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理论基础
振动理论08(2)-分析力学基础

利用广义坐标来描述系统的运动
基于物理坐标的能量原理只能提供一个方程
首先讨论动能和势能
概念 与广义坐标及其导数之间的关系 动能、势能和功之间的本质联系
拉格朗日方程 哈密尔顿原理
2
动能
对于 个自由度系统,可以用广义坐标 和时间 来描 述它的运动,即系统中任意一点 的位置用坐标矢量 表示为
上式对时间求导,则速度可以表示为
速点的动能 系统的总动能
考虑到速度与广义速度的如下关系
动能将是广义速度的零次、一次、二次函数
4
考虑定常约束情况(坐标不显含时间t) 速度的点积
5
把速度的点积代入动能表达式 交换求和次序
6
• 引入广义质量系数
具有对称性,
当 包含刚体位移时, 不为零时也会出现U等于零的 情况,因此U为半正定二次型,其系数矩阵 也是半正 定的
19
动力学普遍方程
利用D ‘Alembert原理,将虚位移原理推广到动力学问 题
D ‘Alembert原理
在质点系运动的任意瞬时,作用于各质点的外力与虚加于 各质点的惯性力组成一平衡力系,这些力的矢量和等于零 ,对任意点的力矩矢量和等于零
11
对比用广义力表示的虚位移原理
可以得到 系统在有势场仅有有势力作为主动力时,系统平衡的
条件是势能取驻值
12
例:重力场
当质量 的质点在重力场中运动时,在任意位置都受 到大小和方向都确定的重力 的作用
重力场内沿任意闭路重力所做功之和等于零
13
例:重力场
重力所做功的负值定义为A点的势能 广义力
主动力 反力
惯性力
20
动力学普遍方程(续)
振动的基础知识

频率
频率f是物体每秒钟振动循环的次数,单位是 赫兹[Hz]。 频率是一种振动特性,是分析振动故障原因 的主要依据。机器发生故障,一般只是某个 或某些部件出了故障并产生异常振动,异常 振动的频率是由此故障自身机理特性所决定 的,也就是说故障与频率存在着对应关系, 即“问题严重程度看振幅,什么问题看频 率”。
FFT
时间域 IFFT 频率域
之间的相位差,单位是度°。(也是就是转频分量从键相信 号起到振动最高峰值之间的时间计算值) (正峰值计算法:第一个正峰值与固定参考点的角位置)无 论采取何种相位取值方法,基频信号的相位都是值落后角度。 是振动在时间先后关系上或空间位置关系上相互差异的标志。 确定相位标记 在工程上指转轴上所做的键相谱(光电标)位置。 相位主要用于比较不同振动运动之间的关系(时间差及方位 差),或确定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的振动状况,在区 别相同故障频率的不同故障类型时(特别是不平衡)往往起 关键作用。
速度振幅反映了分析频段内时间历程的振动能量即 振动烈度 振动烈度是描述机器振动状态的特征量。 通常在各个测量位置的水平、垂直和轴向上都进行 测量,得到一组不同的振幅值,所测的宽带最大振 幅值定义为振动烈度。 由于振动烈度可参照振动标准,评价机器振动状态 优劣;因此,在机器壳体上测量振动时要求在靠近 轴承位置处的三个方向上都进行测量,最后取最大 值作为振动烈度。
机械的支承分类
测量方向上,机器-基础组合分为柔性支承和 刚性支承。 柔性支承:系统自振转速低于工作转速。 刚性支承:系统自振转速高于工作转速。 对应基础组合系统的自振转速都有180°的相 位变化。 其中刚性基础不能承受系统的剪切力;柔性 基础能承受系统的剪切力
谢谢大家
牛顿摆原理的现实应用

牛顿摆原理的现实应用1. 简介牛顿摆是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66年发明的,是一种通过重力和摆动力来保持恒定期的简单机械装置。
牛顿摆原理通过摆动力的传递,实现了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这个原理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和运动学等。
2. 物理学应用•天体物理学:牛顿摆原理在天体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天体的运动规律,如行星绕恒星运动等,科学家可以使用牛顿摆原理解释这些运动。
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振动理论:牛顿摆原理是振动理论的基础。
通过研究牛顿摆的运动规律,可以推导出振动系统的特性,如频率、振幅和相位等。
这对于理解振动现象以及设计和控制振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工程学应用•钟摆:钟摆就是一个应用了牛顿摆原理的典型例子。
通过调节钟摆杆的长度和重物的质量,可以实现钟摆的稳定运动。
钟摆的应用广泛,如钟表、摆钟和落体钟等。
•摩擦力研究:牛顿摆原理在研究摩擦力中也有应用。
通过研究摆锤在不同摩擦系数下的摆动规律,可以对摩擦力进行量化和测试。
