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圆明园的毁灭

合集下载

14圆明园的毁灭 导学案.doc

14圆明园的毁灭 导学案.doc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毁灭经过,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以及对侵略行为的深切痛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习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等,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基本信息,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话题: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并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清朝皇家园林,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部分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二、新课呈现1.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其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无疑都是举世瞩目的。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既有中式宫殿的庄重,又有西式园林的精致。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导言:《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事件,它发生在清朝末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清朝末期的政治动荡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外国列强侵略等问题严峻困扰着中国社会,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2.圆明园的建立与茂盛圆明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六十寿辰而兴建的皇故里林,建筑风格奇特,艺术价值极高,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壮丽的皇故里林之一。

二、毁灭原因1.外国列强的侵略在清朝末期,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不息侵占中国的领土,对中国进行剥削,圆明园成为外国列强眼中的“猎物”。

2.清政府的脆弱无能清政府在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时脆弱无能,无力珍爱国家的领土和文化遗产,最终导致圆明园的毁灭。

三、影响与启迪1.对中国文化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不行估量的损失,许多珍贵文物被掠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悲剧。

2.历史反思圆明园的毁灭告知我们,一个国家的壮大不仅仅是靠军事力气,更需要有壮大的文化底蕴和自大,只有如此,才能抵挡外来侵略。

四、沉思与谈论1.你认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有何启迪?2.若果你是当时的清政府官员,你会怎样珍爱圆明园?五、拓展延伸1.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的珍爱与毁灭事件。

2.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探讨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度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原因、影响与启迪,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问题。

期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珍惜和珍爱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圆明圆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圆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圆的毁灭》导学案【小编寄语】《圆明圆的毁灭》导学案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圆明圆的毁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估量、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描写圆明园宏伟建筑的佳句,并背诵三、四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导学重点:1.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引导学生依据文中语句展开想象,理解体会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三、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四、导学内容(一)☆星任务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

(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2、辨字组词冉( ) 踢( ) 瑰( )侵( )销( )再( ) 剔( ) 愧( ) 浸( )稍( )3、在课文中划出下列词语并注释(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估量、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4、选择上面词语其中一个造句造句:5、众( )( )月诗( )画( ) 奇( )异( )不可( )( ) 玲珑( )( ) 蓬莱( )( )(二)☆☆星任务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评价圆明园的词语或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读第二自然段:A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圆明园的毁灭》一书揭示了清朝时期圆明园被火烧的历史真相,通过这段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深刻熟识到历史的残酷和文化保卫的重要性。

一、导入:1. 请大家回顾一下清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圆明园在当时是怎样的一个重要塞标?2. 你知道《圆明园的毁灭》这本书叙述了什么事件吗?你对这段历史有何看法?二、阅读与理解:1. 请大家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这本书的摘要内容,简要介绍一下作者的观点和书中的重要内容。

2. 你认为为什么圆明园会被火烧?这件事对中国的文化遗产有何影响?3. 请分析一下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谈论与互动:1. 你认为文物的保卫是一个国家应该优先思量的问题吗?为什么?2. 请谈谈你对文化遗产保卫的看法和建议。

3. 若果你有机缘参与文物保卫工作,你会如何贡献自己的力气?四、实践与应用:1. 请大家针对圆明园的毁灭事件,撰写一篇感想或者评论,表达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观点。

2. 你觉得如何向大众宣扬文化遗产的保卫意义?你可以设计一些宣扬海报或者口号。

五、拓展与延伸:1. 请大家自行查阅资料,探究其他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文化遗产,分享给大家。

2. 你还知道其他一些被破坏的文化遗产吗?请谈谈你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六、总结与反思:1. 通过进修《圆明园的毁灭》,你有何新的熟识或者体会?2.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卫文化遗产,让后代能够继承并传承下去?3. 请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写一段总结感言。

七、作业安置:1. 完成《圆明园的毁灭》一书的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

2. 设计一份关于文化遗产保卫的宣扬海报或者口号,展示给全班同砚。

通过本次进修,期望同砚们能够深刻熟识到历史的珍贵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珍惜历史,传承文化!愿我们能够共同尽力,保卫和传承好中华文化的珍品。

第二课时【导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故事,它不仅令人感叹文物的珍贵,更让我们深刻反思历史的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导入:圆明园概述(100字)圆明园是古代中国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坐拥着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皇家花园,也是清代帝王享乐生活的象征。

然而,圆明园在184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掠夺,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痛苦的记忆。

二、毁灭的原因及过程(300字)1. 原因圆明园的毁灭源于1840年至1860年的鸦片战争时期。

当时,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并于1859年攻打了北京城。

在入侵的过程中,英法军队无视中国政府的抵抗,不仅洗劫了皇宫和贵族住宅,还将圆明园烧毁。

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尊严和文化的严重践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2. 过程圆明园的毁灭可以追溯到英法军队攻打北京的过程中。

