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1-2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精选考点

2016 年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精选考点《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的新增内容,下面yjbys 小编为大家分享2016 年《中药炮制学》的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风子的炮制|用法|功能
【大风子毒性】毒性肌肉注射大风子油产生严重刺激及疼痛,容易发生坏死,大风子酸乙酯引起者要轻得多。
口服大风子油可引起呕吐,继续应用则可逐渐耐受。
大风子酸乙酯则较易耐受。
家兔和狗皮下及静脉注射次大风子酸钠或其乙酯,则可产生溶血性贫血、肾炎、蛋白尿、血尿、肝脂肪变性和消瘦。
【大风子炮制】大风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土,用时捣碎,或除去种皮,取净仁。
大风子霜:取大风子净仁,碾如泥,或碾碎蒸透,用吸油纸多层包裹,压榨,去尽油,研细过筛。
【大风子性味】味辛;性热;有毒。
【大风子归经】肝;脾;肾经。
【大风子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攻毒杀虫。
主治麻风;杨梅疮;疥癣; 痤疮。
【大风子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内服:入丸、散,一次量0.3-1g.
大腹皮的炮制|用法|功能
【大腹皮化学成份】少量槟榔碱含儿茶素。
【大腹皮药理作用】对肠平滑肌的作用大腹皮煎剂能使兔离体肠管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减少,其作用可被阿托品所拮抗。
【大腹皮炮制】拣净杂质,碾轧使软,敲打,筛去泥屑。
【大腹皮性味】味辛;性微温。
【大腹皮归经】脾;胃;大肠;小肠经。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和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和答案(一)A型题1.下列哪项不是麸炒的目的(C)A.增强疗效B.缓和药性C.破坏酶D.矫臭矫味E.便于服用2.苍术中对人体有明显的副作用,中医称为“燥性”的成分是过量的(C)A.苷类B.生物碱类C.挥发油类D.鞣质类E.有机酸类3.麸炒枳实能缓和峻烈之性,减少对肠道平滑肌刺激的原理是B()A.黄酮苷含量减少B.挥发油含量降低C.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含量降低D.产生香味E.麦麸的协调作用4.米炒党参的作用是(C)A.增强益气生津B.增强补中益气养阴C.增强和胃健脾止泻D.增强补脾益肾E.增强补阴生津5.米炒斑蝥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其原理是(D)A.斑蝥素分解B.斑蝥素氧化C.斑蝥素还原D.斑蝥素升华E.斑蝥素中和6.用低浓度的药用氢氧化钠溶液炮制斑蝥,其原理是使斑蝥素在虫体内转化成(E)7.土炒的主要目的是(D)A.增强补中益气B.增强健脾补胃C.增强补阴生津D.增强健脾止泻E.增强滋阴降火8.白术经炒制后可缓和燥性,减少对胃肠的刺激作用,是因为炒后使(A)A.挥发油含量降低B.内酯类含量降低C.有机酸含量降低D.脂肪油含量降低E.鞣质含量降低9.砂炒时,辅料砂主要是起(C)A.协同作用B.中和作用C.中间传热体作用D.吸附油性作用E.吸附毒性作用10.制鳖甲的作用是(B)A.养阴清热,潜阳熄风B.人肝消积,软坚散结C.补肾健骨,滋阴止血D.活血止痛,通经下乳E.补肾强骨,续伤止痛11.龟甲煎液中,总氨基酸含量和总含氮量顺序为(A)•砂炒醋淬品>砂炒品>生品B.砂炒醋淬品>生品>砂炒品C.砂炒品>砂炒醋淬品>生品D.砂炒品>生品>砂炒醋淬品E.生晶>砂炒品>砂炒醋淬品12.具有疏肝助脾作用,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的鸡内金是(E)A.鸡内金B.炒鸡内金C.焦鸡内金D.砂炒鸡内金E.醋鸡内金13.砂烫马钱子最佳条件是(C)A.200℃~250℃,3~4分钟B.200℃~250℃,5~12分钟C.230℃~240℃,3~4分钟D.230℃~240℃,5~12分钟E.240℃~260℃,3~4分钟14.砂烫马钱子水煎液中哪种元素含量大大降低(E)A.锌B.锰C.钙D.磷E.汞15.砂烫狗脊的作用是(C)A.祛风湿,利关节B.接骨,强骨C.补肝肾,强筋骨D.补肾纳气E.通络,散结止痛16.哪一项不是阿胶珠的成品性状(D)A.圆球形B.质松脆C.外表灰白色D.外表焦褐色E.内部蜂窝状17.蛤粉炒阿胶,降低了滋腻之性,矫正了不良气味,善于(D)A.滋阴补血B。
执业药理师中药二

执业药理师中药二
执业药师中药二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为执业药师,了解中药的知识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及其临床应用。
1. 中药一
中药一(中药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主要用于治疗某种疾病或症状。
中药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应用:
- 内服:将中药一制成药丸、丸剂或饮片的形式,患者可以口服。
- 外用:将中药一制成药膏或药水的形式,外敷患处。
- 吸入:将中药一煮沸后,患者可以进行吸入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执业药师可以向患者推荐合适的中药一,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2. 中药二
中药二(中药名)是另一种常见的中药,它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
