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3 调幅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
调幅发射系统课程设计

调幅发射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调幅发射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调幅信号的产生、调制和解调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调幅发射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振荡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
3. 学生能够解释调幅信号的主要参数,如幅度、频率和带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调幅发射系统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调幅发射系统的调试和性能测试。
3. 学生能够分析调幅发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无线电知识的热情。
2. 学生能够认识到调幅发射系统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与通信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调幅发射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通信知识,对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调幅发射系统原理:介绍调幅信号的生成、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幅信号的特点和参数,使学生理解调幅发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调幅信号与调制解调技术”2. 调幅发射系统组成:讲解振荡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原理及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三章“调幅发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3. 调幅发射系统电路设计:学习设计简单的调幅发射系统电路,掌握电路元件的选型和连接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调幅发射系统电路设计与应用”4. 调幅发射系统性能测试与调试:介绍调幅发射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学习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调试。
调频发射与接收机分析与调试电子教案说明

学习单元(项目)3授课说明学习领域名称: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授课教师:余红娟课程总学时: 270 学习单元3:高频电子技术学时数: 50 累计学时: 180授课时间安排与执行记录授课班级应用电子1003 授课地点授课日期资讯15 3月电子电路实训室计划 34月电子电路实训室决策 2 电子电路实训室实施28 电子电路实训室检查 2 电子电路实训室评估课外电子电路实训室参考资料芯片数据手册、PPT、网络资源学习单元描述、任务书、电子教案说明、教学课件、项目引导文、项目实施手册、项目评价资料、习题、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教学方法宏观:引导文法微观:见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高频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了解信号产生电路基础知识(2)了解宽带放大电路基础知识(3)了解调制与解调基本原理(4)了解滤波电路基础知识技能目标:1、强化学生个体的单项基本技能的训练。
主要包括:器件选择、工具使用、仪器使用、器件测量、电路安装、电路识读、故障查询、技术资料查询。
2、学生个体组装并调试常用功能单元电路(1)RC振荡电路的分析、制作与调试(2)LC振荡器的分析、制作与调试(3)宽带放大电路分析、制作与调试(4)调幅与解调电路的分析与调试(5)调频与解调电路的分析与调试(6)PLL电路的分析与调试3、学生团队完成调频发射机与接收机的调试。
4、加强劳动意识与环保意识;安全管理意识。
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3.提高质量、成本、安全、环保意识重点:1.宽带放大电路2.调制与解调基本原理3.滤波电路基础知识;难点:1.调制与解调基本原理学习情境高频电子技术应用项目载体调频发射与接收机分析与调试学时50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班参考资料学习情境描述、任务书、电子教案说明、教学课件、项目引导文、项目实施手册、项目评价资料、习题、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教学方法宏观教学方法:引导文法微观教学方法:讲述法、任务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实践操作法、案例教学法学习目标1.分析调频发射与接收机基本工作原理基础上,根据信号的工作流程检测关键点信号。
调幅发射与接收课程设计报告完结版

