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1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

125. 刑事犯罪
4.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5. 512x1024
6. ASCII
7. 信息
8. 位图和矢量图
9. 隐蔽性 传染性 潜伏性 破坏性 触发性
10. 信息复制 信息交换
11. 循环
12. 过程
m 13. 参照完整性
o 14. DEBFCA
.c 15.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w 16. CPU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设备
90. CPU 91. 1024x1024
网
92. 媒体
案 93.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媒体同步、多媒体网络、超媒体 答 94. 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
后 95. 位图、矢量图 课 96. 4、8、16、24
97. 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触发性
98. CPU 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进程管理
99. 存储、查询、修改、排序、分类
100. SQL Server、Oracle
101. 通用应用软件、专用应用软件、定制应用软件
102. 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通信技术
103. 界面技术
104. 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技术
105. JPEG、MPEG、H.261
106. 音频信息 107. 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 108. 单声道、双声道 109. 点、线、面或简单立体图形 110. 视频 111. 23 112. MPEG 113. 音频、视频、图片浏览 114. 矢量 115. 流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机工版)项目一--任务三计算机基础概述课件

9
任务三:认识操作系统自带软件
任务实施 4.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设置代理
1)查看浏览器版本,首先打开浏览器,点击右上角的设置按 钮,再点击“关于 Internet Explorer”查看即可,如图1、 2所示。
10
任务三:认识操作系统自带软件
8
任务三:认识操作系统自带软件
任务实施
3.十进制转二进制
首先得会十进制转二级制的除以2取余的方法。十进制转二 进制将余数和最后的1从下向上倒序写 就是结果
例如302 302 2 二 151 余0 151 2 二 75 余1 75 2 二 37 余1 37 2 二 18 余1 18 2 二 9 余0 9 2 二 4 余1 4 2 二 2 余0 2 2 二 1 余0
任务实施 4.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设 置代理
2)浏览器中点击右上 角设置按钮,选择 “Internet 选项”进入浏 览器安全和连接设置,如 下图所示。
11
任务三:认识操作系统自带软件
任务实施
4.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设 置代理
3)浏览器安全设置,
在Internet 选项窗口选择
2
项目一:计算机基础概述
项目学习目标
1)认识计算机发展历程
2)了解计算机组成 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 4)学会安装操作系统 5)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关软件 6)学会计算机浏览器设置 7)了解IP地址的分类
8)了解打字软件
9)熟练使用打字软件
3
项目一:计算机基础概述
项目分解
任务一:初识计算机 任务二 :熟悉Windows 10操作系统 任务三:认识操作系统自带软件 任务四:成为文字录入高手
《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录

《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录《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录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2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1.3 计算机软件分类和应用场景1.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2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2.3 操作系统的组成和架构2.4 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第三章:数据库3.1 数据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3.2.1 数据库模型3.2.2 关系数据库3.2.3 SQL语言3.3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3.4 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第四章:算法与数据结构4.1 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4.2 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4.3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4.4 算法的设计和优化第五章:编程语言5.1 编程语言的分类和特点5.2 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应用领域5.3 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语义5.4 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和工具第六章:计算机安全6.1 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和原则6.2 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6.3 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6.4 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第七章:基础7.1 的定义和发展历史7.2 机器学习算法和应用7.3 深度学习算法和应用7.4 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第八章:计算机图形学8.1 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8.2 图像处理和图像压缩技术8.3 三维图形的建模和渲染技术8.4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第九章:软件工程9.1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9.2 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9.3 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9.4 软件测试和维护第十章:计算机与社会10.1 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10.2 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和经济发展10.3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10.4 法律与计算机科技的关系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 数据库设计案例附件2. 算法代码示例附件3. 编程语言学习资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数据隐私:指个人信息的保护,在计算机应用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概论

