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6(四渡赤水出奇兵、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长征组歌两首教案创意说明:这首歌词长短相间,语言精炼优美。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并能熟读成诵,富有感染力地歌唱表演,进而写成“报幕词”,完成个性化练习。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课,燃起一把火“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之所以风靡一时,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其真实而生动的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我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现了世纪伟人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今天,让我们学习并演唱萧华写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继续感受当年的革命烽烟,好吗?”学生一听唱歌,群情激沸。

我趁机让学生打开课本,提出阅读要求:1.利用文下注释和字典,积累字词;2.熟读课文,正确断句,并找出中心句,感悟主旨。

3.分析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欣赏修辞,体味写作特色,勾画整理佳词妙句。

5.标注作者身份,作品及写作背景。

6.标出每句的重音和歌词的韵脚,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7.在有疑问的地方注明“?”号,以便研讨解决。

二.巧妙点拨,训练读和说学生自学结束后,按座次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修正看法,教师巡视指点,答疑解惑,表扬佳例。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知识重点,理清思路,然后总结:课文分两层表现了我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度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歌词长短相间,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反复、比喻等修辞格,富有感染力。

学生根据板书整理笔记后,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红军的艰难困境,用昂扬欢快的语调读出我军乘胜追击,用自豪深情的语调朗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突出最有表现力的动词“解”、“压”、“出”、“临”、“逼”、“赶”、“袭”等的重音。

再让学生个人朗读表演比赛,学生点评,最后分组朗读。

五年级语文下练习6-26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练习6-26课教案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课题练习6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第__1__课时教学过程环节初案设计意图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这样的诗文,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

(2)播放《四渡赤水出奇兵》,要求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

(3)简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

(4)学生认真看歌词,了解大意。

质疑、点拨。

(5)学生细读这段话,同学之间交流。

(6)布置学生课后找相关故事读读。

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题并带着问题再次读歌词,说说两个“重”字在歌词中的不同读音和意思。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体会其中的感情。

激发学生多读故事书的欲望。

引导、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2)引导体会歌词特点:写得雄壮,音韵很和谐。

(3)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

(1)指名试读(2)教师范读。

(3)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毛泽东的这首词意境雄浑,满怀着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

(2)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讲讲这首词中的故事,师生评议。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布置作业1、背诵并抄写《清平乐六盘山》。

2、布置学生课后找长征故事读读。

板书设计练习6四渡赤水出奇兵重清平乐六盘山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课题练习6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3、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案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案

练习6主备学校: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审核:实验片区五语组课型:阅读授课时间:两课时【教材分析】本次练习共安排了四项训练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

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学习目标】1.学生在听歌曲、读歌词和讲故事的基础上,弄懂《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的内容,体会情感。

能初步感受到歌词的雄壮,音韵的和谐。

并辨别“敌重兵,压黔境”和“乌江天险重飞渡”中“重”的读音和意思。

2.熟读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能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背景,对照插图体会意思。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提高学生的钢笔字水平。

4.学会对自己喜欢的影视剧进行评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学习与他人交流,养成留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1.学生在听歌曲、读歌词和讲故事的基础上,弄懂《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的内容,体会情感。

能初步感受到歌词的雄壮,音韵的和谐。

并辨别“敌重兵,压黔境”和“乌江天险重飞渡”中“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会对自己喜欢的影视剧进行评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学习与他人交流,养成留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资料链接】红军四渡赤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运动战。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

当时,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一场灵活机动的运动战。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北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回合,北上抗日。

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

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战遵义。

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佯作北渡长江。

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南华县一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6教案2苏教版

