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时代
航空飞机发展历程

航空飞机发展历程人类对于飞行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航空飞机的发展历程始于19世纪末。
以下是航空飞机发展的主要里程碑:1. 起源:莱特兄弟是现代航空飞机发展的奠基人。
1903年,他们制造了第一架成功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在北卡罗来纳州进行了飞行试验。
2. 早期飞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飞机设计逐渐改变,开始使用封闭式机舱和双翼结构,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著名的早期飞机包括“莫斯科一号”和“莱特飞行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航空飞机的发展。
飞机被广泛用于侦察、轰炸和空战。
战争结束后,军用飞机的技术转化为民用飞机的发展。
4. 商业航空: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商业航空开始崛起。
波音公司成为领先的飞机制造商,并推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客机,如“飞机型号247”和“飞机型号314”。
5. 喷气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使得飞机速度大幅提升。
1952年,英国的庞巴迪公司推出了第一架商用喷气客机“庞巴迪喷气式飞机”。
之后,与喷气技术相关的创新如超音速飞行和宽体飞机的发展推动了航空工业的进步。
6. 航空科技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飞机在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方面不断改进。
新材料、先进的航电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等的应用使得飞机更加先进和可靠。
7. 未来发展:如今,航空飞机的发展仍在进行中。
电动飞机和无人机技术可能会引领未来的航空飞行发展方向。
此外,环保和可持续性也成为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里程碑只是航空飞机发展历程的一部分,但它们展示了人类对于飞行的渴望和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
从莱特兄弟的飞行试验到现代先进的喷气客机和超音速飞机,航空飞机已经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工具。
飞机的历史发展历程

飞机的历史发展历程飞机的历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公元前17世纪,中国的著名发明家和科学家空山流水在其著作《筹算经》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制造能够在空中飞行的设备的想法。
然而,直到19世纪下半叶,人类才开始真正思考和研究如何制造一种能够实现人类飞行的机器。
1883年,美国工程师和发明家塞缪尔·兰利构建了一种模拟飞行的机器,被称为“蒸汽力试验机”。
然而,这个设备并不能真正飞行,并且在试验中多次失败。
1903年,美国兄弟俩莱特兄弟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
“莱特飞机”采用了莱特兄弟自行设计的弯曲翼型,通过操纵横滚、俯仰和偏航三个方向的运动来控制飞机。
这一突破标志着飞机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飞机技术的发展,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也逐渐提高。
1927年,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跨大西洋的非停飞行,耗时33小时30分钟。
到了二战期间,飞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为了应对战争需求,各国纷纷研发和生产各种类型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
1947年,美国试飞员查克·耶格尔成为第一位突破音障的人类,这一突破引领了超音速飞行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飞机进入了喷气时代。
喷气式飞机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取代了传统的螺旋桨发动机,使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
同时,随着商业航空的兴起,飞机逐渐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距离和时间的概念。
到了20世纪60年代,飞机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美国宇航局(NASA)成功实施了多项载人航天计划,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
这一时期的飞机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了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远的飞行距离。
21世纪,飞机技术继续发展。
现代飞机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复合材料和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使得飞机的性能更加优越。
同时,全球航空业的竞争也推动了飞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更舒适的客舱空间和更安全的飞行模式。
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

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航空制造业是一个自19世纪末以来快速发展的行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转折点。
以下是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1. 早期飞行实验:19世纪末,著名的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实现了有人驾驶的飞行,这标志着航空制造业的起源。
