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提取与纯化技术应用进展
黄芪多糖提取、纯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418
应用化工
第 48卷
果胶酶等 8种酶对黄芪多糖的提取率,发现葡萄糖
氧化酶的效果最好,并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酶
量 3.0%,处理时间 3.44d,处理温度 56.9℃,提取
溶剂 pH7.8,在此条件下,黄芪多糖的提取率达到
取率。
表 1 溶剂法提取黄芪多糖提取率 Table1 SolventmethodAstragalus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rate
提取方法
黄芪多糖提取率 /%
热水提取
3.62[2]
溶剂法 碱
9.74
1.2 酶辅助提取 酶能破坏细胞壁结构,减少细胞壁和细胞间质
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1.3 微生物发酵提取
微生物发酵提取是利用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在
代谢过程产生的多种酶对提取底物进行作用。这些
酶能破坏或修饰细胞壁的结构,使中药中的活性成
分更容易释放出来,还能将多糖降解为小分子多糖 并转化为 其 他 类 型 的 多 糖。 边 亚 彬[7]优 化 了 非 解
(29.96±0.14)%,与 没 有 酶 辅 助 相 比 提 高 了 250%。董玲 玲[5]将 微 波 和 纤 维 素 酶 提 取 联 合 使
用,多糖的提取率达到 16.07%。除此之外,在植物 提取的过 程 中 也 常 将 多 种 酶 共 同 使 用[6]。 使 用 酶
进行辅助提取污染小,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但酶对
摘 要:就黄芪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比较分析不同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的优缺 点,介绍了黄芪多糖在医疗、养殖、食品方面的应用,指出黄芪多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以后的发展进行讨论和 展望。 关键词:黄芪多糖;提取;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Q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206(2019)10-2417-05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圆园21年4月第42卷第8期DOI :10.12161/j.issn.1005-6521.2021.08.028食品研究与开发茯苓(Poria cocos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 原cos (Schw.)Wolf 的干燥菌核,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物之一[1]。
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物质,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和宁心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
研究发现,茯苓中多糖成分约占菌核干重的70%耀90%[2],其余为三萜类化合物、甾体类、蛋白质等成分[3]。
自20世纪70年代报道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以来[4],茯苓多糖的功效报道集中于免疫活性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5]。
茯苓中的多糖不易溶于水,经过结构改性后得到溶于水的茯苓多糖,抗肿瘤活性得以提高[6-7]。
因此,研究如何高效提取茯苓多糖及后续的活性、结构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研究、功能活性机制及安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602106)作者简介:刘星汶(1995—),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活性多糖。
*通信作者:杨继国(1977—),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生物化学。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刘星汶1,徐晓飞2,刘玮2,赵云鹏1,张尚微1,沈艺楠1,杨继国1,2*(1.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东莞523808)摘要:真菌多糖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且生物活性广泛。
茯苓多糖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的菌核,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能活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该文主要综述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构、功能活性、作用机理以及安全性研究进展,最后对茯苓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茯苓多糖;提取工艺;功能活性;构效关系;安全性研究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Structure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Poria cocos -derived PolysaccharidesLIU Xing-wen 1,XU Xiao-fei 2,LIU Wei 2,ZHAO Yun-peng 1,ZHANG Shang-wei 1,SHEN Yi-nan 1,YANG Ji-guo 1,2*(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 ,China ;2.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ongguan 523808,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Fungal polysaccharides have been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for a long time ,which exhibited a widerange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Poria cocos -derived polysaccharides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clerotia of Poria cocos ,have been proven to have various bioactivities such as immunomodulation ,anti -tumor ,anti -inflammation ,anti-oxidation ,etc.In this paper ,the extraction methods ,structure ,functional activi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of 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s as well as the safety assessment were reviewed.Finally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oria cocos -derived polysaccharides was discussed.Key words :Poria cocos -derived polysaccharides ;extraction method ;functional activity ;structure-functionalrelationship ;safety assessment引文格式:刘星汶,徐晓飞,刘玮,等.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8):172-178.LIU Xingwen ,XU Xiaofei ,LIU Wei ,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Structure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Poria cocos -derived Polysaccharides[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1,42(8):172-178.专题论述172食品研究与开发圆园21年4月第42卷第8期1.2茯苓多糖的结构研究来自茯苓菌核和菌丝体的茯苓多糖大多是以β-(1→3)-糖苷键为主链,伴有少量β-(1→6)-糖苷键的分支葡聚糖[22]。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有关资料显示,提取仍是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
