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开国大典 30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评课稿

《开国大典》评课稿

《开国大典》评课稿《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26课。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开国大典》评课稿,供大家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呢卢雷老师《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使我收到了很大的启示.一,创设情景,落实目标,培养能力卢雷老师将情境创设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如:在课一开始,他就板书: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北京开国大典……让学生在"开国大典"强加一个修饰词,又让他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的情景创设,既是让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感知,又是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对课题了解,朗读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起到了多重效果.又如:在学习"会场布置"这一部分,卢雷老师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当场在黑板上画出了方位图,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记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使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学生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转化.二,加强朗读,体验感悟,激发情感《开国大典》是一篇爱国主义的教育经典,但离现在甚远,学生感受.卢雷老师遵循这一特点,关注语言,加强朗读,引领学生层层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如:在学习"会场布置"时,卢雷老师先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接着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加强指导,乃至复述课文,层层递进,引发激情.这不仅把会场布置清晰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训练了学生表达的顺序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宣告成立"时,卢雷老师让学生通过聆听声音,观看两遍录像,多种形式的朗读,随手绘画地图等,把感官和文本自然,有力地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出感觉,读出内涵,读出激情,使朗读发挥到了及至.这是语言和思想的自然统一,是有效指导和主动学习的有效统一,水到渠成地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教师们就是要通过创造有利于学生去认识,体会,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今天,在网上观看了一堂语文课《开国大典》,整节课中卢老师能娴熟地驾御课堂,做到师生互动,情感交融,充满了感染力和亲和力。

26《开国大典》ppt

26《开国大典》ppt

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 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野炮、山炮、 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 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 车两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 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 “红马连”一色红马,“白连马”一色白马,五马 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 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 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 字形,飞过天空。
战车师
骑兵师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 都喊哑了,把手掌 都拍麻了,还觉得 不能够表示自己心 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 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 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 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 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 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 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 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 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 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 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 志们万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 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 灯分别挂两边.靠着城楼左 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 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 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 伍进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 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 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 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 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抹黑起床,步行二三 十公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 场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 波浪 。

《开国大典》课件(完美版)

《开国大典》课件(完美版)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 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来。 这两个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 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
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 国的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 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 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 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 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 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 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 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 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 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 起来。
这句话的含义是:
在旧中国,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 新中国的成立给了人民无限希望,所 以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时候,当全国人民都听到这声音的 时候,都高兴地欢跃起来。有力地表 现了毛主席这一宣告引起的巨大反响。
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 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 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 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 ,观看(),会后举行了() 。
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 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 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 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 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 ,会后举行了()。

26.开国大典课件ppt

26.开国大典课件ppt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的无限热 爱,对新中国成立的无限期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 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 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来。
理解句子: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代表中国人民共和国, 代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代表中国 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身了,站起 来了。

理解句子: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 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反映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急切、 兴奋的心情。
研读交流第二部分(5——14自然段)

主要讲了哪些场面?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场面读一读,

两股“红流”:指人民群众组
成的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灯笼、
火把照亮了北京城;二是指(象
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 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 暗通知,获得了光明。
课后练习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兴奋、激动、自豪的语气)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的。)

认真读第11、12、13、14自然段,思 考: 1、分别描写了哪个场景? 2、在第12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比喻 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3、在第1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夸张句, 并说说你的体会。

26开国大典(完美版)

