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1.引起手足口病的Cox Al6属于哪一病毒科:

A. 大RNA病毒科

B. 小RNA病毒科

C. DNA病毒科

D. 黄病毒科

2.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中,吸入氧浓度为:

A. 80%~100%

B. 60%~80%

C. 40%~60%

D. 20%~40

3.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A. 年龄小于3岁或持续高热不退

B.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或末梢循环不良

C. 高血糖、高血压或低血压

D. 以上皆是

4.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中,以哪一型最为常见:

A. Cox A4型

B. Cox A5型

C. Cox Al6型

D. Cox Al0型

5.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是:

A. 肠道病毒71型

B. A组柯萨奇病毒

C. 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D. 以上皆是

6.关于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 出现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C.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 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7.手足口病在发热的同时往往会伴有发疹,发疹的部位为:

A. 口腔粘膜部

B. 手、足部

C. 臀部

D. 以上皆可

8.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9.手足口病通常以哪段时间传染性最强:

A. 发病前1周内

B. 发病后1周内

C. 发病后2周

D. 发病后1月内

10.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A.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B. 呼吸道感染

C. 急性弛缓性麻痹

D. 无菌性脑膜炎

答案B A A C A B D C A A

11.对于少数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最终可出现:

A. 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

B. 肺水肿

C. 循环衰竭

D. 以上皆可

1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血糖常表现为: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13.关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的抵抗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B.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

C. 对紫外线及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

D. 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14.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的关键是:

A. 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B.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

C. 加强医院的医疗条件

D. 提高人群的防范意识

15.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什么季节多见:

A. 冬春季

B. 夏秋季

C. 秋冬季

D. 一年四季无差异

16.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哪一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 3岁以下儿童

B. 3-5岁儿童

C. 5-7岁儿童

D. 3-6岁儿童

17.在什么情况下应组织开展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A. 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

B. 病例呈聚集性分布

C. 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

D. 以上皆是

18.各年龄组均可感染肠道病毒而发病,但以哪个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 ≤3岁

B. 3-6岁

C. 6-12岁

D. 12-20岁

19.手足口病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哪4个阶段的治疗:

A. 体温升高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生命体征稳定期

B. 体温升高阶段、疱疹性咽峡炎阶段、心肺衰竭阶段、生命体征稳定期

C. 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生命体征稳定期

D. 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肾脏衰竭阶段、生命体征稳定期

20.关于心肺衰竭阶段的治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B. 保证患者足够的入液量,每日至少2000ml

C. 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

D. 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D A C B B A D A C B

21.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

A. 病毒携带者

B. 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C. 受感染的动物

D. 隐形感染的动物

22.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哪种病毒感染后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A. A组柯萨奇病毒

B. 肠道病毒71型

C. 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D. H5N1型流感病毒

23.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报道,首次报道该病的国家为:

A. 新西兰

B. 美国

C. 日本

D. 加拿大

24.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不包括:

A. 消化道传播

B. 呼吸道传播

C. 昆虫媒介传播

D. 分泌物密切接触传播

25.关于手足口病一般病例的表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B.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C. 预后较差,会留有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等后遗症

D.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26.对于手足口病的磁共振检查,以什么部位损害为主:

A. 大脑

B. 中脑、小脑

C. 脑干、脊髓灰质

D. 脊髓白质

27.3岁以下婴幼儿,具备以下哪种情况需留观:

A. 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内

B. 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C. 发热、精神差

D. 以上皆是

28.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可出现哪些神经系统症状:

A. 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

B. 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C.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D. 以上皆可

29.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应符合的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A. 从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B.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C.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M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D. 自病人各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30.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播:

A. 粪-口途径传播

B. 呼吸道传播

C.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D. 以上皆是

B B A

C C C

D D C D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通用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通用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安全教育