这对于工程学中摩擦力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4. 运动学应用•力学研究:牛顿摆原理是力学研究中的基础。
通过研究摆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作运动的加速度。
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体运动的原理。
•自由摆:自由摆是应用了牛顿摆原理的特殊摆。
它的摆动规律与摆长有关,通过调整摆长可以改变自由摆的摆动周期。
自由摆的应用广泛,如钟摆、车床等。
5. 总结牛顿摆原理是一种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运动学等领域。
在物理学中,牛顿摆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体的运动和振动系统的特性。
在工程学中,该原理被应用于钟摆和摩擦力的研究。
在运动学中,牛顿摆原理用于力学研究和自由摆的分析。
牛顿摆原理的现实应用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为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振动试验理论基础与方法培训

申 奥
2.1.3 电动振动台原理 励磁线圈如图示 2-2 在振动台台体内建立磁场,励磁线圈与直流电源相连,在环行气隙里产生一个高磁
通量。动圈部件,包括台面、骨架和驱动线圈,悬挂在振动台的环行气隙里,当交流电流通过驱动线圈时, 电磁力会在驱动线圈的绕组上产生,使得台面产生向上和向下的往复移动,如图示 2-2 中双向箭头处显示。 台面的移动量取决于振动控制器输出的驱动信号的大小和频率以及扩展台面(如果有的话)的质量、所加的 负载质量和台面悬挂系统的刚度。
根据输出信号不同,分为常规电荷压电和 ICP 压电传感器。
奥 b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自发式传感器,其电阻的变化与所承受的机械应力成正比。
c 变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其电容的变化与所承受的机械应力成正比。 (3)按功能分:控制传感器、监测传感器。
测 2.2.3 结构 加速度传感器通常由质量块、阻尼器、弹性元件(弹簧)、敏感元件和适调电路等部分组成,在加速过 程中,通过测量质量块所受的惯性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获得加速度。
3.8 响应监测与分析 3.8.1 频率响应分析 系统在外激振作用下发生振动响应,通过采集反馈的振动输出信号,分析各振动参量在频率域的响应信号, 包括加速度频响、速度频响、位移频响。
3.8.2 共振分析 (1)目的:分析在测试振动频率范围,夹具或试样是否发生共振,及固有频率。
振动控制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振动控制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一、引言振动是指由于突然的力量或者频繁的震动导致的物体固有运动。
在实际工程中,振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振动成为研究和实践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振动控制理论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已成为日益成熟和重要的领域,它的优化成果和空间变形研究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指导价值。
二、振动控制理论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1、概念振动控制是指以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尽量抑制或减小系统振动或使系统保持平衡的控制制度。
2、理论基础振动控制理论本质上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其研究对象包括力学、结构动力学、材料科学、信号处理、数学和控制学等,它综合了这些学科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振动控制理论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理论的相关基础,包括控制论、信号处理、机械振动、结构动力学和材料科学中的材料设计理论等。
三、常见的振动控制方法及其应用1、有源振动控制有源振动控制采用控制器来实现力或位移等控制方式,其最大优点是能够通过系统控制实现精确的抑制和减振。