在传统的提取方法中,普遍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率不高、生产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
因此改进提取工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
中药多糖的提取效率已成为多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多糖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中药多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应用前景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数量最多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我国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多糖及其复合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多糖与维持生命活性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类物质全面参与了生物的生殖发育、生长、应激等过程,是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分子识别的决定因素[1].多糖除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多糖的深入研究将为探讨发展多糖类药物治疗奠定基础,有些可作为或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和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植物多糖的研究中,如何建立最佳的提取工艺是多糖研究的基础.目前多糖提取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声法、微波法等.近些年多采用混合或辅助手段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溶剂用量.1 溶剂萃取法1.1 水提法多数植物材料选用热水浸提法.此方法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是一种国内外常用的提取植物多糖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游离态多糖的提取,成本低,且干扰物质少或易除去(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也可根据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醇沉法对多糖分离),但时间长,效率低.[2]李光[3]等用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4-6]优化铁皮石斛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温度100℃,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17.2,提取率达到51.08%.付学鹏[7]等优化了蒲公英多糖的提取条件,确立了料水比1∶30,80℃保温3 h,提取2次为最佳条件.孙元琳[8]研究了水提当归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浸提2次,料水比1∶10.赵永红[9]等通过正交试验在保证枸杞色素、枸杞低聚糖得率的同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枸杞粗多糖,其最佳提取方案,即浸提温度为90℃,溶媒量为50倍,浸提次数为1次,浸提时间为2h,测得其得率为0.94%。
真菌多糖药理作用及其提取_纯化研究进展

第29卷第2期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9,No .22008年4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Ap r .2008收稿日期:20080227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引进人才专项(2007BS023)作者简介:李磊(1985),男,河南平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3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6732383(2008)02008706真菌多糖药理作用及其提取、纯化研究进展李 磊,王卫国3(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真菌多糖由于其独特的生理活性及结构,有望成为保健食品与药品行业重点开发的新资源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真菌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其提取与纯化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并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真菌多糖在医疗保健、动物养殖及其他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关键词:真菌多糖;药理作用;发酵;提取;纯化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识码:B0 前言多糖也称聚糖,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及微生物细胞壁中,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多糖是自然界中糖类的主要存在形式,根据生物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微生物多糖,其中微生物多糖(尤其是真菌多糖)是至今研究的较为深入和广泛的一类多糖.真菌多糖系真菌中分离出的由10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或发酵液中分离出的,可以控制细胞分裂、分化,调节细胞生长和衰老的一类活性多糖[1].研究表明,真菌多糖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抗氧化、抗病毒、抗辐射、抗血栓和抗凝血等作用.因此,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提取、纯化技术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真菌多糖在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1 真菌多糖的主要药理作用自1958年B rander 报道了酵母细胞壁多糖(Zy mosan )具有抗肿瘤作用以来,人们对真菌多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真菌多糖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3].目前,对于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真菌多糖主要是通过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等的作用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它不仅能够激活T 、B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 )等免疫细胞,还能活化补体,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全面发挥对机体的调节作用[4].Nanba [5]曾研究了灰树花多糖(PGF )D -组分对各种免疫细胞的激活作用,结果发现小鼠i p0.5mg/kg 或ig1.0mg/kg 灰树花D -组分10d 后,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毒T 细胞、迟敏T 细胞分别增至1.5~2.2倍,白介素-1和超氧负离子的量也得到了提高,白介素-2提高至1.7倍.