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0课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0课教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秦的暴政的一项是(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统一文字2.据统计,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
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这说明秦朝( )A.赋税沉重 B.徭役、兵役繁重C.刑罚残酷 D.统治者好大喜功3.我国推崇“依法治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
2000多年前秦朝的“族诛”和“连坐”反映了秦朝(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法律严苛 D.兵役繁重4.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着他采取的统治措施展开了积极讨论,其中他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5.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末检测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 )A.秦朝刑罚残酷 B.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C.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D.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6.2017·北海市期末测查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关的人物是( )A.陈胜、吴广 B.张角 C.刘邦 D.项羽7.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中检测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这次起义的首发地是( )A.陈 B.大泽乡 C.咸阳 D.巨鹿8.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黄巾起义 D.楚汉之争9.刘邦和项羽进行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后自刎而亡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共15张PPT)(共15张PPT)

探究(3):通过铠甲的形制和数量你能联想到什么?制 成这样的衣服需要什么条件?(合理推测与秦亡的关系)
(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左之戊。男子力耕 不足粮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皆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詹 其欲也。 ——《汉书·食货志》
赋税沉重
其他
北击匈奴、修长城 30万 南戍五岭、开灵渠 50万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一位堪称“劳模”的皇帝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 决于上(皇帝)。上至以 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 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一组引发思考的文物
探究(1): 仔细观察跪射俑 鞋底,结合注释文字 思考:这么精细的鞋 底需要哪些条件才能 制成?(合理推测与秦
亡的关系)
(注: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
秦二世陵园遗址公园
一场石破天惊的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大泽乡起义) 试一试:结合教材和左侧形势图, 说说大泽乡起义的过程。 思考1:为什么这场起义会爆发?
思考2:这场起义带来了哪些影响?
思考3:有人说:“如果有没有 大雨,农民就不会起义”,你怎 么看?
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战于巨鹿,秦亡。
老弱病残 成年 男丁
建阿房宫、骊山墓 70万
徭役 繁多
妇女
修驰道、运粮饷 200万
秦简中规定: 五人 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 (0.00625斤)以上, 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 刻涂墨,判为刑徒(没 有人身自由)。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刑法严酷
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贾谊
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 屯卫咸阳……当食者多, 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 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 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 用法益刻深。 ——《史记·秦本纪》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教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第一课时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2、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2、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1、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排练,以便在课堂上交流;2、组织学生编写《陈胜、吴广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3、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
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课件)

伍 课堂小结
秦朝的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秦朝建立
陈胜 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西汉建立
BC221年 BC209年BC207年 BC206年
BC202年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严苛 秦二世更残暴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意义: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具首创精神。
刘邦项羽灭秦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表要有现田:赋(②土赋地税税)沉、重口赋(人口税),口赋每人1千钱,除此
之外,还要缴纳牲畜、桑麻、等杂税,这些赋税占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秦朝时,走在街上你会看到有的人脸上刺有字,有的人没有鼻子,有的人只有一只
脚……在市场上,有这表样现一种:奇③怪法的现律象严:鞋苛子、没刑人买罚,拐残杖酷却是抢手货。死刑:坑杀,腰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壹 秦的暴政
2.秦的暴政
根据材料,小组讨论秦朝的暴政有哪些?
材料一:秦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
才能免除。据估计,秦始表皇现大兴:土①木,徭宫役殿繁就有重700余座,阿房宫,骊山陵,长城等
大工程,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每年征调服役不下300万人。
思考 合作探究
秦朝大事年表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时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
重大事件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大泽乡起义
思考:秦朝为何如此短命?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件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亮出你的观点
我眼中的秦始皇
的夫君被征召修建长城,最后死于长城上,而她上演
了一段流传至今“哭崩长城”的传奇故事,该故事反
映了秦朝( A ) A.繁重的徭役 C.残酷的刑法 B.沉重的赋税 D.可怕的殉葬
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
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与项羽有
关的是( C )
①大泽乡起义 ③楚汉之争 A.①② C.②③ ②巨鹿之战 ④建立张楚政权 B.①③ D.③④
朝长年在外服役的足有三百万人。秦民谣有:“生男慎
勿举,生女哺用饼。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材料2
据史书记载: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
二的收成交给国家。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 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养 家 糊 口 1/3
上 缴 国 家
赋税重
2/3
材料3 秦刑法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都要处死,叫“族 诛”;一家犯法,邻里都要受牵连,叫“连坐”。刑法中仅 死刑就有腰斩、枭首、车裂等十多种。当时在秦国市场上, 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刑法严
材料4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指鹿为马》
体会秦人生活
1/3
养 家 糊 口
2/3
上 缴 国 家 2/3
无道暴秦
1.徭役重 2.赋税重 3.刑法严 4.秦二世统治更残暴
反抗
2.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ຫໍສະໝຸດ 中央电视台《百家 讲坛》将邀请你讲述陈 胜、吴广起义的史实, 你应该怎样讲呢? (时间、地点、领导人、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课件PPT模板下载

