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30年总结
提高病理冰冻切片质量的体会

2 1 年5 第1 卷 第5 01 月 9 期
Ch n s d Fo e g o e a t i e e An r i n W m n He l h
临 床研 究
C反 应 蛋 白测 定 与血 液 分 析 在 细 菌感 染 中 的诊 断意 义
张 哲
【 中图分类号1 466 R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62 33 21 15 21 1 17—68 一(010—00 —0
例 中, R 浓度( 9 2 ±3. 2 g L 升高 9 例 , 敏度 9 %, C P 7 . 3 5 1m / ) 1 灵 1 明显高 胞缺乏症或机体免疫状态抑制时, WB 比 C计数更具有临床意义。 于对照组浓度( . 2 . 3r / ) 差异 有显著性 ( <0 0 ) 同组该 6 1 ±1 7 g L , a P .1 , C反应蛋 白 由肝 脏合成 的一种 急性 向反应 蛋 白, 是 具有 多种生物
示, 组间 比较采用 t 检验。
2 结 果
上, C P 故 R 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指标 , 其临床意义远 比 WB C计数
大, C计数可用于判断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顺应性。 WB
对细菌感染作抗 生素治疗 时, 动态 检测 C P量是必 要的, R 在粒细
感染组和对 照组各项结果 比较见表 l 由此表 现, , 细菌性感 染 1 0 0
【 摘要】 目的 : 细茵性感染患儿血清 C P浓度的变化及血 液白细胞变化的相 关性 。方法 : 探讨 R 应用爱国者金标斑.法定量读数仪检测感 染组 董 (0 例) 对照组 9 例血清 中的 C P浓度 , 高9 例 , 10 - b 0 R 升 1 明显高于对 照组 , 差异有显著性 (<O 0)同时感染组的白细胞升高 7 例 , P .1, 4 白细胞 降低 5 , 明 C P浓度与 WB 例 说 R C计数两者 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 相关 系数=O7 , WB .4 而 C计数不如 C P浓度升高敏 感。结论 :R R C P浓度的监测对 细 茵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具有 比 wB C计数更重要 的意义。
4312例快速冰冻组织切片病理诊断分析合集

2 结果
临 床 送 检 的43 12例冰冻组织切片中,甲状腺疾病 823 例,占19%,居第一位,乳腺疾病 589例,占 13.7%,居第二 位;再依次为肝胆、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 病。良性病例3530例占81.8%,恶性病例占18.2%。呼吸 系统和消化系统中,其恶性病例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参考文献 : [1]黄文斌,周晓军.外科病理诊断中的医疗法律问题【J].临床与
实 验 病 理 学杂志,2004,20(4):5 13一515. [2]陈乐真,于占洋.提高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经验和体会【J].
中 华 病 理 学杂志,2000,29(2):140一142. [3]洪声明.166 例甲状腺疾病的病理分类〔J].中国医科大学学
3 讨论
本 文 统 计 了一年中发生在我室的冰冻组织切片共 43 12 例,甲状腺疾病最为常见,乳腺疾病次之,肝胆、消化道疾病 为第三、第四位。这组资料虽然反应了在一所综合医院冰冻 切片病理诊断中的各种疾病发生情况,但还不能确切说明各 种疾病发生率的真实情况,因为目前先进技术的广泛开展,
如纤维支气管镜、纤维胃镜、纤维肠镜等技术,在术前对疾病
以 上 说 明 甲状腺疾病不仅发生率较高,且冰冻诊断会遇 到相当大的难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陈乐真等报道为
99.8%,而本组的准确率为99.76%,与国内一致]:[。因此
正确的冰冻诊断,不仅要求术者提供患者的详细病史及术中 所见,更需要我们病理医生有雄厚的病理基础和冰冻切片诊 断的丰富经验,才能保证诊断的科学性。
1 材料与方法
本 文 资 料 取自我室2003年 10月至2004年 10月间送 检的冰冻组织切片病例共 43 12例。常规取材,OCT包埋, 应用三顿横冷切片机切片,厚度5二 ,HE染色。冰冻切片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误诊和延迟诊断分析

