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计算机组网技术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网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作业1一、不定项选择题1.路由发生在TCP/IP模型的哪一层 BA.应用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物理层2.二层交换机根据什么信息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帧 FA.源MAC地址B.源IP地址C.源交换机端口D.目的IP地址E.目的端口地址F.目的MAC地址3.PC用什么命令验证处于交换机连接的相同LAN中的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AA.ping地址B.tracert地址C.trouceroute地址D.arp地址4.以下哪些命令被用来验证中继链路配置状态BCA.show interfaces interfaceB.show interface trunkC.show interfaces switchportD.show ip interface briefE.show interfaces vlan5.交换机上哪些VLAN是默认可以修改和删除的 AA.2-1001 B.1-1001 C.1=1002 D.2-1005二、填空题1.假设一个网络管理员正在验证新安装的FT服务是否能够连接,该网络管理员的操作在OSI七层模型的应用层;2.某主机接收到数据帧后发现已经损坏,因此丢弃了该帧,该功能是在OSI 数据链路层完成的;3.VLA可以分割广播域;4.协议用于在单条链路上传播多个VLAN数据;三、简答题2.交换机有哪几种操作模式请分别简要说明如何转化这几种操作模式;答:交换机的操作模式有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其他特定配置模式等四种;四种模式转化方式如下:1 从用户模式转入特权模式:S0>enble 无类路由在路由信息更新时会携带子网掩码,因此它支持VLSM和CIDR.2.为什么要用汇总路由使用汇总路由有什么前提答:在静态路由较多的情况下,为了缩小路由表的大小、提高路由查找效率,通常采取将多条静态路由汇总成少数几条汇总路由的方法;对多条静态路由进行汇总需要满足一下两个前提条件:1 目的网络能被汇总成一个网络地址;2 多条静态路由使用相同的出口接口或下一跳IP地址;3.RIP版本1和版本2的区别是什么答:RIPv1和RIPv2的区别如下:1 RIPv1发送路由更新,不携带子网掩码;而RIPv2携带每个条目的子网掩码;3 RIPv2路由选择更新具有认证功能;RIPv1没有该功能;4 RIPv2每个路由更新条目都携带下一跳地址;RIPv1直接将通告路由信息的路由器当做下一跳,因为RIPv1中没有下一跳地址字段;5 RIPv2的更新包中包含外部路由标记;RIPv1没有该功能;6 RIPv1具有类路由协议;而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7 RIPv1不支持不连续的子网;而RIPv2支持;计算机组网技术作业3一、不定项选择题1.笔记本连不上无线局域网;以下哪些说法可能正确ABCDA.SSID不匹配B.安全保密不匹配C.存在射频信号干扰D.笔记本驱动需要升级支持新的无线协议;2.以下哪一种无线技术属于开放式访问AA.SSID B.WEP C.WPA D.WPA23.以下那一条语句是标准ACLAB.access-list 110 deny ip any any4.在路由器上进行ACL故障排查的时候,什么命令能用来确定ACL是否影响了哪些接口DA.show ip access-liseB.show access-listC.list ipinterfadeD.show ip interface二、填空题1.在无线局域网中,无线路由器充当有限局域网中交换机、路由器和接入点的角色;2.AES加密,身份认证,动态密钥管理功能;3.Telnet,只允许使用SSH远程登陆路由器;4.有效的网络编址方案有可扩展性、可靠性、灵活性、动态性、可用性特性;5.网络中已经选好了DR和BDR,请问加入了一个有更高router-id的路由器时,DR或BDR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三、简答题1.无线局域网有哪些组件构成,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无线局域网组件:无线网卡、AP和无线路由器;1 无线网卡:用户用来接受发送射频信号;2 AP:将无线客户端或工作站连接到有线局域网;3 无线路由器:其可充当AP、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角色;同时它还直接有执行接入、连接有线设备、连接其他网络基础架构的功能;2.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答: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威胁:1 大多数的无线设备预先对WLAN设置的安全标准不完善,导致对终端用户的数据信息被攻击;如:WEP密钥缺陷导致的攻击;2 IEEE 和IEEE 使用免授权的频段可能会被日常无线产品包括无绳电话和微波炉干扰,攻击者利用这些想BBS发布信息,导致客户站使用的冲突避免功能瘫痪,最终导致通信中断等等;3.