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练习测试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练习测试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练习测试

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 ( )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 、大气水

D 、地下水

2、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的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

A 、氢气

B 、氢

C 、氧气

D 、氧

3、图中所示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4、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

力面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 )

A 、(甲)和(乙)图

B 、(甲)和(丙)图

C 、(乙)和(丙)图

D 、任意两图均可 5、一位同学在冰面上行走,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快向岸边跑去

B 、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 、就地匍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D 、站立不动

6、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

A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7、潜水艇由水面下10米潜到20米深处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 .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 .压强不变,浮力减小

D .压强减小,浮力减小

8、上升的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就会破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A 、高空中的大气压强变大,把气球压破

B 、气球被太阳光晒破

C 、高空中大气压强小,气球向外膨胀,把气球胀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关于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火车站的站台上划有一条横线,是为了使车站站台美观

B 、气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C 、火车站的站台上划一条横线,是为了防止火车行驰时,周围气体由于快速流动

压强变小而对旅客的安全造成威胁而设置的

D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无关

10、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中各环节的名称:

①_____ ③_____

(2)通过水循环使地球上的____资源不断地得

到更新和补充。

11、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容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_

____,在_____不变的情况下_____了压强(填“增大”、“减小”)。

(A) (B) (C)

(D)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10题图

12、金属球,它在空气中称得7.6N ,浸入某液体中称得6.6N ,则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

___N ,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是___N 。

13、在20℃时,食盐溶解度为36克,表示在该温度下____克水中最

多可溶食盐36克,此时溶液为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14、小张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2)由右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至少写出两条)

A 、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

15、给右图容器加热(A 点),水流动方向是_____。(填“顺时

针”或“逆时针”)

17、(4分)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带有橡皮膜的小盒放入液体内部时,压强计U 形管两边液面产生高度差,这说明_

_________;

(2)当小盒在同一深度向不同方向转动时,两管液面的高度差___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这说明_________。

(3)如图,在装有水的容器壁钻上有三个小孔,用塞子塞住,把三个塞子拔去后,水

流射得最远的是____。(填字母)

18、(3分)据图所示,请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写在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内,并计算岩石

的密度为____。

19、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

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利用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气体的体积不变,并利用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8题图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哪种猜想是正确的。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______保持不变时,____________。

(2)在夏天,小宝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见“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一位质量为6000千克的大象,每只脚掌与地面的接触地面的面积为600厘米2。试求大象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少?(友情提醒:注意分析大象站立时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21、(4分)一木块的质量是500g,漂浮于水面。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一) 第1章第1节水在哪里 一、我会填空: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生物体内。占地球总水量 96.53%、2.53%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形式存在; 空气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态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__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3.水是___________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当生物体内__________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人体重量的__________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___。 4.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 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 是: A、, B、, C、,E、; 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为水圈的主体,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⑶在图中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和。6.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1—2中各字母在 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 节是: A、, B、, C、, D、, E、, F、。 ⑵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7.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二、我会选择: 8.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是在( ) A、冰层 B、大气 C、海洋 D、地下水 9.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气水 10.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冰川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11.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12.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13.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14.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1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C、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相互联系 1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17.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大气水 B、河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二) 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20小题,共80分) 1.小明在厨房中看到了许多调味品,以下调味品放入水中,会出现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现象的是() A.味精 B.食盐 C.白醋 D.芝麻油 2.超强台风“灿鸿”在浙江省舟山市登入,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蒸腾 3.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4.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居世界第六位 B.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5.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装有水的杯中飘浮有一塑料块,如图甲所示。沿杯壁缓慢加入酒精并进行搅拌,使塑料块下沉。在此过程中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水>ρ塑料>ρ酒精) ( ) 7.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可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B.可乐喝到肚子里面后,人过会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D.冰过的可乐比不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8.某一物体沉在某溶液(溶液当中的溶剂是水)当中,当缓缓的从溶液当中加水后,物块开始上浮,下面 关于这一现象的推理合理的是() A.该溶液可能是酒精溶液 B.该物块的密度可能小于水的密度 C.该物块的浮力保持不变 D.若是继续往该溶液中加水,该物块一定漂浮在液面上 9.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 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 置如图所示。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10.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当地生产生活 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饮用水的污染和短缺。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1.t ℃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 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知识了吧?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2.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大气水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泥水 C.肥皂水 D. 食盐水 4.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对流层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复杂多变 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①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①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6.温瑞塘河的水经过下列哪种方法处理后,你会放心地饮用?( ) A、过滤法 B、沉淀法 C、蒸馏法 D、煮到沸腾 A B C D