. ..信息学院高频电子线路三级项目调幅发射机与接收机仿真设计负责人:姜升殿组员:李林黄品程刘鹏陈敏左园叶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指导老师:李英伟日期:2014.11.2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通信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常听到的广播,就是在发射机产生调制信号,通过天线向外发射电磁波,再由接收机解调制得到原信号。
本项目探究的是调幅波的发射机与接收机的仿真设计。
调幅发射机主要包括:主振模块、功率放大器模块、调幅调制模块、音频放大器模块、缓冲隔离模块。
调幅接收机主要包括: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模块、本振电路模块、混频器模块、中频放大器模块、包络检波器模块、低频功率放大器模块。
最终可实现的功能是发射机发射6MHz载波的已调波信号;接收机接收处理已调幅6MHz的无线电信号。
本项目使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
关键字:调幅发射机调幅接收机检波器 AM调幅与解调前言调频和调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两种无线电传播方式,其中调幅的发射与接收又尤为重要。
过去的条幅发射机与接收机都采用复杂的机械结构而且需要人工操作,使得设备不仅所占空间巨大而且操作起来极为不便。
而目前采用的方式工作稳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同时失真度也比较小。
本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调幅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制作,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加深对电路理论的理解,掌握通过文献查阅、上网查询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最终了解无线电信号调幅传播方式的整个过程,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项目最终将实现的功能是发射机发射6MHz载波的已调波信号;接收机接受处理已调幅6MHz的无线电信号,最终经过混频、检波和一系列放大还原出源信号。
项目组分工发射机组:姜升殿:调制模块制作和总体电路联调、PPT制作、项目报告书写刘鹏:主振模块产生6MHz的高频载波和缓冲级模块的电路仿真设计陈敏:音频放大模块和高频末级功放模块的电路仿真设计接收机组:李林:本地振荡器及混频器模块设计与仿真、书写项目报告、接收机PPT制作黄品程:包络检波器设计与仿真、各模块连接后的仿真与整体调试、相关模块报告书写左园叶:三个放大电路模块设计与仿真、相关模块报告书写研究报告正文一、调幅发射机部分:1.1 调幅发射机整体设计思想本部分使用multisim软件进行所有电路设计与仿真。
中波调幅发射机与接收机组装及调试doc.

中波调幅发射机与接收机组装及调试一、实验目的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发射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
2、掌握发射机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接收机组成原理,建立解调系统概念。
4、掌握调幅接收机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完成调幅发射机整机联接与调试2、完成调幅接收机整机联接与调试三、实验仪器1、实验箱2、4、7、8、10 号板5块2、耳机1副3、数字万用表1块4、数字示波器1台5、DDS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四、实验电路说明图14-1 中波调幅发射机该调幅发射机组成原理框图如图14-1所示,发射机由音频信号发生器,音频放大,AM 调制,高频功放四部分组成。
实验箱上由模块4,8,10构成。
图14-2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接收机由天线回路、变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检波器、音频功放、耳机等六部分组成,实验箱上由模块2,4,7,10构成。
天线回路:。
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首先进入输入调谐回路。
天线回路的任务是:1. 通过天线收集电磁波,使之变为高频电流;2.选择信号。
在众多的信号中,只有载波频率与输入调谐回路相同的信号才能进入收音机。
变频和本机振荡级:从输入回路送来的调幅信号和本机振荡器产生的等幅信号一起送到变频级,经过变频级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一新的频率恰好是输入信号频率和本振信号频率的差值,称为差频。
例如,输入信号的频率是535kHz,本振频率是1000kHz ,那么它们的差频就是1000 kHz -535 kHz =465kHz;当输入信号是1605kHz时,本机振荡频率也跟着升高,变成2070kHz。
也就是说,在超外差式收音机中,本机振荡的频率始终要比输入信号的频率高一个465kHz。
这个在变频过程中新产生的差频比原来输入信号的频率要低,比音频却要高得多,因此我们把它叫做中频。
不论原来输入信号的频率是多少,经过变频以后都变成一个固定的中频,然后再送到中频放大器继续放大,这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一个重要特点。
实践教学大纲《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095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英文名称:High-Fren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0 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18学分:6适用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低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一、课程简介《高频电子线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相比更具特殊性。
