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养成亲社会行为

想一想:
1.在你回家时,遇见一个老人 倒在地上,身旁还有一些血 迹……
2.你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 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 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帮助 别人?
如
何
2、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
学
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
会
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谦来自方便留给别人。让
3、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 矛盾和冲突。
把自己的欢乐喜悦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 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 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与人分 享,你会有新的收获和提高。
田家炳实验中学 王波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
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 为。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学会谦让、分享、助 人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学会谦让? 怎样做到谦让? 2.分享有什么意义? 3.怎样做到助人?
孔融让梨
让座
右行礼让
1、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 人,不惟我独尊、盛气凌人。
• 而一些同学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和班级这 个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 为是错误的,我们应予以反对。
• 2、我们面对的生活是复杂的,虽然社会的 主流是光明的,但也存在着各类消极丑恶 的现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正确地认识 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对有困难的人救 助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但骗子的存在使我 们必须辩证分析。我们几个同学可以组成 社团对其进行帮助,也可以让民政部门、 救助站、新闻媒体等对他进行帮助。总之 我们对需要救助的人不能坐视不管,也不 能让骗子逍遥法外。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问答题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问答题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学会谦让、分享和帮助他人。
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2. 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
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3.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这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这可以让我们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 学会诚实守信,不欺骗不欺诈。
这可以让我们建立信任关系,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道德品质。
6.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貌待人。
这可以让我们更加受欢迎,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社交能力。
7. 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成就感,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养成亲社会行为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尊重他人、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诚实守信、不欺骗不欺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貌待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养成亲社会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把课本提供的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口,通过对简单的事例的分析引入主题,然后通过提问、举例等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将主旨展现给学生们,逐步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情感和亲社会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体验服务社会的幸福。
知识与能力(二)能力知道怎样去服务社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列举法、问答法、讲述法等。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音视频播放工具。
(二)素材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美好,社会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离开社会,那么我们就要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如何才能用我们的行动使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展示探究问题:1.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谦让有哪些表现?2.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3.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4.我们应该怎样为社会作贡献?第一环节:学会谦让展示“六尺巷”的故事。
(让学生读一下)出示问题:1.材料中我们应该学习张英的哪种品质?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3.谦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对把握不大的问题可讨论一下。
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预先准备的答案。
展示注意问题: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第二环节:学会分享展示两段小故事及附带的问题:剧情一:中考前夕,汪雨的叔叔送给她一本学习资料,里面归纳总结了各科许多问题都是老师平时重点讲解和强调的问题,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带到了教室里,有同学向汪雨借这本学习资料,汪雨……1.设想一下剧情一中,此时的汪雨可能会怎样做?结果如何?剧情二: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借给了同学,而且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中考后汪雨和自己的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养成亲社会行为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20-21页) 东汉光武帝建武期间,每年岁终祭神之 后,皇帝按例下诏赐博士(古代的一种官职) 每人一头羊。因为羊有肥瘦,负责分羊的总 管感到为难,提议沙羊分肉以求平均。博士 甄(zhen)宇认为此法不可取。总管又打算 用抓阄(jiu)办法。甄宇更以为耻,就带头 取了最瘦的一头,于是众人再无争执。后来, 人送其美称"瘦羊博士"。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帮助 他人。助人是件愉快的事,当看 到自己的努力消除了他人的痛苦 是,我们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 乐。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 收获的双份的快乐。
2、我为社会做贡献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24页) 图一:做志愿者 图二:下乡服务 说一说: 自己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活动中 自己有什么感受? 自己建议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有: 。 ※※中学生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呢? (1)为社会做贡献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 动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们中学生可以作些什呢? (比如,为贫困儿童献爱心、宣传混晶 保护知识、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谦让是形成和 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②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 独尊、盛气凌人。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 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 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 矛盾和冲突。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分享就是把自 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 把"我的"变成"我们的"。 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帮助他人 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⑤怎样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1养成亲社会行为

怎样做到谦让:
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 和冲突。在社会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则 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 协和让步。
什么是分享? 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 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 把“我的”当成“我们的”。
分享的意义:
①.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人生 更丰富多彩。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会 得到信任和友情,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 ②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 成功的条件,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 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中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及作用:
我们可以为社会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境 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 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名人名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怎样做到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 意方式和方法。可以借助别人和社 会的力量;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助人应注意的问题:
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①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 ②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③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
想一想,你曾经参加过的社会公 益活动有哪些? 感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 意义?
怎样理解奉献?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自己的行 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奉献。
为什么要奉献?
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 活的“大家庭”。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爱 心和奉献,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谦让:(意义、做法)
学会 怎样养 成亲社 会行为
分享:(意义) 助人:(意义、注意的问题)
积极为社 会作贡献
养成亲社会行为

