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门第断流手术记录

合集下载

手术记录:断流术、脾切除术

手术记录:断流术、脾切除术

手术记录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45岁,因“呕血伴黑便1天”入院。

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手术方式:
采用上腹部正中切口,行选择性贲周血管离断术(断流术)和脾切除术。

麻醉方式:
全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经过:
1.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部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直肌,打开腹膜。

2.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有大量积血,未见明显肿瘤结节。

术中证实诊断正确。

3.显露脾胃韧带,将胃结肠韧带分离并结扎胃短血管。

显露贲周血管,分离并结扎血
管,彻底断流。

4.分离脾周韧带,将脾脏完全游离。

脾脏质地正常,未见明显病变。

5.移除脾脏,检查脾蒂及周围血管无出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缝合腹膜及各层
肌肉。

6.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少,未输血。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给予止血、补液等治疗;
3.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4.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5.术后禁食水,胃肠减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6.待胃肠蠕动恢复后可逐渐进食流质饮食;
7.定期换药,保持伤口干燥;
8.建议术后休息2周,加强营养支持;
9.出院后按时服药,按期复查。

总结:患者行选择性贲周血管离断术和脾切除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常规治疗得当,恢复良好。

该患者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伴休克,病情严重,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挽救生命。

术后注意事项包括抗生素治疗、止血补液、生命体征监测、引流观察、饮食调整、伤口护理和定期复查等。

脾切除术手术记录

脾切除术手术记录

脾切除术的过程:1.初步麻醉:氯氨酮5ml/只,静脉给药初步麻醉。

2.固定:绳子绕过犬齿使其狗嘴部不能张开,采取仰卧位四肢展开固定于手术上。

3.备皮:用弯剪刀在狗狗左腹股沟区备皮10c m×10c m面积,在狗狗上至剑突上5cm下至下至脐下5cm备皮。

4.术中麻醉:配置浓度为20%乌拉坦注射液500ml备用;左后肢腹股沟区备皮常规消毒,寻找出左后肢股静脉大概位置,沿股静脉走行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切口长度3cm,游离出股静脉2cm,取30cm长4号线对折后由止血钳穿带过血管下,剪断丝线,一条丝线远心端结扎血管,另一条丝线备用,用眼科剪刀在股静脉表明进行“T”字造口,再插入麻醉药管,并用另一条丝线固定已插入药管,乌拉坦注射液中速滴入。

采用连续缝合方法先缝合深筋膜,再采用单纯缝合方式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

5.消毒与铺单:在将手术的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先铺小单再中单最后铺大单,围成暴露手术区域20cm×3cm。

6.手术过程:在前正中线偏右1cm做长15cm纵行切口,上至剑突下,下至脐上5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钝性分离腹直肌,打开腹膜,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决定行脾切除术。

7.确定肝脾位置后,用手探入腹腔轻轻托起脾脏,下端用温水纱布填塞。

充分显露脾蒂。

结扎并切断胃短血管后小心分离脾蒂,剪开结扎脾的韧带,显露脾动静脉。

用7号线在脾的动静脉处分别进行双重结扎,再切断脾动脉和脾静脉。

8.切断脾蒂后,全齿血管钳钳夹切断脾膈韧带,完全游离脾脏,移走脾脏。

腹腔内反复冲洗,手术野彻底止血,再次检查腹腔内其他脏器未见损伤后逐层关闭腹腔。

采用连续缝合的方式先缝腹直肌层,再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9.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狗狗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

手术记录: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

手术记录: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外伤性脾破裂。

术后诊断:脾破裂,脾切除术。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了开腹手术的方式,对患者的脾脏进行了切除。

麻醉方式
手术过程中,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前,医生首先进行了全面的腹部检查,并进行了必要的术前准备。

随后,医生在患者腹部开了一个切口,并仔细分离了脾脏周围的粘连组织。

接着,医生对脾脏进行了切除,并对手术区域进行了仔细的止血和清理。

最后,医生将切除的脾脏取出,并对手术切口进行了缝合和包扎。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定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确保伤口的愈合和身
体的恢复。

2.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3.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专业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况。

