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共 课
05 06
B14010101 B14010102
大学体育 1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1 大学体育 2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2
1.00 32 32 1.00 32 32
2 2
07
B14010103
大学体育 3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3
1.00 32 32
2
08
B14010104
大学体育 4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4
1.00 32 32
2
09
B10060111
大学英语 A1 College English A1
4.00 64 64
4
10
B10060112
大学英语 A2 College English A2
4
22
B06050132
大学物理 C2 College Physics C2
B06010200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2.00 32 32
2
20
B0601030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Math Statistics
3.00 48 48
3
21
B06050131
大学物理 C1 College Physics C1
3.00 56 40 16
表一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课教学计划进程表
学时分配
按学年学期分配每周时数
课 程序 类号 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理 论 教 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 身心素质,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 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 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 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 素质。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能阅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外文文献书刊,有一定的外
语交流能力
具备一定从事工程类工作所 需的自然科学与数学知识以
及计算机知识
专业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 良好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文化、文学、艺术修 养与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和国防意识
良好的专业科技英语能力
良好的数理、计算机基本功
实现途径
5.0
工程应用数学A
5.0
工程基础II-化工制
图、食品工程原理
2.0
课程设计
工程基础类学位课 程
12.0
食品加工工艺学 食品保藏原理与技
术
4.5 1.5
食品工程原理
4.0
基因工程
1.0
专业基础类学位课 程
10.5
仪器分析
5.5
分子生物学
4.0
食品感官评价
1.0
食品检测与分析
5.0
食品卫生学
2.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食品检测和分析、环境科学、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联系群众、严谨务实的作风;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献身的精神。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基础化学、食品免疫及毒理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环境科学、食品工艺、食品感官科学、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食品微生物、免疫及毒理学的实验技能操作、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操作、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学、食品免疫及毒理学、动植物生产、食品卫生学、食品生物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2、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3、具有在食品企业、市场和质检机构从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和评价的能力;4、具有从事食品加工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5、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质量管理、卫生监督及国际贸易机构中从事检验工作的能力;6、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7、掌握1—2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8、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并初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9、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 Quality and Safety)专业代码:082702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食品加工、研发、安全评价与质量控制的技术和能力,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法规,能从事食品和原料分析检测、安全评价、安全预警、质量控制、食品认证、监督管理、产品销售、技术开发、标准和法规制定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毕业生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2.掌握食品科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发展动态;3.掌握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毒理学和食品感官评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与评价方面的能力;4.掌握食品安全学、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质量管理学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预警、控制、认证、标准和法规制定等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相关外文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化交流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6.熟悉国内外食品行业发展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7.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与决策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语言沟通交流、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感官评定。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内容本科备注全学程203周每学期在校学习20周假期43周考试14周入学教育、军训 1.5周毕业教育0.5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论文(设计)答辩17周机动6周每届春运会,国家规定节假日八、毕业基本要求课程分类学分要求合计课程类通识课34.5148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84.5专业拓展课程(选修)22.0文化素质教育课8.0实践类入学教育、军训 1.039.5 俱乐部制体育 2.0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0.5毕业教育0.5专业或公益劳动 2.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3.0“专业”社会实践 1.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0.5 学分;《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军事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各1.0 学分4.5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设计) 2.0创新创业实践 2.0课程实习或专业综合实习10.0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10.0合计188.5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学期学时分配开课单位总学时理论实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识课CB091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32 32 0 32 人文学院CB091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8 0 48 人文学院CB0920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32 0 32 人文学院CB0910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 48 48 0 48 人文学院CB092018 大学语文 2.0 32 32 0 32 人文学院CB101001 大学英语Ⅰ 2.5 40 40 0 40 外语学院CB102023 大学英语Ⅱ 3.0 48 48 0 48 外语学院CB103026 大学英语Ⅲ 3.0 48 48 0 48 外语学院CB104029 大学英语Ⅳ 3.5 56 56 0 56 外语学院CB081001 计算机基础 1.5 24 24 0 24 理信学院CB081002 计算机基础实验 1.5 24 0 24 24 理信学院CB971001 体育Ⅰ 1.0 28 28 0 28 体育部CB972002 体育Ⅱ 1.0 36 36 0 36 体育部CB886001 形势与政策 1.0 16 16 0 16 宣传部CB901001 大学生就业指导Ⅰ0.5 8 8 0 8 招生就业处CB906002 大学生就业指导Ⅱ0.5 8 8 0 8 招生就业处CB902003 创业基础 1.0 16 16 0 16 招生就业处CB8920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5 24 24 0 24 学工部CB891001 军事理论教育 1.0 16 16 0 16 学工部小计34.5 584 560 24 148 220 136 56 16 84学科(专业)基础课CB083040 计算机应用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CB083041 计算机应用实验 1.5 24 0 24 