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1)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导言:《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事件,它发生在清朝末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清朝末期的政治动荡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外国列强侵略等问题严峻困扰着中国社会,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2.圆明园的建立与茂盛圆明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六十寿辰而兴建的皇故里林,建筑风格奇特,艺术价值极高,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壮丽的皇故里林之一。
二、毁灭原因1.外国列强的侵略在清朝末期,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不息侵占中国的领土,对中国进行剥削,圆明园成为外国列强眼中的“猎物”。
2.清政府的脆弱无能清政府在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时脆弱无能,无力珍爱国家的领土和文化遗产,最终导致圆明园的毁灭。
三、影响与启迪1.对中国文化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不行估量的损失,许多珍贵文物被掠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悲剧。
2.历史反思圆明园的毁灭告知我们,一个国家的壮大不仅仅是靠军事力气,更需要有壮大的文化底蕴和自大,只有如此,才能抵挡外来侵略。
四、沉思与谈论1.你认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有何启迪?2.若果你是当时的清政府官员,你会怎样珍爱圆明园?五、拓展延伸1.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的珍爱与毁灭事件。
2.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探讨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度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原因、影响与启迪,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问题。
期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珍惜和珍爱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1《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编号: 19本周习惯: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课型:精读课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估量、殿堂、销毁、灰烬”等词语。
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课前预习提示】1、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词语解释写书上:不可估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学习流程教与学【导入】【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我自己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2.我能和对子读课文,并纠正对子读错的字音。
3. 我能正确标上拼音:损皇珑杭莱瑶澜掠宏宋侵统销瑰烬陵4.对子交流“我会写”生字中易写错的生字,并动笔写写。
5.我能和对子读这些词语并纠正他读错的字音:毁灭估量损失殿堂杭州宏伟侵入统统掠走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蓬莱瑶台天南海北奇珍异宝6.我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不可估量: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二、小组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2.我能读好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内容。
三、展示交流。
任务一:课后14个生字。
(然后小队长可以提问大家谁能再找个形近字)任务二:重点词语。
(然后挑选3个让大家造句)毁灭估量损失殿堂杭州宏伟侵入统统掠走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蓬莱瑶台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任务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好表现圆明园辉煌过去的内容。
四、达标检测:1、练习册21课第一、二、三题。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和原因;3. 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代皇故里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建于18世纪初。
它占地约350公顷,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被誉为“万园之园”。
二、圆明园的重要性圆明园是清代皇故里林的代表作,不仅是皇帝休息游玩的地方,也是政治活动和外交交往的处所。
在当时,圆明园被视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吸引了浩繁文人雅士前来游览。
三、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圆明园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
联军以报复清政府不屈服于他们的要求为由,对圆明园进行了暴虐的破坏,其中包括大量珍贵文物的抢夺和销毁。
四、圆明园的毁灭原因1. 外国侵略: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侵略,圆明园成为他们的目标之一。
2. 清政府的脆弱:清政府在外交和军事上表现出脆弱无能,无法有效珍爱国家财产。
3. 文化冲突: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导致了对圆明园的毁灭。
五、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1. 损害国家尊严:圆明园的毁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
2. 激起爱国情绪:圆明园的毁灭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爱国情绪,促使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反抗外国侵略。
3. 唤起文化自大:圆明园的毁灭让中国人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大和珍爱。
综上所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剧,但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和文化自大,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通过进修《圆明园的毁灭》,能够更加珍惜国家的文化遗产,坚守文化自大,尽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份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份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1《圆明园的毁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下面是其导学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__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__,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1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导学案组名:姓名:【温馨寄语】:热爱祖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
【学习目标】1.复习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估量、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描写圆明园宏伟建筑的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法反复地朗读、细细地品味【知识链接】第3自然段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
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臵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自主学习】{学法指导:孩子们,请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以下问题再次理解课文}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
(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2、辨字组词冉( ) 踢( ) 瑰( )侵( )销()再( ) 剔( ) 愧( ) 浸( )稍()3、在课文中划出下列词语并注释(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估量、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4、选择上面词语其中一个造句造句:5、众( )( )月诗()画()奇()异()不可( )( ) 玲珑( )( ) 蓬莱( )( )小组长评价:自我评价:【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评价圆明园的词语或短句探究二:熟读课文,完成下题1、自读第二自然段: A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领略课文的表达特点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昨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课前小任务,搜集有关圆明园的“世界之最”,我们现在一起来交流交流吧,谁来说。
生1:圆明园是世界上投入最多的皇家园林。
共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
师:5亿3千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啊?生:相当于现在的90亿人民币。
师:孩子,你带来的资料真有价值。