7.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 浮力木球大,压强铁球相同 C.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 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8.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 A.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今天最高气温24① C.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①级D.明天阴转多云 9.氨常用来生产化肥,氨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右图表示的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由图可知,在什么条件下氨的产量较高?( ) A、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B、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C、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D、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10.瑞安市应征入伍赴藏的青年,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11.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而使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1 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学习目标: 1.基本概念 (1)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丁电荷。 (2)摩擦起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 (5)电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电中和。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使不同的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的得失,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而且是等量的。 (2)接触带电;让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体,不带电的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子的转移。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于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由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且同种物质相互摩擦是不能带电的。不同物质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各自的原子核束缚电于的本领相当,即使相互摩擦也很难带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5,关于验电器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它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物体带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别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张开的角度越大,表示带电体带的电越多。 6.“中性”和“中和”的区别 “中性”是指物体对外不显电性,这里应更加注意的是:物体呈现“中性”并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里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数量相等;“中和”是指两个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时,发生电荷转移,最后两个物体都呈中性的现象。由此可见,“中性”是用来描述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的一种状态,而“中和”则用来描述物体从带电到不带电的一种过程。 1.什么是电?电在哪里? 二、阅读内容:P48~54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2.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四、预习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练习测试

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 ( )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 、大气水 D 、地下水 2、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的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 A 、氢气 B 、氢 C 、氧气 D 、氧 3、图中所示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4、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 力面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 ) A 、(甲)和(乙)图 B 、(甲)和(丙)图 C 、(乙)和(丙)图 D 、任意两图均可 5、一位同学在冰面上行走,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快向岸边跑去 B 、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 、就地匍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D 、站立不动 6、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 A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7、潜水艇由水面下10米潜到20米深处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 .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 .压强不变,浮力减小 D .压强减小,浮力减小 8、上升的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就会破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A 、高空中的大气压强变大,把气球压破 B 、气球被太阳光晒破 C 、高空中大气压强小,气球向外膨胀,把气球胀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关于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火车站的站台上划有一条横线,是为了使车站站台美观 B 、气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C 、火车站的站台上划一条横线,是为了防止火车行驰时,周围气体由于快速流动 压强变小而对旅客的安全造成威胁而设置的 D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无关 10、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中各环节的名称: ①_____ ③_____ (2)通过水循环使地球上的____资源不断地得 到更新和补充。 11、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容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_ ____,在_____不变的情况下_____了压强(填“增大”、“减小”)。 (A) (B) (C) (D)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10题图

(完整版)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 1 节水在哪里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我会填空: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 ___和生物体内。占地球总水量 96.53%、2. 53%的分别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2.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__ 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存在; 空气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__ 态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_____ 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3.水是____________ 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当生物体内_________________ 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人体重量的_____________ 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_ 。 4.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 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中,下 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A 、, B 、 C、,E、 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为水圈的主体,为陆 地淡水的主体。⑶在图中F 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 6.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1—2 中各字母在 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 节是: F 、

⑵上述 A 、B 、C 、D 、E 、F 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 的系统。通过水循环, 使 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7.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 、我会选择: 11.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 1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 A 、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内陆循环 D 、大洋循环 17.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 A 、大气水 B 、河水 C 、海洋水 D 、冰川水 8.地球水资源总量的 96.53 %是在 ( A 、冰层 B 、大气 9.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A 、地下淡水 B 、冰川水 10.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 、冰川水和地下水 C 、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C 、海洋 D 、地下水 ( ) C 、河湖水 D 、大气水 ) B 、河流水和湖泊水 D 、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A 、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C 、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12.下 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 、人体 B 、水母 13.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14.驱动水循 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 、地球 B 、太阳 1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C 、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 B 、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D 、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 C 、黄瓜 D 、水稻 ) B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D 、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 C 、雨 D 、海洋 ) B 、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 样大 D 、水循环使水体之间相互联系