24 理信学院CB961001 普通化学Ⅰ 3.0 48 48 0 48 化药学院CB962009 分析化学Ⅲ 1.5 24 24 0 24 化药学院CB962008 有机化学Ⅲ 3.0 48 48 0 48 化药学院CB962007 基础化学实验Ⅰ 2.5 40 0 40 40 化药学院CB963015 基础化学实验Ⅱ 2.0 32 0 32 32 化药学院CB962013 仪器分析Ⅱ 1.0 16 16 0 16 化药学院CB962014 仪器分析Ⅱ实验 1.0 16 0 16 16 化药学院CB081004 高等数学Ⅱ 4.5 72 72 0 72 理信学院CB082023 高等数学Ⅲ 4.5 72 72 0 72 理信学院CB082022 概率论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CB083043 大学物理Ⅱ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CB083044 大学物理Ⅱ实验 1.0 16 0 16 16 理信学院CB123022 生物化学 5.0 80 80 0 80 生科学院CB124039 生物化学实验 2.0 32 0 32 32 生科学院CB061003 食品微生物学 3.0 48 48 0 48 食品学院CB061004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1.5 24 0 24 24 食品学院CB065046 食品化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5047 食品化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CB066053 食品工程原理 3.0 48 48 0 48 食品学院CB066054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1.5 24 0 24 24 食品学院CB066073 食品营养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5215 食品营养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小计53.5 856 616 240 120 240 224 152 1205专业课CB065051 食品毒理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5052 食品毒理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CB064007 食品工艺学 3.0 48 48 0 48 食品学院CB064008 食品工艺学实验 1.5 24 0 24 24 食品学院CB066059 食品安全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6215 动物源食品原料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5027 发酵工艺学 1.5 24 24 0 24 食品学院CB065028 发酵工艺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CB064017 食品分析 3.0 48 0 48 48 食品学院CB067097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2.5 40 0 40 40 食品学院CB066080 食品微生物检验 3.0 48 0 48 48 食品学院CB066081 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6082 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CB066060 食品质量管理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7216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5 24 24 0 24 食品学院CB067106 食品感官评定 2.0 32 24 8 32 食品学院小计31 496 280 216 48 152 240 56 必修课合计119 1936 1456 480 268 460 360 256 272 256 64选修课专业拓展课22 352 64 64 64 64 96 文化素质(自然科学素质)课8 128 32 32 32 32 课内学时、学分总合计149 2416 268 460 424 352 368 352 192实践教学学分23.5 1.5 0.5 0.5 2.5 8 10.5 周数34 3 1 1 3 8 18 各学期平均周学时19.1 28.8 26.5 25.1 21.6 20.7 21.36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分配开设学期最低选修学时学分开课单位总学时理论实验专业拓展课程(选修)学术型模块CX063129 食品工程材料 1.0 16 16 03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964142 物理化学Ⅴ 2.0 32 32 0 化药学院CX964143 物理化学实验 2.0 32 0 32 化药学院CX084256 线性代数 2.0 32 32 0 理信学院CX064143 预防医学 2.0 32 32 04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4142 食品免疫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124100 分子生物学Ⅱ 2.0 32 32 0 生科院CX124101 分子生物学Ⅱ实验 1.5 24 0 24 生科院CX014172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Ⅰ 1.5 24 0 24 农学院CX065164 公共营养学 1.5 24 24 05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69 食品生物技术 2.0 32 32 0 食品学院CX066170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5165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5153 风味化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6172 食品配料与添加剂(双语) 1.5 24 24 06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5149 食品物性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6173 食品掺伪检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7203 科技论文写作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7202 食品法规与标准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7209 食品机械与设备Ⅰ 1.5 24 24 07学时:96学分:6食品学院CX067210 食品安全保藏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3128 调味品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7CX067211 食源性流行病学 2.0 32 32 0 食品学院CX066174 食品包装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应用型模块CX063129 食品工程材料 1.0 16 16 03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7199 饮食文化概论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84256 线性代数 2.0 32 32 0 理信学院CX064143 预防医学 2.0 32 32 04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7200 功能性食品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4133 食品酶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14172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Ⅰ 1.5 24 0 24 农学院CX066169 食品生物技术 2.0 32 32 05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70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6171 食品认证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5166 酿造工艺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5151 食品快速检验 1.5 24 12 126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92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生产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6173 食品掺伪检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7202 食品法规与标准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7210 食品安全保藏学 1.5 24 16 87学时:96学分:6食品学院CX063128 调味品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6174 食品包装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4134 方便食品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7211 食源性流行病学 2.0 32 32 0 食品学院CX063129 食品工程材料 1.0 16 16 03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7199 饮食文化概论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84256 线性代数 2.0 32 32 0 理信学院8复合型模块CX964142 物理化学Ⅴ 2.0 32 32 0 化药学院CX964143 物理化学实验 2.0 32 0 32 化药学院CX064143 预防医学 2.0 32 32 04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4142 食品免疫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124100 分子生物学Ⅱ 2.0 32 32 0 生科院CX124101 分子生物学Ⅱ实验 1.5 24 0 24 生科院CX014172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Ⅰ 1.5 24 0 24 农学院CX064133 食品酶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7200 功能性食品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5164 公共营养学 1.5 24 24 05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69 食品生物技术 2.0 32 32 0 食品学院CX066170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5165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5153 