在这个时期,制造商们进行了许多飞行实验,试图发展出稳定、持久的飞行器。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被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和作战任务。
这促使航空制造业迅速发展,为战争提供了大量飞机。
在这个时期,飞机的设计开始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
3. 民用航空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随着旅行需求的增加,民用飞机开始崭露头角。
各个航空公司开始采购大型客机,并建设适应民用航空需求的机场。
民用飞机的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加速了航空制造业的发展。
在战争期间,飞机起到了重要的军事作用,不断有新型飞机被研发和生产。
这段时间里,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
5. 喷气发动机时代:到了20世纪50年代,喷气发动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航空制造业。
喷气飞机具有更大的速度和飞行高度,使得飞行更加高效和经济。
航空公司纷纷采购喷气飞机,推动了航空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6. 现代技术的应用:进入21世纪,航空制造业开始采用更多先进的技术,例如复合材料、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等。
这些新技术提升了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并且大大缩短了飞机的制造周期。
总的来说,航空制造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着该行业不断前进,为人们提供更高效、舒适和安全的飞行方式。
航空运输行业发展历史

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行器的发展。
以下是航空运输行业的一些关键发展阶段:1. 早期飞行(20世纪初):-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驾驶的动力飞行。
此后,飞行技术逐渐进步,飞行器从单人飞机发展到能够搭载乘客的飞机。
2.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飞行技术的发展,飞机开始被广泛用于军事行动。
大战结束后,一些军用飞机被改造成民用飞机,用于邮政和旅客运输。
3. 邮政飞行和航空公司的建立(1920年代):-20年代初,一些国家开始建立邮政航线,促使航空运输的发展。
随后,一些航空公司成立,开始提供旅客运输服务。
4. 大型飞机的出现(1930年代):-1930年代,大型和更高性能的飞机投入使用,使得远程旅客航线变得更为实际和经济可行。
飞机的速度和载客能力不断提高。
5.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推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战后,军用飞机技术的进步渗透到民用领域。
6. 喷气时代的开始(1950年代):-喷气发动机的引入使得飞机的速度和效率大幅提升,开启了喷气时代。
这一时期见证了民用喷气飞机的问世。
7. 空客和波音的崛起(1970年代):-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和波音公司(Boeing)等制造商在70年代崭露头角,推出了大型、远程飞行的新一代喷气客机。
8. 航空自由化和全球化(1980年代):-8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放开对航空运输行业的管制,推动了航空自由化。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航空运输行业的全球化,航空公司开设了更多的国际航线。
9. 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兴起(1990年代):- 90年代,低成本航空公司崛起,以提供更实惠的票价和简化的服务而著称。
这对传统航空公司构成了竞争压力,推动了行业结构的变革。
10. 21世纪的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21世纪初,航空技术继续创新,包括更节能的飞机设计、数字化航空交通管理系统的推广,以及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更强调。
飞机飞行速度进化史

飞机飞行速度进化史飞机飞行速度的进化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过程,从飞行的最初阶段到现代的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行,飞机的速度不断以惊人的速度提高一、早期飞行速度的突破(1900年-1940年)20世纪初,莱特兄弟成功实现了第一次控制飞行,开创了飞机飞行的新纪元。
然而,早期的飞机速度相对较低。
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者号”只能以每小时约30英里(48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的改进,飞机的速度逐渐提高。
1920年代,飞机的速度已经达到每小时约200英里(322公里/小时)。
著名的“斯皮里特”(Spirit of St. Louis)飞机在1927年由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以每小时约133英里(214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越大西洋。
在1930年代,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飞机的速度进一步提高。
德国的“慕尼黑”(Messerschmitt)Bf 109战斗机成为当时最快的飞机之一,最高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73英里(600公里/小时)。
其它国家也纷纷研发出了一系列速度较快的飞机,使得飞行速度进一步突破。
二、喷气式飞机的崛起(1940年-1970年)二战期间,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飞行速度的格局。
喷气式发动机比传统的螺旋桨发动机具有更高的推进效率和更大的推力。
1944年,德国的Me 262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投入量产的喷气式战斗机,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约540英里(869公里/小时)。
战后,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迅速。