本课程包括振荡器;调谐放大器;振幅、频率、相位的调制、解调器;混频器;频率合成器;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语音无线通信系统实验。
本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和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实验课。
二、实践与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加深对高频电路课中各单元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理性知识的认识。
(二)、熟悉高频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
(三)、熟悉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四)、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试。
(五)、正确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总结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六)、能自已设计制作一般电路。
三、实践与实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与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进行创新性的培养;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一)、实验要求1、学生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实验讲议和实验参考书,写出预习实验报告。
2、实验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有关问题。
3、按要求正确开启实验仪器和设备。
4、认真进行数据测量和记录。
5、实验结束,请指导老师检查实验记录,做到实验数据正确,方可终止实验。
6、关闭实验仪器,整理实验现场。
7、填写实验记录,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
高频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十 调幅系统实验课程 高频电子电路 实验名称 调幅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发射机、接收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完成调幅发射机整机联调 2.完成调幅接收机整机联调 3.进行调幅发送与接收系统联调。
三、实验环境1.硬件:通信电子电路实验箱GP-4A 2.实验箱模块分布图:3.实验组成原理框图:图10-1(a)调幅发射机实验组成原理框图J36(J.H.OUT)图10-1 (b)调幅接收机实验组成原理框图四、实验步骤:(一)AM发射机实验:1.将振荡模块中拨码开关S2中“4”置于“ON”即为晶振。
将振荡模块中拨码开关S4中“3”置于“ON”,“S3”全部开路。
用示波器观察J6输出10MHZ 载波信号,调整电位器VR5,使其输出幅度为0.3V左右。
波形图:分析:测的是J6的信号,输出幅度大概为0.3V左右。
2.低频调制模块中开关S6拨向左端,短路块J11,J17连通到下横线处,将示波器连接到振幅调制模块中J19处(TZXH1),调整低频调制模块中VR9,使输出1KHZ正弦信号V=0.1~0.2V。
PP波形图:分析:没有信号,可能是实验误差。
3.将示波器接在J23处可观察到普通调幅波。
波形图:分析:J23处的波形。
4.(选作)将前置放大模块中J15连通到TF下横线处,用示波器在J26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
改变VR10可改变前置放大单元的增益。
波形图:分析:从J15换到J26之后波形被放大,周期信号。
5.(选作)调整前置放大模块VR10使J26输出1Vpp左右的不失真AM波,将功率放大模块中J4连通,调节VR4使J8(JF.OUT)输出3Vpp左右不失真的放大信号.。
波形图:分析:输出3Vpp左右不失真放大信号。
S拨向右端(+12V)处,示波6.(选作)将J5,J10连通到下横线处,开关1器在J13(BF.OUT)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改变电位器VR6可改变丙放的放大量。
调频发射机与接收机-高频实验报告

咼频实验报告2014年11月实验一、调幅发射系统实验实验目的与内容:通过实验了解与掌握调幅发射系统, 了解与掌握LC 三点式振荡器电路、三极管幅度调制电路、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下图为实验中的调幅发射系统结构图:、实验原理:1、LC 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图T3-1 LC 振法实验电路原理圏LC 三点式振荡器由放大器加LC 振荡回路构成,反馈电压取自振荡回路中的元件,与晶体管发射极相连的两个回路元件,其电抗性质必须相同,不与晶体管发射极相连的两个回路元件,其电抗性质相反。
对于上图LC 三点式振荡电路,由5BG1组成的振荡电路,和由5BG2 组成的放大电路构成。
5D2是一个变容管,5K1是控制端,控制反馈系数的大小。
V5-1为示 波器测试点,接入扫频器观察波形。