中药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应用:
- 煎煮:将中药二用水煎煮,制成中药汤剂,患者可以口服。
- 泡服:将中药二用水泡服,患者可以直接饮用。
- 外用:将中药二制成药膏或药水的形式,外敷患处。
执业药师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二,并
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
3. 注意事项
在推荐和使用中药一和中药二时,执业药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确保中药的适应症和安全性。
-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质,调整中药的剂量和用药方法。
- 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时间和频率,以及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 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作为执业药师,在推荐和使用中药一和中药二时,应该充分了解中药的知识和应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练习附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题库练习附答案(一)A型题1.宜用明煅法炮制的药材是(A)A.牡蛎B.自然铜C.炉甘石D.磁石E.棕榈2.宜用煅淬法炮制的药材是(B)A.石决明B.代赭石C.雄黄D.白矾E.石膏3.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药材是(B)A.龙骨B.干漆C.石决明D.磁石E.炉甘石4.宜用煅后水淬法炮制的药材是(D)A.钟乳石B.自然铜C.蛤壳D.炉甘石E.花蕊石5.宜用煅后酒淬法炮制的药材是(B)A.珍珠母B.阳起石C.磁石D.石燕E.禹余粮6,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明煅法炮制(A)A.紫石英B.钟乳石C.龙骨D.瓦楞子E.云母石7.磁石炮制后缓和的作用是(C)A.平肝止血B.散瘀止痛C.重镇安神D.收敛固涩E.温肾壮阳8.自然铜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C)A.收敛生肌B.收敛止痒C.散瘀止痛D.平肝潜阳E.平肝止血9.龙骨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B)A.清热除烦B.收敛固涩C.收敛制酸D.清热燥湿E.以上都不是10.石决明炮制的作用是(D)A.改变药性B.降低毒副作用C.缓和燥性D.使质地疏松E.以上都不是11.制炭后产生止血作用的药材是(C)A.藕节B.地榆C.棕榈D.荷叶E.以上都不是12.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扣锅煅法炮制(E)A.丝瓜络B.灯心草C.荷叶D.蜂房E.大蓟(二)B型题A.明煅法B.煅淬法C.扣锅煅法D.炒焦法E.炒炭法13.炮制槟榔用(D)14.炮制磁石用(B)15.炮制蜂房用(C)16.炮制龙骨用(A)17.炮制花蕊石用(A)A.降低毒性B.降低咸寒之性C.凉血止血D.收敛固涩E.平肝止血18.石决明煅制(B)19.干漆制炭(A)20.代赭石煅制(E)21.灯心制炭(C)22.牡蛎煅制(D)(三)C型题A.炒炭B.煅炭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23.棕榈炭(C)24.荷叶炭(B)25.山楂炭(A)26.丝瓜络(C)A.煅淬B.水飞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27.炉甘石应(C)28.钟乳石应(D)29.雄黄应(B)30.阳起石应(A)(四)X型题31.煅淬药物常用的淬液有(A、B、D)A.酒B.醋C.盐水D.药汁E.蜜水32.枯矾的性状为(A、B、D、E)A.白色不透明B.海绵状C.味苦涩D.体轻质松E.手捻易碎33.煅淬的主要目的是(A、B、C、D)A.使药物质地酥脆B.减少副作用C.增强疗效D.洁净药物E.除去结晶水34.煅淬代赭石的目的是(B、C、D、E)A.增强重镇安神的作用B.降低苦寒之性C。
2010年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习题及答案二(1)

一、填空题1.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是_______.2.传统制药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等。
4.所谓“毒”主要指的是_______.5._______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药。
二、选择题(一)A型题1.“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的论述载于()A.《汤液本草》B.《炮炙大法》C.《修事指南》D.《雷公炮炙论》E.《医学源流论》2.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称为()A.相反为制B.相资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E.相杀为制3.张仲景在《伤寒论》白虎汤中的甘草是()A.炙甘草B.生甘草C.粉甘草D.甘草梢E.甘草皮4.“升者引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的论述源自()A.缪希雍B.李时珍C.张仲岩D.雷小E.陶弘景5.叙述栀子“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A.《医学入门》B.《本草便读》C.《雷公炮炙论》D.