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各章节复习资料(1)

预防医学各章节复习资料(1)
预防医学各章节复习资料(1)

第一章绪论

预防医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三章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食品与健康

第五章食品安全

第六章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七章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第八章健康行为干预

第九章人群健康及社区预防服务

第十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二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第十三章卫生系统及医疗保险

hio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

什么是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是什么关系?

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健康模式

如何促进和维护健康?

Medicine:

是研究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医学不是纸上谈兵,是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经验,为什么有些人去医院看病会找一些资深的专家,而不去找那些新人,就是这个道理。

主要分支:

基础医学(basic/pre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三大医学分支

一、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的定义

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这一“生态健康”模式.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基础科学

?临床医学

?医学统计学

?流行病学

?环境卫生科学

?社会和行为科学

?卫生管理学

?健康教育学

?循诊医学

⒈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

⒉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⒊研究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⒋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

⒌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次公共卫生革命:

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

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又称“新公共卫生”(New Public Health)

二、健康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健康观

传统健康观:无病就是健康

健康观: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是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本质的认识。

健康的定义:“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

虚弱”。-WHO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f infirmity.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疾病

动态的平衡

可共存于机体

两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健康标记:

躯体健康: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生理学指标:身高、体重、血压、血脂

行为功能:躯体活动、行动性、生活自理、体力适度性

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

社会适应能力:

行为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个人地位和角色

综合评价

健康的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7、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9、头发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健康要素

一般的安宁状态

自我感觉良好

个体对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调节和适应能力

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

卫生服务

生物遗传因素

四大健康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饮食、肥胖、遗传、体育活动、吸烟、心理社会应激

癌症: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膳食、饮水、生活不规律);环境理化因素(环境污染物、电离辐射);生物因素;机体因素(遗传、精神、其他)

糖尿病:遗传、体重、饮食、体力活动

损伤中毒:管理制度、设施、心理

“一个政府成功或失败最终衡量的指标是它所辖居民的幸福安康。没有什么比公共卫生和人民的健康更为重要和更值得关注的了”。

--罗斯福(美国总统)

医学模式

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唯心→生物→生物、心理、社会

迷信活动→个体预防→群体预防

治病→预防→预防保健

医学模式的变迁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或疾病是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系统到人,以及由人、家庭、社区、人类构成概念化相联系的开放系统,在这系统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互为因果、协调制约,共同影响人的健康。

三、健康决定因素是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环境

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

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

教育

就业和工作条件

(二)物质环境

(三)个人因素

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

个人的卫生习惯

个人的能力和技能

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四)卫生服务

四、生命全程健康观与预防价值

生命全程的分期

Healthy start in life (围产和婴幼儿期)

Health of young people (青少年期)

Health of adult people (成年工作期)

Health ageing (晚年期)

Dying in dignity (临终关怀)

生命全程分期与人群的界定

围产和婴幼儿期:家庭与社区

青少年期:学校

成年工作期:工作场所

晚年期:家庭与社区

这些场所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和接受卫生服务的地方。

五、三级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措施通过不同级别的预防在全体居民中实施,统称为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也称临床前期预防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

第一级预防

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个体的措施

环境的措施

针对环境的措施

环境卫生:大气、水和土壤

职业卫生

食品卫生

市政建设与小区环境

社会环境:健康的公共政策

首先是根本性预防。如饮食中饱和脂肪酸高是冠心病的潜在性危险因素,为此,从国家角度来

改变农业和食品工业的营养方针、制订预防高血压纲要、发展体育运动等;为降低肺癌发病率,需要政府制订规章和进行财政干预,以法律形式制订禁烟规定、限制卷烟中焦油量、提高卷烟

税收率。

其次是针对环境的措施。采取具体的保护大气、土壤、作物、水源、食品等的措施,以减少因

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危害。如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危害性较小的原材料,改革工艺和改造设备,

搞好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废气、废水和废渣进行净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第三是针对机体的措施。(1)开展健康教育,使人人讲究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2)有系统有组织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3)做好婚检查,预防

遗传性疾病;(4)做好妊娠期和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5)慎重使用药品,预防医源性致病

因素的危害。

第二级预防

慢性病是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引起的,而且疾病的发展过程较长。早期发现的具体办法有

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达到“三早”的最

根本办法是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和发展微量和敏感的诊断方法和技术。(举例:各个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在重视员工的健康,并安排每年体检,可针对不同人群延长或者缩短体

检时间,糖尿病,甲状腺癌发生率较高)