通过以三极管5BG1为中心所构成的电感三点式 LC 振荡电路产生所需的30MHz 高频信号,再经下一级晶体三极管 5BG2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后面的电路中以进行工作。
2、三极管幅度调制电路:5C14104"SRlol I0KlOOuH SL1SBG2\9018、T H K1035C13IK 5R13―o¥5-25Rt2IK5C12 505R11 10K5C2 103也J IFSC 3 2DG5C 11-10042*M5ASttl 100K5R3 5KV5-15R9—5K1反馈 控制scii 104IA5JJ2 FV 0435C4_4 TO 7-5C5 1.00S T5-4 三极管甲类调幅电路图T5-4为三极管基极幅度调制电路(幅度调制电路),能使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度 随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的电路。
调幅电路有多种形式,根据调制信号接入调制 调制器电路位臵的不同,调幅电路可以划分为基极调幅电路、 集电极调幅电路和 发射极调幅电路。
原理:输入 30M HZ 的高频信号和1KHz 的调制信号分别经隔直 电容7C9, 7C8加于三极管的基极经幅度调制电路调幅后,得到所需的 30MHZ 的 已调幅信号并输出至下一级电路中。
调幅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题目题目题目题目: 调幅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调幅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调幅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调幅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目录目录目录目录 1.引言...........................................................................1 2. 调幅信号的产生 (1)2.1 基极调幅..................................................................1 2.2 发射极调幅 (2)2.3 集电极调幅………………………………………………………2 3.调幅信号的发射实例——高频信号发生器…………………………………………………………………………3 4 调幅信号的接收实例——调幅收音机 (5)5.参考文献 (7)一一一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尤其是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更是与以往截然不同了。
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深深的溶入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然而,我们知道这些电子产品是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的吗?本文就从调幅信号的有关知识入手,通过一些具体的调幅发射实例和调幅接收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调幅即幅度调制,是指高频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改变而变化的调制方式。
调幅信号的频率由高频载波决定,其振幅大小则由调制信号决。
其调幅信号波形如下图1所示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调幅信号信号的发射信号的接收二调幅信号的产生调幅信号的产生调幅信号的产生调幅信号的产生调幅信号是如何产生的?换句话说,怎样用调制信号去调制高频载波的振幅?关键是利用非线性器件。
人们正是利用二极管、三极管等非线性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实现调幅的。
相应的电路分别称为二极管调幅电路和三极管调幅电路。
通常应用的是晶体三极管调幅电路。
从调制方式可以分为基极调幅、集电极调幅和发射极调幅三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3 调幅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13-1 无线电通信概述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无线电通信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电磁波的空间的传播来传递信息,例如将一个地方的语言消息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这个任务是由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和发射天线、接收天线等来完成的。
这些设备和传播的空间,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图13-1是传送语言消息的无线电系统组成图。
图13-1发射设备是无线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电信号变换为适应于空间传播特性的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首先要产生频率较高并且具有一定功率的振荡。
因为只有频率较高的振荡才能被天线有效地辐射,还需要有一定的功率才可能在空间建立一定强度的电磁场,并传播到较远的地方去。
高频功率的产生通常是利用电子管或晶体管,把直流能量转换为高频能量,这是由高频振荡器和高频功率放大器完成的。
通常是经过转换设备如话筒就是最简单的转换设备,把消息转变成电的信号,这种电信号的频率都比较低,不适于直接从天线上辐射。