4.如果患者出现了任何不适或并发症,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
理。

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83例回顾分析

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83例回顾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 宫 全 切 术 对 于女 性 来 说 是 一 种 独 特 的 创 伤 经 历 , 于 由 牛殖 器 官 特 别 是 子 宫 是 表 明 女 性 身 份 的 象 征 , 时 存 妇 女 精 神 生 活 中也 占有 重 要 的 地 位 , 女 性 能 够 树 立 起 自尊 , 宫 使 子 的 丧 失使 女 性 的心 理 受 到一 定 的 伤 害 , 存 无 形 巾对 妇 女 形 会 成一 种独 特 的 压 力 。大 部 分 患 者 对 手 术 了解 的 知 识 较 少 , 担 心手 术 能 否 成 功 , 怕 术 后 的 疼 痛 , 心 术 后 自 己 的 体 力 会 害 担 下降等 , 由此 会 f现 紧 张 和 恐 惧 的 心 。 同 时 还 有 些 知 识 层 “ 次相 对 较 高 的 女 性 , 们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对 自己 的疾 病 进 行 了 他 解 , 而 出 现 对 术 后 卵 巢 功 能 减 退 、 牛 活 、 年 期 提 前 等 问 进 性 更
本 研 究 随访 调查 了 本 院 2 0 0 5年 1 ~ 0 1 5月 8 月 21 年 3例
障 碍 、 肾综 合 征 、 并 肝 癌 或 自发 性 腹 膜 炎 、 性 脑 病 Ⅲ 、 肝 合 肝
Ⅳ期 、 肺 功能不全者 … 。 心
由病 毒 性 肝 炎 引 起 的 门 脉 高 压 症 行 门 脉 断 流 小 联 合 脾 脏 切 除 术 患 者 的 术 后 转 归 情 况 , 进 行 讨 论 和 分 析 , 报 告 如 _。 并 现 卜
3 讨论
出 现 的 一 系 列 的 症 状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于 患 者 自身 的 心 理 难 以适 应 而 导 致 的 , 就 要 求 通 过 心 理 干 预 的方 式 来 帮 助 患 者 这 认 识 与 渊 整 术 后 的心 理 状 态 J 本 文 的结 果 表 明 , 接 受 子 。 对 宫 全 切 术 的 患 者 采 取 适 当 的心 理 干 预 , 仅 能 够 帮 助 患 者 减 不 轻 手 术 所 引发 的 焦 虑 、 郁 、 惧 的 情 绪 , 时 也 能 够 对 患 者 抑 恐 同

断流术、脾切除术

断流术、脾切除术

断流术、脾切除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上腹正中线切口长约22cm,逐层切开进腹,探查:肝质中,表面弥漫细颗粒状隆起,门静脉、胃冠状静脉、脾静脉明显扩张,脾肿大,质中,约30X20X12cm3大小,胃、小肠未见占位。

决定行断流术加脾切除术。

于左肝外叶边缘隆起结节作楔形切口,切除小块肝组织送病理检查,肝创面间断褥式缝合。

分离脾胃韧带,切断、结扎胃网膜左血管及胃短动、静脉,于脾蒂部分离出脾动脉并结扎,分离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让脾血充分回流后,脾明显变小、变软,分离脾蒂部,切断、缝扎脾动、静脉,移去脾并送病理检查。

分离胃后静脉,游离贲门、胃底及食道下段,切断结扎胃左动脉、胃冠状静脉及食管支,保留胃迷走神经。

于胃体部前壁切开,置入29号GF抵针座于食管,于贲门上方约2cm结扎食管,将食道下段切断再吻合,1号丝线间断内翻缝合吻合口浆肌层,吻合满意,吻合口通畅。

置营养管于空肠上段。

1号丝线全层间断内翻、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胃切口。

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脾窝、肝下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条,逐层缝合关闭腹壁切口,清点手术器械无误。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

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度达93.75%;上述患者住院时间9至21天,平均住院时间(10.05±1.01)天,护理效果良好,均治愈出院。

结论: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同时予以特殊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极大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自身满意度也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标签: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护理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目前医学临床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和胃底食道曲张静脉出血等病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切口小、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1]- [3]。

但是,这种术式操作难度较大,且手术风险较高,特别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术后极易感染其它病症[4]。

围手术期的良好護理可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预后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总结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2至68岁,平均年龄(49.25±5.15)岁。

其中,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为血吸虫肝硬化;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6例,之中有2例出血次数≥2;无出血史者10例,之中2例合并脾亢。

肝脾手术记录

肝脾手术记录

脾肿瘤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中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多囊性肿物,肿物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切开肿物,其内为粘稠的胶冻状物质,吸出约2000毫升,逐渐分离确定为脾肿瘤。

分别结扎脾动脉和脾静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肿物完整切除,切除肿物直径约25厘米。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原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100毫升,麻醉满意。

脾囊肿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多囊性肿物,肿物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其下缘接近肋缘,逐渐分离确定为脾囊肿。