1950年代,英国的英速者(English Electric Lightning)和美国的F-100超级战斗机成为当时最快的喷气式飞机,最高速度超过每小时约1,300英里(2,092公里/小时)。
然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仍有提升的空间。
1960年代,美国的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成为当时最快的飞机,最高速度达到每小时约2,200英里(3,540公里/小时)。
这一速度仍然是飞机速度的里程碑,至今仍未被超越。
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航空发动机发展史航空发动机诞生一百多年来,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前40年(1903~1945),为活塞式发动机的统治时期;后60年(1939~至今),为喷气式发动机时代。
在此期间,航空上广泛应用的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先后发展了直接产生推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
亦派生发展了输出轴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一、活塞式发动机统治时期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
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
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03年,莱特兄弟把一台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
这台发动机只发出8.95 kW的功率,重量却有81 kg,功重比为0.11kW/daN。
发动机通过两根自行车上那样的链条,带动两个直径为2.6m的木制螺旋桨。
首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s,飞行距离为36.6m。
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成功飞行。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活塞式发动机不断改进完善,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达到其技术的顶峰。
发动机功率从近10kW提高到2500kW 左右,功率重量比(发动机功率与发动机质量的重力之比,简称功重比,计量单位是kW/daN)从0.11kW/daN提高到1.5kW/daN,飞行高度达15000m,飞行速度从16km/h提高到近800km/h,接近了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极限。
20世纪30~40年代是活塞式发动机的全盛时期。
活塞式发动机加上螺旋桨,构成了所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和侦察机的动力装置;活塞式发动机加上旋翼,构成所有直升机的动力装置。
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

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一、早期探索阶段1. 梦想起源-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天空充满向往。
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用蜡和羽毛制成翅膀飞向太阳的故事,反映了早期人类对飞行的幻想。
- 在中国,也有嫦娥奔月等关于飞天的神话传说。
这些传说体现了人类想要突破地心引力、探索天空的原始渴望。
2. 早期飞行尝试- 13世纪,英国的罗杰·培根提出了制造飞行器的设想。
- 1485 - 1490年,达·芬奇绘制了许多关于飞行器的草图,如扑翼机,虽然这些设计在当时受技术条件限制未能实现飞行,但为后来的航空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1783年,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成功进行了热气球载人飞行,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热气球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产生升力,使人类首次真正离开了地面,进入空中。
同年,夏尔制造了氢气球并进行飞行,氢气球比热气球具有更好的性能。
3. 飞艇的发展- 19世纪初,飞艇开始发展。
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制造了第一艘飞艇,它以蒸汽机为动力,虽然飞行速度慢且不稳定,但开启了飞艇发展的先河。
- 1900年,德国的齐柏林伯爵制造出了大型硬式飞艇。
齐柏林飞艇内部有多个气囊,外面是金属框架,它的出现使飞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齐柏林飞艇主要用于商业运输和观光飞行。
- 在一战期间,飞艇被用于军事侦察和轰炸任务。
飞艇也存在一些致命弱点,如体积庞大、速度慢、易受天气影响等。
1937年,兴登堡号飞艇在美国新泽西州上空起火坠毁,这一事件宣告了飞艇黄金时代的结束。
二、飞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 - 20世纪中叶)1. 飞机的发明-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奥维尔·莱特和威尔伯·莱特)制造的“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成功进行了首次有动力、可操纵的持续飞行。
“飞行者1号”是一架双翼飞机,采用了自制的12马力汽油发动机,飞行距离为36.58米,留空时间12秒。
航空概论《航空概论》论文

航空概论《航空概论》论文《航空概论》论文之我国民用客运飞机发展浅析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中国春秋时代风筝的发明,虽然不能载人升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之为飞机的鼻祖。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并获得试飞成功,人类由此步入了梦想已久的航空时代。
一、民用客机发展史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技发明之一,飞机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不断得到进步和提升,其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几个重要时代的更替和演变。
