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练习题

4、下面的照片是谁照的呢?用线连一连吧?(4分)

、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3分) 4、圈出镜子里看到的图像。(4分)

5、四个小朋友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 )次手。用线连一连(2分)

一、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6分)

生活园地(

24分)

)。

4. 把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右边的样子,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你能连一连吗?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五、观察物体。(6分) 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红

小东

小红 小东 小明

六、请把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4﹪

六、下面的图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6% )

小明 小红 小东

4、我会连. 次。小明小红小东

小东

小明

小红

三、连一连(4分)

8. 他们看到的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

(原题)10、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请连一连。分)

4、下面的照片是谁照的呢?用线连一连吧?(4分)

5、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你连一连。(6分)

三、我会解决问题:(30分)

6.请你把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

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哪一面?

明明小兰

明明小兰

2、辨一辨,下面3幅画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从正面看过去,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

(A)(B)(C)

3、下面哪个是小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A)(B)(C) (D)

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红

小东

小明小红小东小明5、辨一辨,下面3幅画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下面这些图形有几个角,请你帮忙数一数。

( )个 ( )个 ( )个 ( )个

三、我会画(21

2、在方格上画两个不同方向的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在左边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五、我会看(10分)(每个1分)

1、连一连

2、哪个是你在镜子中看到的样子?请你帮忙圈出来。

3、能写出镜子中的样子吗?试一试

3 7 9 10 4

()()()()()

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红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红小东小明附加题:数一数,下列图形各有几个角(☆☆☆)。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 体》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时观察物体(实物)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重视情境创设。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考虑,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活动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借助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突出表象的建立。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其中表象是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是学生抽象概念的基础,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图形表象的建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在指导学生正确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将所看到的图形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熊猫玩偶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有学生知道,请一名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地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各不相同。 师:是啊,所处的位置不同,摸到的大象的形状也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师:今天,老师为每组同学都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熊猫玩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单元试题(含答案)

《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 一、我会连一连。 1.下面小动物分别看到的是图形的哪个面?请你连一连。 2.小动物们看到的是地球仪的哪一面?请你连一连。 3.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分别是在①、②、③哪个位置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4.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二、填一填。(第4题8分,其余每题6分,共26分)

1.请你在淘气看到的图下面画△,在开心看到的图下面画口。 2.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将名字写在对应的括号里。 3.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①、②、③哪个位置看到的?(填序号) 4.下面右边的四幅图分别是哪只小动物看到的?(填序号)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2分) 1.下图中小女孩看到的是柜子的(),小男孩看到的是柜子的(),妈妈看到的是柜子的()。

①正面②侧面③上面 2.把两个同样的长方体摆成下图的样子。从()看到的是,从()看 到的是,从()看到的是。 ①正面②侧面③上面 四、想一想,填一填。(共18分) 1.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①、②、③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2.“”可能是观察下面哪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在正确答案的括号里画“√”。(8分) ()()()() 3.是()看到的,是()看到的,是()看到的,

