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中医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月经病中医妇科护理课件

04 月经病中医妇科护理实践
护理方案制定
总结词
个性化、全面性、科学性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 调理、生活起居、情志调护等方 面,确保方案全面且科学。
护理操作流程
总结词
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详细描述
护理操作流程应遵循规范,确保安全 性和有效性。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应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 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 散步等。在月经期间,应该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运动时应该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心理护理
总结词
保持心情舒畅对于月经病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调节内分泌,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 做瑜伽等方式来放松心情。此外,家人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帮助她们度过难关。
案例三:闭经的中医妇科护理
总结词
补肾养血,调补冲任
详细描述
闭经多与肾虚、血虚或痰湿有关,中医护理原则为补肾养血、调补冲任。通过中药调理、 食疗等方法促进月经恢复。
护理措施
中药汤剂调理(如八珍汤、左归丸等),食疗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黑豆红枣汤等), 生活起居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
03
预防为主
中医妇科护理强调预防为主,认为预防胜于治疗。因此,要注重女性的
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02 月经病的中医认识
月经病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月经不调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月经不调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2dae225083d049649a665890.png)
诊断:月经先期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肝郁化火,热上冲任而成。治疗宜疏肝解郁,养血清热。 处方:丹栀逍遥散
52
52
处方: 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 、当归10g 、 白芍10克,白术15g、茯苓15克,生甘草6g、 炒薄荷6克。 4付,水煎服,日一剂
取穴:三阴交(SP6)、中极(RN3)、太冲 (LR3)、血海(SP10), 操作:均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5 分钟行针得气一次。
10
10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六淫(寒热湿) 内伤:肝气郁结
肝肾不足 气血失调 脾气亏虚
月经紊乱
11
11
1.月经先期: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
热扰血室 肝郁化火 阴虚内热
月经先期
脾气虚弱---固摄无权
12
12
2.月经后期
感受寒邪--寒凝血脉 素体阳虚--血行无力 久病阴虚
血海空虚 脾气虚弱
月经后期
13
19
月经先后不定期
概念: 凡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
时而错后1周以上,并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辨虚(肾虚)实(肝郁)。
20
20
肝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 肾虚:月经量少、色淡。
21
21
类证鉴别
? 月经先期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 别。
? 月经后期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妇 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53
26
26
月经先期
? 配穴:气不摄血---加足三里(ST36) 脾俞(BL20)
?
阴虚血热---加太溪(KI3)
阳盛血热---加三阴交(SP6)、地机(SP8)
52
52
处方: 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 、当归10g 、 白芍10克,白术15g、茯苓15克,生甘草6g、 炒薄荷6克。 4付,水煎服,日一剂
取穴:三阴交(SP6)、中极(RN3)、太冲 (LR3)、血海(SP10), 操作:均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5 分钟行针得气一次。
10
10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六淫(寒热湿) 内伤:肝气郁结
肝肾不足 气血失调 脾气亏虚
月经紊乱
11
11
1.月经先期: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
热扰血室 肝郁化火 阴虚内热
月经先期
脾气虚弱---固摄无权
12
12
2.月经后期
感受寒邪--寒凝血脉 素体阳虚--血行无力 久病阴虚
血海空虚 脾气虚弱
月经后期
13
19
月经先后不定期
概念: 凡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
时而错后1周以上,并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辨虚(肾虚)实(肝郁)。
20
20
肝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 肾虚:月经量少、色淡。
21
21
类证鉴别
? 月经先期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 别。
? 月经后期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妇 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53
26
26
月经先期
? 配穴:气不摄血---加足三里(ST36) 脾俞(BL20)
?