该方法由于其对环境噪声来源有较强的抑制力,因此在某些飞机、汽车、电子设备和地铁等运输工具的控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2、无源振动控制无源振动控制是采用材料或结构的特殊设计,通过双层材料或结构的选择、合理的材料叠层方式、结构变形和局部加强等来实现抑制和减振控制。
该方法的优点是控制代价小,控制方式简单,因此在一些无源振动控制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3、混合振动控制混合振动控制是将有源振动控制和无源振动控制相结合,以充分利用有源振动控制和无源振动控制的优点,来实现系统的抑制和减振。
该方法应用在飞机、汽车和高铁等控制系统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四、振动控制的应用示例振动控制的应用以自然灾害和工程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自然灾害领域,地震的不可预报性和突发性,使地震响应控制成为重要技术。
在工程领域中,如大型建筑、桥梁、塔等建筑结构和机械系统振动等,均需要利用振动控制技术来维护其安全稳定运行。
振动理论基础及激励源分析

(3-13)
例 3-3 图 3-8 所示凸轮-从动杆机构利用一个轴的旋转运动实现阀的往复运动。从动杆系统 由质量为 m p 的推杆、质量和绕质心转动惯量分别为 mr 、 J r 的摇臂、质量为 mv 的阀门和不 计质量的阀门弹簧组成。求该机构在位置 A 点和 C 点的等效质量。
图 3-8
凸轮-从动杆系统
图 3-7 平动和转动多质量系统
(3-8)
1 1 1 1 m a2 1 1 2m (2a)2 2 2 T m1 x12 m2 x2 3 2 3 2 2 2 3 3 2 3 3
假设 xe x1 ,且 x1 a , x2 2 a ,则
(3-9)
1 1 T m1 xe2 2m2 xe2 m3 xe2 2 2
(1) 如果假设等效质量的位置在 A 点,则其速度为 xeq x p ,动能表达式为
(3-14)
1 2 Teq meq xeq 2
5
(3-15)
令 T 与 Teq 相等,并注意到下列关系:
x p x , xv l2 l1 x , xr l3 l1 x ,
得
r x l1
(3-16)
F F F ( x* ) dF dx (x)
x*
(3-24)
注意到弹簧 F F ( x* ) , F 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F k x
dF 显然,等效线性弹簧常数为 k dx
(3-25)
x*
为了简单,可以利用式(3-25) ,但有时由于这种近似带来的误差可能比较大。 像梁这样的弹性元件其作用也相当于弹簧。例如,如图 3-4 所示端部有集中质量 m 的 悬臂梁,为了简单,可以假设梁的质量相对于集中质量 m 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材料力学的 结果,梁在自由端的静变形为
第七章 振动理论基础

ω < 1.25 的范围内时,振动仍然 实践证明,频率比在 0.75 < 实践证明, 的范围内时, ω0
很强烈,工程上把这一区域称为共振区。 很强烈,工程上把这一区域称为共振区。共振往往是机器或其 共振区 零件产生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机器时, 零件产生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机器时,必须 使其转速避开共振区。 使其转速避开共振区
满载时车厢的固有频率为
w= g
δs
=
980 = 6.4rad / s 24
每分钟振动的次数为
f ′ = 60 f = 60 × w 6 .4 = 60 × 次 / 分 = 61次 / 分 2π 6.28
例7-2 如图所示,在无重弹性梁的中点放置重量为G的物 体,其静变形为2 mm。若将重物B放在梁未变形的位置上 无初速地释放。求系统自由振动时的运动方程。
第一节
振动的概念
机械振动——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机械运动 机械振动 或往复运动。 振动系统的简化
振动中最简单而且最重要的一种是谐振动。 谐振动。 谐振动 谐振动——凡是决定其位置的坐标按余弦或正弦函数规律 凡是决定其位置的坐标按余弦或正弦函数规律 谐振动 谐振动。 随时间变化的振动都是谐振动 随时间变化的振动都是谐振动。其运动方程为
(4) ω
>ω
0
,振幅B将无限增大,产生强烈的振动。这 振幅 将无限增大,产生强烈的振动。 种现象称为共振 共振。 种现象称为共振。
表示。 旋转机械产生共振时的转速称为临界转速, 旋转机械产生共振时的转速称为临界转速,用 n k 表示。 临界转速
nk = 30
π
ω0 =
30
π
k 30 g = m π δs
第二章机械振动理论基础

工程中常见的振动问题 A 机械中的振动问题 B 结构中的振动问题 C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问题
