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通道

合集下载

HDMI基本知识

HDMI基本知识

HDMI基本知识⼀、HDMI接⼝的⼯作原理这张图是HDMI接⼝的架构⽰意图。

从左边的信号源中你可以看到,HDMI接⼝的信源可以是任何⽀持HDMI输出的设备,⽽接⼊端也可以是任何带有HDMI输⼊接⼝的设备。

⽆论他们是⾳频设备、视频设备还是控制设备,HDMI接⼝都可以应⽤其中。

在HDMI接⼝中的数据信号采⽤的是TMDS最⼩化传输差分信号协议。

这种数据传输协议曾经在DVI 接⼝上得到⼴泛的应⽤。

⽽HDMI接⼝上的数据信号也沿⽤了这种协议。

这种协议会将标准8bit数据转换为10bit信号,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使⽤微分传送。

微分传送这种技术也曾经被⼴泛的应⽤于千兆以太⽹的数据传输中。

在HDMI接⼝中⾳频、视频数据的传输时可以使⽤三条TMDS数据通道。

视频信息在传送时被转换城连续的24bit像素数据,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送10bit的数据。

像素时钟周期传输⽐率⼤约在25MHz ⾄165MHz之间。

⼀般来说标准的NTSC 480i隔⾏信号的像素时钟传输⽐率⼤约为13.5MHz。

若传输信号的⽐率⼩于25MHz,HDMI会采⽤⾃动循环技术填补码率,将信号的码率提升到25MHz的⽔平。

⽽HDMI接⼝最⾼每秒可以传输165M像素的数据量,这个数据吞吐能⼒是相当惊⼈的。

在未来⼀段时间内⾜以应付⾼码率,⾼数据流家⽤电器的信号传输任务。

HDTV最⾼的标准是1080p,它每屏的分辨率为1920X1080,若每秒传输60帧图像(1080p@60),那么最终的像素时钟传输⽐率为124.4MHz。

由此看来HDMI接⼝完全可以从容应付当今的消费电⼦产品的各项应⽤。

当然HDMI也⽀持双接⼝并联模式,那样可以提供惊⼈的330MHz传输⽐率。

但是⽬前这种双并联HDMI接⼝不会⽤于⼀般消费阶层。

在HDMI中所采⽤的视频信号的编码⽅式为RGB格式,如YCbCr 4:4:4 或YCbCr 4:2:2格式,他们每个像素都是24bit。

YCbCr 是⼀种数字视频信号的格式,它与YPbPr格式相类似。

HDMI基本知识

HDMI基本知识

一、HDMI接口的工作原理这张图是HDMI接口的架构示意图。

从左边的信号源中你可以看到,HDMI接口的信源可以是任何支持HDMI输出的设备,而接入端也可以是任何带有HDMI输入接口的设备。

无论他们是音频设备、视频设备还是控制设备,HDMI接口都可以应用其中。

在HDMI接口中的数据信号采用的是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协议。

这种数据传输协议曾经在DVI 接口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HDMI接口上的数据信号也沿用了这种协议。

这种协议会将标准8bit数据转换为10bit信号,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使用微分传送。

微分传送这种技术也曾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中。

在HDMI接口中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时可以使用三条TMDS数据通道。

视频信息在传送时被转换城连续的24bit像素数据,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送10bit的数据。

像素时钟周期传输比率大约在25MHz 至165MHz之间。

一般来说标准的NTSC 480i隔行信号的像素时钟传输比率大约为13.5MHz。

若传输信号的比率小于25MHz,HDMI会采用自动循环技术填补码率,将信号的码率提升到25MHz的水平。

而HDMI接口最高每秒可以传输165M像素的数据量,这个数据吞吐能力是相当惊人的。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足以应付高码率,高数据流家用电器的信号传输任务。