对于传染病,早期发现和诊断有助于病人得到隔离、治疗,防止和减少周围人受感染的可

能性。传染病诊断确定后,迅速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作传染病报告,这是第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举例:经常在外吃饭应酬会增加甲肝、乙肝等传染病的发生)

对于不良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空气、土壤、水和食物的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污染和职

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则须通过环境监测,掌握这些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

善环境的卫生要求及其理论依据。

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

对慢性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使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未来的医学是预防医学”,并不是指不需要治疗,要实现“人人健康”,还须要个体医学和

群体医学的同时发展,以及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一个个体的治疗,无不包含着预防的

成分。所以应用三级预防的观念作为卫生工作的策略,才能符合以健康为目标的医学。在这种

观念指导下,尽管近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每个分科中所存在的预防成分不会改变或削弱,

而且越来越互相渗透、融合和加强。

六、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国建国后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消灭和控制了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二)城乡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

(三)预防医学科研取得了重要成果

(四)颁布了许多卫生法规和一系列卫生标准

(五)健全了卫生防疫工作体系,加强了专业队伍的培养

七、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医学教育目的要求: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爱丁堡宣言》。

健康需求: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院内扩大到社会。

医学学科的融合:弥合临床与公共卫生的裂痕。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一、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环境: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产生现实或远期作用。

自然环境: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这种变化可产生有利或

者有害的影响。

原生环境: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需的: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等。

部分有害:地质原因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氟、砷中毒、碘缺乏也就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等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

当人类在面临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有些自然灾害也可认为是自然给人类的报复,所以环境问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话题。

次生环境:

某些次生环境有利于人类:植树造林、水利工程等

许多次生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及健康:工业三废、农药等

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更是极端的表现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

接或者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

备和装置。

包括:生产性、生活性、交通运输和其它。

污染物的分类: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一般可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

也可根据是否在环境中发生变化: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或原生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SO2、CO

二次污染物(或次生污染物)是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

1.大气污染:

Cooking fume(烹调油烟):我国室内污染的一个特色(较高的温度一般是250℃)

Cooking at high oil temperature can produce a series of complex pollutants.

More than 200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cooking smoking.

主要有醛、酮、烃、脂肪酸、醇、芳香族化合物、酯、内酯、杂环化合物等。在烹调油烟中还发现挥发性亚

硝胺等已知致癌物。

Formaldehyde 甲醛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大量存在于多种装饰材料中,也可来自建筑材料

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

一般住宅在新装饰后的峰值约为0.2 mg/m3,个别可达0.87mg/m3,使用一段时间后下降至0.04mg/m3或更低。甲醛检测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低于0.10mg/m3(卫生部)是属于安全范围。

Nonionizing radiation非电离辐射波长>100nm的电磁波

来源:室外:调频和电视广播,不包括短波广播

室内:各种家用电器television、computer、microwave oven、mobile phone

家用电器辐射最大:微波炉、电热毯、加湿器、吸尘器、脂肪运动机

Tobacco smoking(香烟烟雾)

Vapor phase (90%): carbon monoxide (CO) carbon dioxide (CO2)Nitrosamines(亚硝酸类) formaldehyde(甲醛)Particulate matter (8%):nicotine tar(焦油) (Carcinogenic PAHs)

Metals: cadmium, lead

More than 4,500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burning tobacco.

Main stream smoke (MS)—吸烟者吸入人体内的烟气(主动吸烟)。

Side stream smoke (SS)—烟草点燃后自行熏染直接排入环境中的烟气(被动吸烟)。

侧流烟雾中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有害物浓度比主流烟雾多,

如:CO: 3倍、氨含量: 46倍、烟碱: 2.6~3.3倍、镉: 3.6倍、甲醛: 15倍

被动吸烟引起危害的原因

可能与主流烟气是吸烟者用力吸烟时烟叶燃烧温度高、有机物分解较充分,以及烟草燃烧产物通过烟体和烟

嘴滤棒的过滤吸附有关。

侧流烟气是在烟叶自行熏染时产生的,燃烧温度偏低、燃烧不完全产物较多并直接排入环境中。

因此测流烟气的危害比主流烟气的危害更大。

2.水污染的来源:

工业废水:工业生产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废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在工业大发展时期,导致公害病。特点:1. 其水质和水量与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方式关系密切;

2. 其成分中多含有与生产原料有关的物质而且它们在废水中存在的形态往往各不相同

农业废水:指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及降水或灌溉水流径农田或经农田渗漏排出的水

特点:1.含有大量的氮、磷和农药。

2.非点源污染,且多为无组织排放,不便治理。

生活污水:日常生活的洗涤废水和粪尿污水等。受降水洗淋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废渣、垃圾而形成的城市地表径流也是生活污水的组成部分。

