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 (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 ,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
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3. 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 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
试论述“新写实派”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试论述“新写实派”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新写实派”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
“新写实派”小说又称后现代小说、生存本相小说等,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具有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它描写各类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和人生烦恼,放弃对生活的终极价值判断,放弃对人生意义的正确阐释,不回答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
简言之,“新写实派”小说抛弃典型性,还原生活的原汁原味。
“新写实派”小说产生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转型的重要时期,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时代背景的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文坛上形成的是一种多元化格局,文学题材一步步扩大,作家勇敢地冲破原本不该有的题材禁区,迅速地把创作的题材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其文学得到了发展。
就这样,到80年代中期,新的文学观念向传统的文学观念发起了挑战,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新写实派”小说因而与传统现实主义产生区别。
“新写实派”小说有以下特点:其一,“新写实派”小说一般从普通人的立场出发,因而具有较强的“民间意识”,抒写风格哀婉、平实,其写作的基本特征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着力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平凡琐事,展示生存的真实,平实地描写人生的不幸窘境和悲苦。
其二,重视生活细节的刻画。
“新写实”小说以微小的生活细节来展示日常生活琐事。
“新写实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池莉说:“我偏爱生活细节。
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脱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其三,在题材上表现出对“现实”的人生关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写不正之风、住房问题,池莉的《烦恼人生》写一个工人一天24小时的生活烦恼,方方的《风景》写河南棚户一家人的生存艰难,这些都是写人们现实生活的状况。
其四,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写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着意追求人物的原形化,生活中的人物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

传统现实主义与新写实的差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单位》为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单位》是新写实的代表作品,他们的区别归根到底的就是创作方法的不同,一种是带有理性主义,作家的视角要高于生活,要有基本的价值观。
一种是写原生态,真实生活的反映,表现平常人的生活的状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者的创作方法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想通过这样一篇文章表现出官员的的官僚主义作风,里面带有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林震代表的是正义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刘世吾作为区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面对问题表现出惰性敷衍了事,脱离群众的韩常青,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揭露出组织部的不正之风,作者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表现得更多的是具有时代价值观的东西,为政治服,整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判定什么是对的该坚持,什么是错的该摈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本政治教科书的感觉,把这种判断的过程和判断的结论直接的注入文章的构造中。
而《单位》的创作方法就是描述一个单位小人物平平常常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各种苦恼而平常的事,没有刻意的批判和宣扬什么,他只是还原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小人物的生存和选择,不改造不加工,就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状态。
这两篇的虽然都是写实的,但作者的叙事角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着眼于中国党组织,加入了很多作者的思考和判断,最后提炼出一个深刻的主题,一个围绕单位的的小职工,讲他如何从开始的不在乎变成后来主动打扫办公地点,为了入党讨好领导,做自己讨厌的事,展现出生活的无奈和人生存的困境,作者没有添加进任何个人主观的判断。
写作的结构也是不同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显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的,林震来到组织部面对的首先是组织部干部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感到困惑,最后通过麻袋场的问题使林震与组织部官僚作风展开正面的交锋,最后对党组织的中不作为,不进步的官员进行批判,这些都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是作者有意为之。
《单位》中没有特别的情节安排,其中的情节就是自然会发生的,在单位中,小林的经历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迫于生活所迫,面对生活的房子、孩子的压力,他不由得不按照社会的规则改变,寻求职业的改变,这样的角色很典型,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还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猛然的从心里涌出一种心酸,这就是作者的目的,就是记流水账的方式但却不缺幽默,同时又给人思考。
新写实小说——精选推荐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新写实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当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向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经营者阶层逐渐兴起。
这个对生活采取极为实际功利态度的阶层的出现,对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疏离社会政治、消解理想主义、关注现实人生的世俗化倾向。
对物质利益和世俗生活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新写实小说就是这一社会意识在文学上的体现,是文学世俗化倾向的发展。
从横向上看,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马列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融汇了各种新的哲学、历史、文化、心理等思想潮流的产物;从纵向上,它既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更是对过去那种虚假的理想化和英雄化的一种强烈反叛。
二,新写实小说“新”在何处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应方式。
它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成规的“革命性”因素最重要在于,否定和抛弃了传统的人物“典型化”方法,不再去追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情节的重视让位于对日常生活的描摹和对生活细节的兴趣,不再追求对生活的提炼、加工、集中、提高和升华,而是致力于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生的原生状态,以及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再现当代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理状态。
三,“平民意识”和“生活流”的价值去取向和艺术特点1,新写实小说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它主要表现的是普通人的世俗日常生活,表现他们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困顿,反映普通人生状态的本色真实,展现生存的真相和还原生活的本相。
新写实小说所描写的是底层人们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家庭婚姻,是对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的肯定、关注与凝视。
新写实小说反映了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倾向,疏离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
它把注意力放在普通人的世俗生活的表现上,并且把视线降落到普通人的视点上。
新写实小说