在1859年10月6日,英法军队发起了对北京的攻击,随后进一步侵略了圆明园。

他们在攻打的过程中,不仅破坏了园林建筑,还将园内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洗劫一空。

最终,在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使其几乎完全消失于地球。

三、毁灭的影响(400字)1. 文化遗失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园内曾经珍藏的大量文物艺术品遭到了洗劫,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书籍、字画和陶瓷器等。

这些文物的丧失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令人悲伤和痛心。

2. 历史教育圆明园的毁灭也使得后人深刻认识到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和磨难。

从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开始,中国的封闭自守的政策受到了强烈的动摇,并且也加速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步伐。

这段历史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教训,也让人们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和民族自尊的重要性。

3. 国家形象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的国家形象带来了极度的伤害。

这座富丽堂皇的皇家花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它的毁灭被认为是对整个中国民族的污辱和羞辱。

这在当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和抵制情绪,也引发了种种对于外国侵略行为的不满和抗议。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和原因;3. 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代皇故里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建于18世纪初。

它占地约350公顷,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被誉为“万园之园”。

二、圆明园的重要性圆明园是清代皇故里林的代表作,不仅是皇帝休息游玩的地方,也是政治活动和外交交往的处所。

在当时,圆明园被视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吸引了浩繁文人雅士前来游览。

三、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圆明园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

联军以报复清政府不屈服于他们的要求为由,对圆明园进行了暴虐的破坏,其中包括大量珍贵文物的抢夺和销毁。

四、圆明园的毁灭原因1. 外国侵略: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侵略,圆明园成为他们的目标之一。

2. 清政府的脆弱:清政府在外交和军事上表现出脆弱无能,无法有效珍爱国家财产。

3. 文化冲突: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导致了对圆明园的毁灭。

五、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1. 损害国家尊严:圆明园的毁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

2. 激起爱国情绪:圆明园的毁灭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爱国情绪,促使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反抗外国侵略。

3. 唤起文化自大:圆明园的毁灭让中国人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大和珍爱。

综上所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剧,但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和文化自大,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通过进修《圆明园的毁灭》,能够更加珍惜国家的文化遗产,坚守文化自大,尽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笔者初读教材之后,留下的第一印象,那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前钻研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的。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位置,这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七单元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要求有两条:一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多各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

教学中,我们肯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进行,于是,再次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便了然于胸了。

那就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的精神、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重点,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略)二、朗读想象,再现辉煌(一)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设计意图:当我拿起这篇文章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词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就是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才导致损失不可估量,让学生读了之后就质疑,学贵有疑嘛,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份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份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份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1《圆明园的毁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下面是其导学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__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__,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圆明园的毁灭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使用时间___月____日
【温馨寄语】:热爱祖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

【学习目标】
1.复习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准确读写、理解“估量、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描写圆明园宏伟建筑的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学法指导】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法反复地朗读、细细地品味
【知识链接】
第3自然段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

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置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自主学习】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众( )( )月诗()画()奇()异()天南()()
举()闻()玲珑()()金碧()()
二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理解新词的一种好方法。

请写出下列新词的近义词。

估量()举世闻名()瑰宝()销毁()境界()
三看拼音,写汉字
líng lóng tītòu gūliang hóng wěi huījìn
( ) ( )( ) ( )
【合作探究】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毁灭”和“毁坏”一样吗?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不可估量”的损失就是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

我们发现这个
词语在第一自然段出现了两次。

这不是重复了吗?比较一下,用一次和用两次的效果一样吗?
二.读课文的二至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2自然段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展示它的辉煌和规模宏大。

那么“众星拱月”的“星”是什么?“月”是什么?你会画出示意图吗?
2.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体现在我们眼前,那么把你喜欢语句默写在下面,再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3.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四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

三.精读课文,勿忘国耻,激发感情,读第5自然段。

(1) 在课文中画出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语句,带着仇恨的感情读一读。

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
(2) 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弦、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了。

作者的感情,通过语言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看到祖国灿烂的文化,我们心里是一种深深的爱;看到强盗的种种行径,我们心里是一种刻骨的仇恨。

现在如果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心里只有爱和恨吗?我想你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思索。

你会想些什么?
【学习小结】
虽然14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的这把火把耻辱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为了让历史永远成为过去,让我们发--奋--学--习--振--兴--中--华!
【课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2.漫步园内,有如漫步在(),饱览着中外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的境界里。

二.关联词语填空
⑴园中,()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
乡村野。

⑵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⑶圆明园的毁灭()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把“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改成反问句。

四.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

为了___(xiāo huǐ)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__(qīn lüè)者在园内放火。

我国这个园林艺术的___(guībǎo)、
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__(huījì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