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影评

合集下载

电影《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电影《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1994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

影片以福贵一家的坎坷命运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和他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解放战争、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最后,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麻木,失去的太多,面对生活,大概只剩下“活着”。

影片露出一股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它将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

大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屡劝无效,带着女儿凤霞回娘家。

当夜福贵输光全部家产,父亲被他气死。

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及手抱的男婴有庆回家,福贵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戏维生。

适逢国共内战,福贵先被国民党拉俘当兵,后被俘掳。

好不容易获释回乡,庆幸一家团圆。

后来,福贵因家产输光未被划入地主成分,但生活让他失去了儿女等亲人,最后剩下的惟有活着······活着这部电影非常的长。

整个看电影的过程我反反复复的咀嚼着两个字“活着”,活着真好,人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第一次感觉到活着好是在福贵被抓丁,国民党大撤退。

福贵的战友都被打死了,没有吃的,什么都没有。

福贵只想跑回家,看看家珍和孩子。

当福贵举手向解放军投降的时候,使人心里喊出了“活着就好”。

不管怎样活着,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里喊出活着,是在龙二被枪毙的时候,福贵吓得尿了裤子。

葛优演得棒极了。

真棒那一段听到枪声的时候。

如果不是福贵赌输了祖传的房子,那枪毙的就是地主福贵了。

能活着看到老婆孩子就是好。

第三次是有庆死了,被车撞死的,福贵看到血肉模糊的有庆,家珍哭得死去活来。

后来那个春生被打成反革命,要自杀,来找福贵道歉,福贵和家珍都原谅了春生。

家珍最后冲春生喊“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

令人感动的质朴的感情。

心地善良的中国农民。

他们没有很好物质和精神生活,却有最纯朴和实在的心地。

第四次是凤霞死了。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这部电
影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他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最终却依然坚韧地活着。

首先,影片的镜头语言非常出色。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
将乡村的美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和艰辛。

其次,影片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

主人公在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
但他依然坚韧地活着,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执着让人深受触动,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影片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可贵,让人不禁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最后,影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主演葛优和巩俐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真实的情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让观众
深受触动。

影片通过对生命的追问和对人性的探索,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遭遇。

这部电影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悲欢离合,以及对生活的执着与坚韧。

首先,从情感上来说,《活着》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凉和无奈。

影片中主人公福贵一家在历经战乱和政治运动的摧残之后,生活遭遇了种种不幸。

父亲被杀,妻子疯狂,儿子残疾,家产被没收……这些悲惨的遭遇让观众们心如刀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情。

但与此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执着与坚韧,他不断地努力生存下去,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为了那份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这种对生活的坚守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感动。

其次,从艺术表现上来说,《活着》的影片语言非常独特。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将小说中的情感和情节完美地呈现在了银幕上。

影片中的画面美感极强,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诗意和深意。

尤其是在表现战乱和动荡年代的场景中,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将那段历史的苦难和磨难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同身受。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让人感动至深的电影。

它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无常和残酷,也让人们看到了对生活的执着与坚韧。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

它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思考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守。

这部影片将深深地触动每一个观众的心灵,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经典电影,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农民的生活经历,从家庭的繁荣到贫困,再到最终的坚韧和生存。

影片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真实的描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的情感表达非常真实。

观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他对家庭和生活的执着。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立体,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让观众对他们产生了共鸣和情感上的连接。

其次,影片对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家庭的破裂到农村的贫困,再到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影片对中国农村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这种真实的描绘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最后,影片的艺术表现也非常出色。

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和镜头语言,让整个影片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影片的音乐和摄影也非常出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情感和氛围。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深刻地触及了人们的内心,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揭示。

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在困境中如何坚韧地活着。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讲述
了一位农民在中国大革命、日本侵华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经历。

电影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坚韧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观众深受感动。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人生的坚韧和顽强。

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了家庭的破裂、财
产的丧失以及亲人的离世后,仍然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以自己的双手劳动,艰难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期。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也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对人性的思考也让观众深受触动。

在生活的压迫和磨难下,人们
往往会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电影中展现了人性的善良、残忍、贪婪等各种面貌。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
视角和对细节的把握,将余华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配乐也极具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投入。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对生命的坚韧、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影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中国电影,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这是
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
坚韧。

首先,我要说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影片通过细腻而真实的
表演,展现了主人公福贵在各种困境中的坚韧生存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经历
了家庭的破碎、贫困的折磨、战争的残酷,但他从未放弃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

这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对于人性的揭示也让我印象深刻。

福贵的妻子荣华在生活的磨难
中逐渐变得冷酷和无情,甚至对自己的亲人也变得漠不关心。

这种人性的扭曲
和堕落令人心痛,同时也让我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电影中的人物形
象真实而立体,他们的命运和选择都引发了我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此外,电影的摄影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艺谋独特的视觉风格和
精心设计的画面,让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美感和艺术性。