简述ISO提出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内容;答:一安全机制即用来实施安全服务的机制,安全机制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通用的;1 特定安全机制包含以下八种:a. 加密机制b.数字签名机制 d. 数据完整性机制 f. 流量填充机制 h. 公正机制c. 访问控制机制 e. 认证机制g. 路由控制机制2 通用安全机制包含五种:a. 功能可信机制 c. 时间检测机制b.安全标记机制 d. 安全审计机制第8 / 12页e. 安全回复机制二安全服务即用于防止安全威胁、提供数据处理和传输安全的方法,可分为如下五种: 1认证服务 2访问控制 3数据机密性服务 4数据完整性服务 5不可否认服务计算机组网技术作业4一、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什么命令能加密所有明文口令B第9 / 12页A.Routerconfigpassword-encryption B.Routerconfig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C.Router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D.Routerpassword-encryption2.以下哪一条aaa统计命令能用来记录用户在路由器上的终端会话的起始和终结的时间CA.aaa accounting network start-stop tacacs+ B.aaa accounting system start-stop tacacs+ C.aaa accounting exec start-stop tacacs+ D.aaa ac-counting connection start-stop tacacs+ 3.请问以下配置中,R1的OSPF路由器ID是什么B R1configinterface s0/0/04.以太网上默认的OSPF Hello信息间隔时间是多少A A.10s B.20s C.30s D.40s 二、简答题第10 / 12页1.防火墙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答:根据实现形式不同,防火墙可以分为四种及其特点如下:1 在路由器集成的防火墙:这种防火墙一般是基于ACL进行包过滤机制的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层;缺点是ACL是主要基于IP地址和端口号,一旦放行,端口就永远打开了,并且不支持动态的应用程序过滤;此种防火墙在倾向于使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力求简单化管理的中小企业很受欢迎;2 专用的硬件防火墙:此防火墙的特点是能提供由路由器集成的防火墙的所有功能,而且在满足安全的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性能,较好的性价比下提供较强的安全防范机制;3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ice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也称为应用网关,可以具有至少两个功能:a:应用层过滤功能,在主机之间扮演中间媒介,可以实现双向限制功能;b:代理服务器功能,通过缓存数据提高访问效率;缺点是在数据交换频繁时,会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4 专用软件防火墙:优点是功能强大,易于扩展,性价比高;缺点是性能弱于硬件防火墙;2.简述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有哪些阶段及工作内容;答: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共分为五个阶段及工作内容详细如下:1 规划阶段:此阶段要对项目有个整体和具体的技术方面的了解,对用户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开始项目设计工作;2 设计阶段:此阶段要根据前阶段的了解,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并请专家用户把关,进行修改,通过论证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工作;3 实施阶段:此阶段应具体进行项目实施、测试、排错等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工程项目;4 验收阶段:完成项目之后,要请专家和用户评价验收;5 运行和维护阶段:在此阶段,等待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总结项目工作;第11 / 12页3.简述进行局域网布线过程中需考虑的介质因素;答:在进行局域网中的物理介质选择时,应至少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 线缆支持的最大传输距离;例如:线缆是需要覆盖一个房间还是跨楼传输信号;2 成本;例如:预算能否负担光纤这种比较昂贵的类型;3 带宽需求;如:选择的介质技术能否提供足够的带宽;4 安装难易程度;如:能够自己安装,还是必须由厂商进行安装;。