特点:1.水量有明显的昼夜和季节性的周期变化;

2.成分复杂多样,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3.含氮和磷易使水体富营养化;

4.来源多,分布广。

3.土壤污染的来源: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畜健康。

三、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

生物标志物:(环境监测最重要的标志)几乎包括反应生物系统与环境中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任何测定指标。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

指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

多种有害因素的联合效应: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单独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1.影响人群的广泛性;

2.作用方式是低浓度、长期的、多因素联合作用;

3. 健康效应的多样性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急性中毒: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造成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长期吸入大气污染物可引起眼和呼吸系统的慢性炎症,严重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病(慢性支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3.变态反应:污染物具有致敏作用,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

4.致癌作用:大气污染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5.非特异性疾病多发: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球蛋白下降,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

甲醛的危害:

刺激性:0.15mg/m3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咽

喉干燥发痒、喷涕、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干燥发痒、皮炎等。

引起变态反应: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

长期接触l.34mg/m3甲醛,能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有的还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出现肝脏中毒性病变;肺功能

方面也可出现呼气性肺功能障碍;

遗传毒性研究发现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

2004年IARC将其列为人类的确定致癌物

香烟的危害:

国外调查发现,吸烟者为不吸烟者死于各种癌症的倍数是:肺癌:10-40倍;唇癌

4.1倍;喉癌

5.4倍;食道癌3.4倍;膀胱癌1.9倍;肾癌1.5倍;烟草烟气的主要受害者是三岁以下的儿童,暴露于烟草烟气的儿童,肺炎、气管和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比其他儿童高出两倍。被动吸烟还增加儿童患中耳炎和哮喘的机会,并减低儿童的肺功能,影响肺的发育。一些研究显示被动吸烟可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流产、早产的发生。(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体污染:人类活动排放的水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性质和水环境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

来源:1.人类生产生活活动;2.自然因素

1.水生物性污染的危害:水中微生物绝大数是天然的,对人体一般无致病作用。病原微生物一般可随垃圾、

人畜粪便、工业废弃物污染水体,如这种水体作为饮用水水源,且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则可导致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1)汞:构成地球元素之一,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汞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企业,医院废

水与使用等;

急性与亚急性型水俣病:短期内大量摄入引起

特异性体征(Hunter-Russel综合征):肢端感觉麻木,向心性视野缩小,共济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障碍等;

慢性型水俣病:长期连续摄入小剂量引起

症状出现慢,不明显,最突出的症状是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一般感觉障碍开始的多。胎儿型(先天性水俣病):孕妇摄入甲基汞通过胎盘侵入胎儿,影响胎儿脑组织及其他系统的发育。

胎儿型症状主要有:

1、智力受损:重症精神迟钝、智能低下、性格异常

2、小脑受损:共济运动失调、吞咽困难、斜视、语言困难、阵发性抽搐和发笑

3、发育异常:四肢变形等

2)铬:构成地球元素之一。工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含铬的工业废水和废渣是污染水体的主要来源。

3)多氯联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或树脂状,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和氯化。工业上常作增型剂、绝缘剂和橡

胶软化剂等。

(三)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主要通过农作物等间接对健康产生危害,其危害不易被发现,一旦污染难以清除。

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

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来说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农作物或饮用水对人体间接产生有害作用。农药残留:由于使用农药,农药本身及其有毒衍生物对环境和食品造成的污染。

1)重金属污染

2)农药污染:a慢性中毒b三级作用

四、环境有害因素的控制:

通过对环境有害因素的了解,我们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一般要进行三个步骤:

1.调查研究:主要是对现场观察、测定;

2.危险度评价:危害鉴定、剂量-反应评定及暴露评定;

3.危险度管理:提出供选择的管理措施,从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评价选定的管理措施。

第三章职业环境与健康

职业卫生对象: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

职业卫生任务:1.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职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2.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或潜在健康危险。

职业卫生目的: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目的。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

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

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种类:1.物理性有害因素;2.化学性有害因素;3.生物性有害因素;4.不良生理、心理因素

一、物理性有害因素:

高温作业:指工作场所存在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

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对机体的影响:生理功能改变

热适应: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或耐受的现象

中暑: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按发病机制分为:

热射病(heat stroke):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开始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干热、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等。

热痉挛(heat cramp):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呈对称性;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起病迅速,头晕、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

压短暂下降,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或者不需要声音的统称。

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噪

声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

噪声所致听觉损害:

听觉系统损害: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听阈提高10~30dB,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

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分为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