另外,李海花[6]在实验中发现灰树花多糖在180mg/kg 和120mg/kg 剂量下,可明显增强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并能提高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而Fang 等[7]研究发现金针菇多糖也能增加荷瘤小鼠脾脏重量、NK 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恢复和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1.2 抗肿瘤作用实验表明,大多数真菌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增强宿主免疫调节功能来实现的,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能激活机体的免疫88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9卷细胞并促进其增殖与分化,增加效应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从自古就有“仙草”之称的灵芝中提取得到的活性成分灵芝多糖(G LP)便很具有这类抗肿瘤真菌多糖的代表性.CHE N J ian2J i等[8]曾利用灵芝多糖40mg/(kg・d)×17d对小鼠肉瘤(S-180)和宫颈癌(U-14)进行实验,结果得到其平均抑瘤率分别为43%和51%,从而说明G LP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Bao2Mei Shao等[9]研究发现灵芝多糖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显示出抗肿瘤细胞的活性,它能活化BALB/c鼠的B细胞和巨噬细胞;而L I U Gao2Q iang等[10]则发现灵芝多糖除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发挥抗癌作用外,其抗癌的可能机制还包括活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以及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等.1.3 抗衰老作用真菌多糖主要是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而起到抗衰老作用的,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 PX)是机体内清除有害自由基的重要抗氧化酶,可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延缓细胞衰老.研究表明,灵芝多糖的抗衰老作用与抗自由基氧化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它能阻止自由基损伤,终止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延缓衰老[11];而黑木耳多糖能不同程度的增加衰老小鼠血浆中S OD、GSH2PX活性,降低MDA(丙二醛)含量,从而表现出较好的抗衰老作用[12].1.4 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作用真菌多糖能有效增强冠状动脉机能、扩大冠体流量,增强心肌供氧能力,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改善血液循环,在降低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有显著作用[13].Kubo等[14]曾进行了灰树花多糖治疗高血脂症大鼠的实验,发现剂量组大鼠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比对照组下降0.3~0.8倍,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肝重和皮脂层降低0.6~0.7倍,血脂与肝脂水平下降,胆固醇排泄增加1.8倍,说明灰树花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增加脂肪代谢的能力;另外,研究发现[15-16],灰树花多糖还可有效降低遗传性高血压小鼠的血压;Kiho等[17]实验观察到银耳多糖能增加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降低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加速葡萄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1.5 其他药理作用及其发展趋势除上述药理作用外,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还表现在抗病毒作用(灰树花多糖[16]、裂褶菌多糖[18])、抗氧化作用(云芝多糖[19])、抗辐射作用(灵芝多糖[20])、抗血栓和抗凝血作用(灵芝多糖[8])等.同时,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真菌多糖有走向复合真菌多糖的发展趋势.将某些真菌多糖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复合真菌多糖,在等剂量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其在某些方面的药理作用,佐证了不同来源的同一药理作用的多糖有效成分间的相互配伍、相互协同的重要性.唐省三等[21]利用复合真菌多糖(猴头菇、香菇、茯苓真菌多糖)研究对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发现复合多糖各组可明显升高S-180肉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Lonseny T.等[22]通过研究也发现复合真菌多糖(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灰树花多糖=0.5∶0.5)S-42.2%和.,NK细胞和巨噬细.2 真菌多糖的提取与纯化2.1 真菌多糖提取纯化的一般工艺流程真菌多糖的来源一般主要有3种途径:从天然真菌子实体中提取;从人工培养的真菌子实体中提取;从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图1 真菌多糖提取纯化的一般工艺流程2.2 真菌多糖的发酵真菌多糖的发酵生产一般有固态发酵和液态第2期李 磊等:真菌多糖药理作用及其提取、纯化研究进展89发酵两种,工业上常采用液态发酵(表面发酵和深层发酵),即采用液体培养基的发酵技术.与固态发酵相比,液态深层发酵有很多优点[23]: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液体输送方便,可进行工业化连续生产,便于机械化操作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易于提取、精制等.在生产上,真菌多糖的液态发酵一般要经过斜面菌种培养、摇床培养、种子罐扩大培养、发酵罐培养等工艺流程;并且根据其工艺可将其培养基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以便在菌丝体生长的不同阶段为其提供良好的营养.汪维云等[24]采用液体发酵法对灰树花菌丝体进行培养:试管菌种经过活化,接入300mL三角瓶(培养基装量100mL)在来复式摇床中培养,转速为180r/m in,培养温度为25℃;摇瓶培养48 h,待形成菌丝球并均匀分散在培养液中时转入种子罐(装料量50L)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通气量1.4∶1(V/V),培养36h,再转入发酵罐(装料量500L)中培养72h.曾晓希等[25]通过研究发现,灵芝多糖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和维生素B1,最适温度、起始pH值和摇床转速分别为28℃、515和160r/m in.2.3 真菌多糖的提取真菌多糖存在于真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中,菌丝体在进行液态发酵时,可形成胞外多糖或胞内多糖.对于胞外多糖直接对发酵液进行后处理即可;而对于胞内多糖,还要根据多糖的不同性质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菌丝体进行浸提.大多数真菌多糖可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呈黏液,遇乙醇能沉淀,故传统的浸提方法多为热水提取法(适用于水溶性多糖),然后用乙醇等低级醇进行沉淀;另外还有稀酸提取法(适用于酸溶性多糖)与稀碱提取法(适用于碱溶性多糖).但是,热水浸提法较费时且效率低,而酸碱提取法又较易破坏多糖的空间结构及活性,故目前多采用酶法[26]及方兴未艾的超声波提取法[27-28]等.刘宁等[26]采用混合酶解法提取香菇多糖,并与传统水浴提取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前者的最高提取率为12.90%,比后者高出6.26%,而在时间上仅用了后者的1/3,其产品在进行紫外吸收检测时,发现产品杂质含量少,比后者更接近标准品;Tabata等[27]在应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姬松茸多糖时,也发现其浸提率要明显高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另外,胡斌杰等[28]通过实验确定了传统热水提取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2 h,粒度为80目;而超声波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超声时间25 m in,粒度为60目,且多糖提取率较传统热水提取法提高30%以上.