以太网组网技术问答

以太网组网技术问答

第三章以太网组网技术一、选择题1、对于用集线器连接的共享式以太网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

A.集线器可以放大所接收的信号。

B.集线器将信息帧只发送给信息帧的目的地址所连接的端口。

C.集线器所有节点属于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

D.10M和100M的集线器不可以互连。

2、在IEEE802.3的标准网络中,10BASE-TX所采用的传输介质是()。

CA.粗缆B.细缆C.双绞线D.光纤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4、非屏蔽双绞线的直通缆可用于下列哪两种设备间的通信(不使用专用级联口)()。

BCA. 集线器到集线器B.PC到集线器C.PC到交换机D.PC到PC5、在某办公室内铺设一个小型局域网,总共有8台PC机需要通过两台集线器连接起来。

采用的线缆类型为3类双绞线。

则理论上任意两台PC机的最大间隔距离是()。

BA.300米B.100米C.200米D.500米6、以太网10BASE-T标准中,其拓扑结构为(1)型,数据传输率为(2),传输介质为(3),必须采用(2)的网卡和(2)的集线器。

B(1)A.总线 B.星型 C.环型(2)D.10M E.100M F.10M/100M自适应(3)G.同轴电缆 H.3类以上UTP电缆 I.5类以上UTP电缆7、根据多集线器级联的100M以太网配置原则,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A.必须使用100M或100M/10M自适应网卡B.必须使用100BASE-TX集线器C.可以使用3类以上UTP电缆D.整个网络的最大覆盖范围为205M8、以太网10BASE-TX标准中,其拓扑结构为(1)型,数据传输率为(2),传输介质为(3),必须采用A(2)的网卡和(2)的集线器。

(1)A.总线 B.星型 C.环型(2)D.10M E.100M F.10M/100M自适应(3)G.同轴电缆 H.3类以上UTP电缆 I.5类以上UTP电缆9、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第3章 局域网基础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第3章 局域网基础

第3章局域网基础【考点一】局域网基本概念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用于机关、公司、校园、军营、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连网的需求。

(2)局域网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 000 Mbps)、低误码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环境。

(3)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2.局域网拓扑构型局域网在网络拓扑上主要采用了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结构;在网络传输介质上主要采用了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

3.局域网传输介质类型与特点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与无线通信信道。

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可以分为两类: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与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kede Twisted Pair)。

【考点二】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目前被普遍采用并形成国际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带有冲突检测的域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2)令牌总线(Token Bus)方法。

(3)令牌环(Token Ring)方法。

1.IEEE 802模型与协议IEE 802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是:(1)IEEE 802.1标准,它包括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2)IEEE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与服务。

(3)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4)IEE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5)IEEE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及答案3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及答案3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及答案第3章数据链路层一、单项选择题1.以太网可以采用的传输介质有( )。

A. 光纤B. 双绞线C.同轴电缆D.以上均可以2.目前,最流行的以太网组网的拓扑结构是()。

A.A. 总线结构B. 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D. 网状结构3.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连时要求()A.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相同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协议可不同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协议相同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可不同4.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A.1倍B. 2倍C.4倍D. 2.5倍5.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解决了()。

A.站点检测到冲突后延迟发送的时间B.站点检测到冲突后继续等待的时间C. 站点是如何对冲突进行检测D.站点如何避免冲突6.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A.内存中B.网卡上C.硬盘上D.高速缓冲区7.下面关于以太网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A.数据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B.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C.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三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D.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于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收8.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A.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9.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10.以太网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A.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B.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C.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D.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11.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滤B.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C.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VLAND.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12.10BASE T采用的是( )的物理连接结构。

第三章 局域网交换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局域网交换练习题参考答案

Operational Trunking Encapsulation: dot1q
egotiation of Trunking: disabled
Access Mode VLAN: 0((inactive))
Trunking Native Mode VLAN: 1(default)
Trunking VLANs Enabled: all
以确定是否转发数据
C、直通式交换:交换机只转发长度大于 64 字节的数据帧,而隔离掉小于 64
字节的数据
D、这些说法全部正确
10、生成树协议的国际标准是哪个?( C )
A、IEEE 802.2
B、IEEE 802.2SNAP
C、IEEE 802.1d
D、IEEE 803.3
11、按照 IEEE 802.1d 协议,当交换机端口处于( C )状态时,既可以学习
Trunking VLANs active: 1,2
Pruning VLANs Enabled: 2-1001
Priority for untagged frames: 0
Override vlan tag priority: FALSE
Voice VLAN: none
在这个例子中,端口 fa0/1 的链路模式被设置为( D ) 状态,默认的
D、ATM 交换机根据虚电路标识和 MAC 地址进行交换
6、第三层交换根据( B )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A、MAC 地址
B、IP 地址
C、端口号 D、应用协议
7、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可以看做一个( A )。
A、冲突域
B、广播域
C、管理域 D、阻塞域
8、以下对存储转发式描述正确的是? ( C )

计算机组网技术试题(答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试题(答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路由发生在TCP/IP模型的( B )。

A.应用层B.网络层C.传输层D.物理层2.二层交换机根据( D )信息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帧。

A.源MAC地址B.源IP地址C.目的端口地址D.目的MAC地址3.PC用( A )命令验证处于交换机连接的相同局域网中的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A.ping IP地址B.tracert IP地址C.traceroute IP地址D.arp IP地址4.交换机的( D )模式允许进行设备线路配置.例如远程访问线路的配置。