听觉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变化、胃肠功能紊乱、生殖内分泌系统改变。

非电离辐射是指量子能量<12eV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磁辐射,如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射

频及激光等。

非电离:高频和微波相同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作用;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主要是植物

神经功能紊乱;

辐射所致:微波独有的作用:微波除上述作用外,还可以引起眼睛和血液系统等改变。

健康损害:红外、紫外辐射和激光均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作用。

二、化学有害因素: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

金属及其类金属毒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农药

生产性粉尘

刺激性气体: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酸:硫酸、盐酸、硝酸、铬酸。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

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卤族元素:氯、氟、溴、碘。

无机氯化物: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氧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硅。

卤烃类:溴甲烷、氯化苦。

毒作用特点:损害方式:局部损害为主

病变程度:毒物浓度和作用时间

病变部位:与毒物的溶解度有关

不同溶解度的刺激性气体的作用特点

高溶解度~:如氟化氢、氨等,易侵犯眼及上呼吸道,刺激性强,不易致化学性肺水肿。

中等溶解度~:如氯气、二氧化硫等,在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而高浓度时可侵犯全呼吸道。

低溶解度~:如氮氧化物、光气等,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刺激性弱,易致化学性肺水肿。

急性刺激反应

眼结膜及上呼吸道炎症:可出现流泪、畏光、结膜充血,流涕、喷嚏、咽痛,咽部充血,发音嘶哑,呛咳等。喉痉挛或水肿:喉痉挛发病突然,表现为高度呼吸困难和喉喘鸣等,由于缺氧、窒息而发生紫绀及猝死。

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剧烈咳嗽、胸闷、胸痛,气促与胸闷同时存在,患者感到空气不够用。

中毒性肺水肿(toxic pulmonary edema) 是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积

聚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症之一。

常见的容易引起化学性肺水肿的刺激性气体有:光气(COCl2 )、二氧化氮、氨、氯、臭氧、甲醛。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及牙齿酸蚀症,同时

常伴有类神经症和消化道症状。急性氯气中毒后可遗留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 gases)是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分类:

1.单纯窒息性气体: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可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肺内

氧分压下降,随后动脉血氧分压也降低,导致机体缺氧窒息。

2.化学窒息性气体:指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

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急性中毒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苯醉”症状:轻者出现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轻度意识模糊等;重者昏迷或出现抽搐,可有心肌缺血或心率失常;严重者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2、粘膜刺激征:流泪、咽痛、咳嗽等。

3、实验室检查情况:尿酚和血苯

慢性中毒表现

1. 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有的可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动过速

或过缓,皮肤划痕阳性;个别晚期病例有肢体麻木和痛觉减退。

2 .造血系统:

造血系统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血象异常变化多端,缺乏规律性。根

据各家报道资料,可归纳为:

(1)末梢血象异常:

最早、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

相对值可增加到40%。中性粒细胞中常观察到较多的中毒性颗粒、空泡、破碎细胞等。

随后可发生血小板减少,电镜下可见血小板形态异常。

红细胞减少在早期不明显,晚期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引起再障。

(2 )骨髓象异常

主要表现为:

1)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继发性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3)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苯与急性髓性白血病密切相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苯为人

类致癌物。

3 .其他

经常接触苯,皮肤可脱脂,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脱脂性皮炎。

苯还可以损害生殖系统,苯接触女工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自然流产率、胎儿畸形率增高;

苯对免疫系统也有影响;

职业性接触工人染色体畸变率可明显增高。

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 dust)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是严重危害

职工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直径一般在15 μm以下。把直径小于15 μ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inhalable dust); 5 μ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

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一)呼吸系统疾病

1. 尘肺

2. 粉尘沉着症

3. 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4. 呼吸系统肿瘤肺癌、胸膜间皮瘤、鼻咽癌

5. 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二)粉尘的局部刺激作用

(三)中毒作用

1.尘肺 Pneumoconiosis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分类:

(1)矽肺(silicosis):游离二氧化硅

(2)硅酸盐肺(silicatosis):结合二氧化硅

(3)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煤、石墨、碳黑等

(4)混合性尘肺(mixed dust pneumoconiosis)

(5)金属尘肺(metallic pneumoconiosis)

2.粉尘沉着症: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可继发一般的纤维病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脱离粉尘作业,可恢复

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棉尘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过敏性肺炎的一个类型即是农民肺,由于农民吸入嗜热性放线菌,它由发霉的干草发生反应形成

三、生物性有害因素:

定义:存在于生产工作环境中,危害置业人群健康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

四、不良生理、心理性有害因素:

不良职业性生理因素: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人体工程问题而出现的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不良职业性心理因素:当职业或工作的需要与作业者的完成能力、适应能力和认识之间出现可察觉的不平衡时,作业者可因此产生不适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此时的社会心理因素成为一种工作中的社会心理不良刺激。人体工程问题所致健康损害:

强制体位所致疾患:

个别器官紧张所致疾患:

压迫及摩擦所致疾患:

职业性紧张所致心身疾患:

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

心律不齐、高血压、偏头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

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等消化系统;

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咳嗽、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呼吸系统;

肌肉骨骼、皮肤、内分泌系统等各系统心身疾病。

第二节职业卫生服务

实施原则:1.保护和预防原则;

2.适应原则;

3.健康促进原则;

4.治疗与康复原则;

5.全面的初级卫生保健原则。

核心内容:1.工作场所健康需求评估;

2.职业人群健康监护;

3.健康危险度评估;

4.危害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5.职业病和工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6.与作业者健康有关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7.职业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

第三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

概念:通过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检查以及系统、定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掌握

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并连续性的监控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等的分析和发展趋势,

以便适时的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1.检索和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及时发现健康损害,掌握健康危害的程度:及时发现、诊断职业病;

2.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关系,鉴定新的职业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

3.监视职业病及工作有关

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工业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4.评价暴露防护和控制以及其

他干预措施效果。

内容:接触控制、医学监护和信息管理。

就业前健康检查(pre-employment health examination):指用人单位对作业人员从事某种有害作业前进

行的健康检查。

目的:掌握作业人员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症(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防止接触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对某种有害因素敏感而容易发

生职业病。

定期健康检查(periodical health examination ):指用人单位按一定时间间隔对已从事某种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状况检查。

目的:及时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作业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从而使作业

者得到及时治疗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作业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新的病例继续出现,同时为生产环境的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提供资料。

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指职工调离当前工作岗位时或改换为当前工作岗位前所进行的检查。

目的:为了掌握职工在离岗或转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同时为离岗从事新岗位的职工和接受

新岗位的职工的业主提供健康与否的基础资料。

职业病的健康筛检(health screening):是在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所进行的筛选性医学检查。目的:早期发现某职业性疾患的可疑患者或发现过去没有认识的可疑的健康危害,并进一步进行确诊和早期

采取干预措施或治疗措施;评价暴露控制措施和其他初级预防措施效果。

第四节职业病管理

职业性损害: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所产生的各种职业性损害。

包括三大类: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又称职业性多发病)、职业性外伤( occupational trauma) (工伤 occupational injury)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

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的范围和含义

(1)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职业活动中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2)凡由政府主管部门用法令的形式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条件:

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本法所称的职业病。

职业病的种类: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包括10大类115种:

①尘肺

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③职业中毒

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⑥职业性皮肤病

⑦职业性眼病

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⑨职业性肿瘤

⑩其他职业病

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可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

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

测和识别的。

3.群体发病,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

现越晚,疗效越差。

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

职业病的诊断必须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诊断。

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并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

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作出诊断后必须向当事人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按规定

向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诊断原则

(1)职业史:重要前提

主要内容--工种、工龄、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时间、数量、接触方式、防护措施使用情况、同工种其他人患病情况、排除类似职业病的非职业性接触

(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害评价:参考依据

主要内容--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环境卫生条件、防护措施及使用效果等;车间中有害因素

的水平

(3)临床表现:详细询问各种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顺序、严重程度与接触有害因素时间先

后关系,症状和体征是否符合某一职业病的特征,特别要注意早期典型症状和体征

(4)实验室检查:

生物材料---毒物、代谢产物的含量生化指标的测定接触指标

X线胸片---接尘作业工人

听力测定---噪声作业工人效应指标

(可提供病理改变的证据)

职业病的报告: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

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按照

规定上报。

职业病患者治疗、处理管理:

治疗原则

1)力求病因治疗

2)重视对症,支持治疗

3)早期和预见性治疗

4)以整体观指导治疗

5)贯彻个体化治疗原则

待遇:落实职业病患者应享有的各种待遇

职业病预防管理:三级预防原则

预防医学练习题

绪论 A1型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急性病B.慢性病 C.传染病D.常见病 E.地方病 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传染病B.急性病 C.常见病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9.个体的免疫接种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10.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 A.各级的医院 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 C.全科医疗服务机构