二、背景
(一)八十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直接导致社 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作家们希望反映这种转变, 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于 是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 (二) 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 一些作家期望克服或避免这种局限。 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背离,既背离了 传统的现实主义,又背离“前卫”、“现代”的 先锋小说。它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 写实手段,来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单位》中道德与欲望冲突
(一)道德——对传统道德产生疑问 《单位》全篇通过描写组织里各人为争取个人利益不惜抛弃传统道德、 生活理想而变得平庸、自私,从而强调了重新构建精神世界,反腐倡廉, 加强党政工作的重要性。 (二)欲望追求 1、追求利益的欲望 —— 作品一开始描写“单位分梨”的片段,分别体现了不同职位、不同身段、 不同阅历的人,有各自的利益追求。 2、追求权力的欲望 —— 作品分别描写了副局长老张、副处长老孙、老何以及新人小林对个人权 力地位的追求。 (三)冲突——道德与追求利益、权力欲望的冲突 在《单位》里已经看不见纯粹的两个人的矛盾冲突。 《单位》所描述的各种矛盾、冲突最终都深刻归咎于人们生存在生活这个大熔 炉中面对现实问题与自身理想世界、精神归宿的冲突,即道德与欲望冲突。
(二)在道德与欲望的抗战中, 所折射出来的是:
道德内质的低滞(言语行为的失范和低 下、性道德的混乱和失德) 终极关怀的颓废(失去对现实的判断和 评品能力、一元世界中人性的失落) 心灵家园的空无(失落的亲切抚慰与心 灵皈依、人文性灵魂的堕落)
六、新写实小说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文本: 《一地鸡毛》 《单位》 《沧浪之水》 《蜗居》
现当代文学第七节 新写实小说

池莉《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四与猫子在认识生活上的分歧,表达了对 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的瓦解和讽刺。 作品选P321
3)爱情神话的崩溃
爱情神话的崩溃
新写实小说中,爱情的诗意 光辉和理想光环被淹没在琐碎 的日常生活世界中。
池莉《不谈爱情》P290
庄建非 吉玲 婚姻是“生理欲望加上人工创作”
1三)、理新想写被实放小逐说的创作特征
• “新写生实活小是说严之峻“的新,”那,严就在峻于不它是更让新你了上刀 山是下那传 义 以火个统 文 及海日的学由,复写作此上一实品引刀观对发日山念 现 的,下, 实 真年火即 生 实复改 活 观海一变 的 、并年了 理 人不的传 解 物严日统和塑峻现认造常。实识与生严主,情活峻琐的
菊豆
杨金山 杨天青
杨天白
小说展开了人性扭曲和搏斗 的惨烈场面,揭示了传 统文化超稳定的顽固性、延 续性和恒久性。
3)刻画人物的方法
新写实只有“类型”,没有典型;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3、采取“非人格化“叙述
追求一种冷静、中立式的叙述风格。尽量不 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直接的价值评判,以达 到最大限度的对生活本相的呈现和展示。
4、生活流程式的情节设置
新写实通过生活的流程来安排作品。生 活的流程式是指情节的安排组织上是以 时间的自然流程来组织情节,按各种事 件在生活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来进行。
池莉《烦恼人生》
1、对精英文学中的宏大叙事的拒绝和背 弃,清除了观念形态对现实生活的遮蔽。
探究
2、重视日常生活的世俗性价值, 体现出回归人本身的 生存意识。
2)对崇高的调侃和解构
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崇高是人的精神的深度和力 度的内在标志。 新写实小说向我们展示了 崇高在日常生活面前,在 生存境况中如何的苍白与 乏力。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

论新写实主义与现代传统主义小说的区别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以池莉的小说为例摘要:在1989年的《文艺报》上出现了一条《新写实小说在文坛兴起》的消息, 消息中说: “这些小说以它直视现实、人生的写实特征, 以及探索人类生存状态的总体精神, 表现出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新写实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精华, 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 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基本描写方法, 但更贴近生活, 更注重显现生活的原色。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池莉的小说总是能给读者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触手可及的,是实实在在的,总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去体会生活的平常、淡静、烦恼,却又浓郁的温情。
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新写实主义小说吸收了传统现实主义的长处,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框架,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描写方法,但更贴近生活,更具生活的原始色彩。
在本文中我将从小说的内容、叙事、情节安排等三个方面来谈论新写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现实主义小说池莉引言新写实主义小说其实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 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而是在传统( 经典)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对峙中, 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 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故此,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不管是在小说内容、叙事手法以及小说的构架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区别和联系。
一小说内容方面的差别有人认为,新写实主义小说是由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对生活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还原到对现实生活的纯客观描写,即就是对生活本来面目的忠实再现。
其实不尽然,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作者往往也会通过对这些生活小细节一丝不落的描写刻画来表达他们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某些情感和态度,或者是由此来透视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存观和生活状态等等。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