风味化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6171 食品认证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5166 酿造工艺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6172 食品配料与添加剂(双语) 1.5 24 24 06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93 食品分离技术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5151 食品快速检验 1.5 24 12 12 食品学院CX065149 食品物性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6192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生产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6173 食品掺伪检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7203 科技论文写作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7202 食品法规与标准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7209 食品机械与设备Ⅰ 1.5 24 24 0 7 学时:96 食品学院9CX067210 食品安全保藏学 1.5 24 16 8 学分:6 食品学院CX063128 调味品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6174 食品包装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4134 方便食品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7211 食源性流行病学 2.0 32 32 0 食品学院文化素质课和自然科学素质课学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合计学时:32 32 32 32 128学分: 2 2 2 2 8注:理科、工科和农科学生需修读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不得低于8学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述随着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和食品质量标准的提高,需要大量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在从业领域中胜任从事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检验、监督、管理、评价、咨询和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包括以下课程:1.食品质量学2.食品安全学3.食品检验技术4.食品微生物学5.食品添加剂6.食品毒理学7.食品卫生学8.食品法规与标准9.食品质量管理10.食品安全标准与质量体系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我们还会设置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实训2.实习实训3.毕业设计这些实践环节会让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并且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具体要求本专业培养方案还具有以下具体要求:1.培养出具有全面科学知识体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2.培养出能够在各类食品加工企业、检验机构、监管机构、研究机构从事食品质量管理、安全检测、研发和市场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3.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适应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群众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优秀食品质量安全技术人才。
结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适应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而开展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为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二)专业代码 590103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三、基本学制与学历(一)学制:全日制3年(二)学历:专科四、就业面向表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行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类食品生产、各类食品质量分析检验食品经营管理以及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能力;具备从事各类食品生产、各类食品质量分析检验、各类食品营销和行业管理的基本技能,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素质(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愿意贡献社会及服务人群。
(2)热爱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3)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处理工作岗位的各种人员关系。
(4)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
(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检验工作。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2. 知识(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疾病概要、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
(2)系统地掌握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食品分析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学科门类:工学专业门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级所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蔡华珍方案制订人:蔡华珍方案审核人:柴新义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工管结合、理实一体”的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掌握食品营养卫生、分析检测、食品生产技术与管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标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监督、管理与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食品相关企业、市场管理、卫生、教育科研、外贸等部门从事标准制定、质量认证、安全评价、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质量控制、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食品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制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从事食品质量全程控制管理和安全性评价的能力。
.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食品标准化、质量管理及监督的能力;.外语、计算机需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的基本技能。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 Chemistry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食品科学与安全导论
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 and Safety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学分构成 总学分 理论 实践
2
2
1
1
2
2
4
4
3
3
4
4
3
3
4
4
1
1
1.5
1.5
1.5
1.5
0.5
0.5
0.5
0.5
2
1
1
4
2
2
4
4
4
4
2
2
4
2.5 1.5
4
4
3
3
1
1
3
3
34
周学时构成 理论 实践
学期
备注
2
1
1
3
2
3
4
4
4
1
5
1
4
2
5
2
1
4
2, 2 1-2
2, 2 3-4 必修
36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F13595 食品化学与理化检验
学分:4.0
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内容简介:食品化学与理化检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的一
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代码:0827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且能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领域从事食品检验、品质控制、质量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适应新世纪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在食品加工过程、食品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品质监控、技术管理、企业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理论前沿、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
4.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仪器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掌握现代食品加工和食品检测的技术与方法;具备在食品企业、市场和质检机构从事分析检验、品质监控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在食品监控、卫生监督及食品国际贸易机构从事食品检验的基本能力。
6.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科研,较好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与写作。
7.掌握文献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及研究能力。