D.教育、体育促进机构和组织 E.妇幼保健机构 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A.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B.心脑血管疾病 C. 肺癌 D.食物中毒 E.流感 B1型题 A.儿童卡介苗的接种 B.食品卫生法制定、食物中毒、病人抢救 C.通过国际检疫防止埃伯拉病毒的传入 D.乳腺癌的筛检 E.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 问题(13-16) 13.属根本性预防的是:() 14.属第一级预防的是:() 15.属第二级预防的是:() 16.属第三级预防的是:() A.预防为主 B.监测、评价和分析卫生状况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绪论 一、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常考题目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教学文案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 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预防医学试卷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卷及答案

2× 1.对于预防医学以下说法哪项是错 误的 A.研究自然与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 C.制订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 D.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2.第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A.控制和消除 致病因素 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积极治疗已患疾病,防止伤残 D.研制新的治疗药物 3.以下哪项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A.环境、生活方式、生物因素 B.生活方式、环境、遗传 C.生物、环境、生活方式、个体体质 D.行为、遗传、环境、卫生服务 4.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特点 A.影响范围大和人群面广 B.对人群健康影响时间长 C.对人体健康影响多样性与复杂性 D.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特异性 5.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造成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现象称为 A.环境损害 B.环境污染 C.公害事件 D.以上都不对 6.某些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级提高,此现象称为 A.生物转化 B.生物同化 C. 自净作用 D.生物富集作用7.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原因是 A.SO 2和烟尘污 染 B.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 C.大量的汽车废气排放 D.三氧化二砷污染 8.某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发生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远期危害 9.一次性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 A.急性中毒 B.蓄积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慢性中毒 10.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水的PH值 B.水的浑浊度与温度 C.水中重碳酸盐含量 D.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 1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 B.感官性状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细菌学及放射性指标

预防医学复习题库(有答案版)

一、单选题 1、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标志是 C A. 医学模式的转变 B. 健康观念的改变 C. 降低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D. 疾病谱的改变 E. 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使下述哪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明显改变 D A. 意外死亡 B. 肿瘤 C. 心脏病 D. 传染病 E. 地方病 3、现代医学模式为 B A. 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B.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C. 生物医学模式 D. 社会医学模式 E.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20世纪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 E A. 传染病死亡率太高 B. 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生素 C. 环境严重污染 D. 城市人口增多 E.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5、发明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创造了人工免疫的人是 D A. Hippocrates B. Pasteur C. Koch D. Jenner E. Lister 6、预防医学的主要目的是 A A.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B. 预防疾病、治疗疾病 C. 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D. 发现疾病、治疗疾病 E. 预防疾病、发现疾病 7、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和提高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 A A. 加强预防医学 B. 提高临床技术 C. 发明有效的新药 D. 发明灵敏、准确的诊断设备 E. 以上都不是 8、现代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 B A. 亚健康人群 B. 全社会的人群 C. 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 D. 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群 E. 对致病因素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9、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使下述哪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明显改变 D A. 意外死亡 B. 肿瘤 C. 心脏病 D. 传染病 E. 地方病 10、接种牛痘可预防哪种疾病 A A. 天花 B. 鼠疫 C. 霍乱 D. 乙肝 E. 结核 11、以下哪项不是 ..第二次卫生革命预防的主要任务 C A. 心血管疾病 B. 脑血管疾病 C. 营养不良性疾病 D. 恶性肿瘤 E. 意外伤亡 12、哪项不是 ..“健康”现象的组成部分C A. 一般的安宁状态 B. 自我感觉良好 C. 无痛苦和烦恼 D. 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E. 对环境变化有调节和适应能力 13、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 D A. 麻疹 B. 鼠疫 C. 霍乱 D. 天花 E. 滋病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2 3 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主要)(2)皮肤不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大 (3)消化道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小 5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3)毒物剂量:绝对致死剂量LC100(LD100)半数致死剂量LC50(LD50) (毒性参数)最低致死剂量MLC(MLD) 最大耐受剂量LC0(LD0) (4)毒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个体差异 二1慢性铅中毒: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功能紊乱(2)腹绞痛(3)铅线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严重者腹绞痛 3血液和造血系统:(1)贫血(2)异常红细胞增多 4肾脏损害 2急性铅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比慢性中毒病情进展快,而且严重 (1)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 (2)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 3诊断原则(职业性)职业史:诊断前提 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 因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血、尿、头发) 驱铅诊断: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铅不高的人。 诊断原则(非职业性)接触史:至关重要 症状和体征:儿童重要的一个表现:神经行为的亚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铅,是最有效的检查指标 4治疗原则:(1)趋铅治疗金属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首选)、*基解毒剂 (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 三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汞中毒:(1)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2)口腔炎;(3)胃肠道症状;(4)化学性肺炎;(5)肾损伤;(6)汞毒性皮炎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 (1)以兴奋为主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①神经衰弱综合症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③神经症状----易兴奋症 (2)汞毒性震颤开始时是全身肌无力、肌肉疼痛、痉挛,随之出现细小、无规律、不对称的三颤-------手指、舌尖及眼睑。进一步发展至腕部、上下肢,最后可出现全身震颤,表现为粗大、有意向性。震颤、步态失调、动作迟缓等症候群,类似帕金森病 (3)汞毒性口腔炎①汞线:位于齿龈周围,由蓝黑色小点构成。仅出现在一些空腔卫生不良的工人中;汞线 只能说明是共吸收,并非是汞中毒。 ②口腔炎:流涎、口腔腥味臭、牙齿红肿,松动 ③其他,少数患者可有肾脏损害 四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症 (2)造血系统①最早,最常见为持续性白细胞计数下降。(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内中毒颗粒增多) ②随后血小板计数下降。皮下及粘膜不平行的出血倾向。 ③中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下降。 ④晚期全面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五窒息性气体