城关第三小学(第十五周)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安全教育 老师们、同学们: 由于近期气候比较反常,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容易爆发和流行。近期,我县少数镇(办)出现个别疑似手足口病例。为确保我校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现就讲一讲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希望全体师生做到以下要求: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进入夏季早晚气温的温差较大,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秋冬季少年儿童最容易患上的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远离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多喝水,多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告知家长这是常见的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的,不需要有恐慌心理,一旦发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5、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

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8、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扫后应立即洗手。 2016年6月3日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材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小41988) 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 (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 ))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007年至2010年,手足口病在中国大陆大范围流行。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多个地区有大规模流行暴发,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不断有死亡病例出现。全国发病人数:07年为85844例;08年为 488955例;09年为1155525例,2010年为09年的2倍以上。 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数十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 , A2、 A4> A5> A7、A9、A10、A16型等,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COXAI6、EV71最常见。但近年来报告由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一般为1 — 2周至3-5周之间,有 时更长,病毒可经粪便排出,也可经疱疹破溃时的液体流出。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粪口传播,密切接触,另有报导公共游 泳池、医院门诊口腔检诊器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本病,其次接触传播, 飞沬也可传播。 人群易感性婴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发病后的免疫力不我巩固,可再次感染。病毒之间无明显交叉免疫。隐性感染病例较多,1983年天津发生本病的流行,总发病率为 2.O2%o,幼托机构发病率2 3. O3%0o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 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1.引起手足口病的Cox Al6属于哪一病毒科: A. 大RNA病毒科 B. 小RNA病毒科 C. DNA病毒科 D. 黄病毒科 2.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中,吸入氧浓度为: A. 80%~100% B. 60%~80% C. 40%~60% D. 20%~40 3.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A. 年龄小于3岁或持续高热不退 B.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或末梢循环不良 C. 高血糖、高血压或低血压 D. 以上皆是 4.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中,以哪一型最为常见: A. Cox A4型 B. Cox A5型 C. Cox Al6型

D. Cox Al0型 5.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是: A. 肠道病毒71型 B. A组柯萨奇病毒 C. 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D. 以上皆是 6.关于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 出现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C.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 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7.手足口病在发热的同时往往会伴有发疹,发疹的部位为: A. 口腔粘膜部 B. 手、足部 C. 臀部 D. 以上皆可 8.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9.手足口病通常以哪段时间传染性最强:

A. 发病前1周内 B. 发病后1周内 C. 发病后2周 D. 发病后1月内 10.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A.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B. 呼吸道感染 C. 急性弛缓性麻痹 D. 无菌性脑膜炎 答案B A A C A B D C A A 11.对于少数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最终可出现: A. 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 B. 肺水肿 C. 循环衰竭 D. 以上皆可 1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血糖常表现为: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13.关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的抵抗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病例和重症病例。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EV71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可达10%-25%。 一般病例:病人突然起病,发热,多持续2-3天。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患儿常由于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疱内液体较少,愈后不留痕迹。部分患者发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都出现。有些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重症病例:少数病人,尤其是≤3岁患儿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主要临床表现为: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由于绝大部分重症病例为≤3岁儿童,因此,及早发现小儿重症患者至关重要。

BB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近期全国各地都发生手足口病的病例,为了做好防控工作,我们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请各家长理解和配合,请加强幼儿的个人卫生,不要带小孩到公共场所玩耍,如有不适,及时带小孩到正规的医院诊治,以下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手足口病的病征: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股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病性并发症。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传染的水源,也可经口传播,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做好预防: 一、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教室与休息室要每天开窗通风。 二、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污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三、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治疾病蔓延扩散。 四、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送正规医院隔离治疗。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在家休养一周以上再入园学习。 五、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和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六、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在治疗期间,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清热解毒中萆药或抗病毒药物,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蛋白。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_,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 因手足口病易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故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复查。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1.手足口病的流行特性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是全球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2.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肠道病毒EV71只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其中的一种病毒。3.手足口病的的症状? 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四个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皮疹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疱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手、足、口病症状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4.手足口病严重吗?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约一周左右具有自愈的倾向。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心肌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5.哪些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是唯一宿主,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发病为主。≤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6.哪些消毒剂对EV71肠道病毒有效? 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7.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经(接触被患者粪便污染的物品,病从口入)粪-口传播; (2)呼吸道飞沫(近距离飞沫)传播; (3)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8.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幼儿园预防控制措施 1.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不可移动的共用物品、游玩设施进行清洗消毒; 3. 衣被及其它日常用品和玩具要勤晒太阳; 4.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 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儿童的抗病能力; 6. 落实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培训人员:本园全体教师 主讲:班良伟 培训时间:2014年5月8日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厌食: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 ★手足臀疱疹: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中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 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

