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课洋务运动课时作业(精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解读)-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 分中国狂潮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以清 政府的惨败而告终,《马关 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并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6课 戊戌变法
为救亡图存,资产 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宣传变法 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 最终遭到失败。
料实证、历史解释)
03 通过邓世昌、丁汝昌、义和团运动的事迹,认识捍卫国 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悟爱国精 神,培养优良作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贰 单元主题阐释
主线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官员,掀 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 事和民用企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同时兴办新式学校,培 养洋务人才。中国由此迈开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谢谢倾听
兴起背景、口号《辛丑条约》的签订
条约内容、影响
本课有三个子目,成主线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者紧密联 系,互相承接。本课计划一课时。
肆 课时计划安排
主要内容分析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发展形势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影响最大
其他 特征
影响
协定关税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对民族工业危害最大;最能体 现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特征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①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②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第6课
肆 课时计划安排
第6课戊戌变法
01
了解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 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 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部编版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提升

单元提升【知识网络】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重点知识突破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B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皆排除。
这三个不平等条约都要清政府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故选A项。
【答案】A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典例2 (包头中考)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
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解析】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了新式学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维新变法也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故选D 项。
【答案】D三、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鸦片战争【解析】由材料中“时政评论”“爱国之心”“以一敌八”“排外自立”等信息,可知该事件是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D三项。
【答案】C针对强化训练1.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作者写道“变法本身在中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自主的变法,它的毛病很多,但不能因此说它不行,甚至说是失败。
整体上说,洋务运动是有成绩的……”以下不应作为其“成绩”的是(B)A.洋务派以学习西方生产技术为主B.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C)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https://img.taocdn.com/s3/m/00238439763231126fdb111b.png)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中的军舰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一点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曾经一炮击中了日本的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有识之士做出的选择。
那么,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产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讲解: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
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阶级是如何自救的呢?教师图片展示晚清洋务运动中的代表名臣,提出问题:图中这些人在近代史上被称作什么派别?他们有什么共同主张?学生回答:派别:洋务派。
共同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仿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国防。
2.教师提问: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讲解: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场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了。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考点 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4)主要内容时间内容口号主要活动前期创办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创办民用企业求富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19世纪80年代中期筹建海军(5)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时间:1894年7月(农历甲午年)。
(2)主要战役:丰岛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
(3)代表人物: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人英勇牺牲。
(4)结果: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1)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那么向中国索取了3 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4.维新变法运动(1)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
(3)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4)结果: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

运义
动 一带
和
团
兴起:山东直隶 口号:“扶清灭
洋”
斗争:
廊坊阻击战、
老
龙头之战等
4
结果:中外
抗
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下
击
失败了
经济:赔
八
款 4.5
国
5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约《 》辛
丑
条
亿白 银 内 政治:改 容 设外务 部,严禁 人民反 帝 军事:拆 毁炮台, 驻兵要 地 外交:划 使馆界, 禁中国 人
级维新派开始维 新变法。 (2)学习“新器物”和“真 (2)洋务运动和 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 戊戌变法;洋务 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 运动迈出了近代 作用分别是什么? 化的第一步,促 进了中国民族资 (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 本主义的产生, 你对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
9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的狂潮 渊.