【精品】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 有、、、、。 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 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_超全面的修改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 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 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B.从医学 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D.提示 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 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 BCDE ) A.物质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 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 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 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 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 灾难中恢复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 用的前提(A )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迟发 性反应 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 D.协同作 用 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 )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烟尘和二氧化碳 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 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 B )?? A.100微米以下 B. 10微米以下 C. 5微米以 下 D. 1微米以下 E. 0.4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 )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 物吸收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健康管理师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多选题)重点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多选题) 1. 下列关于预防医学正确的是: A.以临床观察为主 B.以治疗为主 C.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D.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E.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 2. 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有: A.流行病学 B.医学统计学 C.环境卫生科学 D.社会与行为科学 E.卫生管理学 3. 健康决定因素包括: A.社会制度与政策 B.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 C.物质环境 D.个人因素 E.卫生服务 4.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有: A.健康管理方案制定 B.健康筛检 C.化学预防 D.健康咨询 E.健康管理效果计划制订 5. 有关健康筛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临床预防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 B.属于二级预防 C.能促使求医者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D.通过筛检可有效发现部分早期疾病 E.每年检查一次血压也属于其中一种 6. 第二级预防的措施有: A.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 B.建立社会性高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统 C.个人的健康教育 D.普查 E.做好环境卫生 7. 下列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是: A.产前咨询 B.筛检 C.定期体检 D.遗传咨询 E.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 8. 以下属于第三级预防的措施有: A.家庭功能康复 B.健康教育 C.临床治疗 D.心理康复

E.物理治疗 9. 职业病具体的特点是: A.病因不明确 B.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水平-效应关系 C.群体发病 D.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E.重在预防 10. 卫生服务的特点: A.以基层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 B.提供综合性服务 C.提供连续性服务 D.提供协调性服务 11. 健康管理可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帮助是: A.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 B.指导医疗需求、协调医疗服务、辅助临床决策 C.实施专业化的健康诊疗风险控制 D.实现全程健康信息管理 E.企业员工健康风险评估项目 12. 社区公共卫生实施的原则是: A.以健康为中心 B.以人群为对象 C.以需求为导向 D.多部门合作 E.人人参与 13.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包括: A.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B.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C.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D.疫点疫区处理 E.学校卫生服务 14. 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然发生 B.重大食物中毒 C.重大传染病疫情 D.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E.严重影响个体健康的事件 15.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版)包括内容有: A.健康教育 B.预防接种 C.孕产妇健康管理 D.6~10岁儿童健康管理 E.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健康管理师(理论)-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的知识点。(2)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医学的一个