HDTV最高的标准是1080p,它每屏的分辨率为1920X1080,若每秒传输60帧图像(1080p@60),那么最终的像素时钟传输比率为124.4MHz。

由此看来HDMI接口完全可以从容应付当今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各项应用。

当然HDMI也支持双接口并联模式,那样可以提供惊人的330MHz传输比率。

但是目前这种双并联HDMI接口不会用于一般消费阶层。

在HDMI中所采用的视频信号的编码方式为RGB格式,如YCbCr 4:4:4 或YCbCr 4:2:2格式,他们每个像素都是24bit。

YCbCr是一种数字视频信号的格式,它与YPbPr格式相类似。

HDMI 1.4规范介绍

HDMI 1.4规范介绍

官方发布全新HDMI 1.4规范新增特性编辑本段回目录目前用户所熟知的HDMI规范是HDMI 1.3规范,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投影机、电视、播放器等多种媒体设备,且带宽高达340MHz,传输速率为10.2Gbps,最高可以满足1440P/WAXGA分辨率的要求。

不过负责为HDMI提供授权的代理机构HDMI Licensing LCC已经公布了最新一代的HDMI规格HDMI 1.4版,包括新规范的新增功能。

有关HDMI规格1.4版的全部技术规格将最迟于6月30日前公布并提供下载。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HDMI1.4新增的功能吧。

HDMI 1.4HDMI,即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 1.4增强功能简介:1、HDMI以太网通道(HDMI Ethernet Channel,HEC)HDMI 1.4版数据线将增加一条数据通道,支持高速双向通讯。

支持该功能的互连设备能够通过百兆以太网发送和接收数据,可满足任何基于IP的应用。

HDMI以太网通道将允许基于互联网的HDMI设备和其它HDMI设备共享互联网接入,无需另接一条以太网线。

新功能还将提供一个连接平台,允许HDMI设备之间共享内容。

2、音频回授通道(Audio Return Channel,ARC)该通道可减少音频向上传送并处理和播放所需要的线缆数量。

在高清电视直接接收音频和视频内容的情况下,这个新通道能让高清电视通过HDMI线把音频直接传送到A/V功放接收机上,无需另外一条线缆。

3、3D Over HDMI新规范将为HDMI设备定义通用3D格式和分辨率,实现家庭3D系统输入输出部分的标准化,最高支持两条1080p分辨率的视频流。

4、支持4K×2K分辨率HDMI设备支持的高清分辨率将达到4K×2K,四倍于目前的1080p,能够和众多数字家庭影院以同样的分辨率传输内容。

具体格式:3840×2160 24Hz/25Hz/30Hz;4096×2160 24Hz5、拓展支持色彩空间HDMI技术将支持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色彩空间,包括sYCC601、Adobe RGB、AdobeYCC601,可在连接数码相机的时候显示更精确的逼真色彩。

fcs的名词解释

fcs的名词解释

fcs的名词解释FCS(Fiber Channel over Ethernet,光纤通道以太网)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以太网上传输光纤通道帧。

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当时企业内部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需求。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存储和计算设备都是独立的,并通过专用的光纤通道网络互连。

然而,这种架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本高、复杂性高、维护难度大等。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经济、更简化的解决方案。

FCS通过将光纤通道协议封装在以太网帧中,实现了在以太网上传输光纤通道帧的能力。

这样一来,存储和计算设备可以共享以太网基础设施,简化了网络架构,降低了成本。

此外,在传统光纤通道中,为了支持存储和计算的高速互连,需要使用专用的光纤介质和交换机。

而在FCS中,存储和计算设备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以太网设备,无需额外的投资。

FCS的关键特性之一就是低延迟。

对于存储和计算应用来说,低延迟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FCS通过优化传输协议、减少协议的层次以及使用专门的硬件加速技术,实现了低延迟的性能。

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可扩展性。

现代的数据中心需要支持大规模的存储和计算设备,因此网络架构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FCS通过在以太网上实现光纤通道帧的传输,可以利用以太网的高带宽和灵活性,轻松实现横向扩展。

此外,FCS还支持多路径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容错能力和带宽利用率。

此外,FCS还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由于存储和计算设备之间的通信可能涉及敏感数据,因此安全性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FCS通过支持安全传输协议和身份验证机制,保护了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FCS还提供了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总的来说,FCS作为一种网络协议,提供了一种经济、简化、低延迟、可扩展、安全和可靠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存储和计算需求。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FCS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数据中心架构的演进和创新。