振动诊断,就是对正在运行的机械设备或 给非工作状态的系统某种激励,测其振动响 应,对由测量响应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 理,然后将结果与事先制订的某一标准进行比 较。进而判断系统内部结构的破坏、裂纹、开 焊、磨损、松脱及老化等各种影响系统正常运 行的故障。依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消除故障, 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第三节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就是指系统在初始干扰的作用后,仅靠弹性恢
复力来维持的振动形式。其中,系统中不存在阻尼的叫无阻 尼自由振动,而有阻尼的则称之为有阻尼的自由振动。 一.单自由度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 1.直线振动 单自由度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力学模型可用弹簧-质 量系统来描述。
个周期内,摩擦力作功为FA,而在一个整周期内作 功总和为 We=4FA 将其代入式 We ,即可求得干摩擦阻尼的等 Ce 效阻尼系数为 A2
4F Ce A
②流体阻尼的等效粘性阻尼 当物体以较高的 速度在粘性较小的流体(包括空气、液体)中运动 时,物体所受的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有
Wr Fr xdt Ce A2 2 cos2 (t )dt Ce A2
0 0
T
T
由We=Wr可得,等效粘性阻尼系数为
We Ce A2
① 干摩擦阻尼的等效粘性阻尼 干摩擦力F 一般 可近似认为是一个常力。它在整个强迫振动过程中 大小不变,但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即在每1/4
x(t ) xi cos(2 fi t i )
i 1
至少有一组fm /fn为无理数
准周期振动时历曲线及频谱图 a-时历曲线 b-频谱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小,可忽略不计。
②共振区λ =0.75~1.25。在此区域 内阻尼对振幅有显著影响,λ≈1时, 振幅急剧增加出现峰值的现象,称 为共振。对应曲线峰值的频率,称 为系统的共振频率。
小阻尼时,共振频率近似等
于固有频率,共振振幅ຫໍສະໝຸດ 似与阻尼比成反比,即③ 当λ >>1时,阻尼对振幅 影响可忽略不计。
★ 相频特性 相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当有阻尼时,ε随频率比ω/ωn连续变化。
阻尼对振幅的影响 为描述振幅 Ai 的衰减,引入减幅系数η(或称振幅缩减率)。由 图示得
上式表明:衰减振动的振幅 按几何级数递减。阻尼对自
由振动的振幅影响较大。
例如:ζ=0.05时,Td= 1.00125T而经过10个周期后, 振幅只及原振幅的4.3%。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对数缩减率
所以
初始幅值 A 和初位相θ取决于初始条件。
系统动能
以平衡位置为势能零点,系统势能
由
1 2 2 1 J n (k1l 2 k 2 d 2 ) 2 2 2
得固有频率
例16-6 如图所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圆柱体,在半径为R 的 圆弧槽上作无滑动的滚动。求圆柱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微
小振动的固有频率。
解:取摆角
为广义坐标,设其微振动规律为
若以平衡位置为势能零点,则 系统势能
系统动能
由机械能守恒,即T+V=常数,则
系统固有频率 表明;如取平衡位置为势能零点,则可以弹簧在平衡位置的长 度为原长计算弹性势能,而不考虑重力势能。只要写出系统的 动能和以平衡位置为零点的势能,即可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 而不必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
例16-4 图示为两个相同的塔轮。齿轮半径皆为R,半径为r 的鼓轮上 绕有细绳,轮Ⅰ上连一铅直弹簧,轮Ⅱ上挂一重物。塔轮对 轴的转动惯量皆为J ,弹簧刚度为k ,重物质量为m 。求系统 振动的固有频率。
由平衡方程得
式中
为并联弹簧的等效弹簧刚度。 n个并联弹簧的等效刚度
★ 串联弹簧 图示为串联弹簧。 静平衡时,变形分别为 和 。
弹簧总伸长
等效弹簧刚度 n个弹簧串联,则有
例16-3 图为一摆振系统。杆重不计,球质量为m ,摆对轴O的转动