由此可见,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省时、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提取率高、杂质含量少等优点.2.4 真菌多糖的纯化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真菌多糖均为多糖粗提物,要得到纯化多糖甚至单一多糖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纯化步骤.2.4.1 真菌多糖粗提物的除杂多糖粗提物中常含有杂蛋白、色素、低聚糖及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等杂质,真菌多糖纯化的过程中应首先将其除去.2.4.1.1 去蛋白质经典的去蛋白质方法是Sevag法[29]:即用氯仿、正丁醇或正戊醇按5∶1混合后,加到样品水溶液中振摇,离心法除去形成凝胶状的蛋白质,反复多次至蛋白质除尽为止.该方法在实验室中最为常用,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它的工艺流程较长、多糖损失多且有机溶剂消耗量大.朱美静等[30]实验发现三氯乙酸(TCA)法对猴头多糖脱蛋白的效果较好,且多糖损失较少;而谢红旗等[31]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香菇多糖中蛋白质进行分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4.1.2 去色素有些真菌子实体或菌丝体中含有大量色素,这就给真菌多糖提取液的纯化带来很大困难,不仅对分光光度计的准确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严重影响成品的品质.色素的去除常采用吸附法(纤维素、硅藻土、高岭土、活性炭等)、氧化法(H2O2)、离子交换法(DEAE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或Duolite A27)、金属络合物法(费林试剂)等.2.4.1.3 其他杂质的去除去除蛋白质和色素后的多糖液还含有较多其他杂质,可通过柱层析等方法进一步除去;而对于低聚糖、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可采用半透膜逆向流水透析法将其除去.2.4.2 真菌多糖的分离精制经除杂后得到的多糖液一般是由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或不同成分的多糖混合物所组成,欲90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9卷得到单一多糖就要对多糖液进行分级分离.常用于分级分离的方法主要有乙醇分级沉淀法、季铵盐沉淀法、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膜分离法等[32].李小定等[33]取纯化后的灰树花多糖(PGF) 20mg上DEAE2Sephadex A225柱,分别用水、2 mol/L尿素和2mol/L尿素+0.2mol/LNaCl阶段洗脱,分步收集洗脱液,用硫酸苯酚法检测多糖,合并多糖高峰部分,浓缩后透析,冻干,得4个多糖级分.王蕾等[34]将水提醇沉后得到的蛹虫草多糖(CPS)经Sephadex G2100柱色谱层析,分步收集后,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检测,结果分离得到CPS1、CPS2、CPS3三种多糖.2.4.3 真菌多糖的纯度鉴定多糖的纯度鉴定一般可采用纸层析法、比旋度法、凝胶柱层析法、高压电泳法、超离心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扫描法等[35].“多糖纯度”不能用通常化合物的纯度标准来衡量,的纯度标准是建立多项指标,每一项指标测定一种不同的特性[36].一般要有3种以上方法测定的结果,才能对某一多糖的均一性做出结论.李小定等人[33]分别采用了纸层析、Sephadex G2200凝胶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经纯化得到的4种灰树花多糖级分进行纯度鉴定,结果显示4种多糖级分经纸层析鉴定均为单一斑点,经Sephadex G2200凝胶柱层析法鉴定均为单一对称峰,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为单一谱带,表明4种级分为均一多糖.缪建等[37]则分别采用旋光度法、Sephar ose4B柱层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香菇多糖的两组分Len12A、Len22A进行了纯度鉴定,最终确定其为均一多糖组分.3 真菌多糖的应用与展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效应调节剂,真菌多糖具有非常重要而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在抗肿瘤、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方面,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其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开发.目前,真菌多糖已被开发成许多产品,如香菇多糖注射液、羧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猪苓多糖片、猴头冲剂、云芝泰康冲剂等,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临床上,真菌多糖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并且随着生物药剂学及微胶囊、纳米粒等制药新技术的发展,真菌多糖新剂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另外,研究表明真菌多糖还可被开发成一种全新的绿色饲料添加剂[38]:在动物养殖中,抗菌、抗病毒一直是困扰养殖行业的一大问题,由于真菌多糖具有高效、无毒、提高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无残留等特点,符合绿色饲料及绿色养殖的要求,因此开展真菌多糖应用于饲料添加剂的产品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具有市场潜力的.总之,随着分子生物学、医学、多糖制药工艺学、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真菌多糖构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可以预料真菌多糖今后将在许多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朱建华,杨晓泉.真菌多糖研究进展———结构、特征及制备方法[J].中国食品添加剂,6):7580.]Mao P H,J in X,et al.Study onfr om edible and medicai fun2 gus[J].Che m&B i oengineering,2004(1):1416.[3] Q in J Z,Chen M,Chen H,et al.Pr os pectand current studies on edible and phar maceu2tical fungi polysaccharides[J].Edible Fungiof China,2004,23(2):610.[4] 欧阳天贽,李小定,荣建华.真菌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524528.[5] Nanba H.Maitake mushr oom2i m mune thera2py t o p revent fr om cancer gr owth and metas2tasls[J].Exp l ore,1995(6):1.[6] 李海花.灰树花多糖的免疫作用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365366.[7] Fang S Z,Yan M X,Chen Z Y,et al.antitu2mor activity research of flamm ulina velutipespolysaccharides[J].Zhejiang Coll TC M,1996,20(5):3435.[8] Chen J J,W u Z Q.Studies on the phar maco2l ogical effect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of gano2der m a L ucidumⅠ.anticancer,antithr ombosisand anticoagulati on of bl ood[J].Strait Phar2maceutical Journal,2000,12(1):5155. [9] Shao B M,Dai H,Xu W,et al.I m mune re2cep t ors for polysaccharides fr om Ganoder ma第2期李 磊等:真菌多糖药理作用及其提取、纯化研究进展91lucidu m[J].B i oche m ical and B i ophysicalmunicati ons,2004,323(1): 141.