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送教上门数学教案,强烈推荐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教案本学校科目数学(送教上门)年月日送教上门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这一学期我校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对于双城几名适龄儿童但由于个人智力原因不能进入校园的孩子,进行送教上门。
这几名孩子均为智力低下儿童,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我校老师计划着重培养孩子们正常的生活习惯、简单的学习习惯和对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10各数。
2、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4.1—1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三、教学进度安排: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6—10的认识一、数一数送教上门教案一:一、教学内容:数一数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数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倒数四、教学过程:(一)口头数数:小朋友,你会数数吗?你来数数看吧。
(二)看图数数。
1.激发兴趣(展示图片)问: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教师反复问:你还看到些什么?2.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图中的个数。
①教学“1”,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一面国旗,一位老师等,分别加上圈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板书“1”教师领读,小朋友读,还有其他东西的数量是1吗?②数其他数量的事物。
简单送教上门教案数学

简单送教上门教案数学教案一: 数学运算规律探究目标:通过探究数学运算规律,巩固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小明手里有一堆一样大小的石子,他一次拿出3个石子,剩下的石子开除3等分后,每一堆石子数量相同。
请问小明手里一共有多少颗石子?2.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设小明手里有x颗石子,剩下的石子分为y堆,每堆有z颗石子。
4. 学生分组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计算,利用等式x-3=yz进行求解。
5. 学生总结发现:当x是3的倍数时,问题有解;当x不是3的倍数时,问题无解。
6.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问题的解法和规律,并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教案二: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小明站在高楼的阳台上,他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8米。
他看到对面大楼上的太阳照射的影子长度为6米。
请问对面大楼的高度为多少米?2.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将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
设对面大楼的高度为h,太阳照射的影子长度为s。
4. 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写出等式:h/1.8 = s/6。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
5.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问题的解法和规律,并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教案三: 解方程求解问题目标:通过解方程求解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小明乘坐出租车去机场,出租车每公里收费为10元,加上起步价20元。
小明一共花了60元。
请问小明乘坐出租车的里程是多少公里?2.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设小明乘坐的里程为x公里。
4. 学生利用方程10x + 20 = 60进行求解。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
5.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问题的解法和规律,并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2)运用直观教具和实物,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珍惜学习机会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加减法运算;(2)乘除法运算;(3)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及应用;(2)乘除法运算的法则及应用;(3)几何图形的识别与绘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知识:(1)运用直观教具和实物,讲解加减法运算的法则;(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应用;(3)讲解乘除法运算的法则,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巩固练习:(1)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新知识;(2)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解答练习题。
四、作业布置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2. 要求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具:直观教具、实物、数学道具等;2. 教材:数学课本、练习册、参考书等;3. 电子资源:教学课件、视频、网络资源等。
八、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清晰、生动地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2. 演示法:运用直观教具和实物,展示数学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变化;3. 练习法: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送教上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热爱学习的品质;(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减法运算(1)教学加法运算: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2)教学减法运算:从第一个数中减去第二个数,得到差。
2. 第二课时:乘除法运算(1)教学乘法运算:将两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2)教学除法运算: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商。
3. 第三课时:分数的认识(1)教学分数的概念: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
(2)教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4.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1)教学平面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2)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 第五课时:解决实际问题(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举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求解。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
2. 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后实践,观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送教上门专用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实物模型等;3.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4. 作业素材:结合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练习题。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对一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减法运算(1)教学目标: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运算方法、口算练习。
2. 第二课时:乘除法运算(1)教学目标:掌握10以内的乘除法运算方法;(2)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运算方法、口算练习。
3. 第三课时:分数与小数(1)教学目标: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2)教学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算方法。
4.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1)教学目标: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2)教学内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特征、识别和绘制。
5. 第五课时:简单方程(1)教学目标: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2)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解法、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一对一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2. 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3. 设置适量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4.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3. 定期测试:进行阶段性的数学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送教上门专用数学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物模型等;3. 练习册: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练习册;4. 辅助资料:网络资源、数学游戏等。
六、第六课时:时间和日期(1)教学目标: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读写时间;(2)教学内容:时间的认识、时钟的认识、日期的认识。
七、第七课时:货币单位(1)教学目标:认识货币单位,学会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2)教学内容:人民币的认识、货币单位的换算、购物计算。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完整版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七章“分数乘除法”中的第三节“分数除法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实际问题的应用以及分数除法运算的简便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通过分数除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及简便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他将其中的2/3分给了小红,小红得到了多少苹果?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以2/3 ÷ 1/3为例,详细解释运算过程。
3. 随堂练习(1)1/4 ÷ 1/2(2)3/5 ÷ 2/5(3)4/9 ÷ 3/44. 简便方法介绍介绍分数除法的简便方法,如交叉相乘法。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元,他将其中的2/5买书,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个本子?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分数除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2. 例题:2/3 ÷ 1/33. 简便方法:交叉相乘法4. 实际问题:小明分苹果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册分数除法部分的习题。
(2)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道分数除法问题,并解答。
2. 答案(1)练习册答案见附页。
(2)应用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一年级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一年级送教上门数学教案标题:一年级送教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当前社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一对一的辅导,以提升他们在学业上的成绩。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学校决定开设一年级送教上门数学服务,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辅导。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掌握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运算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列组合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1-10的数,并掌握数的排列组合。
2. 数的比较和大小比较活动:通过图形展示和实物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数的比较和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数的分解和组成活动:通过实物分组和拼图游戏,引导学生学会将数进行分解和组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操作能力。
4. 加法和减法的认识活动:通过实物演示和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口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5. 数学问题的解决活动:通过找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工具,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评估和反馈: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讲情况、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率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 练习与测试评估:布置适当的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家长反馈: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和环境要求:1. 多媒体教室:提供多媒体设备,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
2024年送教上门教学教学教案

2024年送教上门教学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概念数学》教材第四章“分数的乘除法”,具体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法则及应用,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法则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能够熟练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运用。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分数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小华家的水果店,苹果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小华买了2斤苹果和1斤香蕉,请计算小华共花费多少钱。
2. 新课讲解:(1)分数乘法的概念及计算法则。
(2)分数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法则。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分数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饮食等方面的计算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1)概念(2)计算法则(3)例题2. 分数除法:(1)概念(2)计算法则(3)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计算题各5道。
(2)应用题: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分数乘除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掌握情况,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