惯量为J,弹簧刚度为k,杆于水平位置平衡,尺寸如图。求
系统微小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及振动频率。
圆柱体中心O1的速度
由运动学知,当圆柱体作纯滚动时,
角速度
系统动能
整理后得
系统的势能为重力势能,取圆柱在最低处时的圆心位置C 为 势能零点,则系统势能
圆柱体作微振动
由
3m 1 2 ( R r ) 2 2n mg ( R r ) 2 4 2
得
§16-3 单自由度系统有阻尼的自由振动
例16-8 图示为一测振仪的简图,其中物块
质量为m ,弹簧刚度为k 。测振仪
放在振动物体表面,并随物体而运 动。设物体的振动规律为
求测振仪中物块的运动微分方程及
其受迫振动规律。
解:测振仪随物体振动,则其弹簧悬挂点的运动规律为
取 t=0 时物块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 点,取x 轴如图。在任一瞬时t ,弹
化简后得
系统的固有频率
当物块碰上弹簧时,取时间t=0,作为振动的起点。 则运动的初始条件: 初位移 初速度
得振幅及初位相
mm
物块的运动方程
例16-2 如图所示。在无重弹性梁的中部放置质量为m的物块,其 静挠度(静变形)为2mm。若将物块在梁未变形位置处无 初速释放,求系统的振动规律。
解:此无重弹性梁相当于弹簧,其刚性系数
解:以系统平衡时重物的位置为原点,取 x 为广义坐标。 设系统振动的规律为
则 塔轮角速度 系统动能
取平衡位置为势能零点,系统的势能为
由
得系统的固有频率
例16-5 在如图示的振动系统中,摆杆AO对铰链O的转动惯量为J,在
A水平位置处于平衡,求系统微振动的固有频率。
解:取摆角
为广义坐标,设其变化规律为
物块在一般位置的受力如图示,则其
振动微分方程为
令
,代入上式,
得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微分方程 的标准形式
其通解
积分常数A 和θ分别为振幅和初位相。 它们由运动的初始条件决定。
频率
圆频率(或固有圆频率、固有频率) 周期
频率和周期只与系统本身所固有的惯 性和弹性有关,而与运动的初始条件 无关,是描述振动系统基本性质的重 要物理量。
或
化简得 令 代入上式得衰减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2、微分方程的解 设 ,代入式中,得特征方程
方程的两个根
通解
有三种可能情形:
★ 小阻尼情形
当 或 时,称为小阻尼。
此时
令
则
得运动方程 如图所示。由于振幅随时间不断衰减,故称为衰减振动。
衰减振动的周期
令
称为阻尼比。
则 周期Td较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周期T 略有增加。阻尼对周期的 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取Td≈T。
由于阻力作用,自由振动的振幅将逐渐衰减,最后趋于静止。 产生阻尼的原因很多,不同的阻尼具有不同的性质。以下仅讨
论阻力与速度成正比的粘性阻尼或称线性阻尼。即
式中负号表明阻力与速度方向相反,阻尼系数c 取决于阻尼 介质的性质和物体的形状。
1、有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图(a)为一有阻尼的质量--弹簧系统。取平衡位置为坐标原 点,受力如图(b)。 阻力 微分方程为
取重物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x轴方向铅直向下,运动微 分方程为:
式中圆频率
在初瞬时t=0,物块位于未变形的梁上,其坐标
x0=-δst= - 2mm,初速v0=0,则 振幅 mm
初位相
系统的振动规律
mm
等效弹簧
并联和串联弹簧
★ 并联弹簧
下图表示刚度分别为k1和k2的两个弹簧并联的两种形式,其分 析方法相同。
第十六章 振动理论基础
§16-1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16-2 计算系统固有频率的能量法 §16-3 单自由度系统有阻尼的自由振动 §16-4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16-5 隔振的概念
机械系统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往复运动称为振动。振
动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如地震。本章仅
研究单自由度系统的微振动,讨论振动的基本特征。
例16-1 质量m=0.5kg的物块,沿光滑斜面无初速滑下,如图所示。 当物块下落高度h=0.1m时撞于无质量的弹簧上并不再分 离。弹簧刚度k=0.8kN/m,倾角β=300,求系统振动的固 有频率和振幅,并写出物块的运动方程。
解:物块在平衡位置时,弹簧静变形
以此位置为原点O,建立图示 坐标。物块受力如图,其运动 微分方程为
?