十九大报告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 谋复兴。
约法三章
破釜沉舟
项羽:巨鹿之战(以少 胜多),灭秦主力。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课件
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开 灵渠、修长城。
但假如你家每月收入6000元,但是有4000元需要上缴给国家,你会有何感受? 假如你的父母正在上班时,突然被抓走修路架桥铺设管道,多日不能回家,你 会有何感受? 假如你的邻居在外犯罪后,你家却全家被捕,你会有何感受? 这些情况在我们 今天的国家会不会出现?为什么
秦二世更加残暴
链接:秦始皇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焚书坑儒,烧掉一切 诸子百家的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以及医药、种植、占卜一类的 书,并且将反对他这么做的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陕西渭南的“焚书”灰堆遗迹
陕西临潼的坑儒谷遗址
功绩
正确认识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
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
非常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材料三:按照秦朝法律规定:有黥[qíng]面(在脸上刺字),劓[yì]割鼻子),剕[fèi](砍掉左右 脚),醢[hǎi](剁成肉酱),腰斩,车裂,活埋等刑罚。一人犯死罪,亲族都要处死,叫“族诛 ”;一家犯法,邻里都要受牵连,叫“连坐”。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教学课件

栏目索引
温馨提示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7年灭亡,仅仅存在了15 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 例2 (2019云南保山期末)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 旗”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来赞扬他们的革命首 创精神。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栏目索引
解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 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攻下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 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答案 C
栏目索引
3.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陈胜、吴广起义与项羽、刘邦起义分别起到的作 用 (1)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发动秦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在陈县建 立政权,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涨,各地百姓久苦于秦的暴政, 纷纷响应。 (2)项羽起义: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是秦末农民起义后期最强大的一支。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严重削弱了秦军的力量。 (3)刘邦起义:刘邦率兵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注意 秦末农民起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领导的起 义;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最终推翻秦朝的是刘邦率领的 起义军。
本课知识结构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知识点一 秦的暴政 1.正确认识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
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 功绩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车轨,北筑长城,南开灵渠,加强各地交通往来,拓展了秦朝的疆域 过失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残酷,最终引发农民大起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3.秦二世残暴统治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张楚政权
2.项羽起义: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3.刘邦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交战双方:刘邦和项羽
2.目的:为争夺帝位
3.结果:项羽兵败垓下,刘邦获胜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
目标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观察《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答案: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过渡语: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楚汉之争。
板块三 楚汉之争
1.观察《楚汉战争形势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从概述楚汉之争的过程,了解其关联成语。
2.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事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 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重
难
点
处
理
方
法
针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首先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农民起
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包括繁重的摇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
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人民怨声
载道,加上秦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致使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针对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
变化。主要从战争的目的、项羽和刘邦身份的变化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突破
难点。
教
法
学
教法:讲述法 图表法
学法:自主学习 分析法
流
程
及
活
动
设
计
导入新课
《秦兵马俑》
解读目标
自主学习
要求:1、先整体感知课本,获取信息
2、结合相关史料分析秦的暴政
合作交流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2、如何评价秦始皇
展示释疑
分层展示重点内容
达标检测
课堂小结
评
价
设
计
分值评价、激励性语言评价
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评价,
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与提升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与提高学生学习
的行为与能力
教
材
结
构
分
析
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
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刘邦项羽为争夺皇
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教
材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一真理。课标要求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学
习
目
标
设
置
知识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
间、建立的政权、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3.说出秦朝灭亡和西汉建立的史
实。4.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历史,思考历史的能力,和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史
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
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学
情
分
析
七年级学生 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思维意识较浅, 且秦朝的
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
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
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教材编排了图片、历
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
想象,组织表演、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
四
基
三
点
”
基本知识: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
建立的政权、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说出秦朝灭亡和西汉建立的史实,理解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
生观察、想象能力,形成历史时空观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易错点:秦末农民起义不仅只有陈胜、吴广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