,即出现共抑制现象。
1.2.3 双链RNA模型 Waterhouse认为转基因沉默原因在于外源基
因插入受体基因组中的方向不同,会导致正义RNA和反义RNA的合成。
这些转录产物将形成dsRNA。
核糖核酸酶(RNase)III家族中具有特异识别双链RNA的dicer酶,在ATP存在下,逐步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dsRNA,并将RNA降解为19~23 bp 的双链小分子干扰RNA(siRNA)。
siRNA双链结构解旋并与蛋白质形成蛋白-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
RISC在一个ATP的作用下被激活,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定位到同源mRNA上,并在距离siRNA 3’端12个碱基的位置切割mRNA,进而使转基因不能表达。
1.2.4 未成熟翻译终止模型朱祯等提出了未成熟翻译终止模型。
该模型指出,由于任何一类生物细胞都对密码子剂量有一定偏爱性,即密码子使用频率与细胞内相应tRNA丰度是相对匹配的。
个别基因在细胞内的优势表达将造成稀有tRNA的严重缺失,相应氨酰tRNA的缺失将造成翻译复合体中核糖体的空载,当空载时间过长将会引起相应mRNA的降解,从而造成相应基因的沉默。
降解mRNA片段依然与核糖体相连,此时核糖体A位处于空置状态,并随时准备接受稀有氨酰tRNA,使细胞内稀有氨酰tRNA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共抑制状态)。
此模型可以合理地解释RNA特异降解和与共抑制相关的其他现象。
至今为止,没有一种通用的模型可以解释所有的转基因沉默现象,但各个模型往往突出解释了转基因机制中的某些方面。
2 转基因沉默的克服方法
2.1 去甲基化
5-氮胞嘧啶及类似物具有很好的抑制转基因甲基化和去甲基化
作用,从而抑制转基因沉默。
但是5-氮胞嘧啶价格昂贵且具有致癌性,并且用它处理过的植株普遍出现矮化和结实率低等现象,故而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2.2 控制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及结合位点
Allen等证明在外源基因不超过40拷贝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同源依赖性基因失活,故工作中可选择留用外源基因插入基因组拷贝数低的,最好是单拷贝的转基因植株。
利用定点插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插入到与其相似的染色体区域,避免转基因随机整合到宿主基因异染色质区或转录不活跃区。
如利用噬菌体P1 Cre-lox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Albert等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预先存在的lox位点上。
2.3 利用MAR序列
MAR序列可以减少外源基因插入位点附近寄主染色体对外源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还可以减少同源依赖性的基因失活。
把MAR构建到外源基因两侧,形成MAR-基因-MAR形式,整合到真核细胞基因组后,会使转基因产生独立的松弛结构域,有利于RNA聚合酶等反式作用因子和DNA结合,使外源基因被活跃地表达。
Kim等用MAR构建载体,转染CHO细胞,发现β球蛋白基因表达量比对照提高了7倍。
2.4 选择使用增强子
具有组织与发育特异性调控作用的增强子常被用来提高外源基
因的表达效果。
现已知动物免疫球蛋白K链基因的增强子可在细胞发育的特定阶段指导该基因区段去甲基化,从而启动基因转录。
2.5 合理使用强启动子
在转录水平上,外源基因启动子强弱是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一个关键因素,科研中大多使用组成型强启动子。
姚斌等将2个35S启动子串联至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AaIT基因并导人烟草,获得了高抗虫性的转基因烟草。
有关使用诱导型启动子的转基因表达,仅在少数植物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如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已获得了ABA胁迫诱导的uidA基因表达,已经构建了2个用于在转基因水稻中稳定表达uidA基因质粒的载体。
参考文献:
[1]Dougherty W G,Parks T D.Transgenes and gene suppression:telling US something new [J].Curt Opin Cell Biol,1995,7:399-405.
[2]English JJ,Mueller E,Baulcombe D C.Suppression of virlls accumulation in transgenic plants exhibiting silencing of
nuclear gene[J].Plant Cell,1996,8:179—188.
[3]Waterhouse PM,Graham M W.Virus resistance and gene silencing in plants can be induced by simuhaneous expression of sense and antisense RNA [J].Proc Natl Acad Sci(USA),1998,95:13959—13964.
[4]朱祯,冯德江,刘翔. 一种获得高抗病毒转基因植物的新方法:中国,
03100708.2[P].2003-01-21.
[5]Kim J M,Kim J S,Park D H,et a1.Improved recombinant gene expression in CHO cell using 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J].J Biotechnol,2004,107(2):95—105.
[6]姚斌,范云六.表达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AalT基因的转基因烟草的抗虫性[J].生物工程学报,1996,12(2):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