1、民用客机起步-活塞时代1909年,第一家商业性质的民航运输公司在德国成立,并实现安全营运。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诞生不同类型的航空营运机构。
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航空技术力量被用作战争武器,民航飞行被迫中止。
一战结束后,军需的锐减迫使航空工业向民用方面寻求出路。
但在民用航空发展的前几年,客运机基本上是由战争时期的轰炸机改装而成,其速度、载客量和航程都受到极大限制,航空客运均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直到1935年道格拉斯DC-3客机的出现,才使这一局面得以扭转。
波音公司随之于1938年实现B-307的生产和投运,成为促进客运航空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民航客机采用了全金属结构,机身尺寸有效扩大,载客量和飞行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3年投运的道格拉斯DC-7的载客人数突破了100人,最大飞行速度超过600Km/Hr。
2、民用客机发展-喷气时代二战结束后,随着战时航空设施转入民用,航空营运市场空前,而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的民用客机,其体积大、功率低、故障率高等缺陷,给航空的安全性、经济型带来诸多不便,其飞行速度和乘坐舒适性也不能满足乘客出行需要,喷气式客机应运而生。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架喷气飞机试验机He-178在德国诞生,并成功试飞。
1947年,英国哈维兰生产并投运的“彗星”号喷气式民用客机,其速度、飞行平稳性大大超过活塞式飞机的任何机型,航程和载客量也有极大提升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气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类逐渐跨入了喷气时代。
喷气技术开辟了航空和航天技术的新纪元,高速飞机的问世、人造卫星的诞生乃至人类邀游太空幻想的实现,都是仰仗了这“光彩夺目”的喷气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它对于飞机的性能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03年“莱特飞机”成功飞行到40年代,活塞式发动机一直处于“独占”的地位,而且逐渐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的最大飞行时速已达700 多千米。
但遗憾的是,飞行速度难以再进一步提高了。
有人曾用装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进行过一些超音速飞行试验,但飞机往往会发生剧烈的抖振,飞行员无法操纵飞机,有时甚至机毁人亡。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使当时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音速是一种天然不可逾越的障碍。
1945年6 月,英国一架试验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发生了严重事故,机身破裂,飞行员丧生。
当时一位英国科学家说:“音速……像是面前的一堵障碍墙”,于是就出现了“音障”这个新词。
但是“音障”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一道可以突破的“烟幕”。
这个“人为”的障碍并没有挡住
航空界的“有识之士”,他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试验,终于弄清了产生“音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飞机超音速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急骤增大,另一方面,螺旋桨的效率却明显下降。
原因搞清了,但如何采取“越障”措施呢?俗话说,小马拉不了大车,活塞式发动机要承担“越障”的任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这样,一种重量轻、推力大的新型动力装置——喷气发动机就应运而生了。
喷气发动机原理的发现和应用,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国也是世界喷气技术的先驱。
早在公元二二世纪以前,中国就利用燃气涡轮的原理制成了走马灯。
如今在一些灯会上,人们看到的一些精巧诱人的旋转灯具,就是我们祖先早在千年以前发明的杰作。
公元13世纪,我国又制成了利用喷气推进原理飞行的“火箭”,这就是当今洲际导弹和航天飞行器运载火箭的雏形。
喷气技术的原理发明虽然很早,但是,直到本世纪30年代,喷气发动机才真正进入了实用阶段。
当时,德国和英国各自独立地进行了喷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1935年,德国的海因克尔和容克两家飞机公司开始进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1937年3 月,海因克尔公司
研制的发动机首次运转。
几经改进,研制成了推力为500 千克的HeS .3B发动机。
和现代的喷气发动机相比,它的性能水平是很低的。
这种发动机的推力和本身重量之比(这是表示发动机性能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还不到1 .4 ,而现代喷气发动机可高达8 左右。
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可以实用的喷气发动机,1939年8 月27日,装有这种发动机的He -178 飞机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喷气动力飞行,航空事业从此开始跨入了喷气时代。
英国早在2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喷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由于技术难点多,所以进展缓慢。
30年代,由于一位名叫弗兰克·惠特尔的飞行学员坚忍不拔的努力,使喷气发动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937年4 月12日,惠特尔研制的喷气发动机开始运转。
1941年5 月15日,英国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升空,成为与德国“并驾齐驱”的喷气式飞机创始国。
