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水C. 盐酸D. 二氧化碳2. 在化学式HCl中,Cl表示:A. 铁钉B. 氯气C. 氢气D. 盐酸3. 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是指:A. 参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B. 发生变化的物质C. 参与反应前的物质D. 生成的副产物4. 关于物质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性质不会受到条件的影响B. 物质的性质可以改变C. 物质的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反应改变D. 物质的性质不重要5.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A. 氧气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 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C. 物质自身发生化学反应D. 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二、填空题1. 乙烯是由______和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2. 玻璃是一种______物质。
3. 在化学方程式中,箭头的左边表示______,右边表示______。
4. 化学式H2O表示一分子______。
5. 空气中氧气的化学式是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化学反应的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请分析铁生锈是何种类型的化学变化,并解释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3. 根据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2H2 + O2 → 2H2Oa)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什么?b) 反应物在反应后发生了什么变化?c) 该方程式表示了什么意义上的化学反应?四、综合题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化合物?A. 纯净水B. 空气C. 甘油D. 二氧化碳2. 请简要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3. 下图显示了某种金属在放入酸中的反应情况:a) 请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b) 根据图中所示的反应情况,你认为酸的性质是什么?c) 描述该反应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此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共计15题。
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答案并回答简答题。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第一卷(选择题 40分)一、选择题: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B、大理石的产地在哪里C、大理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大理石的微观结构如何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B、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3、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恐怖分子劫机撞击世贸组织和五角大楼的事件。
研究事件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飞机撞击大楼造成玻璃纷飞B、飞机中的航空煤油燃烧引起爆炸C、房屋钢筋熔化D、大楼倒塌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5、下列关于铜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一般呈红色B、铜能导电C、铜能传热D、铜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铜绿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7、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锥形瓶8、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A、大于20 mlB、小于20 mlC、20 mlD、无法判断9、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10、量取76 ml水,最好选用下列哪种仪器()A、滴管B、10 ml量筒C、20 ml量筒D、100 ml量筒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2、①蜡烛的颜色、②烛芯的长短、③蜡烛的长短、④蜡烛的粗细,以上可以影响到烛火强弱的是()A、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3、下列提示的内容与化学有关的是()①节日焰火②塑料制品③液化气煮饭④医药药品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③14、古诗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初中化学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九年级化学一二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牛奶变酸。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
3、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有可燃性。
4、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B)植物的光合作用。
5、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氮气。
6、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C)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7、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9、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铝+氧气氧化铝。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
1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12、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C)澄清石灰水。
13、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小幅度改写每段话:1、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过程,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牛奶变酸。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
3、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燃性、助燃性等化学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氧气有可燃性。
4、氧气是许多化学反应中必需的因子,但有些反应中不需要氧气,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B)植物的光合作用。
5、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氮气。
6、氧气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中错误的叙述是(C)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7、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正确的实验操作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个人安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D)。
初中化学第1~4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1~4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面哪种物质不能直接溶解在水中?A. 纯净的金属B. 晶体状的石英C. 果糖D. 氯化钠答案:A2.下列物质的组成最复杂的是?A. 小苏打B. 纯净的水C. 纯净的氧气D. 红磷答案:A3.如果要将固体物质变成液体,可以利用以下哪种方法?A. 降低温度B. 增加压力C. 加热D. 通电答案:C4.下列实验中,哪个反应为化学变化?A. 溶解糖在水中B. 铁生锈C. 矿泉水汽化D. 酸碱反应产生气泡答案:D5.饮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A. 混合物B. 元素C. 合金D. 化合物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6. 在物质分类的方法中,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的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分类7. 一种物质的组成式为C6H12O6,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8. 下列不是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木炭9. 如果一种物质在过滤后还是只有一种物质,那这种物质只有一种__________。
答案:颗粒10. 混合物的性质具有可________的性质。
答案:分离第三部分:解答题11. 解释一下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答案: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后形成新物质,其化学组成和属性发生了变化,如铁生锈、酸碱中和等。
而物质的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式上发生了改变,但其化学组成和属性并未改变,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12.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可以有多种形态存在。
答案: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固态水为冰,液态水为液态水,气态水为水蒸气。
第四部分:应用题13. 燃烧木材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化?为什么?答案:燃烧木材属于化学变化。
因为燃烧木材是木材与氧气发生反应,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新物质,形成灰烬。
这是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14.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为纯净物质?答案:可以通过熔点和沸点来判断一个物质是否为纯净物质。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元素中,属于气体的是:A. 铁B. 氧C. 钠D. 铝2. 下列金属中,剪断时发出响声的是:A. 银B. 铁C. 铝D. 锡3. 燃烧是一种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能量的现象。
下列物质中,属于可燃物质的是:A. 铝B. 钠C. 氧气D. 水4. 下列物质中,属于液体的是:A. 氧气B. 水C. 铝D. 铁5.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的含义是:A. 2个氢气和1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B. 2个氧气和1个氢气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C. 2个水分子和1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氢气D. 2个水分子和1个氢气反应生成2个氧气二、判断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 铁是一种液体,可以倒入容器中。
2. 铝是一种气体,无法观察到其存在。
3. 氧是一种可燃物质,可以燃烧。
4.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5.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三、填空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 化学元素是由于相同类型的________组成。
2. 铁是一种________,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
3. 氧气在空气中的浓度约为________。
4. 燃烧是一种氧气与物质发生________的反应。
5. 水分子由两个________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四、解答题(共40分)1. 请简述物质的三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2. 请解释为什么金属会发出特殊的声音。