生2: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全园占地5200多亩,方圆20多里。
师:5200多亩,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所在的这个学校占地不到100亩,我们以100亩来计算,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学校呀?哪个数学好的孩子能来计算一下。
生:相当于52个学校。
师:圆明园真是规模宏大呀。
生3: 圆明园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长的皇家园林。
它从1709年开始兴建,经历了六代清朝皇帝,历时151年才建成。
师:也就是说全世界建造时间最长、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圆明园。
师:除此之外,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圆明园世界之最的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己读一读。
二、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读完了吗?好,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在课前了解圆明园的世界之最的相关资料,相信同学们一定对圆明园满怀憧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请同学们伸出手书空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来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师:圆明园,由康熙皇帝命名,圆代表着圆满无缺,明是代表着光明普照,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它,走进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教学过程一、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引出课文题目。
(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样子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二、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
读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感悟第二自然段: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请读出举世闻名的气势。
感悟第三自然段:师:刚才我们感悟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布局,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吗?(请学生说说他看到的哪些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感悟重点语句。
出示课件1: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句式训练: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的丹顶鹤,也有()的绿孔雀;有()的鹦鹉,也有()的天鹅。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名贵的花木,有(),也有();有(),也有()。
假如你来到圆明园中,你最想去哪观赏风景?说说理由。
感悟第四自然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你知道都有什么吗?说课堂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情导入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解说:同学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夺我珍宝,毁我园林。
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去笼罩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探究新知圆明园的毁灭可以说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把书翻开,自由读课文。
老师发现同学读得非常认真,那“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计算不出来)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能结合课文具体事实谈谈吗?1、第二自然段看课件解决“众星拱月”,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宏大。
小结:圆明园由六代皇帝经营了150年,它的面积比现今的颐和园还要大850亩,这么大的园林,被毁了你说损失大不大?2、第三自然段(1)解决“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买卖街”。
(2)指导朗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引导学生想象:园中还会有哪些美景?小结:这么美、这么大的园林,真可谓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3、第四自然段自由畅谈、想象园中历史文物、奇珍异宝。
小结:园中有这么多宝物,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4、回读2、3、4自然段(配课件画面)师: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博大精深的园林,那里有山、有水、有花得鸟语,有寻常闹市,也有稀世珍宝。
下面请一位同学回读2、3、4自然段,你说作我们的小导游,让我们一边听一边欣赏圆明园当年的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也是……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但……还……
我的问题
我的收获:
归纳
梳理
有效
生成
10
归纳梳理组内生成的问题。班上生成共性问题。
1、梳理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2、二次提炼生成问题。
1、小组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实行展示
2、小组间解疑答惑。
3、学科长将仍没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损失不可估量
不忘国耻
圆明园的毁灭昔日的辉煌振兴中华(爱恨)
化为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问题导读——评价单
3、汇报完毕后,其他同学能够实行补充、质疑及评价。
合作
讨论
解疑
答惑
10
组内合作学习,解答个性问题,组内生成共性问题
教师巡视,下组指导,即时掌握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协助生成共性问题。
学生就预习中的困惑在组内实行讨论,解疑答惑,对有难度的问题实行记录。
(组长组织,每位组员需参与讨论,积极的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重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主预习生成单。
核心问题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
主要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
学生行为
修改或补充
创设
情境
检查
预习
5
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1.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圆明园的资料。
2.件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今已成了残垣断壁。
3.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字、词、句、段、文本)
通过看、说、听、读、思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之后的痛恨。
有效
指导
深度
预习
5
引导学生深入预习文本知识(读,划,写出收获及困惑)
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给学生表现深度预习目标,引导学生对预习不到位的知识实行再预习。
问题导读(内容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想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
一、比一比,再组词。
损()莱()销()杭()捐()菜()锁()抗()
二、比一比,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留恋流连
①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在绿树红墙之中。
②游人们依依不合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着漓江山水。
◆损失损害
①这幢大楼设计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很大。
1、在老师的引导下实行深度预习
2、体会情境。
交流
展示Βιβλιοθήκη 有效评价10将预习中收获实行展示交流。
1、教师创设交流情景。
2、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大胆的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解。
3、教师要实行激励性、客观性的评价。
(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播放课件)
1、学生能够就预习中的见解与同伴实行交流,展示。
2、在同学汇报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
重难点分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了解,初步感知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课时安排
1
课型
问题生成课
知识链接: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实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准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理清课文脉络,
2.技能目标:理解重点词语。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班级
五
科目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自主预习生成课
共2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准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激发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