梁莹莹2011212994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4班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内容摘要: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世俗化的平民大众,他们普通、平凡又平常,总是很渺小的。
他们只是通过言行将原汁原样的生活形态真切细腻地展现出来,向人们传达一种世俗化的生活状态。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征往往就是一个时代特征的缩影,他们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他们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人物平民大众典型性Abstract:New realistic novel and traditional realistic novels is very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characters. New realistic novel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secularized is the common people, they are common, ordinary and normal, and always very small. They just through the words and deeds will juice the same real life form is exquisite unfold, to convey a secular life status. Traditional realistic novels are typical characters, the character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 is often a microcosm of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 they often carrying an era of value orientation, and distinct ideology color. They are true to reproduce the typ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Key words:New realistic novel traditional realism novel characters common people typical正文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以《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人生》为例
历史文化学院章驰 2010213331
摘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怀。
而新写实主义文学是20事迹90年代后国内文学界出现的新现象。
它强调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想象,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本片论文旨在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做比较,从比较中分析两种文学思潮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区别。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比较人物形象
正文:
一.新写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概述
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映。
新写实主义文学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市民形象,反应百姓的日常生活,侧重庸常。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负责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也是小人物,但是往往以小见大,从小人物个人的命运轨迹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人物所处的阶层的关怀,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侧重于崇高。
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1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二.《烦恼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比较
池莉的《烦恼人生》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作品像流水账一般的记录了一个普通工人印家厚24小时之内的烦恼。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车启动了,马路上的臭骂暴雨般打在售票员身上。
骂声未绝,车在前面突然煞住了。
"哗啦"一下车门全开,车上的人带着参加了某个密谋的诡笑冲下车来;等车的人们呐喊着愤怒地冲上前去。
印家厚是跑月
1参见《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卷首语》,载《钟山》1989年第2期
票的老手了,他早看破了公共汽车的把戏,他一直跟着车小跑。
车上有张男人的胖脸在嘲弄印家厚。
胖脸上嘬起嘴,做着唤牲口的表情。
印家厚牢牢地盯着这张脸,所有的气恼和委屈一起膨胀在他胸里头,他看准了胖脸要在中门下,他候在中门。
好极了!胖脸怕挤,最后一个下车,慢吞吞好像是他自己的车,印家厚从侧面抓住车门把手,一步蹬上车,用厚重的背把那胖脸抵在车门上一挤然后又一揉,胖脸啊呀呀叫唤起来,上车的人不耐烦地将他扒开,扒得他在马路上团团转。
印家厚缓缓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
池莉的描写平淡细腻而真实,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场景,但是这样平凡的场景也不会使我们联想到崇高的英雄的东西,庸常,琐碎,卑微,充斥这这样的作品中。
印家厚是拥有理论与先进技术的工人,但是他却并没有现实主义小说中普遍拥有的工人阶级的崇高感,却因为房子问题等一系列困境带来了卑微,酸溜溜,厌烦的心境,这也恰恰是现代人生活的写照。
与新写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是,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平凡的世界》则力图再现中国当代历史上那个从乱到治转折时期的社会风貌,再现中国农民在那个时代中的命运沉浮和人生追求。
路遥先生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村与村的械斗,农民生活的艰难,新一代青年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地展现出来,透出浓浓的厚重感。
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的命运轨迹正是新一代农村青年的表现,作者从这描写中思考了当代中国转折时期的种种问题,以小见大,表现了路遥对那一阶层的民众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现实主义的人物形象是一个阶层的代表,代表着作者自身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层意蕴和深远的警示意义,显示其深刻性。
而新写实主义文学则放弃了背负在作家和人物形象上关于人类,关于社会的厚重枷锁,在新写实主义作家的笔下,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平凡琐碎的代表,正是这样的代表,让我们在饱经生活风霜之后产生了深厚的认同感和悲凉的意味,进而对自身产生了思考。
相较于现实主义的普世性和厚重感,新写实主义文学的平凡和琐碎更贴切我们的生活,这也正是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