《炮炙大法》E.《神农本草经》6.叙述香附“人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走表药中,则生用之”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A.《本经逢原》B.《修事指南》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太平圣惠方》7.“炮制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A.《新修本草》B.《黄帝内经》C.《太平圣惠方》D.《炮炙大法》E.《修事指南》8.“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A.《新修本草》B.《伤寒论》C.《汤液本草》D.《本草蒙筌》E.《医学流源》9.“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A.《本草述》B.《修事指南》C.《本草述钩元》D.《本经逢原》E.《神农本草经》10.百合蜜炙后适用于()A.肺虚咳嗽B.肺热咳喘C.阴虚燥咳D.咳嗽痰多E.肺寒咳嗽。
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章节考点

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章节考点2017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章节考点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章节考点,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①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②熟悉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情况,熟悉重要的中药炮制文献;③了解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第一节概述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来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分三种商品形式①中药材:中药的原药材;②中药饮片:经过切削、炮制供煎汤剂的中草药。
③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独有的制药术语。
在古代是指制药总称,在现代多指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
炮制的同义词,历代有炮炙、修治、修制、修合、修事、治削、合和、合药、饮片加工等。
“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
“制”字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不同专著的炮制名称:张仲景《金匮玉函经》┇炮炙雷敩《雷公炮炙论》┇书名以“炮炙”,正文多用“修事”缪希雍《炮炙大法》┇炮炙陈嘉谟《本草蒙筌》┇制造张仲岩《修事指南》┇书名以“修事”,正文用“炮制”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的起源: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药炮制产生的前提条件①中药的发现和应用;②火的出现和应用,炮生为熟,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③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④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知识点(一)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知识点(一) 以下是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的一些知识点:
1. 鉴别常用药用植物的外观特征和形态特征,如药用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等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 熟悉常见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包括中药材的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
禁忌等。
3. 了解中药的药性归经,包括中药材的寒热温凉等性质,以及归属于哪个经脉。
4. 掌握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中药与西药、中药与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可
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
5. 了解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鉴别、含量测定、纯度测定、微生物限
度等。
6. 熟悉中药炮制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药材的加工、制剂的炮制等。
7. 了解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包括药用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其药理作用。
8. 了解中药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临床研究的设计、评价指标、研究方法等。
