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纳法

合集下载

吐纳法

吐纳法
身,心、息三者自然融合。
5.效应 体内自有生气盎然之感,手足全身有温、凉、酸、麻、空、无等感觉,可任其自
然。
二、纳气法
纳气法有一字势、阴阳势、混元势二式。
一字势
1动作 在筑基法的基础上,两掌随两臂运动作对接与分离动作。同时两目注视一定目标
(树木、花草、山、星等)。
3.呼吸 自然呼吸。行话称"无意息"。
4.要领
(1)松 重点是松会阴,在整个过程中要"念兹在兹常惺惺",即经常在会阴部保持适当
感觉。
(2)化 整个动作要缓慢柔和,使心与身逐渐融化在一起。
(3)忘 将意念留身于身心,必然呼吸。呼吸无强制意念,就能作到细长深匀。这样
1.动作
(1)松在会阴 行话称"体酥",即会阴部放松,保持一种轻微的排尿感,达到这一步,
可以导引全身肌肉的关节放松,并可导致精神安逸,容易入静。
(2)三七分力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足尖稍向外撇,全身体重由足跟承担七成,脚掌承
担三成,故名。行话称"体重落于踵"。
渡到脊柱为中心、带动全身。接下式。
(5)全身皆动在脊柱带动下两臂前半举。侧平举、上举带动作时,全身皆动。
2.意念 集中精神,注意脊柱及各关节都要松而动。特别留意是否"一松(指会阴)无有
不松(指全身关节和肌肉),一动(指脊柱)无有不动(指全身各部位)"。用"意在体内"
去约敛精神。
2意念 意想所视目标之"天气",源源不断自掌心摄人。两手相搓后,把手贴于面部(两
手小指低于鼻粱)下搓、掌心至下腭时,两手相分由两颊上搓:使两小指会于印堂,搓3遍,然

包治百病六字吐纳法

包治百病六字吐纳法

包治百病六字吐纳法呬(肺)、吹(肾)、嘘(肝)、呵(心)、呼(脾)、嘻(三焦)六字诀练功法,是以口、鼻呼吸的气为字音属纳功法一类的祛病延年练功法。

它针对四个方面的内容而有不同的练功方法。

(一)四季行功法这是经常性的保健练功。

一是练的时候,每字均练,其顺序为:呬、吹、嘘、呵、呼、嘻,就是按金(肺)、水(肾)、木(肝)、火(心)、土(脾)五行相生的关系练功。

否则,即为五行相克,不但不能保健,反会弄出病来或加重病情。

二是随着季节的推移加练对应的字:春应肝,加练嘘;夏应心,加练呵;长夏(即伏天)应脾,加练呼:秋应肺,加练呬:冬应肾,加练吹;由于脾属土,三焦属敷布全身,故一年四季均加练嘻、呼二字。

歌诀概括起来就是: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知金肺润,肾吹惟自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

(二)对症补泻法这是祛除身体临时不适或一般小病的练功法。

姿势随各人所适,坐、卧、站均可。

泻的练法是先呼后吸:呼时,舌尖往后抵舌根,口张开,一面由丹田默念所练之字,一面吐气,气为字音;同时,腹部往里收,当气呼得不能再呼,腹部收得不能再收时,改用鼻吸气,同时默念“而”字。

吸气是把气换过来,其长度约为呼气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呼一吸为泻一次。

补的练法则是先吸后呼:吸时默念“而”字,同时舌抵上腭,闭口咬牙,腹部向外鼓出,当气吸得不能再吸,腹部鼓得不能再鼓时,就一面改用口呼气;呼气亦是把气换过来,其方法同泻的呼气,其长度约为吸气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呼一吸为补一次。

根据身体不适的程度、病情等决定补泻次数。

练泻以口呼为主,最多不超过六次;练补以鼻吸为重,在九次以内为宜,不可贪多。

各经络、脏腑的补泻是:肺属金,练呬气为泻,练吸气为补;肾属水,练吹气为泻,练吸气为补;肝属木,练嘘气为泻,练吸气为补;心属火,练呵气为泻,练吸气为补;脾属土,练呼气为泻,练吸气为补;三焦属气,练嘻气为泻,练吸气为补。

