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绿建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

附件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居住建筑)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公共建筑)附件2:徐州市绿色建筑设计应达标基本条文及审查要点(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设计和审查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4、《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5、《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二、基本条文及审查要点:(一)居住建筑1 建筑设计1、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4.1.6)【审查要点】建筑总平面图中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7)【审查要点】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声的饮食店、修理铺、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

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项目的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化进行隔离。

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1.9)【审查要点】住区是否按照规划要求配建公共服务设施。

4、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4.2.1)【审查要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符合《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的规定。

5、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4.2.4)【审查要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按照《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的规定设计遮阳设施。

6、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4.2)【审查要点】居住建筑造型是否简约,是否设有大量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装饰性构件。

居住绿色建筑专篇

居住绿色建筑专篇

附件1-2 烟台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T14-082-2012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14-037-2012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0.《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1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18.《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1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1.《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2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2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2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2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0027.《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28.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建设地点: , 用地面积: ㎡2. 项目建筑面积: ㎡,其中地上: ㎡,地下: ㎡3. 其它指标: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 一星□ 二星□ 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3. 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4. 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5. 应说明本项目住区建筑布局在保证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4.《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12 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 9.《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年版) 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1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1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2008 19.《建筑幕墙》 GB21086-20072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2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 2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 23.《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 JGJ286-2013 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综合楼2.建设目标: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15200 m 2 。

项目建筑面积38230 m2 其中地上:31000 m 2,地下: 9230 m 2;建筑层数 25 层;4.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5.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红线范围内为本次申报的范围,北向角度90°三、达标明细表绿色建筑设计说明(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 /T 50378-2014)填写要求:1.满足或得分的条文需在方框内打勾[ √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条文在方框内打横杆[ - ]并注明不参评原因;不满足的条文删除该条所有内容。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

方案绿色建筑说明绿色建筑是一种通过设计、建造和运营环境友好的建筑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影响的可持续建筑实践。

它强调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用水、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以创造一个更健康、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节约能源和减少运营成本。

首先,绿色建筑在能源效率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采用先进的绝缘材料和建筑设计技术,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将建筑内外的热量传输降至最低。

此外,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进一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绿色建筑还注重节约用水。

通过安装高效的水龙头、节水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将污水处理再利用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灌溉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可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绿色建筑还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

采用低污染内饰、健康环保的建材,以及循环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此外,绿色建筑还鼓励人们通过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设计手段,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此外,绿色建筑还致力于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

通过使用可回收材料、精确的设计和建筑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

此外,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先进的建筑设备和技术,还可以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绿色建筑还强调社区参与和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此外,绿色建筑还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确保绿色建筑的实施和效果。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通过前瞻性的设计、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建筑材料,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1. 背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通过集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环境友好的策略,绿色建筑旨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档旨在介绍初步设计阶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2. 设计原则2.1 绿色材料选择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可持续、环保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应符合以下标准:- 低碳排放:优先选择产生较少碳排放的材料。

- 可再生资源:优先选择来自可再生资源的材料。

- 无毒无害:材料应符合环境友好的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2.2 能源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提高能源效率的策略:- 优化建筑方向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

- 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减少能源损失。

- 采用节能设备和系统,如LED照明和高效空调设备。

2.3 水资源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以下是一些水资源管理的策略:- 收集和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洗。

- 安装高效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和双冲水马桶。

- 设计雨水渗透系统,以减少排水负担。

2.4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策略:- 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 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室内装饰材料,减少空气污染。

- 设计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3. 总结初步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遵循绿色建筑的原则和策略,我们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创造一个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在后续设计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些设计,以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目标。

注:本文档所述的绿色建筑原则和策略仅供参考,请在实际设计中根据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7.《建筑幕墙》GB21086-2007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版(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版(居住建筑)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项目用地面积:m2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m2,地下:m2,计入容积率面积m2,容积率4.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对应省标一星A)□ 二星(对应省标二星A)□ 三星□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

3.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4.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和覆土深度不小于1.5m的地下室顶板绿地(覆土深度不够时相应折减面积)。

5.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绿色建筑方案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原则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材料的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设计师可以选择使用能源效率高的设备和技术,比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LED灯等。

其次,设计中可以考虑建筑朝向、窗户和门窗的布局等,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系统的依赖。

此外,用于建筑的材料应尽量选择可再生材料或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绿色建筑方案注重节约能源。

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减少能源消耗对于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提供建筑的能源需求。

此外,设计中可以考虑减少能源浪费,比如利用建筑的隔热性能,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等。