致, 组织 良 、 恶性性质 明确 , 分类完全符合 或基本符合 。②延
迟诊 断 : 不能明确组织的 良、 恶性 , 仅作描 述 l 生诊断 , 最终结果 等待石蜡切片 、 利用辅助 技术帮助或 提交上级 医院会 诊才能 作者 出。③误诊 : 冷冻切片诊断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不一致 ,
。3 2 7
・
误 诊 分析 ・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误诊和延迟诊断分析
四川省成都 市第六人 民 医院( 6 l 0 0 5 1 ) 病理科 的术 中冷冻切片是一种在低温下借助包埋剂包埋 赵剑 萍 高冬 明
3 . 1 延迟诊断分析
组织 、 短时 间内使新鲜组 织冷冻至一定 硬度后在恒 冷冷冻切
良恶性性质不能确定 3 8例 ;其中 3 4例为手术切 除组织不具 代表性 、 交界性病变 、 医师把握不好诊断尺度 , 为避免误诊 , 选 择延迟 诊断 ; 4例为疑难 病例 , 须等待 石蜡切片 、 辅 助技术或 提交上级 医院会诊才能确诊 。
3 . 2 误诊分析
程不超过 3 0 m i n 。本研究 回顾性分析我 院术 中冷冻切 片诊断
2 . 2 诊断符 合情况 : 1 5 6 5例病 例 中 , 确诊 1 4 9 1 例( 符 合率
9 5 . 2 7 %) ; 延 迟诊断 4 5例( 2 . 8 8 %) ; 误诊 2 9例 ( 1 . 8 5 %) 。延迟
3 . 3 . 2 技术方 面 : 冷 冻切片组织未 经固定 、 脱 水等处理 , 细胞
将冷冻切 片诊 断与石蜡 切片诊断进行对 比分析 。 1 . 3 结 果判定 :将冷冻切 片诊 断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 比 , 分为 3种情况 : ①确诊 : 冷冻切片诊断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
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

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分析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738例卵巢肿瘤手术中的冰冻切片检查结果,评估其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共进行了738次冰冻切片检查,其中698次诊断准确,准确率达94.5%。
有40例患者的冰冻切片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不符。
经随访发现,诊断结果准确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结论:卵巢肿瘤术中的冰冻切片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术中快速诊断,为术后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卵巢肿瘤、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术中快速诊断。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卵巢肿瘤术是一种手术治疗卵巢肿瘤的方法。
卵巢肿瘤是指在卵巢组织中发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通常通过手术切除来治疗。
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收集、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方式,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对手术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
手术主要包括开腹或腹腔镜下切除卵巢肿瘤组织,常规取送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分级。
对于高度恶性肿瘤,需要切除卵巢、子宫、输卵管和邻近组织,即进行全盆腔清除术,以避免肿瘤扩散。
在手术中,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健康组织并确保完整地切除肿瘤,通常需要进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
本文旨在对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首先,冰冻切片是一种在手术中迅速制作、染色和诊断的病理技术。
它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及时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从而做出决策,避免切除过多的正常组织,同时确保完整地切除肿瘤。
在卵巢肿瘤的手术中,冰冻切片通常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评估病变的侵袭性和界限,以及确定病变的类型和分级。
其次,冰冻切片诊断对于术中治疗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快速地获取病理诊断结果,外科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手术方案,减少手术时间和风险,同时也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不同组织的冰冻切片体会

不同组织的冰冻切片体会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作者:毛成毅,杜娟,肖华亮,李增鹏冰冻切片原理:组织被冷冻时,组织中的水变成冰,而在这种状态中,组织变坚硬的。
冰冻块的硬度可通过改变组织温度来改变。
降温会使组织块更加坚硬,提高温度使组织变软。
大多数非脂肪不固定组织的切片最好在-20到-25℃制作。
因其制作过程较石蜡切片快捷、简便,多应用于手术中的快速病理诊断。
冰冻切片的制作过程中,常有许多因素影响其质量,并进一步影响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甚至会影响诊断,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对此我们经过比较及总结得出如下经验。
冰冻温度及组织冰冻的时间对冰冻切片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冰冻温度对细胞的影响:温度太低,细胞容易收缩,温度太高,细胞容易膨胀,结构不清,模糊,影响冰冻诊断。
充分利用冷冻台、冰锤及速冻头的功能。
将放有新鲜组织的冻托放在冻台上然后压上压板,等组织冻住后,轻敲压板,冻有组织的冻托就会下来,然后进行切片。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冰冻机温度设定如下:冻台温度:-18℃;工作温度:-18℃;冻头温度:-20℃。
(一)乳腺组织的冰冻切片乳腺组织(纤维腺瘤,间质胶原化)含纤维组织较多,冰冻切片染色时容易脱片。
1、使用免疫组化防脱载玻片进行贴片,冰冻切片脱片率明显下降。
2、乳腺含脂肪组织比较丰富,在冰冻切片时不容易成片或展片。
3、乳腺组织在取材时,取材医生应尽量将病变周围的脂肪组织剔除。
4、当遇到脂肪组织较多,又无法剔除时,建议使用液氮。
5、充分利用冰冻切片机(速冻台)的功能。
(二)子宫肌瘤的冰冻切片1、温度的控制:冷冻温度是冰冻切片的关键;冷冻室温度设定-17~-22度;控制肌瘤组织冷冻时间,4/5组织冻好就可以;冷冻过头时拿出冷冻室解冻软化一下。
2、包埋剂(OCT)的使用:冻头中心滴好OCT粘好组织块,再在周围加固一圈;虽然有可能加长了冷冻时间,但可以将组织牢牢固定住;修片时不能太厚,要用慢进;防止修片和切片时产生的抖动。
病理报告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及术后诊断不符合的情况分析