A、用户B、特权C、全局配置D、线路配置5.( B )命令被用来验证中继链路的配置状态。

A.show interfaces vlan B.show interfaces trunkC.show interfaces switchport D.show ip interface brief6.交换机上( A )VLAN是默认可以修改和删除的。

A.2~1001 B.1~1001C.1~1002 D.2~10057.交换机查MAC表发现数据帧目的MAC地址对应的转发端口号后直接转发数据帧到该端口;如果查表之后仍然不知道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号.交换机将帧转发到除了接收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这是交换机的( B )功能。

A、学习B、转发C、过滤D、其他8.以太网使用物理地址的原因是( A )。

A.在二层唯一确定一台设备B.允许设备在不同网络中通信C.区分二层和三层数据包D.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网络中通信9.( A )可用于广域网连接。

A.PPP B.WAPC.WEP D.Ethernet10.路由器的( C )模式允许进行整个设备的整体配置。

A、用户B、特权C、全局配置D、线路配置11.路由器( C ).才能正常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A.周期性发送更新信息B.发送整个路由表给所有的路由器C.依靠邻居发送的更新来更新路由表D.在数据库中维护整个网络拓扑12.有8个局域网.每个局域网都包含5~26个主机.则子网掩码是( D )才合适。

计算机网络第3章试题

计算机网络第3章试题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编码:任课教师:【录入】【章节】第3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单选题】1、在网络工程中通常用的线缆标准为_________。

A.568AB.568BC.586AD.586B答案:B难度:分值:知识点:评析:2、以下信道中哪一种是广播共享信道_________。

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信道B.频份多路复用信道C.时分多路复用信道D.以上三种都是共享广播信道答案:A难度:分值:知识点:评析:3、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_________。

A.网络层B.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D.介质访问控制层答案:A难度:分值:知识点:评析:4、在下列网间连接器中,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网络互连_________。

A.中继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答案:B难度:分值:知识点:评析:5、有关集线器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集线器只能提供信号的放大功能,不能中转信号B.集线器可以堆叠级连使用,线路总长度不能超过以太网最大网段长度;C.集线器只包含物理层协议;D.使用集线器的计算机网络中,当一方在发送时,其他机器不能发送答案:A难度:分值:知识点:评析:6、计算机在局域网络上的硬件地址也可以称为MAC地址,这是因为________。

A.硬件地址是传输数据时,在传输媒介访问控制层用到的地址B.它是物理地址,MAC是物理地址的简称C.它是物理层地址,MAC是物理层的简称D.它是链路层地址,MAC是链路层的简称答案:A难度:分值:知识点:评析:7、以下关于MA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MAC地址在每次启动后都会改变B.MAC地址一共有48比特,它们从出厂时就被固化在网卡中C.MAC地址也称做物理地址,或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的硬件地址D.MAC地址每次启动后都不会变化答案:A难度:分值:知识点:评析:8、本地网络上的主机通过下列所述的那种方式查找其它的网络设备________。

A.端口号B.硬件地址C.默认网关D.逻辑网络地址答案:B难度:分值:知识点:评析:9、有关虚拟局域网的概念,下面哪个说法不正确_________。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三级考试科目之一,关于局域网基础知识点大家都复习得怎么样呢?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三章局域网基础本单元概览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二、以太网三、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四、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五、无线局域网六、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工作原理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三要素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特点的三要数: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局域网与广域网的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因此其基本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局域网采用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广域网采用存储转发。

局域网在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其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

网络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

A.总线拓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介质方式。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好。

特点: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总线上,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所有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介质,因此会有冲突出现,导致传输失败,必须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B.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环型网络拓扑是结点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的数据沿着同一个方向逐站传输。

环型结构中,多个站点共享一条环通路,为了确定哪个结点可以发送数据,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环型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和接收的控制逻辑。

C.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存在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通过点-点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转接。

优点是:结构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存在损耗,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 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 错误。中继器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完成 物理线路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 数据相同。 一般情况下,中继器的两端连接的是相同的媒体,但 有的中继器也可以完成不同媒体的转接工作。 从理论上讲中继器的使用是无限的,网络也因此可以 无限延长。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络标准中都 对信号的延迟范围作了具体的规定,中继器只能在此 规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工作,否则会引起网络故障。 以太网络标准中就约定了一个以太网上只允许出现5个 网段,最多使用4个中继器,而且其中只有3个网段可 以挂接计算机终端。