是()看到的。(8分) 五、我是小法官。(共6分) 明明同学分别从正面、左面、后面观察到的房子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这座房子有三扇窗户和一扇门。 (2)这座房子的窗户都在它的正面。 六、我会做。(共22分) 1.我会填图号。(12分)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做、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具、教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熊玩具;小汽车一个,正方体一个;课件。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课件出示图片 1、猜猜这是什么呢?同意吗? 2、当你再看到另外一张图片的时候,你还确定它是一个球吗? 3、看完第三张图片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它是什么了! 4、同一个存钱罐,为什么看到三张不同的图片呢? 虽然是同一个存钱罐,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整体,我们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来看看它是谁?请小组长拿出自己组的熊猫玩具,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摆正。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我们已经学过前、后、左、右,请你悄悄的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面?我们分别坐在小熊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熊猫的什么样子? (3)全班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说说自己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熊猫是什么样的?(4)设疑探究:你们看到的是同一个熊猫,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呢?小结:看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熊猫是不同的。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如果你想看到熊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可以怎样观察?在不动熊猫的情况下可以怎么做?(请生示范) (1)换位要求:静、轻、快。(2)仔细观察,组内交流:你来到了小熊的哪一面?从你这个位置看到熊猫是什么样子? 与大屏幕上的第几幅图一样?这次看到的和换位前一样吗? 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把现在看到熊猫的样子记在脑海里。 三次换位后追问,想一想每次换位后看到的和换位前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说的很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角度也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三)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我们观察的4幅图中,你觉得那两幅图比较相似?他们一样吗?(2)我们一起观察熊猫的侧面也就是左面和右面,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下位观 察,小组讨论。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四)情境模拟,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一)》 平坝县乐平镇大屯中心小学郑刚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与其视图联系起来。教材以学生观察熊猫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汉丰七校第一届“分享课堂”优质课教学大赛教案集执教者班级时间课题 实时点评二年级观察物体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8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要多方面、多角度 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感受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学习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学习准备 每组一只相同的玩具小动物,ppt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 1、观察课堂变化。 谁能说说今天的课堂与往天的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是围坐 的,一人一个方向;教室里有听课的老师。)你们真会发现,真会观 察。 2、玩游戏 接下来请孩子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好不好?来,全体起立,仔细 听要求:举举左手,踏踏左脚,举举右手,踏踏右脚,用右手摸摸左 耳,用左手摸摸右耳。 看你们做得这么高兴,我也想加入可以吗? 用右手指出我说的方向,明白吗?开始上、下、右,等等你发现 了什么?(老师和学生指的方向不一样)你错还是老师错?为什么? (A回答得真不错,你们已经学会了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B 想想,你站我这里来,右是……这就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那么我想与你们的方向一致,我怎么站?试一试,右、左,相同吗?好,请坐下,刚才你们每个孩子都表现得很好,接下来我要看看你们小组合作得怎么样?有信心吗? 3、看ppt(让学生明白四次看到的形状不同却是同一只小狗,质疑真的是同一只吗?引出课题) 请看,这是一只小动物。再看,这也是一只动小物。这还是一只小动物。这同样是一只小动物。猜猜你刚才看到了几只小动物?明明四次看到的不是一样怎么会是一只呢?也就是从不同的四个方向看到的同一只是吗?真的是这样吗?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什么? 二、小组活动,观察小狗 1、出示小狗。 为了验证你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我特地给每组带来了一位客人,同学们掌声欢迎,请它出场,看看是谁? 既然客人到,我们就得有礼貌,请把小狗摆放到桌子的中间,面向老师,看哪组最快。 2、本位观察。 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地欣赏它可以吗?请看要求。(ppt课件)齐读。静静地什么意思?(不仅是安静,还要坐端正,不能动。)试试看哪组观察最仔细?想好了小组分享,大家倾听。独立观察,看看屏幕想想怎样说?开始……时间到,请你将刚才观察到的试着用上面这样的样式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请小组长主持。说完后坐好。……时间到。 哪一组敢把你们看到的分享给大家? 看到的跟他(她)一样的起立。 你们都坐在小狗的()面,主要看到小狗的()。老师用这个方向表示。(根据分享板书) 继续分享完其它三个方向,老师跟着板书。(若有问题请其它小组同方向的补充) 刚才这个小组分享得怎样?……我看你们听得也好,各组都加一分。 3、揭示新知。 根据刚才的分享,我们发现,不同的人从小狗的四个面看到的小狗怎么样呀?什么不同?(主要看到小狗的形状不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教材分析 例题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会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却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通过例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学生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只要求学生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成为学生观察物体的障碍,教材中不介绍“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概念,只要学生能用连线、标序号等方式将观察者与所看到的形状图对应起来即可。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单元教学分析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包括3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看到的一个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平面图形。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三视图就是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的总称。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同一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图是不同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从具体编排来说,例1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会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却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年级认识左、右时,只要求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对与自己方向相反的人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观察物体(一)》 平坝县乐平镇大屯中心小学郑刚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与其视图联系起来。教材以学生观察熊猫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观察物体(一)《观察物体》课堂实录

爽爽文库汇编之 《观察物体》课堂实录 xx小学xxx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添加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观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观察视图不变的情况下的物体组成方法,正确添加、摆放小正方体;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不同面的兴趣,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产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体会“空间与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及一一对应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利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借助直观思考探索不同的摆法。 教学难点: 准确依据要求添加和摆放小正方体,正确进行物体的三视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六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教具;学生每两人准备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学具;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蔡!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蔡老师来自盐城,对你们来说,我就是远道而来的…… 生:客人! 师:那你们作为小主人,此时此刻,有什么话想对蔡老师说吗? 生1:欢迎蔡老师! 生2:谢谢蔡老师! 生3:谢谢老师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谢谢!非常感谢孩子们的热情! 师:我请大家看张图吧!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一个人。 师:是一个人吗?我明明看到的是一匹马呀!(师转身凝视图片,恍然大悟状)哎哟,不好意思!图片放反了!(旋转图片)现在看到什么? 生:马! 师:咦!这张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出不同的事物。有意思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设疑,引入情境。 两只小鸟为同一块金牌照相,为什么照的照片不一样呢?2.揭题,导入新课。 引导启发,感悟出两只小鸟观察金牌的位置不同。 3.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观察教室图。 师: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组交流一下,反馈意见。