阴虚血热---加太溪(KI3)
阳盛血热---加三阴交(SP6)、地机(SP8)
《穴位埋线疗法》课件

加强临床研究与规范化推广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穴位埋线疗法,需要加强 临床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3
拓展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领域
除了疼痛治疗和慢性疾病管理,穴位埋线疗法还 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05 穴位埋线疗法安全性与注 意事项
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高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中医疗法,经过长 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埋线完成后,对穴位进 行压迫止血,并观察患
者反应。
术后护理
01
02
03
04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在治疗后适当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护理
提醒患者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 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与回诊
定期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如有 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提供相应的饮 食建议,促进恢复。
03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消化不良
穴位埋线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等常见儿科疾病有良好疗效。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状况,促进营养吸 收。
小儿遗尿
针对小儿遗尿问题,穴位埋线能够刺激膀胱经相关穴位,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减少遗尿现象。
04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对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对 穴位埋线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影响。
穴位埋线疗法禁用于局部感染、过敏 体质、精神疾病等患者,以及不能配 合治疗的患者。
特殊人群慎用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 需慎用穴位埋线疗法,避免造成不良 影响。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
穴位埋线疗法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局部疼痛、红肿、感染等,需及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穴位埋线疗法,需要加强 临床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3
拓展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领域
除了疼痛治疗和慢性疾病管理,穴位埋线疗法还 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05 穴位埋线疗法安全性与注 意事项
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高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中医疗法,经过长 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埋线完成后,对穴位进 行压迫止血,并观察患
者反应。
术后护理
01
02
03
04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在治疗后适当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护理
提醒患者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 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与回诊
定期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如有 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提供相应的饮 食建议,促进恢复。
03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消化不良
穴位埋线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等常见儿科疾病有良好疗效。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状况,促进营养吸 收。
小儿遗尿
针对小儿遗尿问题,穴位埋线能够刺激膀胱经相关穴位,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减少遗尿现象。
04 穴位埋线疗法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对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对 穴位埋线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影响。
穴位埋线疗法禁用于局部感染、过敏 体质、精神疾病等患者,以及不能配 合治疗的患者。
特殊人群慎用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 需慎用穴位埋线疗法,避免造成不良 影响。
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
穴位埋线疗法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局部疼痛、红肿、感染等,需及
中医PPT模板课件

服用方式
中药的服用方式包括口服、外敷等。不同的中药和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服用方 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CHAPTER 03
针灸与推拿
针灸基础知识
针灸定义
针灸历史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刺 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得到国际 社会的广泛认可。
CHAPTER 04
中医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治疗
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感风 邪引起,治疗感冒的方法 包括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等。
咳嗽
咳嗽是内科常见病之一,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包括 宣肺止咳、润肺化痰等。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 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哮 喘的方法包括祛痰止咳、 活血化瘀等。
外科疾病治疗
CHAPTER 02
中药与方剂
中药种类与特性
中药种类
中药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植物 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每种中药 都有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和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这些特性决定 了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是中 医用药的重要依据。
方剂组成与配伍
方剂组成
方剂是由多种中药按照一定比例组成 的,每种中药在方剂中都有其特定的 作用,共同发挥治疗效果。
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是根据中药的药理特性和功 效,通过合理的搭配,使药物之间产 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