突破“音障”是推动研制喷气式发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又为突破“音障”创造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但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突破音障的飞行试验却是曲折离奇,值得一书的。
1945年,美国兰利研究中心决定研制一架专门用来突破
“音障”的研究飞机。
这种飞机命名为X -1 ,它的外形酷似一枚炮弹,这主要是为了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因为当时航空喷气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突破“音障”,所以机上装一台火箭发动机。
这种飞机只能进行2 分多钟的动力飞行,所以采用了用改装的轰炸机投放的方案。
为了进行这次重要的试飞,精心挑选了飞行员,最后选中了查尔斯·耶格上尉。
这位耶格上尉虽年仅24岁,但却经历不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共参战61次,击落敌机13架。
当耶格得知被选中为X -1 首飞的试飞员时,欣喜若狂。
但是,意外的事件发生了。
在试飞前3 天,耶格月夜骑马奔驰,竟摔断2 根肋骨,真是乐极生悲,试验队考虑到他的伤势,决定更换试飞员。
但是耶格为了独享X 一1 首飞的荣誉,执意坚持参加试飞。
1947年10月1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莫罗克于湖。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橘红色的X 一回被缓缓装进了一架经过改装的B -29轰炸机的炸弹舱内。
飞机装填燃料时,医官又对耶格作了最后一次体检。
直到医官作出了“OK”的结论后,耶格才如释重负地登机起飞。
轰炸机爬升到3000米后,耶格从机舱爬进了X -1 。
由于肋骨骨折及腰胸部的厚重包扎,使得他无法伸手抓住舱盖下方的闩锁,幸亏机械员给他装了一根2 英尺长的把手,才使他能够进行操纵。
B -29继续爬升。
在高度7600米时,飞行员按下投放按钮,X -1 与B -29脱离。
随即,耶格迅速起动火箭发动机,操纵驾驶杆使X 一1 向上爬升。
X 一1 的空重约为3000千克,而发动机的推力高达2700千克,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相当可观的(这主要仰仗了火箭发动机)。
因而,X -l 迅速爬升到11500 米。
耶格将飞机改平,关掉火箭发动机(此时火箭的燃料已所剩无几了),然后使X -1 飞机进入俯冲状态。
X -1 迅速增速,当飞行速度达到MO石 M是英文字母,即速度为音速的0 百倍,以下同),飞机产生强烈的振动。
随着飞行速度继续增大,振动不断加强,但耶格仍然十分镇静地操纵着飞机。
升降舵失效了,耶格就改用水平安定面来操纵飞机。
飞行速度继续增大:MO.97。
MO.98……突然间,飞机停止了强烈的振动,X 一1 突破了音障!这一天,X 一1 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M1.015 ,(1078千米/小时)从此,人类的飞行再不受“音障”限制了。
X -1 飞机用“硬拼”的方法实现了超音速飞行,为超音速飞行开辟了道路。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设计一种超音速飞机已非难事。
但是“开路先锋”X -1 的丰功伟绩是不应忘怀的。
喷气式战斗机的实用,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朝鲜战争中,喷气式战斗机大量投入实战,苏联研制的米格—15和美国研制的F -86是朝鲜战场上空战的“主角”,也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对手。
自此以后,美国和苏联在战斗机研制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战斗机发展的“主旋律”。
美苏两国的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不同,作战指导思想、装备发展战略各异,所以两国研制的战斗机的发展各具特点。
同时,为了满足作战需要和适应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技术上的互相借鉴,两国战斗机的发展也有不少共同之处。
长期以来,美苏战斗机始终是“成对出现、互为对手”的。
女米格—15和F -86,米格—19和F -100 ,米格—21和F -4 ,米格—23和F -111 ,米格—29、苏—27和F -15. F -16等等。
喷气式战斗机问世以来,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
但是,
在喷气式战斗机的分代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和有不同的标准。
读者可能会发现,同一种战斗机在不同的书刊和文章中,有时会被划在不同的代中。
如苏联的米格一29和苏—27飞机,有人称之为第四代战斗机,而有人则称之为第三代战斗机。
这就是因为分代标准不同。
分代标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飞机分代的技术水平标准应是统一的呢,还是各国可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二是飞机技术水平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才能称之为“更新换代”。
分代标准的不一致会造成误解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因而,近年来有关人士提出要用一个统一标准来分代。
目前提出的原则主要有三条:1 .各国研制的战斗机分代标准应该是统一的,应该以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的典型战斗机为“标杆”,确定分代的标准。
2 .各代战斗机的主要技术水平和作战效能要有“台阶性”的提高。
也就是说下一代战斗机比上一代战斗机要“高出一个台阶”。
而不是只要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技术特点有所不同,就算“更新换代”了。
3 .“换代飞机”必须曾是一个时期的主力机种,要有一定的装备数量、并经过实战考验,一些研究性的飞机不能
看作换代飞机。
这样,战斗机分代的标准就清楚了,混淆颠倒的说法也可减少或避免了。
根据这个分代标准,至今喷气式战斗机可分为四代,前三代均已投人使用,第四代正在研制中。
其主要代表型号是:第一代:美国的 F-86、F -100 和苏联的米格—15。
米格—19等。
第M 代:美国的F -4 、F -104 ,苏联的米格—ZI、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皿等。
第三代:美国的F -15、F -16,苏联的米格—29。
苏—27和法国的“幻影”2000等。
第四代:美国的“先进战术战斗机”F -22等。
这就是喷气式战斗机发展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