练功时,首先要确知病在何经何脏,加以辨证,借以决定所练之字。

吐纳的介绍

吐纳的介绍

吐纳的介绍吐纳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

新生婴儿,最会吐纳。

婴儿出生,是憋了一口气分娩出来。

所以,新生婴儿,必定哭出这口浊气。

婴孩受了委屈,腹中一有浊气必定哭出来。

但大人失去这种天真,大人以哭为耻辱,大人腹中有浊气多叹气、发怒、乃至癫狂。

后世气功,多是太过有为,不如学婴儿。

婴儿不知气功而真气长存。

宗教中的吐纳法:念经,念咒,呼喊神名念经不在于念什么,在于借此吐浊气。

浊气一出,清气自入。

基督教,四字神名yhwh,耶稣。

神名是奇妙的,翻译成羊语就是"吗咩~~啊~咩~"。

佛教,三字根本咒,六字真言。

吐纳百科名片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

何谓吐纳吐纳: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

吐纳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

语见《庄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纳新。

”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

《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

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内气有一,吐气有六。

内气一者吸也。

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

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

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

”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即可长生不死。

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

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

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

进而对内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

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李少波真气运行西安推广中心徐耀东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真气运行进行吐纳的一种养生方法。

因功法操作的核心内容为呼吸,吸有一,呼有六,呼有六是呼气吐字(念诀),诀有六种不同的变化,故被称为“六字诀”或“六字气诀”。

六字诀用“嘘(属木应肝)、呵(属火应心)、呼(属土应脾)、呬(属金应肺)、吹(属水应肾)、嘻(应三焦)”。

六字分别与相应脏腑相应,某经有病即念相应之字治之,可防病于未然,治疗于方始,方便易行,疗效显著。

明代太医龚延贤在其医书《寿世保元》中指出:“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一、六字诀流传的悠久历史六字诀养生法在我国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道藏玉轴经》记载: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薰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疾,1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至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亡。

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这就明确指六字诀为老子所创,庄子曾指出:“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可见从创编传承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

后名医华佗继承六字诀并传授给其弟子吴普,在授广陵吴普《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中指出呬:呬主肺,肺连鼻,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呵主心,心连舌。

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嘘主肝,肝连耳,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

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据《宋史?艺文志》载《华佗老子五禽六字气诀》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钱超尘、温长路主编。

即在南北朝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有这样的描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一套完整的吐纳法口诀

一套完整的吐纳法口诀

一套完整的吐纳法口诀
一吐口纳:
1、放松精神,舒展体态,脸庞肩膀放松舒服。

2、吸气时,用力把气深深吸进肚子里,心情放松。

3、嘴角向上,有节奏慢慢地吐出气,脸上保持放松。

4、心情调节,思维清明,肌肉松弛,神经平静。

5、慢慢呼气,体内空气缓缓流走,心中一片平静。

6、吐口气后,自然和谐,呼吸轻柔,肌肤洁净。

7、空气清新,膨胀舒服,口唇微微张,胸口稳定。

8、口中喉咙,肌肉安静,梦想在前,精神振奋。

再吐口纳:
1、慢慢呼吸,肩膀放松,眼前全是美丽的景色。

2、吸气时,肩膀向上,心里若有压力,就用力把气吸进腹中。

3、嘴角向上,慢慢呼出气,心情安宁,精神自在。

4、空气寂静,肌肉放松,眉宇间轻轻发抖,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5、口中咽喉,轻轻的把气放出,心中平静,脸上微笑。

6、吐气完毕,手臂旋转,肌肉放松,头脑清晰。

7、身体轻柔,口中焦虑,肩膀线条细腻,脸上从容不迫。

8、心境空虚,空间和谐,再次把气深深吸进,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字诀百科

六字诀百科

六字诀百科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六字诀是在呼气的同时,结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读音进行锻炼的气功功法。

又称“六字气诀”、“六字延寿诀”、“祛病延年六字诀”和“六字呼吸法”等。

如为了季节养生或治疗,可采用季节用字法,春季做嘘字以清肝明目,夏季做呵字以清心火,秋季做呬字以润肺金,冬季做吹字以滋肾水,一年四季做呼字,以利于脾胃运化。

吐纳法的练习法

吐纳法的练习法

吐纳法的练习法吐纳法的练习方法吐纳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呼吸练习法,被广泛用于调整身心状态、增强体能和促进健康。