引导学生从教室的桌椅设施等区分教室的前面和后面,从而判断出是站在教室的那一面进行拍摄的。 2.练习:哪张是从学校外面拍的?哪张是从学校里面拍的?你是从哪看出的? 指名回答。 3.指导观察,拍摄小猴。 出示小猴玩具,你想不想给小猴拍照? 教给观察的方法,生从一个位置观察小猴给小猴拍照。 出示从不同位置拍到的小猴照片,生说说自己在小猴的哪个位置?拍到的是哪张照片? 重点说说两个侧面的小猴的不同(脸朝哪?尾巴朝哪?)小组活动,交换位置,从不同位置观察小猴。 师:通过给小猴4个不同位置的观察,你有什么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板书结论。 4.练习。 师: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4个同学用同样的方法为一只小猴拍了照片,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里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是哪里吗?这是我们蓝波湾学校,你知道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2、想一想 师:拍的都是同一所学校的大门,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小恐龙 指导方法:请小恐龙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仔细观察。 2、辨认照片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小恐龙的前、后、左、右照片,你看到的小恐龙是哪幅图,就对应图片站起来。 (1)看到第一幅图片的同学,请起立。同学们发现了吗,看到第一幅图的同学都是哪个位置的同学?(前) 那谁能说一说第一幅图有什么特点,你都看到了什么?(总结:脸)(2)看到第二幅图片的同学请起立。大家看一看,看到第二幅图的同学都是哪个位置的?(后) 通过观察,你发现第二幅图有什么特点?你都看到了什么?(总结:尾巴、后背) (3)第三和第四幅图都是小恐龙的侧面,但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了吗?(左:头朝左,尾巴朝右。右:头朝右,尾巴朝左) 3、互换位置 (1)前后的学生对调,左右的学生对调。现在你所看到的小恐龙和刚才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2)顺时针旋转换位置,请你到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仔细观察。(3)前后学生再对调,左右学生再对调。仔细观察。 4、做一做。 数学书第67页,做一做。小朋友在观察一排数学书。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知识点汇 总 四、观察物体 重点、难点 、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

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知识点 、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 重点、难点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知识点 、“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2)

作品编号:15635478925896743 学校:山黄市鹤仙镇那年小学* 教师:戒悟空* 班级:蝶舞伍班* 5 观察物体(一) 本单元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实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初步教授“三视图”的知识,在有层次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根据表象进行推理,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达到课程教学中的三个核心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和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能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辨认从侧面观察简单物体和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经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图形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是很准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精心选择要观察的物体,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为使学生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首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情境模拟中以直观经验为基础,建立表象,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2.重视从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渗透“三视图”知识,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关系,积累丰富的观察经验。在指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要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也就是“三视图”,初步渗透“三视图”的思想,以多种不同的几何体作为观察对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将所看到的几何体逐一分析,唤醒相应的表象,从直觉猜想到有序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3.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表象,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变得更清晰、可视化。指导学生读懂“平面图”的位置关系,拓宽学生观察视野,用序号或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的表征形式,将实物、立体图形的观察联系起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4.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处理好直接观察经验和间接观察经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要让学生的视线与观察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在观察侧面时,要将身体移到观察物侧面。对于不好区分的面还可以反复、对比观察,并通过标记物的不同进行区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组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物体、几何体进行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间接观察的基础,再逐步过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玩具kitty猫、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 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 生:一个蓝色的球 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背面 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 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 生:原来是个存钱罐 师:有什么感受? 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指导观察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我们看看它是谁? 出示并介绍玩具kitty猫(主要复习kitty猫的前、后、左、右)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kitty猫(师转动),待会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kitty猫是什么样子(藏起kitty猫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看到的kitty猫是什么样子的? 师:**孩子把kitty猫的样子说得全面、完整了吗?那如何才能全面、完整说清楚kitty猫的样子呢?下面我们请4位孩子分别站在kitty猫的前面、后面和侧面。 示范:先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kitty猫) 师: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师:现在请4位同学像老师一样平视kitty猫,(出示幻灯片3)请在座的孩子想一想这4位同学看到的图像是什么样的?想一想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同学观察的kitty猫是一样的吗?(同桌讨论)(出示幻灯片4)猜一猜上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游戏巩固 (1)、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玩具放在小组中间,并说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转动你的玩具,请再说一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师: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介绍物体。 (2)、观察数学书。 1)请组上同学把数学书立着拼在一起,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书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 3)、观察数学书和笔盒。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笔盒,放在书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观察物体(一)》教材分析