电子管计算机
早期使用大规模及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的微型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当代的超级计算机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走进计算机世界--计算机的特点
• 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 计算精度高 • 存储容量大 • 可靠性 • 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 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每秒上万亿次 小数点后200万位的π值 海量、可靠、速度快 连续无故障可达到几十万小时以上
设想:若现在世界上所有计算机有一个月不能正常运行,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走进计算机世界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台计算机名叫 ENIAC,于1946年2月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名字:ENIAC(埃尼阿克) 研制目的:军事上的需要 诞生时间:1946年 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 采用元器件:电子管(18,800个) 1500个继电器;30吨重;占地170平方米 意义:宣布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13.6875 = (1101.1011)2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2 数制与编码--字符的二进制编码
• 目前计算机中字符编码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 一个ASCII码由 7位 二进制数组成,共能表示 128个 字符数据。 • 为了方便计算机处理,人们一般将ASCII码的最高位前增加一位0,凑成一个字节,便于
编语言 高级语言
操作系统
数据库、网络
巨型化、微型 化、网络、智 能、多媒体
应用范围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工业控制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工业控制、文字处理、
图片处理
各个领域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1-4

上机实验
存储容量 存取速度
退出
时钟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4 微型计算机系统
目标要求
1.4.2 外存储器 1、软盘与软盘驱动器
讲课提纲
讲课内容
课后作业
软盘是封装在一个护套内的一个镀有磁化 材料的圆环状塑料薄片(称盘片)。 信息以同心圆一圈圈地存储在磁化材料上, 这些同心圆被称作磁道。软盘的第一磁道 (DOS中称0道)在同心圆的最外圈。 每一磁道又分若干段,称作扇区。
课后作业
上机实验
主频:主频是指CPU时钟的频率。主频越高,单位时间内 CPU完成的操作越多。主频的单位是MHz。早期CPU的主频 是4.77MHz,现在一些高端CPU的主频已超过4GHz。 字长:字长是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的位数,字长越 大,CPU的运算范围越大、精度越高。早期CPU的字长 为8、16、32位,Intel公司Pentium以后的微处理器字长都 是64位。
课后作业
上机实验
接口 容量 转速 缓存
退出
时钟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4 微型计算机系统
目标要求
1.4.2 外存储器 3、光盘与光盘驱动器
讲课提纲
讲课内容
课后作业
上机实验
光盘利用塑料基片的凹凸来记录信息。 光盘主要有只读光盘(CD-ROM)、一次写 入光盘(CD-R)、可擦写光盘(CD-RW) 和DVD光盘等几类。 只读光盘使用最广泛,只能读出信息而不 能写入信息,其中的信息是在制造时写入 的,其存储容量约为640MB。
退出
时钟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

1.2.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
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
1、键盘 2、鼠标 3、扫描仪
4、麦克风 5、摄像头 6、触摸屏
1.2.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
1、显示器 2、打印机 3、音响和耳机
1.2.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
1.2.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器件,它是一个记忆装 置,也是计算机能够实现程序存储控制的基础。
1.按存储介质分类 2.按存取方式分类 3.按信息的可更改性分类 4.按断电后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 5.按所处位置及功能
1.2.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
1、显示器 2、打印机 3、音响和耳机
1.2.4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主板
主板又称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和母板 (Motherboard),是微型计算机中最主要的一个集成电路板,它将 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设备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CPU、存储器、输人输 出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等各种器件通过主板上的插槽、接口、总线 以及数据线相连,从而能够协同配合工作。
1.1.2 认识计算机
——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和分类
4、未来计算机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大大超出了 单纯计算工具的功能范畴,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未来计管机 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网络化 2、智能化 3、巨型化和微型化
PART 0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项目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1. 单选题1.B2.B3.A4.C5.B6.D7.B8.D9.B 10.B 11.C 12.B 13.C 14.C 15.D2. 填空题(1)光栅的列数×行数(2)系统软件、应用软件(3) 3.2 G (4)最小单位(5)寄存器(6)指令周期(7)解释、编译(8)数据、程序、存储器(9)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10)辅助存储器(11)操作系统(12)1024*10243. 简答题(1)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其中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
(2)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是: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硬件的性能决定了软件的运行速度,软件决定了可进行的工作性质。
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计算机系统发挥应有的功能。
(3)控制器和运算器之间在结构关系上是非常密切的。
到了第四代计算机,由于半导体工艺的进步,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形成中央处理器(CPU)。
CPU的作用是数据加工、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
(4)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从基本的硬件结构上看,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
从外观上看,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
主机箱还包括主板、硬盘、光存储器、电源和插在主板I/O总线扩展槽上的各种功能扩展卡。
微型计算机还可以包含其他一些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项目二Windows XP基本操作1. 单选题1.A2.C3.C4.D5.D6.B7.A2. 填空题(1)Alt+Tab (2)回收站(3)Ctrl (4)Ctrl+空格(5)位图文件(6)Txt (7)硬盘(8)属性3. 简答题(1)查看文件的方式:“缩略图”:可以把文件以缩略图的方式在资源管理器中显示出来,能直接看见一些文件里面的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一