因此,为了传递消息,就要使高频振荡的某一个参数随着上述电信号而变化,这个过程叫做调制。
在无线电发射设备中,消息是“记载”在载波上而传送出去的。
接收设备的功能和发射设备相反,它是将经信道传播后接收到的信号恢复成与发送设备输入信号相一致的一种装置。
将接收天线架设在上述电磁波传播所能到达的地方,则通过电磁感应就会在接收天线上得到高频信号的感应电动势,它加到接收设备的输入端。
由于接收天线同时处在其它电台所辐射的电磁场中,因此接收设备的首要任务是从所有信号中选择出需要的信号,而抑制不需要的信号。
接收设备另一个任务是将天线上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加以放大,放大到所需要的程度。
接收设备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把被放大的高频信号还原为原来的调制信号,例如通过扬声器(喇叭)或耳机还原成原来的声音信号(语言或音乐)。
二.发信机的组成主振器幅度调制器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调制器话筒图13-2图13-2画出了调幅发信机原理方框图,在这个图中,发信机由主振器、幅度调制器、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调制器组成,电源部分在图上没有画出来。
主振器是用来产生最初的高频振荡,通常振荡功率是很小的,由于整个发信机的频率稳定度由它决定,因此要求它具有准确而稳定的频率。
幅度调制器是用来产生调幅波,即将调制信号调制到高频振荡频率上。
中间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幅度调制器输出的功率,放大到功率放大器输入端所要求的大小,功率放大器是发信机最后一级,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激励信号的频率上,产生足够大的功率送到天线上去,同时滤除不需要的频率(高次谐波),以免造成对其它电台的干扰。
调制器实际上就是低频放大器,它的作用是将话音或低频信号放大,供给幅度调制器进行调制所需的电压和功率。
图上各处的信号波形反映了上述各部分的工作过程。
三.接收机的组成无线电信号的接收过程与发射过程相反,为了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无线电接收设备目前都采用超外差式,其组成方框图13-3所示。
图13-3超外差接收机各级的作用和工作物理过程是这样的:由耦合谐振回路构成的“输入电路”,依靠它的选择性能把住收信机的“大门”,当许多各式各样的电磁波“敲”着收信机的大门时,收信机只选出它所需要的那一种电磁波,让它进来,而其它电磁波都拒之于门外,所以输入电路主要完成选择信号和传输信号。
被输入电路选出的有用信号,馈送到高频放大器的输入端。
高频放大器是由器件和谐振回路组成的,器件(如晶体管或电子管)具有放大信号的能力,而回路具有进一步选择信号的能力,所以高频放大器同时担负着选择和放大信号的双重任务。
经过高频放大器放大了的信号,馈送给混频器,同时由一个专门设置的本机振荡器也将高频能量馈送给混频器。
按照需要,我们使信号频率始终和本机振荡器的频率相差一个固定的差值——中频,则经过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后就可产生一个新频率——中频。
本来,高频放大器是波段工作的,例如1.5-30MHz,经过混频器的频率变换之后就变成频率固定不变而且较低的中频频率了,例如465KHz。
频率低而且固定,则不仅谐振回路的选择性能好了,同时放大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所以超外差收信机的性能很好。
中频放大器也叫频带放大器,它是由器件和耦合谐振电路共同组成的。
对接收机的主要性能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到此为止,收信机基本完成了对信号的选择作用。
但是所收信号还是一些已调制的中频振荡信号,必须把“载”在中频振荡上面的反映原调制的音频成分取出来,并滤除中频载波成分,这个任务是由检波器来完成的。
最后,将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直到达到足够的输出功率以推动耳机或扬声器发出声音为止。
这就是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物理过程。
图上各点的信号波形也反映了各部分的工作过程。
13-2 调幅发送部分联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调幅发射机组成原理,建立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调幅发射机连接图图13-4 调幅发射机连接图图中高频信号源相当于图13-2中的主振器,低频信号源相当于调制器,图13-2中的中间放大器,相当于功率模块中的第一级放大器,高频信号源的频率按功放模块上标注的频率设置,作为发射机的载波。
低频信号源可设置为1KHZ ,或音乐信号。
经调幅后送入功放,经功放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三.实验步骤1.按图13-4连接图插好所需模块,用铆孔线将各模块输入输出连接好,接通各模块电源; 2.将高频信号源频率设置为6.3MHZ ,低频信号源频率设置为1KHz ;3.用示波器测试各模块输入输出波形,并调整各模块可调元件使输出达最佳状态; 4.改变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和低频信号源输出幅度,观看各测量波形的变化。
高频信号源低频信号源调 幅功 放ABCD13-3 调幅接收部分联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调幅接收机组成原理,建立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调幅接收机连接图图13-5是调幅接收机各模块连接图。
