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清平乐 · 六盘山|语文S版

(5)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8)指导有感情朗读。
(9)引导背诵。与辛弃疾的《清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教学
重点
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
知识
链接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导学过程
预
习
导
学
一、预习导学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生字及四字词语。
2、用查字典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
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来解释文中出现的另外的词语。
出示词语:吟诵
质疑:除了以上这些词,你们还有没有其它不理解的词?
交流收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词。
3、练习朗读课文(要求: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方式:1)同桌互读词的内容;
2)抽签读产生过程的第一自然段;
二、拓展延伸,读《长征》
1、教师:同学们,翻过六盘山,红军长征即将胜利,能不高兴吗?在这漫长的长征路上苦难重重,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从未畏惧过,你们听—课件朗诵毛泽东的《长征》。
2、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诗词,集体交流。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克服万难,流血牺牲争取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生活,将来建设祖国,为祖国争光。
知识
链接
诗歌《七律•长征》
导学过程
预
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诗词二首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_语文S版

1七律·长征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句导读:“不怕”二字概括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①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wán)。
3[句导读:“跨五岭,越乌蒙”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翻山越岭时的大无畏精神。
“腾”与“走”的拟人化的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使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②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4乌蒙山是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试分析“万水”“暖”“寒”几个词语1☜2 ①首句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气势总领全诗。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千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3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五岭山脉”比作“细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写出在红军眼中山之渺小;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山势雄险,突出表现了作者与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坚强意志。
4 ③这两句承接首句的“万水”,既实写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急流险滩。
一“暖”一“寒”,既写天气情况,又写心理感受。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红军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④“更喜”二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两句掀起高潮,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虽艰苦卓绝但胜利在望,以“尽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
的表达效果。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完整版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语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 谈话导入。
2. 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
3. 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4.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
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
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
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清平乐六盘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 提高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戏曲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学习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
教学内容:1. 讲解《清平乐六盘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 观看《清平乐六盘山》的视频,学习戏曲的表演技巧。
3. 分组,学生分别扮演剧中人物,进行小品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入《清平乐六盘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清平乐六盘山》吗?对这个剧有什么了解?二、讲解剧情(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清平乐六盘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三、观看视频(25分钟)1. 教师播放《清平乐六盘山》的视频片段。
2. 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动作,借鉴其优点。
3.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剧中的精彩表演和感受。
四、分组表演(3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剧中的场景进行表演。
2. 学生根据剧情和角色特点,设计并排练自己的表演。
3. 学生进行分组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和提建议。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
2. 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清平乐六盘山》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习到了戏曲的表演技巧。
分组表演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表演,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下次可以适量调整教学时间,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的培养。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清平乐六盘山》,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音乐和艺术元素的介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诗词二首:清平乐 · 六盘山|语文S版 (2)

1、同桌互读,如果读得很好,就给他点赞。然后指出刚才读文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读词,集体订正。再多种形式读。
2、小组讨论词意,每个组员说出自己对词的理解,再进行汇总。之后班内汇报交流总结。
3、学生自由交流。
4、指名有感情朗读词。多种形式练习背诵,指名背,小组背,同桌互背,齐背。
②再读一读画出的句子,可以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读书方法体会句子。
③边读边做好批注,小组内交流学习。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
自学评价:(随机评价)①()同学不但读书姿势正确,而且能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再书上留下不同的读书痕迹。②()同学不但书写工整,而且批注简洁有效。
小组学习后评价:①()小组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状态最快。②()这个组长是最认真的,一句一句教()同学画句子,写批注,()学得也很认真。③()小组的四个同学都能认真交流感受,倾听得最认真,并且能补充自己所遗漏的地方。
三、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读文感受,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1.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的六盘山,这里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情景。
五、总结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
2.总结: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我们今天只学到了他的一首词,还有更多的毛主席诗词等着同学们去阅读、去感受。
1、生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
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设计
导读:学习内容:《清平乐·六盘山》
学习目标:
1、了解毛泽东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义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诗词,背诵并默写。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背诵并默写
难点:。
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一、自主学习
1、给字加音。
逶迤磅礴丸崖岷
2、理解词语含义。
望断:
长缨:
屈指:
苍龙:
3、理解句子含义。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二、合作探究
1、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
2、作者远看六盘山的景象,又想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词的理解。
、
三、展示反馈
1、默写《清平乐·六盘山》
2、说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给你的启示。
四、拓展延伸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