[10] L iu G Q,W ang X L.Structure2activity rela2ti onshi p and anticancer mechanis m s of Gan2oder m 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J].Myco2syste ma,2006,25(3):430~438.[11] You Y H,L in Z B.Pr otective effects of gan2oder m 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pep tide oninjury of macr ophages induced by reactiveoxygen s pecies[J].Acta Phar macol Sin,2002,23(9):787.[12] 宗灿华,董琪.黑木耳多糖对小鼠血浆S OD、GSH-PX及MDA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3):57.[13] 王斌,连宾.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与机械,2005,21(6):96100. [14] Kubo K,Nanba H.Anti2hyperli posis effectofMaitake fruit body(Grifola frondosa)[J].B i ol ogical and Phar maceutical Bulletin,1997,20(7):781785.[15] K oda ma N,K o muta K,Nanba H,Can MaitakeMD2fracti on aid cancer Patients[J].AIter m Med,2002,7(3):236.[16] Nanba H,K oda ma N,Schar D,et al.EffectsofMaitake(Grifola frondosa)glucanin H I V2infected patients[J].Mycoscience,2000,41:293.[17] Kiho T,Mori m ot o H,kobayashi T,et al.Effect of a polysaccharide(T AP)fr om thefruiting bodies of Tre m ella aurantia on glu2cose metabolis m in mouse liver[J].B i osciB i otechnol B i oche m,2000,64(2):417419.[18] Hotta H,Hagi w ara K,Tabata K,et al.Aug mentati on of p r otective in i m mune re2s ponses against Sendai virus infecti on byfungal polysaccharide schizophyllan[J].I nt JI m munophar mac,1993,15(1):5560.[19] Yeung J H,Chiu L C,Ooi V E.Effect ofpolysaccharide pep tide(PSP)on glutathi oneand p r otecti on against paraceta mol-inducedhepat ot oxicity in the rat[J].Method FindExp Clin Phar macol,1996,16(10):723727.[20] Chen J J,Zhang Y.Studies on the phar maco2l ogical effect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of Gan2oder m a lucidumⅡ.the Radiati on2p r oofeffect and elevating white bl ood cells acti on[J].Strait Phar maceutical Journal,2000,12(4):1517.[21] 唐省三,朱晓琴.复合真菌多糖的抗肿瘤及免疫增强作用初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5):599.[22] Lonseny T.尹源明,何国庆.复合食用菌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5,5(2):9093.[23] 陶文沂.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24] 汪维云,王继先.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276279.[25] 曾晓希,周洪波,符波,等.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6):830832.[26] 刘宁,李健.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比较[J].食品科学,2007,28(9):199202. [27] Tabata K,Tt o W,Koji m a T.U ltr os onicdegradati on of schiz ophyllan,an antitu morpolysaccharide p r oduced by schiz ophyllancommune fries[J].Garbohydr Res,2002,89(1):121135.[28] 胡斌杰,陈金锋,王宫南.超声波法与传统热水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2):190192. [29] Staub A M.Re moval of p r oteins fr om poly2saccharides[J].Methods in CarbohydrChe m,1965,5:5.[30] 朱美静,童群义.猴头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2527.[31] 谢红旗,周春山.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香菇多糖中蛋白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2):211213.[32] 杜丽平,肖东光.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化工时刊,2005,19(4):3135.[33] 李小定,吴谋成,曾晓波,等.灰树花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2):186188.9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9卷[34] 王蕾,于荣敏,张辉,等.人工培养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24(1):2325.[35] 张惟杰.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0.[36] 季宇彬.中药多糖的化学与药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7] 缪建,杨文革,周彬,等.香菇多糖提取分离的研究[J].生物加工过程,2007,5(3):7477.[38] 罗长财,陈丽芝.真菌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功效及应用前景展望[J].饲料博览,2005,2:3638.RESEARCH PROGRESS OF F UNG AL P OLYS ACCHAR ID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AND I TS EXTRACTI O N AND PUR IF ICATIONL ILei,WANG W ei2guo(School of B iotechnology Engineering,Henan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450052,China)Abstract:Fungal polysaccharides will be possible t o become one of f ocusing-devel opment ne w res ources in the health food and drug industries because of its unique bi ol ogical activity and structure.This paper outlined the research p r ogress of fungal polysaccharides on the phar macol ogical acti ons aswell as the basic methods and p r ocess about its extracti on and purificati on in recent years.The app licati ons and p r os pects of the fungal poly2 saccharides in health care,ani m al and other industries,were discussed with the p resent actual situ2 ati on.Key words:macol ogical acti on;fer mentati on;extracti on;purificati on(上接第77页)SET UP OF X2RAY IMAGING SYSTE M IN THE IMPUR I TIESINSPECTI O N OF MET ALL I CALLY P ACKED F OODHONG Guan1,2,ZHAO Mao2cheng2,WANG Xi2wei2,JU Rong2hua2,3(1.D epart m ent of A uto m atic Control,N anjing Institu te of R ail w ay Technology,N anjing210015,China;2.College of M echanical and E lectronic Eng ineering,N anjing Forestry U niversity,N anjing210037,China3.N anjing Food and Packaging M achinery Institute,N anjing210037,China)Abstract:The setup of X2ray online i m aging ins pecti on syste m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The duck gizzard as the research sa mp les in this paper,which is app lied in the ins pecti on of shielded packaged f ood.