在建筑运营中,可以采用节能措施,如使用节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绿色建筑方案还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采集雨水和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和冲洗等。

在室内使用方面,可以采用节水设备,如低流量马桶、水龙头等,减少水的浪费。

另外,还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排水量,比如利用植物过滤系统来处理废水。

最后,绿色建筑方案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的使用和维护,考虑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设计师可以考虑建筑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建筑方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附件1-2

烟台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T14-082-2012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14-037-2012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50118-2010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0.《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 1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18.《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1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1.《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2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2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 2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 2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2000 27.《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28.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建设地点: , 用地面积: ㎡ 2. 项目建筑面积: ㎡,其中地上: ㎡, 地下: ㎡ 3. 其它指标: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 一星□ 二星□ 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 3. 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4. 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 5. 应说明本项目住区建筑布局在保证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本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情况,包括设施种类、500m范围内幼儿园和会所的布置情况; 2. 说明住区声环境的测评结果(数据应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 值; 3.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 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4.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 5. 说明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住区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6.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7.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8. 说明对停车指标的控制。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建筑的体型系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外遮阳设置以及玻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3. 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隔声措施; 4. 应说明住宅功能房间的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的设计措施; 5. 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 自选说明内容 1. 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2. 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料的使用情况; 3. 说明不同住宅楼之间的防视线干扰措施和所有卫生间的外窗设置情况; 2

4. 说明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 5. 说明权衡外窗采光和遮阳的综合措施; 6. 说明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7. 说明建筑外墙和屋顶的强化隔热措施; 8. 说明无障碍设计的内容; 9. 说明采用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对这种设计方案进行描述,对建筑中采用的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材料、系统形式进行说明; 10. 说明应该有针对电梯机房、井道、设备用房等有噪声源的房间的隔声降噪措施的描述。

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使用是否符合本地区相关规定; 2.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包括哪些钢筋采用了高强钢; 3.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的等级和使用部位; 4. 说明结构体系的优化情况,简要描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现状、优化措施和效果; 5. 说明结构体系,推荐选用钢结构、非黏土砖砌体结构、木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如果不是这四种结构体系,应进行结构体系优化论证报告,重点关注该项目所采用的结构体系的资源消耗水平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大小。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列举主要的乡土植物。 自选说明内容 1. 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对乔、灌木等树种的配置进行说明; 2. 对红线范围内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的透水地面的措施进行说明。对利用建筑阴影、高大乔木和庇护景观为室外人员活动区、人行道路提供遮阳的措施进行说明。

五、给排水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简要叙述住区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生活冷热水采用节能的供水系统方案、生活排水方案、雨水排放方案、雨水和中水利用方案; 2. 应说明住区管网防漏损的主要措施,包括供水压力的选择、阀门的选用、管材及连接方式、用水的分项分级检测等; 3. 应说明主要给水系统的节水措施和节水器具的主要用水参数; 4.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 如住区内部存在景观用水,应说明景观用水的合理补水方式且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室外场地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的措施。包括可渗透的管沟、旱溪、生态冲沟、透水铺装等措施; 2. 如住区采用了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简要叙述住区内部的水量平衡情况,雨水的收集、调蓄和处理方法,中水的收集和处理方法、雨水和再生水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3. 说明生活热水的热源形式,如采用可再生能源,说明满足的用户比例。

六、暖通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对于住区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应简要叙述集中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包括空调系统形式、冷水主机、输送系统、能量回收、自动控制与冷量计量以及经济效益;还应说明冷水机组效率、水泵输送能效比和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2. 应说明建筑物冬夏季计算冷热负荷指标; 3. 应说明冷热源方式; 4. 供热通风系统设计参数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5. 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冷热量计量的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 1. 如住宅有空调设计,注明空调系统形式、机组的能效等级和新风的解决方法; 2. 设置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技术措施及回收比例; 3. 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措施及其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 4. 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能耗水平及其与节能标准规定的参数的比值; 5.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空气质量监测装置的措施; 6. 说明地下车库通风的功耗数据、控制与管理模式; 7. 对预留的空调器提出能效等级要求,对燃气炉提出使用冷凝热回收型的要求。

七、建筑电气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住户水、电、燃气的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方式; 2. 应说明变配电所位置。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住宅公共场所的光源、灯具及附件形式、照明的节能控制方法; 2. 说明可以包含节能电梯的选用及其控制方式的描述; 3. 说明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其配置不低于《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中的基本要求;

4. 说明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排风机、污水泵等公共设施用电关于分类计量的装置,这些是否采取节能控制措施; 5. 说明地下车库关于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监测装置的设置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