谈谈本专业内有关振动问题!?
§16-1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系统偏离平衡位置后,仅在恢复力作
用下维持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
图示为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的简化 模型,它是从实际振动系统中抽象出 的简图。设弹簧原长为lo ,刚度为k ,
物块质量为m ,静平衡时,弹簧变形
为δst(称静变形),有
以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图示坐标。
1、激振力直接作用下的受迫振动 ★ 振动微分方程 图为受迫振动系统的简化模型。
激振力
其中,H为最大激振力,ω为激振
力的圆频率。 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则 :
令 整理化简后,得单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 微分方程的解 方程的通解由两部分构成: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和该方程
的一个特解。 上式右端第一项为衰减振动,经过短暂时间,即趋于衰减,
解:摆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已压缩 由平衡方程
有
以平衡位置为角坐标原点, 摆绕轴O的转动微分方程 得系统自由振动微分方程 ★可见,只要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 固有频率 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具有标准形式。
§16-2 计算系统固有频率的能量法
对于单自由度的保守系统,固有频率可简便地由机械能守
恒定律求出,称为能量法。 设图示系统作简谐振动,则有
称瞬态响应。最后得到持续的等幅振动,称稳态响应,即系 统的受迫振动
由式可知,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激振力的频率。
将上式代入微分方程式,化简后得到受迫振动的振幅和位相差
式中
分别称为频率比、阻尼比和由最大激振力引起的弹簧的静变形。
★ 幅频特性
受迫振动的振幅与静变形之比称放大系数,即 当ζ一定,β与λ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称为幅频特性曲线。由图可知: ①当λ<<1时,阻尼对振幅的影响
y Ⅱ Ⅰ
弹性力 F k ( y s ) k ( s y ) 应用
(e) m y F i Ci y
(a) (b) (c)
e
O
C φ mg m2g m1g x
m( 2e sin t ) 得 (m1 m2 ) y y
平衡位置
k ( s y ) (m1 g m2 g mg )
因为平衡时 m1g m2 g mg k s 则有
F
ky m 2e sin t (m1 m2 m) y
①当λ<<1时,ε≈0,受迫振动位移
与激振力接近同位相。 ②当λ >>1时,ε≈π,受迫振动与激 振力接近反位相。 ③当λ=1时,
关,这是共振时的一个重要特征。 2
,与阻尼大小无 工程上利用此特点,通过实 验测定系统固有频率ωn。
2、弹簧端点作简谐运动引起的受迫振动
振动系统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设台面光滑,端点A 的运动规律 则弹簧恢复力 微分方程 得 与激振力直接作用下的受迫振动形式相同。前述有关受迫 振动的讨论适用于此。 令
并作用一简谐激振力
。刚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试列
出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并求系统的固有频率ωn,以及当激振 力频率ω 等于ωn 时质点的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