8.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五、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条件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4学分,方能毕业。
授予学位条件: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七、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学分、学时分布1.通识教育平台(49学分,908学时)2.专业教育平台(88学分,1621学时)专业基础课(26学分,453学时)专业主干课(27学分,534学时)专业拓展课(至少选修35学分,约634学时)3.实践教学平台(37学分)八、主要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2B070407课程内容: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性质、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主要包括(1)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物质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4)概要地介绍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在工农业及各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推荐教材:普通生物化学.王林嵩.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目:[1]生物化学(第二版).沈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2]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生物化学导论(第二版).Trudy Mckee,James R.Mckee.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4]生物化学.B.D.Hames,N.M.Hooper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5]细胞生物化学.李亚南,邵建忠.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2.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代码:2B070414课程内容:食品微生物学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等)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发酵、食品加工等领域的科学。
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及其控制,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等。
推荐教材:食品微生物学.胡树凯,李彦宏.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目:[1]微生物学(第二版).沈萍,陈向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微生物学(第三版).黄秀梨,辛明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微生物学(第三版).蔡信之,黄君红.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4]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何国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5]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刘慧.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3.课程名称:食品毒理学课程代码:2B070416课程内容: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以及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和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一门科学。
食品毒理学的作用就是从毒理学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健康的危害,检测和评价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
研究的内容有:食品安全性评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食品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危险度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物(天然物、衍生物、污染物、添加剂)在机体的代谢过程中对机体毒性危害及机理。
推荐教材:食品毒理学.单毓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目:[1]毒理学基础.周宗灿.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2]毒理学基础.王心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3]食品毒理学.王向东.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4]毒理学原理与方法.李寿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5]食品毒理学.刘宁.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4.课程名称:仪器分析课程代码:2B070417课程内容: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食品、环境等专业必须要开设的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主要介绍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装置、定性定量方法及适用范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泳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等。
推荐教材:仪器分析.田丹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现代仪器分析.李晓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王福荣.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仪器分析.张纪梅.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年.5.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课程代码:2B070418课程内容:本课程是食品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食品基本原理和食品加工的角度,明确了一些重要的食品概及食品工艺学的范围,主要内容涵盖食品脱水、食品热加工、食品保藏及食品冷杀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同时又包括肉类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饮料、糖果巧克力和谷物制品等典型食品加工工艺,注重介绍加工时工艺条件控制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明确工艺条件和方法的选择依据,进一步掌握工艺理论及应用。
推荐教材:食品工艺学(第一版).夏文水.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食品工艺学概论(第一版).孟宪军.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2]食品工艺学(第二版).周家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3]食品工艺学(第一版).汪志君.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2年.6.课程名称:食品分析课程代码:2B070420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研究食品感官评定、各种食品组成成分及食品安全指标的分析技术与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综合评价食品品质的方法。
理论性与技术性强,涉及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感官评定、食品常规成分分析与食品安全检测三方面。
推荐教材:现代食品分析新技术.陈家华.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食品分析及实验.刘长虹.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2]食品分析. 孙平.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3]食品分析与感官鉴评.吴谋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2年.[4]食品分析(第二版).大连轻工业学院等.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7.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代码:2B070422课程内容:在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系方面重点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以及法律法规、食品标准、食品认证、检验检测体系。
在食品生产质量控制体系中着重介绍了ISO9000、GMP、SSOP、HACCP等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肉类、乳类、果蔬类、粮油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质量控制以及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和质量控制。
推荐教材: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杨永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目:[1]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贝惠玲.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2]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刘先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3]食品质量与安全.刘雄,陈宗道.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4]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王蕊,高翔.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