结扎脾动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脾脏完整切除,切除肿物直径约15厘米。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100毫升,麻醉满意。

脾囊肿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囊性肿物,直径约15-20cm,肿物表面为脾脏组织,整体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

结扎脾动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脾脏及囊肿完整切除。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50毫升,麻醉满意。

脾修补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腹腔内有不凝血约800-1000ml,肝脏正常,脾脏周围有较多血凝块,脾脏切迹处有长约2.0cm破裂口,出血已经停止。

吸尽腹腔积血,冲洗腹腔,将脾脏轻轻挽起,用干砂布蘸干脾脏破裂口周围,再用ZT医用粘涂胶将脾脏伤口粘合。

膈下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20毫升,麻醉满意。

脾切除、门腔静脉H形分流术(脾动脉结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免装置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附29例报告)

免装置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附29例报告)
p te s w e e un r e A LS w ih p t — z go ic nne to ih t ha d p r vie .Re a int r de w nt H t or a a y s d s o c i n w t ou n — o t de c s — s is H A LS w ih po t — z o s on c i n w a uc e s ulpe f r e n 2 a e a d o a e u t t r a a yg s dic ne to s s c s f r o m d i 8 c s s, n ne c s
Dic n e to t o tH a — o tDe ie : po to 9 Ca e s o n c i n wih u nd p r v c s Re r f2 s s
LIXu - i e m ng, CHEN a— i H im ng, TU e , UAN G e — a DENG a - o W iH W n qu n, Xi o r ng
c m pl a i n oc u r d i a e nd t r wa o o r to o i to c r e n 3 c s s a he e c s n pe a i n mora iy t lt .Co c u i n HALS wih n l so t p t — z go ic nn c i n wih tha d po td v c s i a e,e sbl nd e f c ie pr c du ef r ora a y s d s o e to t ou n — r e i e sa s f f a i e a f e tv o e r o p r a yp r e son, t he a va a fm i i ly i a i e s r r . o t lh e t n i wih t d nt ge o n ma l nv sv u ge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朱太珍住院号数:679344
日期:2009年3月13日3pm---6pm
术前诊断: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3.门脉高压4.脾亢5.胆囊结石
术后诊断: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3.门脉高压4.脾亢5.胆囊结石
手术名称:脾切除+门脐静脉断流+胆囊切除术
手术人员:主刀:王洪林二助手:宋正伟洗手护士:吴金龙一助手:吴松三助手:周健麻醉师:陈萍
麻醉方式:全麻
麻醉效果:好更改麻醉情况:无
手术记录:
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上腹部斜切口约16cm,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

术中探查见肝脏呈结节样硬化改变,脾脏淤血肿大明显,约14X14X6cm大小,食道下段、胃底及胃大小弯处静脉曲张明显。

腹腔内少量腹水。

胃、小肠无明显异常。

胆囊增大,约9X5X3cm 大小,胆总管无增粗,约0.4cm大小。

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胰体尾部上缘找到脾动脉,结扎。

从胃网膜左、右动脉交汇处无血管区开始,沿胃大弯向上游离胃脾韧带,结扎离断胃短血管,直至胃体、胃底部完全游离。

显露、切断、结扎脾结肠韧带,游离脾下极。

将脾外下方向内向上翻转,显露并切断脾肾韧带。

托出脾脏,将胰尾与脾蒂分开,用4把全齿血管钳夹住脾蒂,在贴近脾门的血管钳内侧切断脾蒂,移走脾脏,残端脾蒂丝线结扎并逢扎止血。

将胃体大弯侧向右上方翻开,结扎从胰腺上缘走向胃底食管后壁的静脉支。

处理小弯侧及贲门食管下端血管。

从胃小弯幽门切迹开始,切断胃右动静脉,沿胃小弯向上逐步结扎,切断胃左动脉和胃冠状静脉通向胃壁的分支,向上直达食管下端右侧缘,分离结扎至贲门上7cm左右血管支。

在距肝缘0.3cm处,打开胆囊壁浆膜,逆行剥离胆囊,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予结扎、切断。

切除胆囊。

切胆囊时有出血,予缝扎、明胶海绵、止血粉彻底止血。

切开胆囊见结石一枚,约1.5X2cm大小。

在肝下置入腹腔引流管1根,脾窝置入腹腔引流管1根。

检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

手术过程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800-1000ml,术后病人安返病房,术后胆囊、脾脏送病检,结石交患者家属,术后予以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姓名:朱太珍 住院号数:679344 医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