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
人的发展和进步
(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你有帮助人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大家一块分享。
网上作了这样一项调查:“老人跌倒了扶不扶”?投票结果如下
扶 72.5
看情况 17
当做没看见 10.5
这项调查说明了什么?
1.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光明的,弘扬社会正气依旧 是社会生活的主流。
复习
怎样正确认识复杂的社会生活?
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
学会谦让、助人和分享 懂得如何为社会作贡献 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发展服务社会的意识
导入新课
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参与社会生活,促进自己 发展的同时,我们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呢? 我们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呢?带着这些问题,我 们一起走进《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框题。
教材P74:大树将军 学习他的什么品质呢?
不唯我独尊 不争功夺利
读教材P75页,概括、总结出为什么要谦让?谦 让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为什么要谦让 (1)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 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2.谦让的表现 (1)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 (2)不争名夺利,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 (3)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判断:谦让意味着软弱可欺
2.不帮主要是怕被误会。
3.怎样才能既帮助他人,自己又不被误会呢? 4.阅读教材P23页,总结应该怎样帮助他人?
(1)要真诚
(2)注意方式和方法 (3)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 (4)注意自身的安全 (5)注意维护他人的尊严
二、我为社会做贡献
为国而学
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 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 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 之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 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 的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 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 兴中国的军力。
养成亲社会行为

(2) 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 服务社会
奉献社会
养 成 亲 社 会 行 为
学会谦让 、分享、助人
与
我-------------------------他人的关系
我为社会做贡献 与
我--------------------------社会的关系
梦想
价值判断:当今孩子大多是家中的独苗,被 人捧着护着,属于他们的东西不需要分给别 人,不属于他们的东西父母长辈也会千方百 计的为他们能来。判断:(错误 理由: )
独立完成并理解: 帮助他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梦想
①无偿献血、辅助老弱病残,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参与 救助活动、做义工关爱孤寡老人属于什么活动?属于什 社会公益活动、亲社会行为 么行为? ②他们进入社区,发现垃圾乱堆乱放、塑料袋满天飞, 立即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书面形成建议和相关措施, 交给了社区管委会。说明了什么?有哪些途径?还能做 些什么? 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梦想
要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② 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④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⑤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养 成 亲 社 会 行 为
学会谦让 、分享、助人
与
我-------------------------他人的关系
我为社会做贡献 与
我--------------------------社会的关系
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 动; (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 国家大事;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我的收获
(1)谦让的意义及要求
养 成 亲 社 会 行 为
1、学会谦让、 分享、助人
第五课养成亲社会行为