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v oltages and currents of x2ray on the i m ages of blank backgr ound and alum inum f oil packaged f ood with different kind of i m purities were investigated ex peri m 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grayscale value of different i m purities and different voltages were regressed with si m ulati on exponential equa2 ti on in SPSS12,and the finial voltages and currents were deter m ined,which resulted in the huge grayscale value differences a mong duck gizzard,i m purity and backgr ound i m ages.It will be benefit f or further i m age p r ocessing and online intelligent recogniti on of i m purities rap idly and p recisely.Key words:X2ray i m aging syste m;shielded packaged food;i m purity;para meter。
植物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陈红1杨许花1查勇2宋礼3高丹丹1*(1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124;2日照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日照276800;3甘南牦牛乳研究院,甘肃合作747000)摘要:植物多糖又称植物多聚糖,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物质,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现已广泛运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等行业。
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组成、结构有关,植物多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是多糖生物活性研究和应用前提。
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以期为植物多糖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结构中图分类号TS2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22-0032-04 Research Progress in Extraction,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CHEN Hong1et al.(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Lanzhou730124,China)Abstract:Plant polysaccharide,also known as plant polysaccharide,is a kind of substance widely existing in biolog⁃ical organism,it have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anti-tumor,immune,antiviral,and other functions,are widely used in food,health products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The bio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is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Therefore,the isolation,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 are the premise of their bioactivit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thods of ex⁃traction,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Key words:Plant polysaccharidde;Extraction;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Construction植物多糖又称植物多聚糖,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物质,它是一类由醛糖或酮糖经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大分子物质,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多糖的提纯化技术

多糖的提纯化技术
溶剂提取法
(1) 水提法:以水为溶剂,可采用热水浸提或冷水浸提(植物多糖多采用热水浸提,可直接或离心去除杂质),由于多糖不溶于乙醇,可通过沉淀将多糖提纯出来。
水提法的确缺点在于温度高、耗时长、提取率低。
(2) 酸提法:有些含酸性基团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不易溶解,可用盐酸或乙酸处理后,再用乙醇或不溶性络合物将多糖沉淀出来。
酸提法容易破坏多糖的空间结构,一般较少使用。
(3) 碱提法:一些含有糖醛酸的多糖和酸性多糖在碱性条件下都比较稳定,可提高多糖的提取率,一般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作为溶剂。
碱提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某些多糖在碱性较强时会降解,而且容易影响成品的色泽和风味。
微生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多糖的研究进展生命科学技术学院08级2班杜长蔓摘要: 就微生物多糖的种类,生物合成、提取与纯化、实现了工业化的微生物多糖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望了微生物多糖开发利用的前景。
微生物多糖主要指大部分细菌、少量的真菌和藻类产生的多糖。
微生物多糖由于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理化特性独特等优点而使其在食品和非食品工业备受关注,尤其在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微生物多糖在细胞内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 ①黏附在细胞表面上,即胞壁多糖; ②分泌到培养基中,即胞外多糖; ③构成微生物细胞的成分,即胞内多糖。
而其中的胞外多糖具有产生量大、易于与菌体分离、可通过深层发酵实现工业化生产。
一般微生物多糖的生产主要是利用淀粉为碳源,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进行生产,也有通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作用制成的。
能够产生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微生物种类较多,但是真正有应用价值并已进行或接近工业化生产的仅十几种。
近几年,随着对微生物多糖研究的深入,世界上微生物多糖的产量和年增长量在10 %以上,而一些新兴多糖年增长量在30 %以上。
