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一、监测背景医院感染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我们制定了本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二、监测目的1、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评价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完善感染防控体系。
4、促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三、监测内容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包括不同科室、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统计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切口等。
2、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对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了解病原体的种类、耐药情况及变迁趋势。
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等)的感染情况。
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监测患者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如导尿、插管、手术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分析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4、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卫生学监测定期对医院的环境(如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对医疗器械(如消毒后的内镜、灭菌后的手术器械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监测方法1、主动监测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主动观察和询问,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定期到病房进行巡视,查阅病历,与医务人员沟通,收集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被动监测临床科室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检验科、微生物室在检测出病原体后,及时向感染控制科反馈相关信息。
2011年儿童医院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

2011年儿童医院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摘要】目的对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采取目标性监测,探讨多药耐药菌的干预措施,预防感染爆发。
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实施干预,包括宣教和培训,采取接触隔离预防控制措施,每日通过到细菌室监测多药耐药菌,并到各科室督察实施。
结果全年儿童医院共监测出多药耐药菌459株,前4位为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苯唑西林的革兰阳性细菌mrsa,真菌61株;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和儿科,分别占49.23%和42.50%,其次是外科占6.35%。
其中社区感染480株,占92.31%,医院感染40株,占7.69%,没有出现感染爆发。
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在100%,对氨基甙类抗生素为37.75%至95.98%,对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剂敏感率为83.53%至29.72%;对其他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几乎全部耐药。
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对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敏感率在100%和55.56%外,对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剂敏感率极低,对碳青霉烯类先天耐药;mrcns和mrsa对青霉素药敏率为零,对红霉素小于10%,mrsa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夫西地酸钠药敏率为100%,而mrcns仅对呋喃妥因100%敏感,mrcns较mrsa耐药情况严重。
结论对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有效,多药耐药菌耐药情况严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多药耐药菌动筛查非常重要。
【关键词】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近年来,多药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传播,保障医疗安全,我中心儿童医院开展了多重、泛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并按照相关规定每季度将结果反馈与有关部门和科室。
现将2011全年监测结果总结报告分析如下。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2013年7月23日什么是多重耐药菌?(MDROs)是指对3种或3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诊断与报告1、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株,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2、报告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同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
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与诊断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消毒隔离措施患者的隔离预防: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牌和病历卡上标贴接触隔离标示,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注意预防隔离并做好手卫生。
首选单间隔离,隔离病房不够才考虑床旁隔离,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一护士一医生,所以诊疗尽可能集中完成。
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有明显大面积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如给病人插管吸痰或雾化治疗时,需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入黄色垃圾袋中,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它科室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制控

呼吸道定植 肺部感染
皮肤的定植
尿路感染 血源性感染 伤口的定植和感染
污染环境 飞沫 痰 皮屑 排泄物
污染的设备
定植者
空气传播
工作人员的手
易感者
MDRO的认识
四、临床常见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红色新增
多重耐药菌监测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感染部位地点、时间、诊断的 分布、是否属医院感染等。
应建立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报告制度、监测流程, 可由微生物室人员或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从 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中筛选出多重耐药的细菌,进 行登记并将信息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以便落实预 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 对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测,以推 动其持续改进,达到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 感染的目的
MDRO的认识
二、特点:复杂性、难治性 ---体现在(我国): 1、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仍在迅速增加 2、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耐 药菌感染病死率为11.7%,而一般感染病死率为5.4%; 3、医疗费用急剧上升,耐药菌感染住院病人的治疗费用较敏 感者高3倍以上,住院总费用则高3.75倍; 4、每年由于耐药菌感染损失数百亿元,相关病死人数近50万。 -----------形势严峻 三、传播方式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送检原则
患者存在感染或怀疑有感染时应采集微生物标本 进行病原学检测,采集标本应注意以下原则; 早期采集 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使用抗菌药物 之前,或停药24-48小时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 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 选择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无菌采集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被杂菌污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表。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填写《融水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监测登记表》,关把相关信息以电子邮件方式报告感控科,并将检验结果及时通知科室。
3、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检验科信息后,到临床科室进行调查、反馈,将报告表填写完整,并督查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融水县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以及在病历上标有隔离标识。
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和感控护士(护士长)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5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
④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
(2)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
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
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④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②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③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④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 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附件1)并报院感办。
3、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 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危险因素。
(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执行率目标值

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执行率目标值引言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种耐药性使得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失效,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MDR的威胁,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的执行率。
本文将探讨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执行率的目标值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提高执行率的策略。
目标值的设定为了控制和防止MDR的传播,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如加强监测和报告、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等。
目标值的设定是衡量这些措施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执行率目标值应该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在所有执行该措施的机构中,至少有90%的机构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
目标值的重要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
目标值的设定可以促使各国在控制MDR方面形成共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同时,目标值的设定也可以评估各国在控制MDR方面的成效,帮助各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控制水平。
提高执行率的策略为了实现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执行率目标值,各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MDR的传播情况。
•加强对MDR的报告要求,提高报告率和准确性。
2. 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
•制定并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执行力度。
4.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MDR的控制策略。
•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MDR的传播和威胁。
结论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执行率目标值的设定对于控制和预防MDR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测和报告、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等策略,提高多重耐药菌核心措施的执行率,共同应对MDR的挑战,保障全球公共卫生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氧氟沙星
抗假单胞菌属青霉素+酶抑制剂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
磷酸类
磷霉素
多粘菌素类
粘菌素
多粘菌素B
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种类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3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VRE);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6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A)
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A)的定义标准:
对下表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用于定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
抗菌药物类别
代表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
抗假单胞菌属碳青霉烯类
亚菌属头孢菌素类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抗假单胞菌属氟喹诺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