背景:《马关条约》
后,民族危机
3
空前激化
戊 序幕:公车上书
戌 发展:办报《时务报》、
变
《国闻报》,宣
法
传变法思想
高潮:百日维新(政治、
经济、文化、军
事等一系列变
革)
4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失败:慈禧太后发动 政变,扼杀变法
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 败了,但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 广泛而持久的影 响
识。
戊戌变法促进了
思想启蒙,在思
想文化方面产生
了广泛而持久的
影响。 (3)由于清王朝 的腐朽落后,中 国向西方学习阻 力重重,近代化的 早期探索步履维 艰。
10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840 年到 1949 年的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https://img.taocdn.com/s3/m/0577498ef121dd36a32d8280.png)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甲午风云》影片片段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内容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师:阅读教材第24页第一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展示材料: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0472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中的军舰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一点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曾经一炮击中了日本的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有识之士做出的选择。
那么,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产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讲解: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
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阶级是如何自救的呢?教师图片展示晚清洋务运动中的代表名臣,提出问题:图中这些人在近代史上被称作什么派别?他们有什么共同主张?学生回答:派别:洋务派。
共同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仿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国防。
2.教师提问: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讲解: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场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即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及对它的评价。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洋务运动所处的时代背景。
19世纪40年代,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先进技术也随之涌人中国。60年代前后,列强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和特权。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使清政府元气大伤。为了挽救清朝统治,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一方面感受到当时的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再也不能照老样子统治下去了,必须改弦更张;另一方面,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他们也见识到洋枪洋炮的厉害,深感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的紧迫性。因此,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又建立了新式海陆军,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8)丁伟志、陈崧《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9)姜铎主编的《江南造船厂厂史1865—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新课导入
首先播放视频《江南造船厂愿承建航母》,然后教师介绍:江南造船厂被称为“中国第一厂”,前身是创建于186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末洋务运动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民资工业企业,曾为我国制造出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代航天测量船——143年来,江南造船厂创造了近百个“中国第一”,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便于学生明确目标,到学习有的放矢。探究释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洋务运动的兴起
1.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时间19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4.洋务运动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知识点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5.创办军事企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6.兴办新式学校
(1)目的为了洋务的需要。
(2)举措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局,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7.创办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知识点3 建立新式海陆军
8.组建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9.筹建新式海军
(1)背景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
为此,清政府内部发生激烈争论。
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东南海防更加重要。
在他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2)成果到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10.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1.洋务运动的评价
(1)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积极意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洋务运动的兴起
1.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洋务运动时说“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洋务运动的“杰出人物”包括(D)
①林则徐②曾国藩③李鸿章④左宗棠⑤张之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C)
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
C.维护清朝统治
D.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知识点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3.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最能体现我国近代航运业初步发展的民用企业是(A)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4.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
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B)
A.兴办教育
B.自强求富
C.组建新军
D.发动起义
知识点3 建立新式海陆军
5.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D)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1)材料中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属于什么性质的工业?洋务派为什么创办这类性质的工业? 性质军事工业。
原因为了自强,镇压国内人民反抗和抵抗外国侵略。
(2)材料中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什么将重点转向创办此类企业?
性质民用企业。
原因为了求富,获取利润,同时弥补军事工业的经费不足,辅助军事工业。
(3)根据材料,归纳李鸿章在国防建设上的侧重点是什么。
侧重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课后巩固提升
1.
,懂得洋务运动开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他是洋务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这里
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主要是指
(A)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加剧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③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④17世纪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右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
图中人物所说的这些“洋玩意”的含义是(C)
A.洋枪队
B.外资企业
C.西方先进技术
D.鸦片
3.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
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C)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C.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4.下图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有利于(B)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A.促进科举考试
B.培养近代外交、科技人才
C.培养排外顽固势力
D.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生产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B)
A.使洋务官员获利颇丰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C.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6.李鸿章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感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D)
A.洋务运动漏洞百出
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7.洋务运动中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措施是(A)
A.创办一批近代企业
B.创办京师同文馆
C.组建新式洋枪队
D.筹建新式海军
8.组合列举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1885年以后,清政府创建的海军舰队统一由海军衙门协调指挥。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1)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独火器万不能及”西方,他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史实依据是什么?为此,洋务派进行了怎样的实践?
依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
实践创办军事工业、组建新式洋枪队、筹建新式海军。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2)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答出两个即可)原因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意思相近即可)
(3)洋务运动给近代化探索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学习先进文明不能停留在表面,应深入挖掘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深层次的内容;改革必须要有政权和制度的有力保障才能成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