到目前为止,已大量投产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有黄原胶(Xant han gum) 、结冷胶( Gellan gum) 、小核菌葡聚糖(Scleeroglucan) 、短梗霉多糖( Pullulan) 、热凝多糖(Curdlan) 等。
微生物多糖和植物多糖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生产周期短,不受季节、地域、病虫害等条件的限制; 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③应用广泛,例如已作为胶凝剂、成膜剂、保鲜剂、乳化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微生物多糖年加工业产值可达80 亿左右。
关键词: 微生物多糖; 生物合成; 提取与纯化;开发应用0引言多糖是一种天然的大分子化合物,来源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在海藻、真菌及高等植物中尤为丰富。
它是由醛糖和(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聚合物,作为有机体必不可少的成分,同维持生命体机能密切相关,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植物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传统植物多糖提取方法、新型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生物技术和物理化学方法在植物多糖提取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环保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探讨。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生物技术和绿色环保方法在植物多糖提取中具有较大潜力,并且能够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提取过程。
结论部分展望了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意义,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提取方法的绿色化、高效化和可持续性,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
本文对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研究进展、传统方法、新型方法、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方法、绿色环保、发展趋势、意义、展望1. 引言1.1 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研究进展植物多糖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广泛应用价值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其提取方法一直是植物多糖研究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多糖提取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目前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针对传统的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包括煮提法、酶解法、醇沉法等,研究者们通过改进提取条件、优化提取步骤等方式,不断改进提取效率和提取纯度。
而新型的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则包括超声波法、微波法、离子液体提取法等,这些方法在提高提取效率的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技术在植物多糖提取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包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进植物多糖产生菌株,提高多糖产量等。
物理化学方法在植物多糖提取中的应用也被广泛研究,比如超滤、凝胶过滤、冷冻干燥等方法,对提取多糖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环保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减少有机溶剂使用、建立循环利用体系等绿色化处理方法。
这些研究对推动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朱晓霞(1982-),女(汉),硕士研究生,从事天然生物大分子研究。
糖类物质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类物质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
糖类物质按干重计占植物的83%~90%,占细菌的10%~30%,动物的小于2%。
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证实:多糖有调节免疫、抗癌、抗肥胖、控制血糖、降胆固醇、降血脂等生理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及功能食品,作为绿色生物医药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多糖产品开发相当热门,也卓有成效。
多糖的生理功能与其纯度和化学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多糖的提取纯化是其研究的基础。
因此科学高效地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提取、纯化其中的多糖成分是目前的核心问题。
本文对多糖制备常用提取与纯化方法,特别是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1多糖的提取纯化1.1常规方法提取1.1.1原料预处理提取前,必须破坏或抑制共存的水解酶,可采用丙酮、乙醚、乙醇等低极性溶剂,以破坏水解酶并分离脂溶性杂质。
1.1.2浸提一般采用不同温度的水或稀碱溶液提取。
浸提参数中,温度是影响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另外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均影响提取率,可根据需要选取最佳工艺参数。
1.1.3过滤或离心分离提取液有的可以直接过滤,有的因提取液较黏稠不易过滤,往往用离心法除去不溶物。
1.1.4有机溶剂沉淀提取所得的滤液或上清液浓缩,加2~5倍量的有机溶剂,得粗多糖沉淀。
常用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及丙酮。
现有很多植物多糖的提取研究都是采取的常规水提法:大麦[1]中活性多糖提取、大枣[2]多糖提取、老头草[3]中多糖的含量测定、乌龙茶[4]多糖提取等。
朱晓霞,罗学刚(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多糖提取与纯化技术应用进展摘要:多糖由于它们独特的功能和低毒性,在保健食品和药品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提取和纯化是制备多糖的关键。
目前用的提取方法有:常规水提法、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纯化技术有:色谱、膜分离。
综述了多糖制备常用的提取与纯化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并探讨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多糖;提取;分离;纯化PROGRESSIN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OFPOLYSACCHARIDESZHUXiao-xia,LUOXue-gang(School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Sichuan,China)Abstract:Highvaluehasbeenfoundforthebioactivepolysaccharides.Plantpolysaccharideshavewidelyandpromisingforegroundinthefieldofhealth-carefoodstuffandmedicationbecauseofitslowtoxicityanditspartic-ularfunctions.The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isthekeyissueinpreparation.Atpresent,thecommon-lyusedextractiontechnologyincludesusual-water,ultrasound,microwave,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Thepu-rificationtechnologyincludeschromatographyandmembraneseparation.Themethodsandtheapplicationofnewtechnologiesinextractingandpurifyingpolysaccharidesarereviewed.Moreovertheprospectofpolysaccharidespreparationisdiscussed.Keywords:polysaccharides;extraction;abruption;purification1.2物理辅助提取目前常将物理场应用于对多种生物大分子的辅助提取,以提高多糖得率,主要是采用微波及超声波进行样品预处理。