中药煎煮与服用
煎煮方法
煎煮中药时,火候、时间、水量等因素都会影响药效。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够最 大程度地发挥中药的药效。
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适量饮食
饮食要适量,不要过饱或过饥 ,避免对脾胃造成负担。
因人制宜
中药的服用方式包括口服、外敷等。不同的中药和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服用方 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CHAPTER 03
针灸与推拿
针灸基础知识
针灸定义
针灸历史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刺 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得到国际 社会的广泛认可。
CHAPTER 04
中医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治疗
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感风 邪引起,治疗感冒的方法 包括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等。
咳嗽
咳嗽是内科常见病之一,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包括 宣肺止咳、润肺化痰等。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 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哮 喘的方法包括祛痰止咳、 活血化瘀等。
外科疾病治疗
CHAPTER 02
中药与方剂
中药种类与特性
中药种类
中药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植物 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每种中药 都有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和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这些特性决定 了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是中 医用药的重要依据。
方剂组成与配伍
方剂组成
方剂是由多种中药按照一定比例组成 的,每种中药在方剂中都有其特定的 作用,共同发挥治疗效果。
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是根据中药的药理特性和功 效,通过合理的搭配,使药物之间产 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
中药煎煮与服用
煎煮方法
煎煮中药时,火候、时间、水量等因素都会影响药效。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够最 大程度地发挥中药的药效。
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适量饮食
饮食要适量,不要过饱或过饥 ,避免对脾胃造成负担。
因人制宜
中医妇科PPT课件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硕士学历,曾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从事心身科的临床一年, 期间主要从事心身科的药物治疗,针灸及中药治疗、心理咨询。2010年至今曾
収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一篇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索引》
(MEDLINE)、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 等数据库收录。获得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栺证书,擅长于心理咨询和心理 治疗,埋线及针灸减肥,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慢性 疲劳综合症、躯体形式障碍、偏头痛,头晕,耳鸣、,以及妇科、儿科常见疾 病,包拪月经不调,痛经,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青春期及更年期保健、术后尿 潴留,产后腹痛, 带下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期乳房胀痛,经期头痛,经 期腹痛,经期腹泻,产后収热、头痛、腹痛等,产后乳少、外阴瘙痒、颈腰椎 间盘突出,肩周炎,面瘫,急性腰扭伤,中风后遗症、腰肌劳损,消化不良, 腹胀腹泻。
病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持久、效优价廉的 优点 。 埋线减肥主要作用: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 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更年期、青春期、老年期保健、 心理卫生中心及常见疾病简介
更年期、青春期、老年期保健、心理卫生中心
成立于2012年3月份,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它是现
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新型产物,旨在为
中医特色疗法:我科积枀挖掘简、便、廉的中医传统 疗法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
1.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妇科痛症如手术中镇痛、慢性盆
腔疼痛 、腹痛、痛经以及妊娠剧吐、产后及术后尿 潴留、产前水肿、子宫脱垂疗效显著。 2.中药熏洗治疗外阴瘙痒如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斑;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中 医 妇 科
3.中药熏蒸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子宫内
収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一篇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索引》
(MEDLINE)、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 等数据库收录。获得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栺证书,擅长于心理咨询和心理 治疗,埋线及针灸减肥,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慢性 疲劳综合症、躯体形式障碍、偏头痛,头晕,耳鸣、,以及妇科、儿科常见疾 病,包拪月经不调,痛经,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青春期及更年期保健、术后尿 潴留,产后腹痛, 带下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期乳房胀痛,经期头痛,经 期腹痛,经期腹泻,产后収热、头痛、腹痛等,产后乳少、外阴瘙痒、颈腰椎 间盘突出,肩周炎,面瘫,急性腰扭伤,中风后遗症、腰肌劳损,消化不良, 腹胀腹泻。
病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持久、效优价廉的 优点 。 埋线减肥主要作用: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 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更年期、青春期、老年期保健、 心理卫生中心及常见疾病简介
更年期、青春期、老年期保健、心理卫生中心
成立于2012年3月份,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它是现
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新型产物,旨在为
中医特色疗法:我科积枀挖掘简、便、廉的中医传统 疗法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
1.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妇科痛症如手术中镇痛、慢性盆
腔疼痛 、腹痛、痛经以及妊娠剧吐、产后及术后尿 潴留、产前水肿、子宫脱垂疗效显著。 2.中药熏洗治疗外阴瘙痒如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斑;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中 医 妇 科
