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前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农作物秸秆是指农田中废弃的作物茎、根、叶和秧等植物组织残留物。
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避免农田的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有效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下面将介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和经济效益。
1. 秸秆还田:将秸秆还入农田,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土壤改良。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并且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秸秆发酵堆肥:将秸秆进行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料。
秸秆发酵堆肥可以提高秸秆中养分的利用率,减少秸秆中的杂草种子和病菌的传播,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
发酵堆肥还可以生成大量的有机质和益生菌,有利于土壤的生态环境修复。
3. 秸秆制成颗粒饲料:将秸秆经过粉碎、压制和造粒等工艺处理,制成颗粒饲料。
秸秆颗粒饲料可以作为农牧业的饲料资源,替代传统的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
秸秆颗粒饲料还可以作为发电厂的生物质燃料,用于替代煤炭,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 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将秸秆经过热解、气化和液化等工艺处理,制成生物质燃料。
秸秆生物质燃料可以作为工业和民用的燃料资源,替代燃煤和化石燃料,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消耗。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秸秆还田和发酵堆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秸秆制成颗粒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燃煤,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节约资源成本: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减少秸秆的废弃量,节约土地资源;秸秆综合利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化肥成本,节约化肥资源。
3. 增加农民收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
农民可以通过销售秸秆颗粒饲料、秸秆生物质燃料和秸秆有机肥料等产品,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汇报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汇报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所剩下的茎秆和叶子,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过去,秸秆大多被焚烧或堆放在田地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下面将对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情况做一份汇报。
一、秸秆综合利用最新情况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我们在农村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通过粉碎秸秆后还田,既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又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其次,我们鼓励农民将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利用,推广秸秆颗粒燃料和秸秆包覆饲料的生产和利用,提高农村生活和生产用能的自给能力。
另外,我们鼓励农村进行秸秆生物质化肥的研发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认知度不够,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
其次,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加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当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缺乏完整的市场体系和产业配套设施。
三、下一步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其次,加强对秸秆收集、运输和加工设施的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另外,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投资者参与,促进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积极影响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推进,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产品价值链的效益,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秸秆综合利用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五、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展望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告

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茎秆、根系、叶片及其他植物部分。
传统上,秸秆是直接用于养殖、燃烧或堆肥等传统利用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本报告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调研,并总结了目前的利用方式。
一、秸秆利用的现状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秸秆约为10亿吨,而开展综合利用的比例不到20%。
而在我国,秸秆的年产量高达1.5亿吨,其中仅有30%得到综合利用。
目前,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饲料、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和工业原料等。
饲料利用是将秸秆加工成适合动物食用的饲料,例如秸秆粉碎后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
生物质能源利用主要是将秸秆通过发酵、压榨等方式转化为生物质燃料。
有机肥料利用是通过将秸秆进行堆肥,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用。
工业原料利用主要指将秸秆进行深加工,生产纸张、纺织品、建材等产品。
二、秸秆综合利用的挑战与问题目前,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秸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不佳,不利于集中进行综合利用。
其次,秸秆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导致其转化效率较低。
此外,秸秆利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水、废渣等副产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为了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挑战和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秸秆预处理技术:通过机械、化学等方式对秸秆进行预处理,改变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转化效率。