八年级科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g 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24×2分=48分) 1.近段时间,为切实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我们应定时做好体温的测量工作。在测量体温时,体温计内水银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 A.密度 B.质量 C.温度 D.体积 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是由氧气与氢气组成的 B .水是一种良好溶剂,能溶解所有物质 C .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就可饮用 D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高空走钢丝是一项惊险的杂技运动,表演者常穿一双底部柔软的鞋,这样的好处是( ) A.减小钢丝对脚的压强 B.为了减少钢丝对脚的支撑力 C.增加脚对钢丝的压力 D.为了增大脚对钢丝的压强 4.据美联社报道,“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由于车轮陷入到细沙中而被困在火星表面的一个沙丘上,一直动弹不得,这与沙丘能够承受的压强较小有关。如果你是火星探测器的设计者,为了减小探测器对地面的压强,可行的改进方法是( ) A .增大探测器的质量 B .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C .减小车轮表面的粗糙程度 D .减少车轮的个数 5.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 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 ) A. 火山喷发 B. 碧海蓝天 C. 狂风暴雨 D.雷电交加 7.图中所示物体A 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8.2009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8日在苍南登陆,中心气压985百帕,这“百帕”是哪一个科学量的单位?( ) A.压力 B.距离 C.压强 D.速度 (A) (B) (C) (D)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4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4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狗为主人拉车运菜属于() A . 社会行为 B . 繁殖行为 C . 学习行为 D . 先天性行为 2. (2分)蚁群中的蚁后是() A .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雌蚁 B . 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的雌蚁 C .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雄蚁 D . 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的雄蚁 3. (2分)鸟类的生殖过程常伴随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鸟类行为属于繁殖行为都是() A . 金鸡报晓 B . 雷鸟换羽 C . 鹰击长空 D . 丹顶鹤跳舞 4. (2分)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A . 附着在海螺壳上的海葵被海螺壳中的寄居蟹背着在海底周游 B . 夏天,闷热的傍晚,蚊子在集体飞舞着 C . 一只发现蜜源的工蜂回巢跳着舞

D . 苍鹰从高空俯冲下来攫取野兔 6. (2分)阿尔卑斯狒狒等级社会中的“首领”是() A . 一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 B . 一只最占优势的雌狒狒 C . 一只年龄最长得老狒狒 D . 一只体型最匀称的狒狒 8. (2分)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 . 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B . 平时单独行动或雌雄相伴的狼,到了冬季就集合成群,形成有首领有分工的、并能利用各种通讯手段保持联系的集体 C . 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它们悬挂在洞顶岩壁上,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 D . 固着在海底的珊瑚群,繁殖季节在潮汐到达高潮时,统一行动,同时产卵 9. (2分)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丙→甲→乙 D . 甲→丙→乙 二、填空题 (共3题;共16分) 10. (9分)动物的行为是对________的适应表现.动物个体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需要寻找________和________,并对________做出适当的反应. 11. (4分)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1—3节)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

《科学》八年级(上)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一)— (共4页) (第一章1-3节)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是( ) A.河水 B.江水 C.海水 D.湖水 2.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B.通常,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C.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0克/厘米3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B.内陆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C.内陆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断转化 5.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冰川水和地下水 6.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 A.水的空间分布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汽含量的多少 7.能反映水的化学性质的变化是( ) A.水蒸发 B.水电解 C.水沸腾 D.水结冰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点燃酒精灯,酒精越来越少 B.钢铁生锈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粉笔越来越短 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山消融 B.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纸张撕碎 D.灯泡里的钨丝熔断 10.下列叙述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纯天然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纯净水”中不含任何物质 C.地球上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 D.如果有良好的身体,喝点生水也没关系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C.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12.关于电解水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 A.证明水中有氢氧两种气体 B. 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证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物质 13.下列关于水的性质描述正确的( ) A.水的沸点为100℃ B.水通电后,发生了汽化现象 C.0℃时水的密度最大 D.液态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14.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15. 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由此可以估算出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题卷(附答案)

浙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等。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C.要全面推行河长制,因为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2.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若产生氢气质量为2克,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克 C.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水电解时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B.酒精和水(蒸馏) C.糖和食盐(过滤) D.泥沙和食盐(过滤) 4.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 C.我国冬季的最低气温出现在纬度最高的黑龙江省 D.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5.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g取10N/k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B.小球的质量等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1N 6.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7.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