3.中药熏蒸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子宫内
月经前后诸症PPT课件

15
2 肝肾亏虚
主症:经行或经后出现两乳作胀作痛,乳房按之 柔软无块。月经量少,色淡。腰膝酸软,两目干 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质红,舌苔薄或少, 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理气通络。 方药:一贯煎《柳州医话》加鸡内金、麦芽。 生地 沙参 麦冬 当归 枸杞子 川楝子
16
二 经行泄泻
定义
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 次,经净即止者,称为“经行泄泻”,或称“经来泄 泻” 。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理肠
方药: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加柴胡、木香。
白芍 白术 陈皮 防风
若乳房胀痛加麦芽、王不留行
兼痛经加香附、延胡、乌药。
兼月经不调加当归、香附、山药。
23
三 经行头痛
定义 每遇经期或行经前 后,出现以头痛为主
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
中医治法:以调肝、脾、肾及冲任、气血为主,尤以调肝 为要。
治疗分两步:经前、经期针对主证治其标。平时辨证求因 治其本。
西医治疗:心理疗法、调整生活状态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抗忧郁症药、螺内酯、B6、 抑制排卵)
对症处理
9
一 经行乳房胀痛
定义 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经后,出
现乳房作胀, 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 能触衣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 特点 乳房胀痛随月经周期而发。
13
1 肝气郁结
主症:经前乳房胀痒作痛,或乳头痒痛,甚至 不能触衣者,胸闷肋胀,精神抑郁,善叹息。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通络 方药: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柴胡 枳壳 芍药 川芎 香附 陈皮
14
加减
加薄荷、苏梗以理气宽胸 若乳房胀硬有块,加夏枯草、王不留行、橘叶、橘核、 山慈菇以通络散结。 情绪忧郁、闷闷不乐加香附、合欢皮、婆罗子、郁金。 少腹胀痛加川楝子、元胡、乌药。 若有肝郁化热,治以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景岳全 书》 丹皮 栀子 当归 白芍 柴胡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煨姜 薄荷 。
2 肝肾亏虚
主症:经行或经后出现两乳作胀作痛,乳房按之 柔软无块。月经量少,色淡。腰膝酸软,两目干 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质红,舌苔薄或少, 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理气通络。 方药:一贯煎《柳州医话》加鸡内金、麦芽。 生地 沙参 麦冬 当归 枸杞子 川楝子
16
二 经行泄泻
定义
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 次,经净即止者,称为“经行泄泻”,或称“经来泄 泻” 。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理肠
方药: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加柴胡、木香。
白芍 白术 陈皮 防风
若乳房胀痛加麦芽、王不留行
兼痛经加香附、延胡、乌药。
兼月经不调加当归、香附、山药。
23
三 经行头痛
定义 每遇经期或行经前 后,出现以头痛为主
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
中医治法:以调肝、脾、肾及冲任、气血为主,尤以调肝 为要。
治疗分两步:经前、经期针对主证治其标。平时辨证求因 治其本。
西医治疗:心理疗法、调整生活状态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抗忧郁症药、螺内酯、B6、 抑制排卵)
对症处理
9
一 经行乳房胀痛
定义 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经后,出
现乳房作胀, 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 能触衣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 特点 乳房胀痛随月经周期而发。
13
1 肝气郁结
主症:经前乳房胀痒作痛,或乳头痒痛,甚至 不能触衣者,胸闷肋胀,精神抑郁,善叹息。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通络 方药: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柴胡 枳壳 芍药 川芎 香附 陈皮
14
加减
加薄荷、苏梗以理气宽胸 若乳房胀硬有块,加夏枯草、王不留行、橘叶、橘核、 山慈菇以通络散结。 情绪忧郁、闷闷不乐加香附、合欢皮、婆罗子、郁金。 少腹胀痛加川楝子、元胡、乌药。 若有肝郁化热,治以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景岳全 书》 丹皮 栀子 当归 白芍 柴胡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煨姜 薄荷 。
妇科常见病 ppt课件

11
宫颈糜烂分类: 按糜烂面积的大小进行划分,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当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子宫颈面积的1/3时为轻度宫颈糜烂; 2.糜烂面积占子宫颈面积的1/3--2/3之间者为中度糜烂; 3.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2/3以上者为重度糜烂。
12
宫颈糜烂的表现又可分为三型: 1.单纯性--糜烂多见于炎症初期,糜烂面被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皮
27
月经失调的治疗: 1、西药治疗:为防止单独使用孕激素时引起出血过多,或使用雌激素时 造 成内膜过度增长,同时为了增加疗效,孕激素和雌激素常要联合应用。 孕激素:黄体酮、甲地孕酮、炔诺酮 雌激素:雌二醇、乙烯雌酚、尼尔雌醇
28
2、中医治疗: 中医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妇科炎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的炎症,女 性的多种器官都可以发生急性和慢性炎症,具体包括女性外阴炎、 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
5
一、阴 道 炎
阴道炎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由于病原微生 物(包括淋病双球菌、霉菌、滴虫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阴道炎症。
急性宫颈炎:白带增多,呈脓性,伴腰痛,下腹不适。 慢性宫颈炎:白带多,呈浮白色,粘液状或白带中夹有血丝,或
性交出血,伴外阴瘙痒,腰骶部疼痛,经期加重。
10
宫颈糜烂: 正常子宫颈表面被一层鳞状上皮所覆盖, 表面光滑,呈粉红色。
宫颈深部组织由于感染发生慢性炎症,使表面上皮营养障碍而脱落, 上皮的剥托面逐渐被子宫颈管的柱状上皮所覆盖,而柱状上皮很薄, 可以透见下方的血管及红色间质,所以表面发红,这就是宫颈糜烂。
24
宫颈糜烂分类: 按糜烂面积的大小进行划分,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当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子宫颈面积的1/3时为轻度宫颈糜烂; 2.糜烂面积占子宫颈面积的1/3--2/3之间者为中度糜烂; 3.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2/3以上者为重度糜烂。
12
宫颈糜烂的表现又可分为三型: 1.单纯性--糜烂多见于炎症初期,糜烂面被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皮
27
月经失调的治疗: 1、西药治疗:为防止单独使用孕激素时引起出血过多,或使用雌激素时 造 成内膜过度增长,同时为了增加疗效,孕激素和雌激素常要联合应用。 孕激素:黄体酮、甲地孕酮、炔诺酮 雌激素:雌二醇、乙烯雌酚、尼尔雌醇
28
2、中医治疗: 中医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妇科炎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的炎症,女 性的多种器官都可以发生急性和慢性炎症,具体包括女性外阴炎、 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