音乐的运用也非常恰
到好处,既能凸显情感的起伏,又能与故事情节相呼应,增强了观影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福贵的生活经历,让观众深刻地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电影给予我很多启示,让我
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同时也提醒我要关注和关爱身边的人。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给每一个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共鸣,它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
典之作。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活着影评(一)文/陈穗筠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不能预知生死,但我们可以笑着活下去。

活着,本是一种希望,上苍赐予我们生命,我们就得坚强地活下去。

至于活着的价值,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福贵,本是一个有钱人,家庭条件非常好,但他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浸在赌场里。

赌场,会让人丧失理智,在那里,人们是麻木的。

谁也抵御不了赌的诱惑,包括福贵。

他把自己的房子都赌没了,最后还想赌上自己的生命。

被迫使得他的妻子和孩子离他而去,更可气的是,他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害得母亲重病。

好在他觉悟得早,当朋友提起“赌”字时,他非常敏感,并再三强调,再也不赌了。

直到福贵一贫如洗,整个家都已是七零八落。

春夏秋冬,那一幅幅在街头饱经风霜的画面,使人看了不禁为之同情。

也许有人说,像他这种人,不需要别人去同情他,这是他的报应。

而我是希望,福贵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关爱母子,脚踏实地地养家糊口。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一切即将从新开始的时候,福贵被抓走了。

显然,上天一点都不眷顾他。

但福贵明白,自己必须得活着回去。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让人觉得越来越不幸——有庆被车撞死了。

而撞死他的人,是春生。

这对于大家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可是家珍却能不计前嫌,让春生好好活下去。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吧。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幸福还是没有光临福贵家,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的噩耗。

但是,福贵他们能够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活下去,这又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他们,不能预知下一个死亡的会是谁,也许,就是自己,但他们还是抱着生的希望,活下去。

生死离别,事事难料,唯有活着,最好!活着影评(二)“有一种伟大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但也有一种伟大叫作活着,受辱地活着,无论出现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歇斯底里,都忍受一切地活着,吃喝拉撒、生老病死,这样的无奈与孤独就是生活,并且世上没有比这更真的生活。

《活着》,这部安静朴实的影片,就是简单的叙述了这样一个长达四十年的故事,一个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发生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
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如何在苦
难中坚持生存的故事。

这部电影深刻地触及了人性的脆弱和坚韧,给观众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的表演非常出色。

姜文和葛优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们将
角色的内心痛苦和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从他们的表演中感受到角色
的真实和情感,这让整个故事更加感人。

其次,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

导演张艺谋运用了精湛的摄影技巧和剪辑手法,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通过影片中细腻
的画面感受到角色的心路历程,这让整个故事更加感人。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共鸣。

观众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生
活的无常和残酷,以及人性的坚韧和勇气。

这让观众不仅仅是在观影过程中感
到悲伤和心痛,更让他们在观影后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是一部深刻触及人心的作品,它通过精湛的表演和叙
事手法,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残酷,以及人性的坚韧和勇气。

这部电
影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更是一部让观众深思的作品。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捍卫活着的基本合法性——《活着》影评
课程名称:《当代文化研究》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目标学校:
专业:
班级名称:S11E06
提交日期:2012年6月5日捍卫活着的基本合法性
——《活着》影评
【摘要】《活着》是张艺谋讲的最成功的故事。

他的主观性、寓义性比原著中更加明显,他不是在满腔悲愤地揭露战争、讽刺大跃进、痛哭文革,他在不动声色地讲述形而上的人生,讲“一个人和他命运的友情”。

在平静的悲剧中,却充满了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追问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只有捍卫了活着这种基本的合法性,我们才有空间去给活着增添意义。

【关键词】活着, 捍卫,合法性,黑色幽默
电影《活着》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描述手法讲述了福贵这个小人物的一生。

故事从四十年代开始,福贵是一个有着一间祖屋的地主少爷,好赌成性,人称富贵少爷。

电影这一部分,着重表现了福贵在赌场和祖屋中的生活以及人际关系。

福贵每天沉溺于赌博,从而引出了两组矛盾,一组是福贵和皮影班主龙二的,一组是福贵和家人的。

福贵每天和龙二赌博,周而复始的输钱、赊账、画押,知道把祖屋输掉,这是才幡然醒悟,自己掉进了一个陷阱里。

另一组矛盾表现了福贵和父亲以及自己媳妇家珍。

家珍一次又一次的劝福贵戒赌,父亲每次在福贵早上回来时都骂他,这里有几句台词充分表现了福贵的个性,凤霞说:“爷爷又骂爹了。

”富贵说“没事,爷爷那是唱歌呢。

”他完全不把父亲说的当一回事。

福贵和家珍的矛盾在家珍去赌场找他时激化,家珍忍受不了福贵的生活,终于离开了他。

紧随其后福贵就输光了所有的家产,并且把父亲气死了。

之后过了一年,福贵经过了一年的艰苦生活的磨练,终于开始明白,怎样去“活着”,这时家珍也带着孩子回来了。

但是福贵的悲剧并没有停止,他在唱皮影戏的时候被抓丁,然后又被俘虏,最后才被释放。

有一句台词让人感触良多,春生说:“福贵,咱们可得活着回去啊。

”福贵说却说:“回去了可得好好活。

”是啊,现在对福贵来说,他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他强烈的感觉到,能活着是如此的好,所以不可以仅仅是活着,还要好好的活。