9. 了解中药贮藏和保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中药的储存环境、保存方法、货存管
理等。
10. 了解中药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中药法、中药标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
以上是《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然,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细化具体的考点,并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执业药师中药炮制部分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与药物成分1、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例:草乌/制草乌;生柏子仁/柏子仁霜。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例:生甘草:性味甘凉,长于清热解毒、清肺化痰;炙甘草:性味甘温,善于补脾益气、缓急止痛。
生麻黄:辛散解表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秘制麻黄: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后人常用蜜炙、炒制等炮制方法来缓和性味,并总结出“甘能缓”,“炒以缓其性”。
3)增强药物疗效多数种子类药物炒制,使种皮疏松,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逢子必炒”。
辅料(主要是液体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如款冬花,蜜炙后增强其润肺止咳作用。
4)便于调剂和制剂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盐制入肾”—黄柏增强对肾经疾病治疗“醋制入肝”—柴胡更有效治疗肝经疾病。
例: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
2、炮制与药物成分: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A:生物碱是有效成分,性质稳定,则通过炮制,尽量增加成分溶出。
常用酒、醋炮制,以提高疗效,如醋炙延胡索。
B:生物碱是有效成分,所含成分易溶于水,则采用少泡多润的原则,减少损失,如槟榔、黄连(麻黄?)。
C:生物碱是有效成分,遇热活性降低者,宜少加热或不加热,即生用,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
D:生物碱是有毒成分,可根据生物碱的性质,采用适当方法降低或转化该类成分,使毒性降低,如乌头、马钱子等。
E: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不同,应分别入药,如麻黄等。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成分的影响A: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B: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C: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D:常用炒、蒸、烘或暴晒方法破环酶的活性。
如苦杏仁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成分的影响A:所含挥发油是有效成分,应少加热或不加热,宜阴干,“抢水洗”。
B:有些挥发油是非有效成分,通过炮制以减少或除去挥发油,达到医疗的需要。
如苍术。
C:药物经炮制后,不仅使挥发油的含量发生变化,也使其发生质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姜汁及其作用
▪ 鲜姜捣汁、干姜煎汁 ▪ 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止呕、化痰、解毒。 ▪ 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其寒性、解毒、增效 ▪ 常以姜汁制的药物有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天麻、栀子等。
(5)蜜及其作用
▪ 蜂蜜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合计70%) ▪ 蜂蜜生则性凉,清热;熟则性温,补中;以其甘而平和,解毒;柔而濡泽,润燥;缓可去急,止
一、炒法
一、 定义 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预热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叫辅料,用 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二、目的 ▪ 增强疗效,缓和或改变药性,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矫臭矫味,利于贮存和制剂。
▪ 三、分类
▪ 清炒法:
▪ 炒黄—牛蒡子 炒焦—山楂 炒炭—干姜
又可明显降低毒性。 苍耳子、蓖麻子、相思子等含毒性蛋白质的中药,经加热炮制后,所含毒性蛋白质因加热变性而达
到降低毒性的目的。
一、 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减缓副作用 ▪ 麻黄煮数沸后,可去除副作用(烦、出汗不止) ▪ 干漆要通过炒或煅等法减少副作用 ▪ 鹅不食草炒制或蜜制可减小其副作用(胃刺激) ▪ 柏子仁压去油脂制成柏子仁霜,可免除腹泻的发生。