26开国大典(完美版)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 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 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 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 齐投向主席台,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 中国的无限热爱。
三十万人一 齐脱帽肃立,一 齐抬头,瞻仰恭这敬地看 鲜红的国旗。
表明了人们对国旗无 比尊重,也表达了他们 为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 了,当家做主人而感到 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中国共产党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全国各族人民
设计者--曾联松
为什么说“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同学们,请根据你以前阅 读的书籍或文章,用一句话 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现 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辛酸屈辱 丧权辱国 外忧内患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 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 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 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 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 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 “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 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 生了。
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1、会前:广场布置 群众入场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 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 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 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 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 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 火车就走向会场。
想一想 :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 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了哪些地方?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三大改造(1953-1956)
探究思考: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私有制占多数,不符合社会性质; 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工业发展需要
农业、手工业
合作社,集体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
1954 年9 月 第一届 全国 人民代 表大会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一届政协
召开
内容
为年12什9194日月么9 《北中海仁共平 南 怀 堂同纲各位6备 下 的 揭领人表人6单 代开重召,》2民中了具代任开肩国名确 国 年新歌表有,普负、人定 旗 、等中临完选起首了 、 代民。国时都成的执国 纪 国政历、宪了全行治史法建国全协选 人的的立人国举 民商副员第作了 政新民人主会会一用中 府席中代 民议人 主页?央委:国表 代民 专在!朱的民 政大 表当深德通商历会 大主时、、过会席史的 会还张刘了议:使不条 职澜少共《毛命具件 权、奇文同中泽,、高件国纲东宋岗。人领庆民》龄政等、治重李协要济 规定了国家的性大质会和制任度务,明确了国体。
新中国在维护 世界和平方面 的积极作用
成为处理国与 国之间关系的 准则
独立自主和平 外交新进展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一化三改(1953-1957)
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一化三改(1953-1957)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二)稳定物价(1949-1952)
“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开国大典》PPT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开国大典》PPT课件

开国大典会场
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
开国大典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主席在宣读公告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含 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 的思想感情。

换掉括号里的词,对比体会。 洪流 游行队伍 流 走 光明 光亮

小组互相学习,把你还没有弄懂的 地方 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1、“两股洪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 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 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 “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qí ng) (擎起) (niǔ) (按钮) 擎 (zhān) (瞻望) 瞻 钮 (niè) (姓聂) 聂
(dǎng) (共产党) 党
典副委协 宾泽奏诞钮
瞻拂骑嗓党
协(
) 檐(
) 钮(
) 泽(

胁(
) 瞻(
) 扭(
) 择(

宣(
喧(
) 帜(
) 织(
) 袖(
) 抽(
) 徐(
) 除(


按钮 ) 泽( 协(协助 ) 檐(屋檐 ) 钮( 润泽 )
同学们:你们知道54门 大炮齐响28响的意义吗?
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 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 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 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通读全文,总结一下本 文的写作特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地写了 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30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30张)