福贵回家后,发现母亲已经去世了,凤霞也不能说话了,但是还好,他们都还在。

紧接着,开始了福贵人生中的五十年代。

在这段时间里,福贵的命运并没有改变,悲剧还在发生,福贵的儿子有庆死了,而害死他的却是福贵最好的朋友,春生。

唯一的儿子死了,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凤霞到了要嫁人的年纪,镇长为凤霞安排了她和万二喜的相亲。

两个人互相都很满意,结婚一年后有了孩子,这一段时间看来,好像福贵人生终于开始变好了。

但是福兮祸所依,在最快乐的时候,迎接新生的时候,却也同时带来了死亡,凤霞
难产去世了。

不过,还好,福贵和凤霞还是有了新的希望,那就是馒头。

到这里,影片就基本结束了。

从电影中,处处透着黑色幽默。

主要表现在台词和情景设置上,例如,福贵输了钱后,签字画押时说的那句话,他的字是越练越好了,在镇长告诉福贵他们家的祖屋被烧了时,镇长:“你们家的木头可真好。

”福贵:“那不是我们家的木头,那是反革命的木头。

”还有,在凤霞之前,二喜带着一堆人跑到凤霞家里去画毛主席像,以及结婚时,大家一起唱歌,二喜带凤霞走之前还和毛主席说一声,还有凤霞难产时请来的那个教授却因为吃多了馒头,差点撑死,到后来甚至连面都不敢吃了等等,无不让人发笑,但是笑过后又有一种悲哀感,那个年代让人们只能如此的活着,小心翼翼的活着。

影片中还运用了许多的对比。

开始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福贵最开始的时候表现的是一种病态的无力,回家的时候是让一个胖女人背回去,有一种即使结婚生子了,但是还没有真正的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感觉。

而在家珍回来时,女儿带着富贵往回跑,富贵这时把女儿举起来,这是原来那个回家都要人背着,背都直不起来的富贵一年来的改变,为了活着。

还有,抓丁后,春生见到开过来的汽车眼睛都移不开了,富贵说:“春生,你一见汽车就没魂了。

”春生说我要是能开上汽车,死都愿意。

但是后来,当他当上了区长,当他真正的开上了汽车却比死还难过。

他说,福贵,那怎么就偏偏是你的儿子呢?这种无力感和悔恨感伴随了春生的后半生。

还有福贵在片子中前后说了两段很相似的话,他载着小儿子上学时说的小鸡大了变什么,又变什么,最后就是共产主义了。

一段是片子最后的时候,他对外孙说小鸡长大了变什么,又变什么,最后日子越过越好。

这两段话差不多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句不同,之前是说共产主义实现了,之后就不提共产主义了,只说日子越过越好。

这又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正是说明了,其实那个年代的小人物,并没有真正的信仰,不是说真正的懂什么叫共产主义,他们只是想活着,好好的活着,什么能让他们活的更好,他们就信什么。

还有一个不算对比的对比,但是却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和难过,那就片子中的鲜血,有庆死的时候流了好多的血,凤霞死的时候更是流血不止,我在想,为什么导演要把影片中的死亡都用如此鲜血淋淋的场面表现出来呢?可能是想体现出死亡的可怕,从而表现出生命的可贵,活着的美好吧。

而影片中的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皮影,它贯穿着影片的始终。

从最开始福贵从龙二那里借来一箱子皮影开始,这箱皮影就伴随了福贵的大半生。

开始他靠长皮影戏谋生,被俘虏的了后又为解放军唱戏,算是参加了革命,然后回家后又在大炼钢铁的过程中为村民唱戏,从而保住了
皮影的铁丝不被炼铁,之后皮影被烧毁,但是装皮影的那个箱子仍然留了下来,知道影片的最后,这个箱子被馒头用来养了小鸡。

皮影见证了福贵的人生,同时也代表了旧事物的慢慢转变。

在最后那个箱子用来装小鸡,而小鸡用福贵的话说就是长大了是鸭子,是羊是牛,是未来的生活,同时也是希望。

整部影片背景被定为解放战争到文革结束的特定时代,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福贵的一生才如此跌宕,但是我认为片子并不是要描写那个时代是如何的不合理是如何的残忍,虽然影片描写了很多悲剧,而这些悲剧大多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特殊性引起的,如抓丁导致了很多家庭的破碎,又如凤霞的死是因为医院里的医生都被关在牛棚里等等,不过,我认为影片想表现的是即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小人物仍然努力的坚持的“活着”,儿子虽然死了,但还有女儿。

女儿虽然死了,但又来了外孙。

生命的苦难虽然接二连三,好日子似乎永远盼不来,但希望总是不绝如缕,生命总是微弱但不断地延续,“活着’的意义总是有的。

而这种追求“活着”的意义才正是透过影片想告诉观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