2. 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液体等能源形式,以及将秸秆制成肥料、纸张、纺织品等工业原料。
3. 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循环:通过秸秆碳循环、能量循环等方式,实现秸秆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四、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为了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政府支持政策: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户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植物茎、秆和叶子等。
传统上,农作物秸秆往往被视为农业废弃物而被焚烧或堆放,这不仅浪费资源,还产生了环境污染。
而如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1. 编织工艺:将农作物秸秆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和家居用品,如篮子、垫子、帽子等。
这种方式利用了秸秆的强度和柔韧性,将其加工成美观实用的产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 生物质能源利用:将农作物秸秆通过压碎、发酵等处理方法,转化成生物质能源,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土壤改良:农作物秸秆经过堆肥等处理方式,可以用作有机肥料,用于农田土壤改良。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养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 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蛋白质、酚类化合物等,可以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的生产。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价值,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具体而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带来以下经济效益:1. 资源价值:通过秸秆编织、生物质能源等方式利用农作物秸秆,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2. 就业机会: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涉及了编织、加工、销售等环节,可以为农民和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
3. 农田肥力提升:将农作物秸秆用作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从而带来农民的经济收益。
4. 降低生产成本: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5. 新兴产业发展: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将配制好的基料进行堆制发酵,通过微生 物的作用,使基料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 降解为可被食用菌利用的营养物质。
在发酵好的基料上接种食用菌菌种,并进行 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促进食用菌 的生长。
其他基料应用
生物质燃料
将农作物秸秆压缩成型,可作 为生物质燃料使用,具有环保
、可再生的优点。
纸张制造
利用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成 分,可以生产纸张,实现资源 的循环利用。
05 秸秆材料化利用
材料化利用途径
秸秆纤维提取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提取秸秆中的纤维,用于制造纸张、无纺布等 产品。
秸秆塑料
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成分,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生产 可降解塑料。
秸秆炭化
将秸秆在高温下炭化,得到活性炭或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水处理 等领域。
秸秆人造板技术
原料处理
对秸秆进行破碎、干燥、施胶等预处理,以满足人造板生产工艺 要求。
防止病虫害传播
秸秆中可能携带病虫害,直接还田可 能增加病虫害传播的风险,需要进行 必要的处理。
03 秸秆饲料化利用
饲料化利用意义
缓解饲料资源短缺
将秸秆转化为饲料,可以充分利 用农作物废弃物,缓解饲料资源
短缺的问题。
降低养殖成本
秸秆作为饲料的原料之一,价格相 对较低,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堆沤还田
将秸秆堆积起来,加入适 量的水、微生物菌剂等, 进行高温堆肥,待其充分 腐熟后再施入农田。
过腹还田
将秸秆作为饲料喂养牲畜, 牲畜排泄物再施入农田, 实现秸秆的间接还田。
注意事项与问题
适量还田
考虑地域差异
过量还田可能导致土壤碳氮比失衡, 影响作物生长,因此需要控制还田量。
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剩余的茎秆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农业废弃物。
然而,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力进行综合利用。
本文将就如何综合利用秸秆提出10个建议。
一、生物质能源利用1. 秸秆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如秸秆颗粒、秸秆煤等,用于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农田有机肥利用2. 将秸秆还田,作为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
三、动物饲料利用3. 秸秆经过发酵和处理,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提供能量和纤维,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四、菌类培养利用4. 秸秆可以用作菌类的培养基,如蘑菇、平菇等,利用秸秆的纤维素和养分,培养出高品质的食用菌。
五、纸张制造利用5. 秸秆纤维可用于纸张制造,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加工,可以生产出环保型的秸秆纸。
六、建筑材料利用6. 秸秆可以制作成秸秆板材,用于建筑装饰和家具制造,具有轻质、环保的特点。
七、生物降解材料利用7. 秸秆可以制作成生物降解材料,如秸秆餐具、秸秆包装材料等,可替代传统的塑料制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八、生物质化学品利用8. 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技术,转化为生物质化学品,如生物塑料、生物涂料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九、生物炭制造利用9. 秸秆经过热解处理,可以制成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水质净化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十、生物气体利用10. 秸秆可以通过生物气化技术转化为生物气体,如沼气、生物燃气等,用于发电、供暖等用途,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秸秆的综合利用具有多种形式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各级政府和农民应加强合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秸秆综合利用方案范文

秸秆综合利用方案范文引言概述秸秆是农田丰收后的一种副产品,传统上往往被焚烧或直接废弃,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秸秆综合利用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资源化利用、环保与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一种秸秆综合利用的范文。