二上:《观察物体(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的过程,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形状,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能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9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还可以帮助学学生直观理解数学;通过观察、形成表象,根据图形的性质得到描述性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例1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

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困难(学生在一年级认识左、右时,只要求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对与自己方向想法的人或物为参照点辨认左、右不作要求)。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通过例1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本教材在编排时有以下意图:(1)熊猫的位置、方向固定不动,学生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并对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形成表象;(2)图中分别标出了4名学生的名字,表明用学生所在的位置代替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方位词,如: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可以说成小明看到的图形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词都是相对而言,描述起来容易出现分歧;(3)让学生能想象出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从而判断出不同的形状分别是哪名学生看到的。 例2的编排层次与例1基本相同,只是所观察的物体有所变化,由实物变成了立体图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几何图形,初步渗透三视图的知识。所观察的几何体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平面围成的几何体进行观察,如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2课时)教案

观察物体(一) 第1课时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课时目标导航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教材第68页例1)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盲人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把大象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吗? 二、学习新课 老师把玩具熊猫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站在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1)你看到了什么? ①大熊猫的前面,有黑眼圈,黑鼻子,四肢也是黑的,肚子是白的。 ②大熊猫的后面,有黑尾巴,白色的背上有一圈黑色的毛。

③大熊猫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 ④大熊猫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 提示:左右两边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我们可以把大熊猫的左耳上系一个蝴蝶结,这样在左面的同学就能看到蝴蝶结,而右面的同学是看不到蝴蝶结的,进而区别左右两边。 (2)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1、2题。 第1题:大象的上面是小鸟拍的;大象的后面是小熊拍的;大象的侧面是袋鼠拍的;大象的正面是小猴子拍的。 第2题:①③②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是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观察物体(一)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编号:000222217954555385825983331 学校:玄国虎市冥中之镇肖家塞小学* 教师:古因丰* 班级:大力士参班*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环节 一、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古诗《题西 林壁》并提问:为什么 作者从多个角度看都没 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这节课我们来观察几 个我们常见的立体图 形,看你在不同的位置 会看到什么形状?(板 书课题:观察物体(2)) 1.朗读古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同 学交流后汇报。(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 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认真倾听老师导言,并进行想象。 1.连一连。 2.下面的图是谁看到的,在 ()里写上名字。 (小明)(欢欢)(小新) 3.从哪面看到的?连一连。 4.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写上 位置。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观察交流。 (1)组织学生观察长方 体。画出看到的面的形 状。(教师巡视) (2)组织汇报,展示学生 画图,贴到黑板上。 (3)组织学生观察正方 体、圆柱和球,画出看 到的形状。(教师巡视) (4)组织汇报,展示图 画。 (5)师生共同小结。 交流总结本课学习内 容。 2.解决问题。 (1)出示例3:看到的立 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 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 1.(1)小组内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 画出看到的图形形状,并在组内交流。 (2)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 生1:我从长方体的上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从长方体的前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从长方体的左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3)小组内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圆 柱和球,画出看到的图形形状,并在组内 交流。 (4)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 生1:我们组从正方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 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圆, 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面看看到的都是圆。 (5)小组内交流汇报: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可能 不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6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套教科书第一次编排“观察物体”的教学,给学生观察的是比较熟悉的场景,以及特点明显、结构简单的常见物体。教学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的方法,能够指出看到的内容,为以后仔细观察几何体打下基础。 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得结果是不一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的对应关系,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未形成,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有序地观察物体。这样,学生才能从观察中汲取知识,并使思维在观察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 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面、后面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知道是由于“拍摄者的位置”的缘故,如果有困难,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 小结: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教学设想: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熊猫玩具“拍照”。 (1)指导“拍照”方法:请熊猫“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 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熊猫“拍照”,看清楚了 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熊猫“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熊猫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设计意图: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教学中为所有学生都创造观察实物的条件与机会,让学生仔细地、充分地观察。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辨认照片。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熊猫玩具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