白花蛇、乌梢蛇。
(2)醋及其作用
▪ 炮制用醋为食用醋(米醋或其他发酵醋),陈醋为最佳,化学合成品(醋精)不应使用。主要成分醋 酸(乙酸)4-6%。
▪ 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 醋制后,引药入肝经、增强药效、矫味、解毒、利溶出、杀菌防腐
▪ 醋能降低大戟、芫花等药物毒性。 ▪ 醋能与具腥臊气味的三甲胺结合成盐,除臭。 ▪ 醋多用作灸、蒸、煮的辅料,常用醋制的药物有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三棱、莪术、香
。 ▪ 生物碱耐受性不同。如黄柏炮制后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降低,并转化为小檗红碱,影响药性。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 生物碱为毒性成分,应减少其含量或转化其化学结构,降低毒性(川乌、草乌、附子、马钱子) ✓ 乌头碱高温水解为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降毒 ✓ 士的宁加热转化为异士的宁或其氮氧化物,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 同植物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生物碱生物活性不同,应区分不同的药用部位(麻黄茎含麻黄碱和伪麻
一、 中药炮制的目的
▪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生甘草性味干凉,长于清热解毒、清肺化痰、经蜜灸为灸甘草后,性味转为甘温,善于补脾益气
、缓急止痛,可见甘草经炮制后,其药性由凉转温,功能由清转补,改变了原有的药性。 ▪ 生地黄生用,性寒,清热凉血生津,由于血热引起的吐 、斑疹、热病口渴。蒸制成熟地黄后其
(5)滑石粉
▪ 滑石粉味甘、性寒。能利尿,清热,解暑。 ▪ 炮制后常用滑石粉作中间传热拌炒药物,使药物受热均匀。 ▪ 常用滑石粉烫炒的药物有刺猬皮、鱼鰾胶、水蛭等。
(6)蛤粉
▪ 为帘蛤科动物文蛤、青蛤等的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 ▪ 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碳酸钙等。 ▪ 蛤粉味咸、性寒。能清热利湿,软坚化痰。与药物共制可使药物受热均匀幷可除去药物的腥味,
执业药师--中药炮制学1-2
大纲要求
▪ 1、炮制目的 ▪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增强药物疗效 ▪ 便于调剂和制剂 ▪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第一节 炮制目的与药物成分
一、 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1)降毒或去毒 乌头中的乌头类生物碱及其降解产物具有强心、解热、镇痛、镇静等作用,炮制后即可保证其疗效,
第二节 炮制的辅料及饮片的质量
一、炮制常用辅料及作用 大纲要求: 1、炮制常用辅料及作用 (1)酒、醋、盐水、姜汁、蜂蜜、油等辅料及作用 (2)麦麸、河砂、米、土、滑石粉、蛤粉等辅料及作用 2、常用饮片的质量控制 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检查 含量测定 限量标准
一、炮制常用辅料及作用
▪ 酒:黄酒和白酒,主要成分为乙醇,同时含有酯类、有机酸类等物质。 黄酒,含乙醇15%-20%,一般为棕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 白酒,含乙醇50%-60%,一般为无色澄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有较强的刺激性。 ▪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 酒多用作灸、蒸、煮等辅料,常用酒制的药物有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丹参、
而后增强了润肺止咳作用 ✓ 胆汁制天南星能增强天南星的镇惊作用,甘草制黄连的抑菌效力提高数倍。
一、 中药炮制的目的
4、便于调剂和制剂 调剂--按处方分剂量,制剂--先进行前处理。 植物类中药材,经水制软化,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后,可便于调剂时分剂量、配药方
。 1)清洗、分离药物,保证卫生和剂量准确。 除净非药用部位--根类药物的芦头、皮类药物额粗皮、昆虫类药物的头足翅 ▪ 部位不同,药效不同--麻黄茎能发汗,根能止汗
药性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 ▪ 生麻黄辛散解表,蜜灸后,具辛散解表作用的挥发油减少,辛散作用缓和,且熟蜜润燥,能与麻
黄起协同作用,故而止效 ▪ 包括:增加溶出;辅料协同;制备新药;减少损失等几种。 ✓ 如果实种子类药物,炒制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这便是“逢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 ▪ 炮制中可能产生新成分或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 ✓ 炉甘石煅制后,碳酸锌转化为氧化锌,增强了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敛疮等作用。 炮制中加入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从而增加疗效。 ✓ 款冬花、紫苑等--蜜灸+熟蜜(甘缓益脾、润肺止咳之功),作为辅料被应用后与药物起协同作用,从