思科交换机产品的几种网络容错技术

思科交换机产品的几种网络容错技术

思科交换机产品的几种网络容错技术---- 应用中任意一节出现故障都会导致网站的巨大损失,因此总是的解决也应从多方面入手,如数据备份,服务器的硬件冗余、软件容错,以及网络设备的部件冗余和结构(链路)冗余等,以保障整套系统的万无一失。

下面将主要介绍CISCO公司交换机产品所支持的几种容错技术,使用户了解其对故障恢复所带来的好处。

Fast/Gigabit Etherchannel(快速/千兆以太网通道)---- 以太网通道技术不仅起到容错作用,更是链路带宽扩容的一条重要途径。

它可在100M(快速以太网通道,简称FEC)或1000M(千兆以太网通道,简称 GEC)以太网端口间实现,用于将多条并行链路的带宽叠加起来。

这样多条链路被用途单条高速数据通道,通道中部分线路的故障不会影响其它线路的带宽聚合,从而也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

---- 以太网通道技术也体现了产品的可扩充性能,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思科公司的全线交换机产品和带快速以太网端口的路由器都可以实施以太网通道技术,并且还可与多家厂商(Intel、Xircom、Adaptec等)的网卡构造以太网通道,在交换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高速连接。

Uplink-Fast(快速上联恢复)---- 当交换机结成冗余回路时,若未启用Fast/Gigabit Etherchannel,则Spanning-Tree(生成树)协议将起作用,通过计算自动将优先级较低的连接屏蔽,使其作为备份,只在优先级较高的主线路断线时才激活它,因此在线路容错中Spanning-Tree也是一项有效的技术;但传统的Spanning-Tree在链路切换时经历阻塞-侦听 -学习-数据转发等诸多过程,耗时较长,从故障到恢复一般需历时40秒左右,对正在传递大量数据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而言,这段时间是能明显觉察的,并且极可能导致连接超时而中断应用。

而思科公司提出的Uplink-Fast 技术是对Spanning-Tree的改进,它省却了链路切换过程中的侦听和学习阶段,使备份端口直接由阻塞进入到转发状态,从而使网络收敛时间从40秒大大缩短至5秒以内,这样的延迟是应用程序可以接受的,用户几乎觉察不到这一过程,互联网公司业务不会受到故障影响。

H3C-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技术综述

H3C-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技术综述

什么是FCoE?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便利与好处?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技术综述文/杨小朋目前,数据中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企业级应用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Web服务成为企业面向客户的核心策略,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以及多媒体等在内的数据量不断增多,等等。

此外,法规遵从要求数据作较长时间的保存。

所有这些要求使得运行一个数据中心变得日益复杂和昂贵。

与此同时,数据中心通常运行多个独立的网络:一个以太网网络(LAN)用于客户机到服务器和服务器到服务器的通信;一个光纤通道的存储区域网络(SAN)用于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通信。

为了支持各类型网络,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需要为每种网络配置单独的接口,即以太网网络接口卡(NIC)和光纤通道主机总线适配器(HBA)。

并且服务器通常还具有其他专用的网络接口,用于管理、备份和虚拟机即时迁移。

对这些接口提供支持需要大量接口卡、布线、机架空间、上行交换机。

多种并行的网络架构增加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和电力、冷却方面的开支以及空间的消耗,使得数据中心管理更加困难,削弱了业务灵活性。

网络融合是数据中心应对上述挑战的发展方向(如图1所示)。

FCoE便是一种网络融合的技术,可以使得FC和以太网共享一个单一的,集成的网络基础设施。

FCoE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显著的业务优势: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通过为LAN/SAN流量提供统一交换网络,融合网络能够整合并更有效的利用以前分散的资源,通过消除不必要的交换基础设施,将服务器的I/O适配器与线缆的数量减少多达50%,大幅减少电力和冷却成本。

同时,简化的基础设施还可以降低管理和运营的开支。

强大的投资保护:FCoE可以和数据中心现有的以太网及FC基础设施无缝互通,使用户享受融合网络带来的优势,同时延续以太网和FC网络领域的架构,管理和运营最佳实践。

增强的业务灵活性:FCoE使得所有的服务器均能访问存储设备,在虚拟机移动的情况下可为虚拟机提供一致的存储连接,这样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以太网通道&端口会聚协议(PAgP)