病理报告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及术后诊断不符合的情况分析病理报告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及术后诊断不符合的情况是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通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出现异常结果,而在术后的病理报告中未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这种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标准的不统一: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与术后的病理报告可能应用了不同的诊断标准。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通常是一种快速诊断的手段,常采用光镜下的判断,而病理报告则需要更详细的组织学分析,并通过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行辅助诊断。
由于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时间有限,可能会导致一些细微的病变漏诊或误诊。
2.样本取材部位的不一致: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与术后的病理报告可能取材部位存在差异。
取材部位的选择对于诊断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不同位置的肿瘤组织可能有不同的生长模式、分化程度以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因此可能导致术中与术后的诊断结果不一致。
3.技术操作的差异: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与术后的病理报告可能存在技术操作的差异。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通常是由手术室内的技术人员进行,而术后的病理报告则是由专业的病理学家进行。
不同的检查人员可能在取样、切片以及染色等环节存在操作上的差异,导致不一致的诊断结果。
4.病理学家个体诊断差异:病理学家在对组织切片进行诊断时,可能存在个体间的诊断差异。
病理学诊断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的病理学家可能对相同的切片有不同的解读和诊断。
这种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术中与术后的诊断结果出现差异。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尽量减少术中与术后诊断不符合的情况发生:1.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和术后的病理报告应尽量在同一实验室进行,以减少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2.确保术中与术后取材部位的一致性,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3.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和术后的病理报告应有相同的诊断标准,以减少不同诊断标准带来的差异。
4.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操作差异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48例乳腺癌患者都是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该病治疗,对手术中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乳腺癌中有冰冻切片可确定有45例未确诊的患者,假阴性误诊2例,延迟诊断1例。
其中诊断结果检查的时间有不同的差异其中石蜡切片为3-4天冰冻切片的时间为20min,通过对比可以显示冰冻切片诊断时间短于石蜡切片。
结论:在保证切片质量的前提下,冰冻切片能够缩短时间,判定肿瘤的特性,减少在诊断中的误诊及漏诊的情况,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冰冻切片;乳腺癌研究发现在全国的肿瘤中乳腺癌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当今乳腺癌已经成为关注的重要问题[1-2]。
在90年代年代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相比较之前有明显的降低。
追究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女性乳腺癌的筛查普遍开展,是的在早期发现患者人数增加,同时在早期开展综合性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3-4]。
目前乳腺癌临床治疗预后较差,复发率高,一旦复发具有高死亡率。
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并早期干预对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用冰冻切片的方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进行本次回顾性研究的一共有48例乳腺癌患者,他们是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医生诊断以及病理检查进行疾病诊断,我们将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分别进行石蜡和冰冻两种病理切片的方式进行相关的病理分析比较,4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为分别为35-65岁,平均年龄则为(39.0±4.0)岁;患病时间为3月-2年间,平均为(12.0±1.0)月。
排除标准:(1)对本次探讨所采用的诊断分析方法不能够接受的患者。
病理冰冻质控年终总结