基础知识自主评价
1.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是分享()
2.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维护好自己的尊严()
3.谦让首先要妥善地处理与他人的矛盾与冲突()
4.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
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身旁有一些血迹
你的一位同学,品学兼优,自尊心强,现在却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
学习小结
做为一名中学生,说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分享、助人。分别从学校和家庭两个角度来谈一下。并且,再从同桌两个的交往中谈一下,如何贯彻落实到行动上,做一个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思想品德学案导学
初三年级政治课《养成亲社会行为》(新授)学案导学
编者日期编号
学习要求
本节课重点掌握: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深刻理解: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一般了解: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学习方式
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式:先用5分钟对照课本大体弄清情景拓展导入素材和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再用5分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知识,然后师生交流探究
3.帮助他人首先要,还要注意和
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的力量
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
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千万不要把帮助当成一种施舍,否则帮助就有可能变成一种
怎样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与
关心关注
社会社会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奉献。
关心社会发展首关注国家大事同时,要关心祖国的,关心中华民族的
时间安排
2课时
情景拓展导入素材
1.讲述“六尺巷”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成亲社会行为(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
学科:思想品德
课时: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结合导学案自学并找出课文中的疑点。
教学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教材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引导学生自觉落实行为要求,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自然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
3、知识: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学习重点)
二、自主学习,全面了解:
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23页1、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如何做到谦让?
2、什么是分享?你认为与人分享有什么意义?
3、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学生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我们共同讨论)课堂探讨
一、新课导入,初步感悟:
1、看投影图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意识这些行为即亲社会行为。
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呢?
学生发表意见,集思广益。
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成两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与“为社会做贡献”。
并点出今天这节的学习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二、交流互助,共同提高
(学会思考,一起体验知识海洋中搏击的乐趣)
(一)、组内交流,初步解决。
(二)、师生共同研讨(解疑释疑)
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
三、展示与提升
学会谦让
1、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如何做到谦让?
2、读“瘦羊博士”、“大树将军”两则故事
讨论:
①、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②、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③、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这两则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3、合作探究:
谦让是不是软弱无能?是不是无论什么事都谦让?谦让是不是就不要竞争了?
能否举例说明?
学会分享
1、讲自己与人分享的一次经历,谈谈自己与人分享后的感受。
2、什么是分享?你认为与人分享有什么意义?
3、合作探究:
青少年科技制作大赛开始报名了,李明和张亮都很想参加,可是学校只给了他们班一个名额。
班主任准备给他们进行一次测试,谁表现突出就把名额给谁。
于是,李明和张亮开始着手准备。
周末逛书店时,李明发现了一本《科技大赛指导丛书》,他赶紧买回家学起来。
星期一到校后,张亮看见李明在专心看一本书,就问他:“看什么书呢?”李明……
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会帮助他人
1、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接受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感受。
2、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情景分析:(当你遇到下列情景时该怎么办?)
⑴情景一: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身旁还有一些血迹……
⑵情景二: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⑶情景三:同学小华丢了饭卡,小明得知后,吃饭时主动打了一份饭菜送给小华,并特意声明:我是可怜你才这样做的。
⑷情景四:你的一位同学,品学兼优,自尊心强,突发疾病,但家庭困难……
学生在出谋划策时,教师及时引导与强调在帮助他人时除了课本上提到的注意的问题外,还应把“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
4、合作探究:
帮助他人是不是无原则地帮助?能否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
1、自读课本,全面了解。
2、 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五、分层达标,各有所获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组( )
A 组(判断对与错)
1、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并非意味着软弱无能。
( )
2、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品质,
因而无论什么事,都应该主动谦让,不要动不动就竞争.( ) 3、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
因而一分享就没有了。
( ) 4、帮助他人是快乐的,因此,无论什么事都要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
( ) B 组(选一选)
1、刘明脾气很好,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候别人无意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不去计较。
你认为刘明( )
A 太软弱可欺,这样只会使自己吃亏
B 为人谦让,值得我们学习
C 缺乏竞争精神,将来会不适应社会生活
D 待人宽容,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2、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学校给八年级一班5个三好学生名额,班里推荐时同学们都互相谦让。
B 李洋把刚买来的数学辅导书交给同学们传阅
C 同学们知道刘梅因家境贫穷面临辍学时,都踊跃捐款救助。
D 张亮的好朋友被刘平欺负了,他挺身而出,和好朋友一起揍了刘平一顿 3、“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说 ( )
A 、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收获的是
快乐
C 、助人要注意方式方法
D 、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生活 4. 著名学者于丹曾经呼吁小学增加公益教育,让独生子女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就要做到 ( )
①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 ②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料 ③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自己看,别人借不给 ④有痛苦的事情说给好朋友听,有高兴的事情自己独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春游时,王小东不小心扭伤了脚,许多同学就主动上前搀扶并帮他背包,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下列同学的想法属于真诚助人的是 ( )
A.小明想得到老师的表扬
B.小亮有求于王小东
C.小峰为帮助同学心里感到高兴
D.小磊担心别人说闲话
C组(应用与提升)
1、负荆请罪
(1)、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这是不是说明他害怕廉颇?
(2)、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2、有一个农夫,买来优质玉米种子,获得大丰收。
他的邻人都请求他卖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夫拒绝了。
不知为什么,从第二年开始,玉米的收成差了,到了第三年,更明显地减少了。
最后,他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他的优质玉米,接受的却是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想一想: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二战期间有一位德国老人,他的家在农村,人烟稀少。
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
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很卖劲儿地吧木头扛过去。
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踏上旅程。
主人儿子问父亲:那堆木柴不是刚请人从后院搬到前院吗?直接请他吃一顿不是更好吗?
想一想:主人会怎么回答?为什么?3、.2006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等21名历经考验的选手们就将背起行囊,踏上征程,开始“我的长征”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在整个“长征”过程中。
全体队员有好吃的留给别人,艰苦难做的留给自己,相互帮助,荣辱与共,共渡难关。
生病了相互关照,脚扭了,赶紧搀扶。
他们留下了很多让我们感动和难忘的故事。
(1)联系教材,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2)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课后延伸
1、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复习本节所学
2、有兴趣的同学预习下目并思考“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课堂的整体调控不到位,对个别特殊学生照顾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