以太网通道&端口会聚协议(PAgP)

以太网通道/端口会聚协议(PAgP)以太网通道技术将多条链路反向复用成一个逻辑链路(在6000系列交换机上可以支到8),虽然每个平台在实现上有一些不同点,但都具备如下的共同的属性:∙在多通道上分配帧的算法。

∙创建一个逻辑端口,可以运行一个STP的实例。

∙一个通道管理协议:PAgP帧的多路传输以太网通过使用一个帧分配算法将有效地将帧分配在多个10/100或千兆链路上进行传输。

在不同的的平台上,这种分配方式略有差异,例如:∙Catalyst6000系列交换机可以以线速读取第四层的IP懈信息,这就就可以实现比较仅依靠第二层的MAC地址更为复杂的智能分配。

∙5000平台上则依赖于木鞋收的EBC芯片,可以通过show port capabilities 来确认某个端口是否支持以太网通过。

下面列出了几个常见平台的帧分配算法:下表说明一6000上不同的引擎模块所支持的分配方法和缺省的习惯:注意:在使用第四层分发时,第一个分段的包使用第四层分发,所有的后续包均使用第三层分发。

建议在缺省情况下,Catalyst 6000系列交换机基本IP地址进行负载均衡,也是CatOS5.5中的推荐配置,使用如下命令进行设置:set port channel all distribution ip bothCatalyst 4000和5000系列的帧分配都基于第二层的MAC地址,在绝大多数网络中这都没有问题。

然而,当一个channel的两端只有两个工作站(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固定的)时。

所有的流量都只会在一条链路上进行传输。

这在服务器之间的备份传输时表现得很典型。

虽然一个逻辑汇聚端口可以被SNMP做为一个单独的端口进行管理,但仍然建议分别监控每个端口的流量,这样才能发现帧分配机制究竟正常工作没有。

从CatOS 6.x开始,可以使用一个新的show channel traffic的命令来看出流量的分配状态,这比在5.x 版中使用的show counters 或show mac 命令更为简捷有效。

以太网的介绍

以太网的介绍

以太网的介绍以太网,属网络低层协议,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操作。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太网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制定的IEEE 802.3标准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FDDI 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Switch)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 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的总线争用技术。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 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LANs)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对DEC, Intel,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token ring)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太网通道(EthernetChannel)(端口汇聚)
一、基本定义
将两台设备之间的多个物理以太网接口进行逻辑绑定,形成一条虚拟链路,以便增加带
宽。

实现负载均衡、主备备份等的一种链路技术,必须是双数链路.
以太网通道必须遵循的一些规则
●参与捆绑的端口必须都处于同一个VLAN。

●如果端口配置的是中继模式,那么,应该在链路两端将通道中的所有端口配置成相同的中继模式。

●所有参与捆绑的端口的物理参数设置必须相同。

应该有同样的速度和全双工或者半双工模式设置。

也就是说,参与捆绑的链路,速率必须相同。

二、配置
注意事项:
Speed Duplex 要一致
相关特性要一致
具体配置:
配置2层以太网通道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5 mode ?
active Enable LACP unconditionally
auto Enable PAgP only if a PAgP device is detected
desirable Enable PAgP unconditionally
on Enable Etherchannel only
passive Enable LACP only if a LACP device is detected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5 mode auto
Switch#show run
配置3层以太网通道
在3750及以前系列中应该首先通过全局命令手动创建一个端口通道逻辑接口
然后使用channel-group 接口配置命令把逻辑接口添加到通道组中
Switch(config-if)#interface port-channel 15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nd
Switch#
把物理接口添加到通道组中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Switch(config-if)#no ip address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5 mode active
Switch(config-if)#end
Switch#
配置4000及以后系列3层以太网通道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no ip address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5 mode active
Switch(config-if)#end
检查以上设置
Switch#show etherchannel 15 detail
Switch#show etherchannel 15 port-channel
Switch#Show etherchannel 1 summary
配置以太网通道负载均衡
Switch(config)#port-channel load-balance dst-mac
Switch#show etherchannel load-balance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自动协商:
Pagp:思科私有端口聚合控制协议,desirable/auto
Lacp 802.3ad:国际标准链路聚合控制协议,active/pass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