5
一、阴 道 炎
阴道炎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由于病原微生 物(包括淋病双球菌、霉菌、滴虫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阴道炎症。
急性宫颈炎:白带增多,呈脓性,伴腰痛,下腹不适。 慢性宫颈炎:白带多,呈浮白色,粘液状或白带中夹有血丝,或
性交出血,伴外阴瘙痒,腰骶部疼痛,经期加重。
10
宫颈糜烂: 正常子宫颈表面被一层鳞状上皮所覆盖, 表面光滑,呈粉红色。
宫颈深部组织由于感染发生慢性炎症,使表面上皮营养障碍而脱落, 上皮的剥托面逐渐被子宫颈管的柱状上皮所覆盖,而柱状上皮很薄, 可以透见下方的血管及红色间质,所以表面发红,这就是宫颈糜烂。
24
中医艾灸疗法培训ppt课件

禁忌症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和心 脏部位不可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官不宜直接灸;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 核晚期大量咯血等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2
CATALOGUE
常用艾灸操作方法及技巧
温和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将艾条的 一端点燃,对准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约距皮肤2-3cm左右 ,进行熏烤,使患者 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 痛为宜。
过敏处理
立即停灸,一般轻者无需处理,数日后可自行缓解;重者 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情况 ,应立即就医。
病情加重处理
立即停灸,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学员模拟演练及问题解答环节
模拟演练
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分组进行艾 灸操作模拟演练,包括异常情况的处 理和应急措施的实施。
注意事项
雀啄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应随患者的 感觉而调整。
回旋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后, 在穴位上方约3cm处施灸 ,艾条一般顺时针方向旋 转,如蚊香一样。
注意事项
回旋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 离应适中,避免烫伤。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 碍者等应慎用回旋灸。
回旋灸时间一般为20-30 分钟。
注意事项
保持艾条与皮肤的距 离,避免烫伤。
温和灸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每次10-15分 钟。
孕妇、高热、昏迷等 患者禁用。
雀啄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 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 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面部、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使用雀啄 灸。
雀啄灸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5-10分 钟。
详细讲解了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 等多种艾灸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和技巧。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和心 脏部位不可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官不宜直接灸;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 核晚期大量咯血等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2
CATALOGUE
常用艾灸操作方法及技巧
温和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将艾条的 一端点燃,对准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约距皮肤2-3cm左右 ,进行熏烤,使患者 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 痛为宜。
过敏处理
立即停灸,一般轻者无需处理,数日后可自行缓解;重者 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情况 ,应立即就医。
病情加重处理
立即停灸,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学员模拟演练及问题解答环节
模拟演练
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分组进行艾 灸操作模拟演练,包括异常情况的处 理和应急措施的实施。
注意事项
雀啄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应随患者的 感觉而调整。
回旋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后, 在穴位上方约3cm处施灸 ,艾条一般顺时针方向旋 转,如蚊香一样。
注意事项
回旋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 离应适中,避免烫伤。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 碍者等应慎用回旋灸。
回旋灸时间一般为20-30 分钟。
注意事项
保持艾条与皮肤的距 离,避免烫伤。
温和灸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每次10-15分 钟。
孕妇、高热、昏迷等 患者禁用。
雀啄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 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 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面部、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使用雀啄 灸。
雀啄灸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5-10分 钟。
详细讲解了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 等多种艾灸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任脉盛,则经血按时而下。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热伏冲任; 或肝郁化火,热扰血海; 或久病阴亏,阴虚内热,热扰冲任; 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因而统摄无权,冲 任不固,而致月经先期。 或肝气不疏,血为气滞;或肾气亏虚,失其封藏,冲任 失调,以致血海溢蓄失常,使月经先后无定期。
辩证分型
次,每次留针15~20min。也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 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皮肤针法:
选穴:取脊柱两侧 下腹部 带脉区 小腿内侧 关元及阳性
物反应处方法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1次,7日为一 疗程,每1个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穴位注射法
选穴: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血海 肝俞 足三里 关元 方法: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0.5ml,每
病因病机
多因禀赋不足,肾气未充 或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或久病大病,耗损气血,
或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血海空虚而产生经闭。亦
有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饮冷受寒,
辨证分型
1. 2. 1. 2.