1.2.1微波提取微波加热是靠微波电子管发出的电磁波,感应生电,又转化成分子的动能而发热,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的特点;其次微波的频率很高,能透入物体的深度较深,对细胞的结构有较大作用。
王莉、孙萍[5 ̄6]等利用连续微波反应器,用石油醚、乙醚除去药材中的脂溶性杂质,用80%乙醇除去所含单糖、低聚糖及甙等干扰性成分后,再运用微波技术用水提醇沉法分别制得板蓝根多糖和甘草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其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得率均较传统方法提取明显提高,平均回收率在98.50% ̄101.50%之间,RSD小于1.50%,反应时间缩短12倍。
付志红[7]为保持车前子多糖的生物活性,采用微波技术提取车前子多糖。
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方法时间短,得率高。
1.2.2超声波提取超声波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空化产生的极大压力造成被破碎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破裂,而且整个破裂过程在瞬间完成;同时超声波产生的振动作用加强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及溶解,加速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使其进一步增大了有效成分的溶出。
Stahmann[8]等报道,一种具有β-1,3-D-葡聚糖结构的多糖经过长时间的超声处理后,分子量从25万降至5万左右,经小角度X光衍射分析,此多糖的超声降解产物的空间结构与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裂褶多糖相似。
超声降解的速率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母体分子量、浓度、体积、超声辐照时间和反应温度等。
Chen[9]等认为,相对分子量越高或浓度越低,则降解速度越快。
此外,增大超声波的强度、降低环境温度、施加外压或在外加气体存在的条件下均可导致降解速度提高。
韩兵兵[10]等通过单因素法对超声波法提取大枣多糖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常规的水浴提取法作了比较。
结果显示,超声法提取具有高效、节能、省时的特点。
常秀莲[11]等在超声波法提取芦荟花多糖的研究中发现,采用超声波分两批次加水比单次加相同水量可多提取7%的多糖。
1.3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fluidsextraction,SCFE)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提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s,SCF)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目标组分。
用纯CO2提取糖及苷类化合物的产率低,这是因为这类化合物分子量较大、羟基多、极性大,如加入携带剂和加大压力则可提高产率[12]。
廖周坤等用SEF-CO2萃取装置试验从藏药雪灵芝中萃取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确定最佳多糖萃取条件为:10MPa、45℃6.4h,其中加不同极性夹带剂的梯度SFE萃取法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多糖收率可以提高至1.62倍。
2多糖的纯化多糖的纯化是获得粗的活性多糖提取液后,除去共存杂质,进行混合糖的相互分离,随糖类组分的复杂性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般分为两个过程:多糖除杂、多糖分离。
2.1多糖除杂主要过程2.1.1去蛋白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三氯乙酸法、酶解。
微生物多糖去蛋白常采用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植物多糖去蛋白常用三氯乙酸法,也可以用蛋白质水解酶使样品中的蛋白质部分降解后,再用Sevag法效果会更好。
李知敏等[13]选用了3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三氯乙酸法、盐酸法及Sevag法对植物多糖提取液进行脱蛋白处理。
其脱蛋白率分别为46.1%、72.5%和42.3%,多糖损失率分别为6.1%、15.1%和14.3%。
盐酸法脱蛋白率高,但它的多糖损失率较高;三氯乙酸法、Sevag法较温和,但除蛋白效率不高。
2.1.2透析流水透析48h,蒸馏水透析24h,去除小分子杂质。
2.1.3有机溶剂洗涤透析后的沉淀相继用乙醇、丙酮、乙醚洗涤,干燥得粉末状的粗多糖。
2.2多糖分离主要有分级沉淀、季铵盐沉淀法、透析法、金属盐沉淀法和制备性区域电泳等,目前大多采用DEAE-凝胶或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凝胶柱层析以及离子交换色谱法。
2.2.1色谱分离依据被分离多糖组分间的理化性质差异及其在固相载体和流动相之间分布和流动速度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2.1.1凝胶色谱凝胶色谱是一种分辨率低、载样量少的分离技术,但方法简单、快速。
常用的凝胶有葡聚糖凝胶(Sephadex)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和缓冲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使不同大小的多糖分子得到分离纯化,但不适宜粘多糖的分离。
一般生药提取物得以分离多用Sepharose、DEAE-Toyopearl(甲基丙烯酸聚合树脂)、Sephacryl(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dex精制得到各种多糖。
魏江洲等[14]用热水抽提法提取海螵蛸多糖粗品,用DEAE-SepharoseF.F柱及SepharoseCL-6B柱对海螵蛸多糖粗品进行分离,最后使用SephacrylS-300柱进一步纯化,最后得到相对均一的活性精品多糖CPS-1。
2.2.1.2离子交换色谱法通过载体表面带电基团与样品离子和淋洗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离子偶极作用和离子吸附实现色谱分离。
不同多糖尤其是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多糖,在一定pH条件下,所带电荷不同,则可根据各多糖上电荷的差异而达分离目的。
毛建山[15]等经脱脂、沸水抽提、乙醇沉淀、酶-Se-vag法脱蛋白得到的粗多糖,再经DEAE-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和SephadexG-2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纯化的白毛藤多糖(SLPS)。
2.2.2膜分离膜分离技术(membraneseparationtechnology,MST)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分离过程以选择透过性膜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化学位差、电位差等),使原料液中组分选择性通过膜。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根据筛分原理使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实现提纯和浓缩[16]。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超滤和微滤技术。
2.2.2.1超滤超滤[17](ultrafiltration,UF)的孔径范围为1nm~100nm,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3 ̄106。
溶解的盐和水会通过超滤膜,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物质则被截留,故可从水和其它液体中分离出很小的胶体和大分子。
超滤膜的另一特点是由于受渗透压的阻碍作用小,所以在相当低的压力差(0.04MPa ̄0.70MPa)下,仍具有高流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