病理冰冻质控年终总结一、工作概况1. 病例数量本年度共完成病理冰冻诊断[X]例,较上一年度增加了[X]%。
其中,手术中冰冻诊断[X]例,门诊小标本冰冻诊断[X]例。
2. 诊断准确率通过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的对比,病理冰冻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X]%,较上一年度提高了[X]个百分点。
3. 报告时间平均报告时间为[X]分钟,其中手术中冰冻诊断报告时间在[X]分钟以内的比例达到了[X]%,满足了临床手术的需求。
二、主要工作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病理冰冻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安排新入职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严格的病理冰冻标本接收、登记、取材、制片、染色和诊断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了病理冰冻诊断的质量。
3. 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在标本接收环节,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标本信息的快速录入和传递;在制片环节,采用先进的冰冻切片机和染色设备,提高了制片质量和速度。
4.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定期与临床科室召开座谈会,了解其对病理冰冻诊断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于术中发现的恶性肿瘤等危急情况,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存在的问题1. 个别病例诊断难度较大由于某些病变的组织学形态较为复杂,或者标本取材不理想,导致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提高标本取材的质量,同时加强疑难病例的讨论和会诊,提高诊断水平。
2. 设备维护和更新不够及时部分冰冻切片机和染色设备使用时间较长,性能有所下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制片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大设备维护和更新的投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质量控制工作仍需加强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30年总结
秦皇岛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康文喜谢芳芳王小聪李英邮编:066001 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是1818年由Pieter de Riemer首先创造发明的,1891年Halsted和Accarty将冰冻切片技术列为正式诊断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将此项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解决手术中的病理诊断问题。
并日益受到外科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和肯定。
随着冰冻切片技术和临床外科手术的发展,要求做冰冻的病例逐年增多,截止到2012年10月份,本院病理科开展快速冰冻病理诊断30余年,共完成冰冻快速病理诊断1476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冰冻快速病理诊断水平,提高冰冻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作者将30年来所有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476例大部分来自本院住院病人,小部分来自其他医院。
其中男897例,女579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5个月。
1.2 病变部位乳腺1052例,软组织42例,胃33例,淋巴结33例,骨12例,腹膜9例,睾丸及附睾8例,甲状腺47例,小肠15例,大肠25例,膀胱5例,脊椎5例,阑尾10例,胆道14例,阴茎19例,卵巢53例,脑及脑膜3例,前列腺3例,肝12例,肾26例,脊髓2例,喉2例,子宫42例,精索1例,纵隔1例,腹膜后1例,眼1例。
1.3 方法本组1476例均采用德国进口莱卡冰冻切片机切片,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1.4 结果1476例中,恶性肿瘤687例,良性肿瘤388例,瘤样病变170例,炎症202例,结核29例,确诊1457例,未能确诊15例,误
诊4例。
2. 讨论
冰冻切片质量差,最初很多著名的病理学家如Ewing、Brewer、Simpson等曾经怀疑冰冻切片的准确性,1960年Cryostat冰冻切片机正式应用于临床后,冰冻切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和石蜡切片相比仍很逊色,对准确的冰冻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尤其对年轻的病理科医生来说难度较大,缺乏经验的病理科医生难以胜任此项工作,下面根据自己个人的经验发表一点看法。
2.1 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的优缺点: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的优点是在手术过程中随时取材,迅速做出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同时也减少了病人二次手术的痛苦。
缺点是切片厚,细胞大,层次多,易造成错觉。
另外冰冻切片诊断要求报告快,没有更多思考讨论余地,一旦报错,将造成严重的无法弥补的后果。
2.2 准确率:本文对1476例冰冻切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准确率为98.7%,未能确诊率为1.02%,误诊率为0.3%,与国内报道相比准确率相仿,而误诊率低于各家报道。
2.3 未能确诊和误诊的原因:⑴取材不当:恰当准确的取材是正确诊断的必备条件,取材不当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当临床切取肿物困难时,所送检的肿物标本不一定是肿物中心组织,很可能是肿物边缘组织,这种组织大部分是肿物周围的正常成分,或仅带有少量肿物,此时应多切几个切面进行观察,在把握不足的情况下可多取几块组织做切片,以防漏诊。
⑵切片质量不佳:切片过厚,组织未能展平出现折叠,组织缺损,染色深浅不均等都直接影响诊断结果。
因此,一张高质量的冰冻切片要求厚度不得超过10微米,而且要平整,无折叠无破损,染色深浅适中。
图1:乳腺冰冻切片
图2:同一病例常规石蜡切片
⑶病理医师经验不足:医生经验不足是误诊的重要原因,从事冰冻快速病理诊断的医生,必须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训练和有足够的石蜡切片诊断经验方能胜任此项工作。
2.4 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⑴甲状腺肿物冰冻切片滤泡性甲状腺癌、胚胎型甲状腺瘤和Hurhle 氏细胞腺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在常规石蜡切片上均有一定难度,在冰冻切片上若想准确的进行鉴别则更加困难,为了防止误诊,有些知名的老专家主张在基层单位的病理科不宜开展甲状腺肿物的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
我们认为,当冰冻切片较难做出良恶性判断时应等石蜡切片确诊,不要冒然发出良性或恶性的报告。
另外在许多甲状腺疾病中常常出现一种多形性大细胞,易与恶性肿瘤细胞相混淆,在冰冻切片诊断时应特别注意。
这种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不同之处是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丰富,不见核分裂像。
⑵淋巴结术中送淋巴结做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多用于确定有无癌转移,以便手术医生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
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一般不用冰冻切片方法进行诊断,因为正常未脱水的淋巴细胞膨胀,体积大,加之切片厚,很难与恶性淋巴瘤瘤细胞进行区别,在冰冻切片诊断淋巴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时要格外慎重。
⑶骨:骨肿瘤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因涉及到截肢,病理科医生的责任十分重大,应慎之又慎。
在诊断中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及X
线,特别是镜下观察,必须结合大体标本的形态特点、取材部位认真分析作出判断。
因骨肿瘤病理形态变化多端,送检组织块小常不能代表肿瘤病变全貌,给良恶性判断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在确实无法肯定良恶性时,应缝合切口,待石蜡切片确诊后再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