小学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小学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012-06-04 10:00:26| 分类:安全工作|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何谓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2、小儿患手足口病后有哪些症状? 答: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 死亡。 3、手足口病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答: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 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 传播的原因之一。 4、在学校内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答:学校一旦发现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孩子,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做到以下几点: ①应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患儿后,要由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一旦怀疑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并立即通知患儿家长,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②应当加强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属 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③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幼托机构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对住校学生及幼儿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 光下曝晒。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3、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4、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5、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6、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毒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2、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 A.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B.急性弛缓性麻痹 C.尿毒症 D.呼吸道感染 3、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国家为() A.新西兰 B.美国 C.中国 D.保加利亚 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6、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手足口病一般病例表现哪项不正确()

手足口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初期怎么治疗: ----------------------------- 普通病例(体温38.5度以下)的患儿多饮水,用温水擦澡。每四小时测一次体温。 高热患儿,要用退热药,常用布洛芬(每次每公斤体重5毫克,6-8小时一次)。 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食物要清淡软烂为主,保持口腔清洁,有溃疡面可涂抹鱼肝油减轻疼痛。 密切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症状:神志不清、皮疹、呕吐、腹泻等;如出现立即到儿童医院或传染病院。 手口足病症状: --------------------------------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一: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棱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泡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泡的中心凹陷,干燥变黄,脱落(脱屑)。另外,指、趾端会有散落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的丘疹或者水疱。

手足口病知识考试题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考试题 科室:姓名:职称: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格3分共51分) 1、手足口病系由(EV71)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通途径传播,亦可通过和传播。 2、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此病强,传播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3、潜伏期一般3-7天,主要侵犯四个部位。 4、手足口病虽然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等重要器官。 5、在流行期间,应实行,分诊台护士接诊疑似手足口病病例时(有发热、出疹),应引导患儿到及时就诊,候诊区域应增加频次。 6、在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或使用含醇类进行卫生手消毒。 7、就诊者中对于或精神萎靡者,建立,直接进入诊疗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3、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 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痕 C、出疹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类似 4、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上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病室应开窗通

风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5、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6、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7、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8、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 A、3天 B、5-7天 C、4-5天 D、5-6天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分) 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A、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B、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等间按传播 C、飞沫传播 2、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A、不痛 B、不痒 C、不结痂、不结疤 三、判断题(对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4天,伴有38度左右的发热。() 4、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5、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一般有疼痛、有痒感。 () 四、问答题:(7分) WTO洗手的五个时刻是哪二前三后?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2015 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 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

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 5 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 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 3 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 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_最新_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

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 6 分,共30 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 、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 型)最常见。 4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5 、潜伏期一般是(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选择题(每题 6 分,共30 分)。 1 、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2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C ) A、6 小时 B、12 小时 C、24 小时 D、48 小时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 、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 ) A、W3 岁 B、3-5 岁 C、5-7 岁 D、7-12 岁 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D )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三、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每题2分,共12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V ) 2 、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X )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V ) 4 、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 5 天。(X )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 天,伴有38 度左右的发热。(X )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V ) 四、简答题(共28 分)。 1 、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9 分)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 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

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