一、秸秆资源化利用1.1 秸秆生物质能源开发1.1.1 利用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将秸秆进行生物质颗粒化,作为可再生能源。
1.1.2 构建秸秆生物质能源发电站,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电力。
1.1.3 发展秸秆燃气化技术,生产代替天然气的生物质燃气。
1.2 秸秆有机肥料生产1.2.1 设立秸秆有机肥料厂,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
1.2.2 推广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1.2.3 向农户提供秸秆有机肥料,并进行技术培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秸秆制浆造纸工业1.3.1 建设秸秆制浆造纸厂,采用先进的纤维提取技术,生产高质量的秸秆浆。
1.3.2 制定秸秆造纸标准,推动秸秆浆在包装、卫生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1.3.3 进行与造纸相关的科研与技术创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附加值。
二、环保效益2.1 减少焚烧对环境的影响2.1.1 减少秸秆焚烧,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2.1.2 减缓土壤贫瘠化进程,保护生态环境。
2.1.3 缓解农村火灾风险,提高农村环境安全性。
2.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2.1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2.2 秸秆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对化肥的需求,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2.2.3 秸秆综合利用方案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经济效益3.1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3.1.1 秸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3.1.2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3.1.3 提高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2 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3.2.1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各个环节形成循环,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模式。
农村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打 捆 机)秸 秆 粉 碎 机 械 ( 草机 、 丝 揉 碎 机 )青 贮 、 铡 揉 、 设 备 及装 料 与卸料 设备 等 。
21 农 作物 秸秆 栽 培食 用茵技 术 .. 4 农 作 物秸 秆 含
麦、 玉米 和油菜 等, 种植 制度 以稻 麦( ) 油 两熟 制 为主 , 农作 物秸秆 资源丰 富。 江苏省每 年可生 产农作 物秸秆 近 3 t位列 全 国第 四。 全部用 作饲料 , 7M , 如 折算 相 当
饲 料 、 料及 副业 生产 的原 料等 。 秆 作为 重要 的生 燃 秸 物 质资 源, 能量 基本 和 玉米 、淀 粉 的 总能量 相 当 。 总 秸 秆燃 烧 值 约 为标 准 煤 的 5 %, 秆 蛋 白质 含 量 约 0 秸 5 纤 维 素含 量在 3%左 右 , 含有 一 定量 的钙 、 %, 0 还 磷 等 矿物 质 , 普 通 秸 秆 的营 养 价 值平 均 与 02 粮 1 t .5t 食 的营养 价值相 当。专 家测 算 , 每生 产 1 玉米 可 产 t 2 秸秆 , 生产 1 稻 谷 和小麦 可产 1 秸秆 。 t 每 t t
13 有利 于形成 秸秆 产 业链 。 富 民工 程 . 是
生产原料的来源。 同时, 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可 作 为优 质有 机 肥还 田。例 如利 用 机械 化生 产栽 培 食
经 济 和生 态 问题 , 加 了社 会 负 担 , 为 政 府 关 心 、 增 成
2 国内外秸秆处理和 资源化利用现状
21 国内现 状 .
211 农 作 物秸 秆 收获 还 田机械 化技 术 ..
秸秆还 田
社会 关 注 的 热点 和 难 点 。农 作 物 秸 秆 的综 合 利 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郭帅摘要:根据河北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综合利用不力,秸秆浪费现象严重的现状,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查和试验,阐述了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并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节本增效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综合利用秸秆产量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的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
它地处温带,北部山地,高原地区一年一熟,平原,丘陵地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种类丰富。
山地,丘陵地区以种植果树为主,昌黎县苹果,宜华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沧州金丝小枣和阜平,赞皇大枣等都是著名果品。
主要大田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棉花,花生,糖用甜菜和麻类等。
㈠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必要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以及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对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可行性:现在国内外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蓬勃发展,包括: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等等。
其中,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在已日臻成熟,直接燃烧秸秆的先进设备已投放市场,生物质供热,发电或热电联产已成为现实;在秸秆饲料方面,秸秆经过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在自然条件下能迅速繁殖并高效分泌纤维分解酶的工程菌,利用这种特殊的工程菌以及在相关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对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革命的颠覆,使其所含有的粗纤维降解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㈡现状:我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年产量可达7亿多吨,但是由于这一可再生资源组分多,结构复杂,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
当前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高值化利用量大,面广且具可再生性的秸秆资源。
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河北年产各类生物秸秆总量达9000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秸秆的废弃和焚烧。
废弃的秸秆会污染环境,焚烧危害则更大,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地表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交通事故,会引发火灾,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国政府及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到政策制定、项目扶持,并从战略高度上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规划和行动部署。