血枯经闭 肝肾不足: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气血虚弱:兼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 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血滞经闭 气滞血瘀:经闭不行,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 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边有瘀点,脉沉弦。 寒凝血滞:经闭,小腹冷痛,形寒肢冷,喜得温暖,苔白, 脉沉迟。
耳针法
选穴:内生殖器 内分泌 交感 神门
方法:毫针刺,中等度捻转,每次取2~3穴,每次留
针15~2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每3~5日更换1次。
皮肤针法
选穴:下腹部任脉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
经 腹股沟部 腰骶部督脉方法中或重等刺激强度,每 日叩打1次,月经前1~2日开始治疗。
血枯经闭:
治则:养血调经 处方:关元 脾俞 肾俞 足三里 随证配穴:潮热盗汗—太溪,心悸—内关,纳
呆—中脘。操作毫针刺,补法,可施灸。每日1 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血滞经闭
治则:舒肝理气,温经散寒,健脾化湿 处方:中极 太冲 三阴交 合谷 随证配穴:胸胁胀满—内关,小腹胀满—归来。操
虚—足三里、脾俞、气海,心烦—神门,月经过 多—隐白。操作: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 法,气虚者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每次留针30min, 10次为一疗程。
月经后期
治则:温经散寒,和血调经 处方:气海 三阴交 随证配穴: 小腹冷痛—灸关元、归来;少腹胀
痛、经血有块—血海,气郁—太冲。操作毫针 刺,寒证、虚证用针加灸,气滞者针刺平补平 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计30min,10次为一疗 程。
刺灸法:
实 证 治则:散寒逐瘀,通经止痛 处方:中极 次髎 地机
随证配穴:寒痛—归来艾灸,气滞—太冲,腹
胀—天枢。操作毫针刺,泻法,寒邪甚者可艾 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 疗程。
虚 证 治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处方:关元 气海 足三里 三阴交 随证配穴:肾气虚—肾俞、太溪。操作毫针刺,补 法,可温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 为l疗程。
月经先后无定期
治则: 调补肝肾 处方: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随证配穴: 胸胁胀痛—支沟、阳陵泉,腰骶疼痛—
次髎,肝郁气滞—太冲。 操作:毫针刺,虚证用补法,气郁用平补平泻法。 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l疗程。
耳针法
选穴: 内生殖器 内分泌 肾 肝 脾 方法: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1
病因病机
实 证 多因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 寒邪客于冲任;或肝郁气滞,经血滞于胞宫。
虚 证 多因脾胃素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气
血亏虚,或禀赋素弱,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行经 后精血更虚。
辨证分型
实 证 血瘀: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较剧,腹痛拒按,经色紫红而 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解,脉沉涩; 气滞:胀甚于痛或连两胁,胸闷泛恶,脉弦。 虚 证 腹痛多在经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 少,伴有腰酸肢倦,纳食减少,头晕心悸,舌淡,脉弦细 等。
月经不调中医疗法
月经不调
概 说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 出现异常改变,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 先后无定期。针灸有一定效果,多在经前5~7日开 始针治,连续5~7次,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针。注 意经期卫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刺激。
病因病机
月经多与肾、肝、脾密切相关,肾气旺盛,肝脾调和,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 气虚 虚热 实热 月经后期 推迟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 寒实 虚寒 月经先后无定期 气滞 肾虚
月经先期
治则: 清热调经 处方: 关元 血海 随证配穴: 实热—太冲,虚热—三阴交、太溪,气
穴位注射法
选穴:关元 地机 三阴交 血海 方法:用5%当归注射液或10%红花注射液,每次取
2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连续注射2~5 次。
经
概说
闭
发育正常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或已 形成月经周期,但又连续中断3个月以上者,称为“经 闭”。现代医学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 闭经。妊娠、哺乳和绝经期以后的停经属正常生理现 象,不属经闭范畴。经闭首先应与早期妊娠鉴别。针 灸治疗必须进行有关检查,以明确发病原因,采取相 应配合治疗。
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痛
概 说
经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
胀痛,甚则剧痛难忍,甚或恶心呕吐等为“痛经”。以青 年妇女较为多见。
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针刺治疗有
很好作用,但痛经原因较多,必要时作妇科检查,以明确 诊断。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精神刺激,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