吐纳法的核心在于调和呼吸,通过有意识地深呼吸和完全呼气来清理体内的杂念和负面能量。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中,吐纳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采用。

吐纳法的练习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来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吐纳法练习方法:1. 姿势准备: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最好选择一个空气流通的地方,并保持良好的直立姿势。

关闭你的眼睛,开始深呼吸,开始放松你的身体和思维。

2. 找到呼吸节奏:开始用鼻子缓慢而深呼吸,感受气息从鼻子进入体内,填满你的胸腔和腹部。

然后慢慢地从口中用力大幅度呼气,让你的腹部逐渐收缩。

这种深呼吸的练习可以帮助你在吸气时放松,而在呼气时清除杂念和负面能量。

3. 平衡呼吸: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呼吸节奏,尽量保持每次呼吸的时间和力度相等。

这有助于平衡体内的能量,使你更加平静和放松。

4. 观察呼吸:随着你的呼吸,开始观察你身体上的感觉和变化。

注意身体的每个部位,从头部到脚部,逐渐放松每一个肌肉。

同时注意你的思维,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让杂念逐渐淡化。

5. 呼气法:接下来,你可以尝试一些特定的吐纳法练习,例如“数呼气法”。

当你呼气时,用心地默数1,2,3,4,然后再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循环。

通过数呼气法,你可以训练你的专注力和呼吸节奏,并进一步深化你的放松状态。

6. 记录感受:在练习吐纳法后,花一些时间写下你的感受。

记录你的身体感觉、情绪状态和心灵体验。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并追踪练习的效果。

吐纳法的练习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你可以选择早晨起床时、工作中的休息时间或晚上睡前进行。

只需几分钟的练习,你就能感受到放松和清晰的效果。

每天坚持练习,你将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内心平静。

吐纳法练习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放松和改善,它还有助于改善大脑的功能和增加专注力。

通过调整呼吸,吐纳法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强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

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

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

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洗髓功是一种古老的养生功法,通过调节呼吸来调理身体和培养内力。

吐纳是洗髓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提升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肺活量,促进气血循环和气血充盈,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

1.自然吐纳法:这是最基本的洗髓功吐纳呼吸方法,适合初学者练习。

首先坐下或站立,保持身体挺直但放松,两手自然放在腹部。

深吸一口气,让气慢慢进入腹部,感觉腹部有往外膨胀的感觉。

接着慢慢呼气,让腹部逐渐收缩,将气体排出体外。

吸气和呼气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不要太过用力。

练习时可以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的感受,使呼吸变得更加平缓和舒畅。

2.深度吐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更好地帮助肺部排出废气,增强呼吸肌肉的功能。

坐下或站立,并保持身体挺直和放松。

深吸一口气,让气体从鼻子进入肺部,然后慢慢呼出,将气体从口中排出。

在呼气时,逐渐用力将腹部收缩,让气体从腹部发出。

这样做可以使呼气更加充分,帮助排除体内的废气。

练习时可以将手放在胸部和腹部,感受到呼吸的节奏和深度。

3.缓慢吐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够帮助调节心态,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坐下或躺下,保持身体放松并闭上眼睛。

深吸一口气,如有可能,尽量吸满肺部。

然后慢慢呼气,用力将气体从腹部排出。

在呼气过程中,将呼气时间拉长,使呼气的节奏减慢,保持呼吸的平稳和深度。

可以想象自己将所有的压力和焦虑随着呼气一起排出体外,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平静。

4.双鼻吸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够平衡左右脑的功能,促进身心健康。

坐下或站立,保持身体挺直但放松,两只手放在膝盖上。

用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轻触左鼻孔,深吸一口气。

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轻触右鼻孔,慢慢呼气。

接下来,通过右鼻孔吸气,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触左鼻孔呼气。

练习过程中,保持呼吸平稳和深度,注意观察呼吸过程中的感受。

这种呼吸方法能够使两侧的大脑得到平衡,促进思维和身心的协调。

洗髓功的吐纳呼吸方法可以随时随地练习,可以在工作、学习或放松的时候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练功方法。