痛;气味香甜,矫味矫臭;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无不宜之。 ▪ 炮制常用炼蜜,即生蜜加适量水煮沸,滤过,去沫及杂质,稍浓缩而成。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
强药物疗效或起解毒;缓和药物性能;矫味矫臭等作用。 ▪ 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
(6)油及其作用
▪ 加辅料炒:
▪ 麸炒—枳壳
米炒—党参
▪ 土炒—山药
砂炒—鸡内金
▪ 蛤粉炒—阿胶 滑石粉炒—刺猬皮
四、注意事项: 1.火侯适宜。 ▪ 武火-多用于炒炭、砂炒 ▪ 文火―多用于炒黄 ▪ 中火-多用于炒焦、蛤粉炒等 2. 受热均匀。 ▪ 大小分开炒、勤翻动。
一、炒黄
▪ 一、炒黄 ▪ 炒黄(包括爆炒)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
一、 中药炮制的目的
4、便于调剂和制剂 2)质地坚硬药材,需加热使质地酥脆,便于粉碎,便于制剂调剂。(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
) ✓ 如砂烫醋淬穿山甲、龟壳、鳖甲,蛤粉烫阿胶,火煅赭石、寒水石,火煅醋淬自然铜等。 ▪ 药材从质坚变为酥脆,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 如阿胶生品质硬脆,受热易粘连,经蛤粉炒制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与制剂。 ✓ 龟甲砂烫醋淬后,其热水溶出率增加6倍。
黄碱,升压;麻黄根含麻黄根素和麻黄根碱,降血压)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苷为有效成分,应尽量减少损失,提高溶出率 黄芪、甘草、大黄、秦皮等苷易溶于水 槐花、苦杏仁、黄芩等,杀酶保苷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挥发油为有效成分,应尽量减少损失(木香) ▪ 2、使挥发油减量,以缓和药性(燥)(灸麻黄、苍术) ▪ 3、使挥发油发生质变,以改变药性(乳香、没药、肉豆蔻、小茴香)
二、炮制与药物成分
▪ 大纲要求 ▪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 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 生物碱为有效成分,应尽量减少损失,提高其溶出率 ✓ 黄连酒灸后小檗碱及总生物碱的溶出率高于生品。 ✓ 延胡索中止痛镇静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和甲素,难溶于水,醋制后成醋酸盐,增加水中溶解度,增加疗效
(1)麦麸 禾木科植物小麦经磨粉过筛后的种皮,呈淡黄色或褐黄色。 味甘、淡、性平。能健脾和中。 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除去药物的不良气味,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 吸附油质,亦可作为煨制的辅料。 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白术
(2)河砂
▪ 筛取粒度均匀适中的河砂,淘尽泥土,除尽杂质,晒干备用。 ▪ 中药炮制常用河砂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具有温度高、传热块、受热均匀的特点。 ▪ 常以砂烫炒的药物有穿山甲、骨碎补、狗脊、龟甲、鳖甲、马钱子、鸡内金等。
附、柴胡、郁金等。
(3)盐水及其作用
▪ 主要成分:氯化钠和水 ▪ 性味咸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臭矫味。 ▪ 药物经食盐水制后,能引药下行,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并能矫味、防腐。 ▪ 常以盐水炮制的药物有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补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2)炮制辅料可影响药物作用趋向 ▪ 酒能升能散,宜行药势,为炮制常用液体辅料。 ✓ 大黄苦寒,纯阴之品,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酒制后引药上行,先升后降。 ✓ 黄柏禀性至阴,气薄味厚,主降,生品多用于下焦湿热。酒制后可略减其苦寒之性,并借助酒的
引导作用,以清上焦之热,如上清丸中的黄柏用酒制,转降为升。
一、炒黄
2)芥 子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A.芥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B. 炒芥子 文火,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 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爆裂声,断面浅黄色,散出香辣气。 【炮制作用】 ▪生芥子-力猛,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1.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善于顺气豁痰; ▪2.外壳破裂,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3. 杀酶保苷
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
一、炒黄
1)牛 蒡 子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炒牛蒡子: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略有香气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