网桥是一个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之间在网络 体系结构第二层上建立连接的桥梁。 网络交换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 化的网络解决方案。交换机是这种结构化网络 中的核心设备。 路由器是在网络层的互联设备,用于连接多个 逻辑上分开的网络,路由与分组转发是其主要 功能。
3.1.1 服务器

服务器的英文名称为Server,指的是在 网络环境中为客户机(Client)提供各 种服务的特殊的专用计算机。在网络中, 服务器承担着数据的存储、转发、发布 等关键任务,是各类基于客户机/服务器 (C/S)模式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部分。
1.网桥的结构


图3-6给出了一个网桥的内部结构要点。最简单的网桥有两个端口, 复杂的网桥可以有更多的端口。网桥的每个端口与一个网段相连。 图3-6的网桥,其端口1与网段A相连,端口2连接到网段B。网桥从 端口接收到网段上传送的各种帧。每当收到一个帧时,就先暂存 在其缓存中。若此帧未出现差错且欲发往的目的站MAC地址属于另 一个网段,则通过查找转发表,将收到的帧通过对应的端口转发 出去。若该帧出现差错,则丢弃此帧。因此,仅在同一个网段中 通信的帧不会被网桥转发到另一个网段去,因此不会加重整个网 络的负担。例如,设网段A上的三个站H1、H2、H3的MAC地址分别 为MAC1、MAC2、MAC3;网段B上的三个站H4、H5、H6的MAC地址分 别为MAC4、MAC5、MAC6。若网桥的端口1收到站H1发给站H5的帧, 则在查找转发表后,把这个帧送到端口2转发给网段B,然后再传 给站H5。若端口1收到站H1发给站H2的帧,由于目的站对应的端口 就是这个帧进入网桥的端口1,表明不需要经过网桥转发,于是丢 弃这个帧。 网桥是通过内部的端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来完成上述操作 的。转发表也叫做转发数据库或路由目录。
3.1.4 中继器

中继器(RP Repeater)又称为转发器,是连接网络线 路的一种装置,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 双向转发工作,如图3-2所示为中继器的一种。中继器 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 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
图3-4 集线器将多个网段连接 形成一个局域网
主干集线器
集线器 网段2 集线器
网段1 集线器
网段3
集线器
(2)一个集线器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通过RJ-45插头 用两对双绞线与一个工作站上的网卡相连。因此,一 个集线器很像一个多端口的转发器。 (3)集线器和转发器都工作在物理层,它的每个端口都 具有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功能。当集线器的某个端口接 收到工作站发来的比特时,简单地将该比特向所有其 他端口转发。若两个端口同时有信号输入(即发生碰 撞),那么所有的端口都收不到正确的帧。 (4)集线器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 消。这样就可使端口转发出去的较强信号不致于对该 端口接收到的较弱信号产生干扰。每个比特在转发之 前还要进行再生整形并重新定时。
1.网络服务器的作用
(1)文件服务。 (2)打印服务。 (3)通信服务。 (4)电子邮件服务。 (5)WWW服务。
2.网络服务器的分类
按应用层次划分是服务器最为普遍的一种划 分方法,它主要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应用的 层次(或服务器的档次来)来划分。按这种 划分方法,服务器可分为入门级服务器、工 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 器。 (1)入门级服务器。 (2)工作组服务器。 (3)部门级服务器。 (4)企业级服务器。

3.1.2 工作站
1.工作站的用途 顾名思义,网络工作站是指从事上网操 作的主机系统。网络用户通过操作网络 工作站使用网络,完成自己的网络工作。 网络工作站常常简称为工作站(Work Station)。与服务器系统相比,网络工 作站的最大特点就是配置低,面向一般 网络用户使用。
2.工作站的分类