南华县一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6教案2苏教版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亲亲鳄鱼》讲述一个叫小乐的城里男孩到乡下爷爷家过暑假,偶尔发现了一些鳄鱼蛋,就拿回来孵化,结果真的孵出了小鳄鱼。爷爷的父亲早年也养过鳄鱼,但被他们咬死,所以,爷爷坚决反对小乐养鳄鱼。但村民阿荣和城里走私动物的嫌犯勾结,也想捕获鳄鱼,从中谋利.爷爷知道以后,就指导小乐和他的小伙伴如何与走私嫌犯斗争,如何繁殖幼鳄,如何保护被捕获的母鳄.孩子们与走私犯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紧张而又妙趣横生的争斗。
(2)“抢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理解“天气一天暖似一天……”这句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交流.从河冰发了、苦闷而又奔放的流,乌鸦觅食,飞舞的杨花等,我们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从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作者对初春田野上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才把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你看,有动态的:羊羔的叫声,河冰在流,乌鸦、杨花在飞;有静态的:小草、蒲公英;有颜色:绿色的小草,白色的抢根菜籽儿,变黄的榆树;还有石子打船的声音。真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3)指导鉴赏、背诵课文。四、激发观察兴趣,寻找身边的春天1.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睁开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去体会,那么在校园,在公园,在山林,在路边,甚至在自家的周围……你都会发现春天的踪迹:一阵春风、一场春雨、一棵小草、一个嫩芽、一朵小花、一个风筝、一只蝴蝶、一条小虫,等等。从这些,你都会感受到阳气升了,春天来了,以及春天里人们所特有的勃勃生气。2.作业:寻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朗读《四渡赤水出奇兵》和《清平月六盘山》,研究多音字“重”,了解《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体会XXX用兵如神、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熟读并背诵《清平月六盘山》,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研究多音字“重”;了解《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资源:《四渡赤水》、《长征组歌》、XXX诗词课型:练共几课时:2第几课时:1重点:通过朗读,体会《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表现的XXX用兵如神,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并学会多音字“重”。

难点:熟读并背诵《清平月六盘山》,能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背景,对照插图体会意思。

相关材料:四渡赤水》: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XXX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XXX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选举XXX为XXX,确立了XXX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在XXX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集结XXX,待机歼敌;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长征组歌》:由XXX创作,为纪念长征胜利三十周年而写。

其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第四曲。

学生经验: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课前课布置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

设计:1.学生朗读《四渡赤水出奇兵》和《清平月六盘山》,研究多音字“重”,并给“重”注音,尝试理解它在两处不同的意思。

2.学生搜集《四渡赤水》的故事读一读。

3.学生选择一、两篇XXX写的诗词读一读。

导学策略:第一板块:复导入1.学生背诵XXX的《七律长征》,了解作者及其表达的情感。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长征。

第一板块:调整与反思(3分钟)1.集体背诵。

2.预设:XXX领导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3.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四渡赤水出奇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历时三个多月。

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

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

二、新课1、歌曲背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材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

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

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

设计理念:1、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朗诵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来学习歌曲,“暗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长征—抗日—解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反映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有一定影响的歌曲,以此来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美的旋律的回忆。

通过各种形式、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与交往,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使学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1)导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当我们听到这令人激动的旋律时,就会禁不住地怀念起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记录那些令人难忘岁月的歌曲。

(揭题━难忘岁月•难忘旋律)(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①提出问题:《四渡赤水出奇兵》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②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商讨后回答。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6》研讨课教案_8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6》研讨课教案_8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学设计————练习6(语文与生活)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2、通过朗读,体会《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表现的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

并学会多音字“重”,并理解其意思。

3. 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表现的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并学会多音字“重”。

教学难点: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背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1.学生观看电影《四渡赤水》,至少收集一个长征故事。

2.《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曲与朗读。

教学内容:《练习6》 (语文与生活) 第一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好吗?(播放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2.听课这首歌,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什么?3、是的,这部电影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个小小的部分,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

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这样的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七律长征》, 这首诗是谁(毛泽东)写的?我们来朗诵朗诵!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关注毛泽东,继续关注长征。

板书:毛泽东二、了解歌曲背景,感悟歌词。

1、了解写作背景: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四度赤水出奇兵》,要求学生打开书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什么?2、简介《四度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

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6(四渡赤水出奇兵、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
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评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剧情等,表达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要留心别人的发言。


导学生关注文化艺术。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
事情节。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三部分。

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学生读歌词,读通读顺。

(2)小组内试说出这首歌词的意思。

集体交流。

(3)师生交流四渡赤水相关资料。

(4)练习诵读,读出情感。

(5)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演唱录音。

再读加深体会。

2、教学第二部分。

(1)读这两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4)小结: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诗意和意思。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讨论: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
(4)集体交流。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朗读,知道这段话选自《21、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4)教师重点指导“骡、彭、抚摸、念叨”等字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青、盖。

2、指导。

(1) 学生读贴,小结写好“青、盖”的要点。

(2) 教师范写,讲解“青、盖”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
一、指导。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等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说说文中人物特点。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你看过的影视剧中,哪
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以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
情和故事,也可以模仿一下剧中人的精彩台词。

要留心别人
的发言。

二、练习。

1、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影视剧,小组内互相评论、交流。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

同学之间相互交际。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2、反馈。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