图中谐振放大器采用双调谐放大器模块,混频器采用集成乘法器混频器混频,LC 振荡器可以用高频信号源,也可以用LC 振荡器模块,图中的检波器、低放和AGC 在同一模块上,即二极管检波与自动增益控制模块。
在做该实验时,我们先不用发射机发出的信号,而直接用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产生的调幅波送到谐振放大器输入端,幅度调制模块上的载波设置为双调谐放大器模块上标注的频率(例如6MHZ ),音频信号设置为1KHZ 的正弦波。
输出的调幅波幅度为100mV 左右。
调幅波经谐振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混频,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设置为比双调谐模块上标注的频率高2.5MHZ (例如8MHZ ),经混频输出2.5MHZ 的调幅波送入中放,中频放大后经检波得到与高频信号源中调制信号相一致的低频信号,该低频信号送入底板上低频功放(P104)即可在扬声器中听到声音。
三.实验步骤1.按图13-5连接,插好所需模块(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必须插在底板D 的位置),用铆孔线将各模块输入输出连接好,接通各模块电源。
2.将幅度调制电路的载频设置为6.3MHZ ,音频设置为1KHZ 正弦波,调幅波的幅度调整为100mV 左右。
3. LC 振荡器的频率设置为8.8MHZ 。
4.用示波器测试各模块输入输出波形,并调整各模块可调元件,使输出达最佳状态。
谐振放大器LC 振荡器检波器中频放大混频器AGCABCDEF音频输出图13-5 调幅接收连接图低 放G13-4 调幅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一.实验目的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发射机、调幅接收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2.掌握收发系统的联调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收发系统各模块连接图1.方案一:图13-6为方案一收发系统连接图图13-6该方案为无线收发系统,收、发各为一个实验箱,相距2米左右。
该实验在上述发射机和接收机调好的基础上进行,其连接与调整和上述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接收机接收的信号为发射机发出的信号。
在发射方:高频信号源作为载波,其频率设置为6.3MHZ 。
音频信号源可以是语言,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固定的单音频。
高频信号与音频信号经幅度调制后变为调幅波,然后送往高频功放(注意高频功放模块11K05跳线器要插上),经高频功放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在接收方:天线上接收到的发方发出的信号,然后送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频率应与发方频率一致,接收到的信号经放大后送往混频,混频器采用晶体三极管混频或集成乘法器混频模块,送往混频器的本振信号可以用LC 振荡器,也可以采用晶体振荡器,其频率设置为8.8MHZ 。
经混频后输出约2.5MHZ 的调幅波。
中放即为中频放大器模块,其谐振频率为2.5MHZ 。
图中检波、低放、AGC 为同一模块,即二极管检波与AGC 模块。
AGC 可接可不接,需要时用连接线与中放(7P03)相连。
经检波后输出与发端音频信号源相一致的波形,低放输出的信号送往底板低频信号源部分功放输入端(P104),通过该部分的扬声器发出声音。
其声音大小可通过“功放调节”电位W103来调节。
2.方案二:图13-7为方案二收发系统连接图AGC低放检波中放混频小信号调谐放大高频功放音频输出LC 振荡高频信号源音频信号源天线天线幅度调制AGC低放检波中放混 频小信号调谐放大高频功放音频输出LC 振荡高频信号源音频信号源天线天线图13-7该方案同样为无线收发系统但可在一个实验箱上进行,与方案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发射部分,高频信号源与音频信号源送入高频功放后,在高频功放直接进行调幅,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高频信号源的频率同样为 6.3MHZ ,音频信号源首先选择单音频正弦波(例如1KH ),待功放调整好后再选择音乐信号或语音信号。
在调试时,需要改变高频信号源和音频信号源幅度,使高频功放获得较大的发射功率(注意高频功放模块上11K05跳线器要拔掉,使功放工作于丙类状态)和较好的输出波形(不失真)。
接收部分与方案一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三.实验步骤1. 按以上方案联接图插好所需模块,用铆孔线将各模块输入输出连接好,接通各模块电源;2. 将发方高频信号频率设置为6.3MHZ ,低频信号源设置为1KHZ 正弦波;3. 用示波器测试各模块输入输出波形,并调整各模块可调元件,微调高频信号源的频率及幅度,使输出达最佳状态。
四.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图13-4连接图中A 、B 、C 、D 各点波形;2. 画出图13-5连接图中A 、B 、C 、D 、E 、F 、G 各点波形;3.画出无线收发系统方案中各方框输入输出波形,并标明其频率。
4.记录实验数据,并作出分析和写出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14 调频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一.实验目的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频发射、调频接收的组成原理,建立调频通信系统的概念;2.掌握收发系统的联调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