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Computer)也称电脑,它是一种能高速自动地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具有内、外部存储能力,由程序自动控制操作的电子设备。
二、近代计算机史上的风云人物1.阿兰·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阿兰·图灵,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12年6月23日生于英国帕丁顿,1931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师从著名数学家哈代,193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返回剑桥,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54年6月7日在曼彻斯特去世。
图灵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
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专门设立了“图灵奖”。
2.冯·诺依曼(Von Neumann,1903~1957)美籍匈牙利人,经济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正是他,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被誉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他制定的计算机工作原理直到现在还被各种电脑使用着。
图1-1-1 图灵图1-1-2 冯·诺依曼冯·诺依曼对计算机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计算机是由五大部件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进行运算和处理。
(3)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三、计算机的发展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使用的物理元件分为四个阶段,也称为四个时代,即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 1.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 1.1.1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又称电脑,诞生于1946年。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能高速、精确、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 子设备。
• (6)微机硬件设备 •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是指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
以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以及系统总线所组 成的计算机。它的硬件组成同样包括运算器、控制器、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以及其他一些支 撑性的配置。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1)机箱、电源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2)主板、处理器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3)存储器 • 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设备。微机的存储器分为
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两种。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或 主存,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内存一般由半导体 器件构成。在计算机运行中,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都必 须存放在内存中。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 1.2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1.2.2计算机的分类 • (1)巨型机 • (2)小巨型机 • (3)大型机 • (4)小型机 • (5)工作站 • (6)个人计算机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 1.2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1.2.3计算机的应用 • (1)科学计算 • (2)数据处理 • (3)实时控制 • (4)生产自动化 • (5)人工智能 • (6)网络应用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1.3.2计算机的信息控制 • 数据信息、指令控制信息和地址信息。 • 数据信息是指原始数据、中间结果、结果数据、源程序
等。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指令控制信息是由控制器对指令进行分析、解释后向各 部件发出的控制命令,指挥各部件协调地工作。
• 地址信息是为了能够正常地取指令、取操作数、送操作 数,而在控制器、运算器及存储器之间传输运算所需的 指令及操作数地址。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1.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五大部件组成。每一部件具有特定的基本功能。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 1.2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1.2.4计算机的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势 • (1)巨型化 • (2)微型化 • (3)多媒体化 • (4)网络化 • (5)智能化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1.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1.3.1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 (1)指令及其格式 • 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4)输入设备 • 用来向计算机输入各种原始数据和程序的设备称为输入
设备(InputDevice)。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5)输出设备 • 从计算机输出数据的各类设备称为输出设备。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1)运算器 • 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是计算机的运算部件。
它的功能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就是指 加、减、乘、除运算,而逻辑运算就是指“与”、 “或”、“非”等操作。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 1.1.4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71年Intel公司把运算器和逻辑控制电路集成在一
个芯片上,研制成功了第一台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并 以此为核心组成了微型计算机MCS-4。1972年该公司又 研制成功了8位微处理器Intel8008。随后Motorola、 Zilog等公司都竞相推出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微型机的 核心是微处理器,微型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微处理 器的发展历程。
机应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 某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台计算机的指
令系统。 • 一条指令可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2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 (2)计算机指令的分类 • ①数据传送型指令。 • ②数据处理型指令。 • ③程序控制型指令。 • ④输入/输出型指令。 • ⑤硬件控制指令。
• (2)控制器 •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指挥计算机各
部分协调工作,保证计算机按照预先存储的程序所规定 的操作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及处理。控制器一般 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译码电路) 及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控制器的作用是负责协调整个 计算机的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 1.2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1.2.1计算机的特点 • (1)运算速度快 • (2)运算精度高 • (3)存储容量大 •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 (5)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 1.1.2计算机发展简史
唐末:算盘
1647:乘法机 1834:分析机
1846:ENIAC
1642:机械式加法机 1822:差分机
1944:MarkI
电子计算机时代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项目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 1.1.3计算机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