例如:从“七五”时期就已经着手秸秆的能源利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等。
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发面,例如:我国在这些发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现在技术还不够成熟。
秸秆本身成分的复杂性造成分离这些成分的困难,农民还没有充分了解秸秆的用途等等。
㈣秸秆的用途秸秆中主要含有氮、磷、钾、钙、硫、等营养元素,秸秆综合利用一般可归纳为肥料、饲料、燃料和工业原料,俗称“四料”。
秸秆的用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秸秆肥料利用和加工、秸秆饲料利用和加工、秸秆燃料利用和加工、秸秆工业原料利用和加工。
(1)做燃料。
秸秆气化,形成可燃气体,是农村节能环保的清洁燃料;过去农村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农民把秸秆做为燃料做饭、取暖,烟熏火燎,不卫生。
近年来出现了秸秆气化技术,通过对秸秆不完全燃烧或干馏,获得可燃气做燃料,也有将秸秆通过生物发酵产生沼气做燃料,但应用很少(2)做饲料。
秸秆加工成饲料,既解决了冬季牲畜饲料缺乏问题,又节约了饲料粮;过去每家每户为生活、生产单元,秸秆是喂养牛、羊的主要饲料。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耕畜将逐渐减少。
即使是当前,养殖大户利用秸秆喂养用量很小。
(3)做肥料。
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过去农村把大量秸秆沤肥施田或过腹还田,随着农用化肥被广泛利用后,传统的沤肥逐渐减少了。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示范推广了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4)秸秆可以培育平菇、木耳等食用菌,但所消耗的秸秆量微乎其微。
主要用于造纸,还有少量用于制帘栅、保温材料等生产加工材料,用做化工材料的就更少了。
㈤关于河北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的优势与目前存在的问题(1)关于用秸秆做燃料。
虽然气化技术虽是一项很好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不失其为“消化”秸秆的好方法,但就目前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农民在有吃穿保证之后,希望改善的生活条件主要是房屋、电视、电话、交通工具,已有的煤炭燃料也较方便卫生,改用秸秆做燃料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再说建设农村秸秆气化系统投资大,技术标准不高,加之秸秆储存占地大,消耗量不多,按建设供400 户用气的气化站,每年仅消耗秸秆800 t,与秸秆产量相比,数量也很少。
(2)关于用秸秆做饲料。
河北的皮毛养殖业比较多,主要在唐山、秦皇岛、沧州、衡水一带。
其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虽然个别养殖户进行秸秆青贮,但是数量很少,黄贮数量就更少了(3)关于用秸秆做肥料。
农民以前就有这一传统习惯,对此也有一定认识。
目前,随着化肥的使用,收入的增加,为了图方便省事,一烧了之,造成土壤板结、肥力降低,且污染环境。
实行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做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可是最近那几年,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秸秆还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河北省的秸秆在工业原料方面主要用于造纸等,但是产生了利用率不高,产生废水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其它的方面利用不是很大,由于在这方面的工业发展不是很快,估计在最近几年,秸秆在这方面的利用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㈥解决河北省秸秆利用的出路针对高平市秸秆综合利用的实际,经综合考证,用秸秆做肥料是秸秆“五料”的首选,也是当前解决秸秆的最好出路。
那么如何把秸秆转化为肥料?采取哪种方式方法最好呢?结论只有一个,就是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近年来,农机部门先后实施了国家、省机械化旱作农业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
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对农田不进行耕翻、耙耱等作业,实施作物残茬覆盖和留茬固土,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降雨入渗,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效益:这样可以减少作业工序,降低劳动成本,节本增效明显,改良土壤质地,增加作物产量。
②社会效益:可以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由一产转向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可以加快河北省的农业化进程。
③生态效益。
保护性耕作实行秸秆覆盖还田,不仅抑止了水土流失,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大风扬尘,而且还有效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
近几年,河北省屡次遭到恶劣气候的影响造成小麦和玉米大面积减产,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解决秸秆问题,而且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㈦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造福中国、还利于民的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秸秆利用技术目前我国的秸秆利用技术,还处于粗加工阶段。
要真正把秸秆变成升值较高的深加工产品,其根本出路还得依靠科学技术。
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2) 不同作物秸秆的有机质成份基本相似,但根据不同用途则应有所选择。
用作饲料和食用菌基料要求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要高,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的含量要低;作为建筑材料和能源材料要求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和热值要高,蛋白质\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关系不大。
(3)推广新型建材、燃气和造纸黑液治理技术。
近年来,使用已趋成熟的秸秆轻体板、轻型墙体。
隔板、蜂窝蕊复合轻质板技术等,生产出大批量的建筑和装修材料以代替木材原料,可作板式组合家具、包装箱等。
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美观大方而受到用户的欢迎。
同时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高的利税收入。
主要参考文献(1)编辑出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主办:河北农业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河北省保定市语种:中文ISSN:1000-1573(2)《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23期(3)《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孟海冰许飞鸣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4)《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理论与应用》陈洪章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5)张雪松,朱建良. 秸秆的利用与深加工[J].化工时刊,2004 ,18(7)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1 ,04 :33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