八年级科学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牛顿第一定律 班级姓名学号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例如:推出去的铅球、踢出去的足球。射出枪膛的子弹……在力停止作用后,这些物体还要运动,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填正确或错误) 在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中: 2、如果水平面铺的材料不同,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减小的快慢一样吗? 3、实验结果表明:水平表明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通过的距离越,运动的时间越,速度减小得越。 4、推测:假如小车在运动中不受任何阻力,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背诵) 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靠来维持,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中,每次都用同一辆,从同一的斜面上滑下来,使它在三种平面开始运动,相同,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路程不等,说明平面越,小车受到的越小,小车越接近直线运动。 6、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假设它所受的外力都同时消失,则它就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速曲线运动 C、立即停止 D、原来的曲线运动

7、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能运动。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发生变化。 C、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就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D、只要物体在运动,就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惯性: 1、小车突然遇阻停止,木块向前倾倒。 小车突然停止的时候,由于木块和车面之间的,木块的底部也随之,可是木块的上部由于要保持原来的状态(静止或运动),仍然继续前进,所以木块倒向。说明(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2、木版飞弹出去,板上鸡蛋掉入水中。 当木版突然受力被飞弹出去,板上的鸡蛋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掉入水杯。说明(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3、汽车刹车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不会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汽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将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受到作用。 4、流动的水具有惯性,当它结冰时,其惯性(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当蒸发变为蒸气时,其惯性。静止的水(填有或没有)惯性。 5、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A、100米跑道终点离墙应有一段距离 B、汽车上写有“保持车距” C、跳远比赛 D、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站在车厢里的人要向前倾倒。 6、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到外力时没有惯性。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7、一架匀速飞行的轰炸机,为了能击中地上的目标,投弹应在() A、目标的正上方 B、飞抵目标之前 C、飞抵目标之后 D、随时都可以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最新整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1831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机器是()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电动机 2.将导体AB,小量程电流表和蹄形磁体按如图组装起来,闭合开 关,下列情形能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是() A.AB 向左运动B.AB 静止在磁场中 C.AB 沿磁场向上运动D.AB 沿磁场向下运动 3.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的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 使小电动机转动。在小电动机转动的过程中,小灯泡发光。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 B.该现象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C.磁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 D.此电路没有电源,小灯泡不可能发光 4.在实验课上,小明想观察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工作情况,将其接入电路,各部分连接完好, 结果电动机却不工作,他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线圈后,直流电动机模型开始正常转动,其原因可能是() A.直流电动机的铜半环与电刷接触不良B.电源电压太低 C.线圈刚好处于平衡位置D.线圈中的电流太小 5.如图所示,电磁铁左侧的甲为条形磁铁,右侧的 乙为软铁棒,A 端是电源的正极.下列判断中正 确的是() A.甲、乙都被吸引B.甲被吸引,乙被排斥 C.甲、乙都被排斥D.甲被排斥,乙被吸引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悬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地磁场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地磁的N 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7.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电路中的插座和电灯是串联的 B.新建楼房中的供电线路已经不再使用保险丝,而用起保险作用的空气开关 C.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就是总功率过大造成的 D.在正确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试电笔的氖管发光,但无电流通过人体 8.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发现只有插 入右孔时氖管才发光。用试电笔检测A 点氖管发光,检测B 点氖管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短路B.灯丝断了 C.开关接触不良D.插座短路 9.如图所示的分别放在磁铁或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四个小磁针(其中涂黑部分的一端为N 极), 其指向正确的是() A B C D 10.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 B.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他拉开 C.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可以任意安装在火线或零线上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与笔尾金属体接触会发生触电

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真题

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一种物质②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④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 据英国媒体《BBC》报道,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39 04 3.9米纵身跃下并成功着陆,成为这个星球上首位成功完成超音速自由落体的跳伞运动员。这一高度属于大气层中哪一层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中间层 D . 暖层 3.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 配制蔗糖溶液 B . 获取纯净水 C . 获取氯化钠晶体 D . 配制10%的食盐水 4. 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A . 青蛙冬眠 B . 小狗吐舌 C . 金蝉脱壳 D . 候鸟迁徙 5. 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 10 2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克氯化钠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硝酸钾13.3 20.9 31.6 45.8 63.9

110 138 169 A .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B .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20 ℃~30 ℃之间C .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D . 60 ℃时,将11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 6.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A . 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 . 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 . 没放球的杯子最大 D . 三个杯子一样大 7. 下列降水量的年分布图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A . B . C . D . 8. 下图为气温垂直分布图,对照该图,分析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各图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