(3)与不法投机资本家的斗争逐渐提上日程: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不法投机资本家兴风作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了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4)恢复和发展经济是巩固人民政权的根本保障: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政府没收了 官僚资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合理调整工商业,促进了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两国政府举 行的会谈中首次提出;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 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 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4.万隆会议 (1)成果: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 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课标定位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人民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 3.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政策和重要外交活动。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 的统治。 (2)思想上,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 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席跟群众见面。 2、宣布典礼开始,各委员就位。 3、奏国歌。 4、宣布新中国成立。 5、升国旗。 6、鸣礼炮。 7、毛主席宣读公告。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 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 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段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排山倒海”、“一齐投向”这显然表 达人们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 国的无限热爱。)
把握整体,说说内容。
本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 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 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 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在今天成立了、升国旗、宣读中 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讲阅兵式 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理清课文结构
一、典礼前 (1——4)
人员广泛 布置精细 场面火红 宣布成立 升起国旗 鸣放礼炮 宣读公告 阅兵盛况 空前盛况 隆 重 庄 严 声 势 浩 大 光明充满 北京城
开国大典
二、典礼的过程 (5——14)
热烈庄严
三、典礼 后(15)
群众游行
理解空
1949年10月1日,( )成 立了。30万群众聚集在( ), 满怀( )参加了盛大的开国典 礼,瞻仰( ),聆听( ), 观看( ),会后举行了( )。
理解填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30 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 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 了盛大的开国典礼,瞻仰(第一面 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 读公告),观看(阅兵式),会后 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了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 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 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 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 悦起来。 (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 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 中国人民感动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 比自豪。)
展示题目
展示小组
3组 4组
展示方式
点评小组
5组 6组
探究一
书面
探究二
书面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 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 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特别是毛泽东的 领袖风采。
阅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入场—— 典礼 —— 阅兵 —— 游行
ng) (按钮) 擎(qí (擎起)钮 (niǔ) (niè) (zhān) (姓聂) (瞻望) 聂 瞻
(dǎng) (共产党) 党
典副委协 宾泽奏诞钮
瞻拂骑嗓党
合作探究题目
1、通过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课文的 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 给我们展现了哪几个场面?(提示用简单的 几个词概括每个场面的内容)
你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 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 烈、隆重?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 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 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 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 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 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段语言描写生动的再现了人民 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 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 厚情感。)
1949年10月1日
)。 )。
首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 委员……
4、参加开国大典的总人数达( 三十万人 )。 5、主要会场在( 天安门广场 )。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 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 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 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 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 正阳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观察图片,图 中的人物在干 什么?
执 教 者
毛泽东
执 教 者
题目信息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大典”,隆重的典礼。 “开国大典”即庆祝建国 的重大典礼。
开篇的话
有哪一种典礼比建立国家的典 礼更隆重?有哪一个日子比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的日子——1949年10 月1日,更让人激动万分?没有,从 来没有。翻开历史的画卷,让我们 共同来了解当时的盛况,分享那份 激动与喜悦。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 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 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 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 景象。)
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阅读第5-14自然段,思考讨论:
1、 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典礼的哪 几激动人心的个场面?
2、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 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 感受到了什么?
第( 1 )——( 4)小节(入场) 第( 5 )——(10 )小节(典礼) 第(11 )——(13 )小节(阅兵)
第(14 )——(15 )小节(游行)
大典前 典礼 大典时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后 领袖出现 宣告新中国成立 升旗 宣读政府公告
开国大典进行 本文是按___ ___ ___ 的顺序叙述的。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 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 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 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嗓子都喊哑 了”、“手都拍麻了”,这里运用了夸 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 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说明 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朗读第14—16自然段,想一想:
毛主席宣读公告
轻声读读11—13小结,思考填空(看谁记得快):
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 ( 朱德总司令)和( 聂荣臻将军)。受检阅的部队 开头是( 海军 )两个排,接着(步兵一个师 )、 (炮兵 )、(战车师 )、( 骑兵师 )。当 ( 战车 部队经过时,(人民空军 )的飞机也 ) (一队队排成人字形 ),飞过天空。
当毛主席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 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 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
(“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体现了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 言表。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从此过 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感悟写法
场面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它 向我们呈现了开国大典的一个个感人 的场面。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 条不紊,主题鲜明。所谓场面,是指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 动,这三者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 面描写是这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
感悟心语
1949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 生日,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怎能不为 之欢呼,为之歌唱呢?因为从这一天 起,中国人民终于翻身解放,真正当 家作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 一天来之不易啊!是无数革命先烈抛 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 该倍加珍惜。同时,祝愿伟大的祖国 繁荣昌盛,永远富强!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 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 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同志们 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 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 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 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毛 主 席 向 群 众 挥 手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 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 城。
(“两股红流”这里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 红流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 场面壮观。“流去”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走 的样子。“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不仅指 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 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们 群众心里向往的光明。)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 满整个北京城。
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 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 人数是多少?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 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 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完成填空(看看谁的反应快) 1、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是( 2、开国大典举行的地点是( 3、参加开国大典的有(
天安门广场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 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 灯分别挂两边。靠着城楼左 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 风招展。
主席台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 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 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 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从“老远”、“清早”、“直 奔”、 “五更天”、“摸着黑”、 “步行”、“赶来”等词语,让我们 感受到参加典礼的人们急切、激动与 兴奋的心情。)
海军
步兵
等候检阅的炮兵
炮兵
炮兵
战车师
装甲车部队
装甲车
坦克车
骑兵师
人民空军的飞机
“人”字形飞机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 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 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 民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 己国家的飞机飞上蓝天时激动、 喜悦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