指通过呼出浊气吸进清气,或伴随发音来调整身体各部机能的气功锻炼方法。

做法是用满吸的呼吸法,先把气呼净,腹部自然放松,然后吸气使肺部开张,再慢慢把气呼出去,以此来加强吐纳的过程,关键是为了换气。

此方法对解除疲劳、清新头脑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五脏偏颇之调整作用亦较明显,对调整经络也有一定作用。

具体功法深呼吸即腹式呼吸。

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从气功的角度讲,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

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脏、气管、喉头吐放出来。

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时间初时约为三至四秒,日后则慢慢练习增加至八秒左右。

注意事项做深呼吸运动,注意切忌不要形成“憋气”。

所谓“憋气”指呼吸及调息的时间过长,伤害了呼吸器官及其它神经系统。

呼吸吐纳法分为鼻入鼻出、鼻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鼻出等多种。

吐纳法深呼吸运动可以站着或坐着时有意识地做,也可以在做其它运动时配合着一起做。

我是在每天做下蹲运动时配合在一起做深呼吸运动的。

科学原理勿庸置言,深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健康运动。

深呼吸是相对于平时正常的“浅”呼吸而言的。

从健身的角度讲,深呼吸加强了氧气的供应,也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人体身体的新陈代谢交换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强身祛病的作用。

因为缓慢的有意识的深呼吸能提高体内碱性含量,同时使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素输送给全身的细胞,保持健康。

另一方面,体内的废物和毒素通过深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减少体内酸性含量,使人体内的化学成份保持平衡,从而脱离亚健康。

积极作用从气功的角度讲,通过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冲击而畅通起来,并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各神经末梢也就跟着连带振奋起来,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到血管作用,肌肉遂因新陈代谢的改善而增进了营养,一些慢性病或内伤,就顺乎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机能,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总之,呼吸吐纳是人类的自然动律,深呼吸则顺其机能而延长之,试图改善这种自然动律而谋夺天地造化之力,以强健我体。

功理吐纳者,呼吸也。

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

为寿而已矣。

”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

认为“气聚则生,气亡则死。

”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之。

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

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亦得数百岁。

”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气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

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生母之气通太空之气,太空之气通太和之气。

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

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

其呼吸即上段于口鼻,下段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

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退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候”是也。

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

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气,谓之先天元气,“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

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气即保生也。

故常人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

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

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之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

丹经谓“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须则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

时间可以在子、午、卯、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身法练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立气血流通。

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咳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气。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

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

亦可平坐凳上,手扶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

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与手相反。

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

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入静。

练功时要求舌顶上鄂,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

因人之上鄂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气。

故练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埔乳之状。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万籁俱寂之境,仍旧按照前面静功所讲的方法,凝韵听息。

《庄子》云:“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

”此即“庄子听息法”。

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

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气。

练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

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气不利。

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这时可用前面静功“观光”炼就的“性光”,回光返照。

即眼光观鼻,鼻下观心,心观丹田。

观丹田者,观丹田之气是也。

心法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气。

《太上老君说常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

”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

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如此方可言行气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舌之,久久纯熟。

父王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

”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之言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

”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气,用意念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皴),以补充呼出之气。

呼必呼尽,吸必吸满。

吸时小腹园起,呼时小腹收回,叫做混呼吸。

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息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鄂,收视返听。

鼻息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

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

人之心窝正中,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同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

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

《老子》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

”就是指的这根管。

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这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

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

勿执着,勿勉强。

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

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

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气,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气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

《老子》约:“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口中自然生出甘凉津液。

此津液乃练气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

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滔滔有声,亦可帮助入静。

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津液可化气,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气”,肺主气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

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

吕祖喻为“长生酒”,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能知?”行气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汇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

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

吐惟细细,纳维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

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

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

”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致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方可致无梦,《庄子》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气中,气包神外,混沌交合,橐龠不散。

津液愈生愈望,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

静到极处,但觉气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

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

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个人秉赋有早有晚。

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

《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到难;得到易,守道难。

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