3. 请结合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说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B5. A二、判断题1. 错误2. 错误3. 错误4. 正确5. 正确三、填空题1. 原子2. 金属3. 21%4. 氧化5. 氢原子四、解答题(略)本次测试题主要考察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的性质、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物质的组成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测试,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1.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以下传统灯笼制作工艺中的步骤中,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是()A.劈竹条B.扎骨架C.绘画面D.点蜡烛2.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3.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有人说是蒸馏水,有人记得好像不是,大家各抒己见,你认为确认的正确方法应该是()A.实验B.讨论C.上网D.调查4.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不合理的是()A.用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3摄氏度B.用50mL量筒量取了4.34mL的水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烧杯的质量为46.8gD.用10mL的量筒量取了5.0mL的水5.做实验时,要严格按一定顺序进行,如图是加热烧杯内液体的装置,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1)固定铁圈(2)放好酒精灯(3)点燃酒精灯(4)放石棉网(5)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A.(1)(4)(5)(2)(3)B.(1)(3)(2)(4)(5)C.(2)(1)(4)(5)(3)D.(1)(2)(3)(4)(5)6.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夹取红热的木炭时用()A.B.C.D.7.2024年,人类首次成功实现了月球基地的建设,并完成了多项科学研究任务。
以下关于月球基地化学研究范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月球基地的水资源循环处理系统的设计B.在月球上合成新型建筑材料C.月球基地的电力系统设计D.研究月球土壤的化学成分8.不需要垫石棉网就能加热的仪器是()A.量筒B.烧杯C.蒸发皿D.锥形瓶9.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封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砂,下列仪器中未经过磨砂处理的是()A.细口瓶B.集气瓶C.滴瓶D.锥形瓶10.下列装置中,能够比较准确的测量出实验室制备O2的体积的装置是()A.B.C.D.11.下列用于存储固体药品的是()A.B.C.D.12.我们一生中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如表是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吸入气体21%0.03%78%较少呼出气体16%4%78%较多A.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B.对比数据可知氮气不参与人的呼吸作用C.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人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了血液1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B.有新物质生成C.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D.有气体放出或颜色变化14.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检测试题(试题满分50,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1分,共26分)()1. 下列是我国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2.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3.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4.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以下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彩虹B.彩色图画C.夜晚霓虹灯D.节日焰火()5. 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冬瓜腐烂C.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6.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B.玻璃破碎C.树木折断D.钢铁生锈()7.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 酒精燃烧 C. 铁丝弯曲 D. 西瓜榨汁()8.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状态B. 熔点、沸点C. 还原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 ( )9. 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A. 石蜡融化B. 纸张燃烧C. 酒精挥发D. 冰雪融化( )10.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D.给液体加热( )12.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 B C D( )13. 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14. 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A B C D()15. 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量筒()16.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1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18. 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1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入试管D.用嘴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20.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 B.海水晒盐 C.铁钉生锈 D.干冰升华5.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 B C DX物理变化化合反应纯净物空气Y化学变化氧化反应混合物氮气A.酿制甜酒B.煤炭燃烧C.瓷器破碎D.钢铁生锈7.下列是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 B.铁块热胀冷缩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铝丝能弯曲8.下列展品制造时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A.用岩石打制石器 B.用泥土烧制青瓷烛台 C.用玉石雕刻玉印9.下列有关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 处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D.取用液体药品时,没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10.图中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11.下列观点或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两种不同形式C.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对周围的物质加以改造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处于静止状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2.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常见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火柴折断C.食物腐烂D.干冰升华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稳定性
B.酸碱性
C.还原性
D.挥发性
4.某同学取8 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 mL量筒;②100 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 mL的试管;⑤容积30 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
5.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6. 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烧瓶D.锥形瓶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8.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0.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分的是( )
A.汞(俗称水银)和铁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白酒和白醋
D.铝和铜
二、填空题:(共34分)
11. 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现有下列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
(填仪器名称)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
(4)取用一定量
...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请回答下列操作的理由:
(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要将试管口对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保存固体药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
(3)用量筒取用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1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二氧化氯(化学式: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 ℃,沸点11.0 ℃,易溶于水,二氧化氯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二氧化氯为自来水消毒剂,其消毒杀菌能力均优于氯气(化学式:Cl2),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Cl2)消毒时的臭味。
试概括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A实验的正确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B实验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的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共6分)
16.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
(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
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
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
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明,同时排除了________同学的猜测。
【结论与解释】
(3)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
(4)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了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 ℃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
(5)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D
6.A
7.A
8.B
9.A 10.B
11.(1)试管刷(2)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1/3处(3)滴管、量筒(4)滴管、量筒
12.(1)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2)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13.(1)胶头滴管广口瓶(2)试管、蒸发皿(3)凹液面的最低处
14.(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 ℃,沸点11.0 ℃,易溶于水(2)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3)自来水消毒
15.(1)用手轻轻扇动使气体进入鼻孔(2)试剂瓶塞正放在桌面,试剂瓶瓶口未接触试管口(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4)不能用量筒作反应容器
16.(2)变浑浊水蒸气小明小亮和小光(3)小明(4)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燃烧时残余的二氧化碳存在,导致石灰水变浑浊(5)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可能形成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