网卡必须具备两大技术:网卡驱动程序 和I/O技术。驱动程序使网卡和网络操作 系统兼容,实现PC机与网络的通信。I/O 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总线实现PC和网卡之 间的通信。网卡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 的元素。在计算机局域网络中,如果有 一台计算机没有网卡,那么这台计算机 将不能和其他计算机通信,也就是说, 这台计算机和网络是孤立的。
图3-6 网桥的内部结构
网桥
站表
端口管理 软件
网桥协议 实体
站地址 端口 1 ① 1 ② ③ 1 2 ④ 2 ⑤ ⑥ 2 端口2
网桥
端口1
缓存
网段A ① ② ③ ④
网段B ⑤ ⑥
2.网桥的特点
(1)过滤通信量。网桥工作在链路层的MAC子层,可以 使局域网各网段成为隔离的碰撞域,从而减轻了扩展 的局域网上的负荷,同时也减小了在扩展的局域网上 的帧的平均时延。工作在物理层的转发器就没有网桥 的这种过滤通信量的功能。 (2)扩大了物理范围,因而增加了整个局域网上工作站 的最大数目。 (3)提高了可靠性。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一般只影响个 别网段。 (4)可互联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如 10Mbps和100Mbps以太网)的局域网。
集线器的特点如下:
(1)表面上看,使用集线器的局域网在物理上是一个星 型网,但由于集线器使用电子器件模拟实际电缆线的 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 行。也就是说,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 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CSMA/CD协议,并共享 逻辑上的总线。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必须竞争对传输 媒体的控制,并且在一个特定时间至多只有一台计算 机能够发送数据。因此,这种10Base-T以太网又称为 星型总线(star-shaper bus)。用集线器可将多个网 段连接可形成一个大的局域网,如图3-4所示。

网卡(NIC)插在计算机的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 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他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 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 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它的基本功能为:从并行到 串行的数据转换,包的装配和拆装,网络存取控制, 数据缓存和网络信号。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网卡。它 的主要工作原理为:整理计算机上发往网线上的数据 并将数据分解为适当大小的数据包之后向网络上发送 出去。对网卡而言,每块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网络节 点地址,是网卡生产厂家在生产时烧入ROM中的,且保 证绝对不会重复。
网桥也有一些缺点
(1)由于网桥对接收的帧要先存储和查找转发 表,然后才转发,这就增加了时延。 (2)在MAC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当网络上 的负荷很重时,网桥中的缓存可能不够而发生 溢出,以致产生帧丢失现象。 (3)使用网桥扩展的局域网称为一个广播域。 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 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 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 谓的广播风暴。
按照配置的不同,工作站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1)商用台式个人计算机(含笔记本)。 (2)无盘工作站(Diskless Workstation)。 (3)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NC)。 (4)移动网络终端(Mobile Network Terminal)。 另外,按照工作站的特殊用途,可以把工作站分成以下 几种: (1)用户工作站。 (2)网管工作站。 (3)安全工作站。
3.1.5 集线器

集线器也称为集散器或HUB,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多端 口中继器,作为网络传输介质间的中央节点,它克服 了介质单一通道的缺陷。图3-3为集线器的图示。以集 线器为中心的优点是:当网络系统中某条线路或某节 点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网络上其他节点的正常工作。



集线器可分为无源(Passive)集线器、有源(Active) 集线器和智能(Intelligent)集线器。 无源集线器只负责把多段介质连接在一起,不对信号 作任何处理,每种介质段只允许扩展到最大有效距离 的一半。 有源集线器类似于无源集线器,但它具有对传输信号 进行再生和放大从而扩展介质长度的功能。 智能集线器除具有有源集线器的功能外,还可将网络 的部分功能集成到集线器中,如网络管理、选择网络 传输线路等。 集线器的端口类型有两种:一类用于连接RJ-45端口, 这类端口可以是8、12、16、24个等。另一类用于连接 粗缆的AUI端口等向上连接的端口。
3.1.3 网络适配器

网络适配器,又称为网卡,是将工作站 或服务器连到网络上,实现数据转换和 电信号匹配,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
1.网络适配基本的部 件之一,可以说是必备的。网卡,通常又称为 网络卡或网络接口卡,英文简称NIC,全称为 Network Interface Card,如图3-1所示。
3.1 网络设备概述

主要讲解局域网的设备组成、设备连接 及设备配置,其中包括组成局域网的基 本设备(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和实现 网络互联的设备。这里涉及到的网络设 备有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适配器(网 卡)、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 以及路由器。


服务器或工作站是局域网资源的主要载体,是 网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 网络适配器是将工作站或服务器连到网络上, 实现数据转换和电信号匹配,实现资源共享和 相互通信。 中继器是连接网络线路的一种装置,常用于两 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 集线器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作为网络 传输介质间的中央节点,它克服了介质单一通 道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