预防医学试题库.doc

预防医学试题库 1. 除()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 根据食物链的不同层次,人类应处于() A.第一营养级(最低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E.第五营养级(最高级) 3.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物质 E.无机界 4.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著名论点载于() A. 《内经》 B. 《易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空气、水和居地》 5."人类-环境"系统是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环境 B.生物 C.人类 D.物质 E.食物 6.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7.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8. 下列中生态系统是() A.一个湖泊 B.一条河流 C.一片森林 D.一滴水 E.以上都是 9.以下中不正确是() A.生物圈是一个最为精巧而复杂的庞大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C.所有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D.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 E.生态系统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中 10.与人类生活及环境污染关系较为密切的三大循环是() A.氧、镁、氮 B.氢、硫、钾 C.氮、钙、水 D.水、碳、氮 E.氮、碳、钙 11. 以下不属自然环境是() A.大气层 B.江河流域 C.人口发展 D.草原 E.岩石 12.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社会环境 B.无机界 C.生产者 D.消费者 E.分解者 13.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一次消费者 C.二次消费者 D.分解者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 防 医 学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选1 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3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时,仪器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一致。 统计的步骤(考填空题,四个空)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1.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设计是整个研 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 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考填空题,三个空) 随机化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类型,对照的设置)、重复的原则。 对照的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 2选1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 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 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 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 变量。 完全随机设计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名解2选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为多水平),故又称单因素(one-way)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属于此类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凶素。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的制作步骤以及频数分布表的用途(问答题)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例:某市1982年5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14.4117.2122.7124.0114.0110.8118.2116.7118.9118.1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 一、单项选择: 1、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应计算的指标是 A、变异系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全距 E、中位数 2、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什么水平的敏感指标 A、卫生文化水平 B、经济水平 C、政治水平 D、教育水平 E、科技水平 3、铅中毒时铅主要抑制 A、细胞呼吸酶活性 B、血红素合成酶活性 C、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D、胆碱酯酶活性 E、过氧化氢酶活性 4、不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是 A、地方病 B、传染病 C、食物中毒 D、职业病 E、公害病 5、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用指标是 A、σ B、S C、R D、C V E、S X 6、X线胸片诊断矽肺主要依据 A、肺门改变 B、肺纹理改变 C、胸膜改变 D、类圆形、不规则形小阴影和大阴影 E、肺气肿 7、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选择资料的类型属于 A、计数资料 B、定性资料 C、等级资料 D、半定量资料 E、计量资料 8、某县人口50万,约80%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该县设有一传染病科的综合医院。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水中。该县1986年1月~11月份伤寒发病人数达1063例,超过该县历史(1958~1985年)同期平均发病人数的6.9倍。初步调查,发现

患者集中于河水排污口的下游地带。这一地区 A、工业用水管线泄漏,工业废水污染了水源 B、城市污水污染了水源 C、供水过程中有被投毒的可能 D、供水设施和净化消毒措施未能正常运转 E、以上都不是 9、概率P(A )=0时表示事件 A、已经发生 B、可能发生 C、极可能发生 D、不可能发生 E、在一次抽样中不发生 10、统计工作的步骤包括,除了 A、搜集资料 B、统计设计 C、分析资料 D、整理资料 E、得出结论 11、某皮鞋厂制帮车间女工,工龄3年,近来常有头痛、头晕、乏力、月经过多等症状,多次化验检查WBC 波动在(4~4.5)×10的9次方/L,血小板低于80×10的9次方/L。如果考虑是某种职业中毒,该中毒的诊断分级为 A、观察对象 B、轻度中毒 C、中度中毒 D、重度中毒 E、亚急性中毒 12、为预防缺钙应多食 A、低盐、高蛋白质 B、低盐、低胆固醇 C、奶及奶制品 D、动物性食品 E、合理热能,优质蛋白,富含铁,锌,碘 13、频数表的两个特征是 A、计算指标与统计处理 B、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 C、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D、分布类型与对称程度 E、集中程度与离散趋势 14、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动物肝脏 B、奶及奶制品 C、蔬菜、水果 D、豆类 E、粮谷类

预防医学期末重点小结

健康(health)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学科。它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理论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和健康概念;生活环境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 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第一级预防: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它既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也包括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成为根本性预防。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含义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能够引起职业病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性损害:职业病的含义、特点和诊断依据: 广义上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特定疾病。 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特点: 1病因明确,即为相应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这些致病因素或条件后,即可减少或消除职业病。 2病因多可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3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 诊断依据 1)病人的职业史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处理 1)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2)落实职业病患者应享有的各种待遇 职业病和职业性相关疾病的区别 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职业病 广义上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特定疾病。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A.传染区B.无菌区 C.清洁区 D.非消毒区 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A.水俣病B.痛痛病 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A.磷B.汞C.砷D.铁?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A.氟斑牙 B.甲肝C.水俣病 D.痛痛病?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A.75g/d B.100g/dC.150g/d D.200g/d 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A.苯B.二甲苯C.硝基苯 D.三硝基甲苯?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A.2~40小时 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A.动物性食品 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A.病人 B.健康人 C.动物 D.植物 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A.1~2年B.3~4年 C.5~6年D.7~8年?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 18.描述数值变量呈倍数关系资料的集中A.单式直条图B.复式直条图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趋势指标是() 19.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 )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 20.疾病是否发生受动因、宿主和环境3方面因A.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素影响的病因模型是( )?A.三角模型B.轮状模型C.疾病因素模型D.网络模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预防医学的特点有( ) A.预防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整个人群 B.研究的内容是防病和保健 C.工作的对策是积极主动 D.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E.以患者作为一个研22.目前世界的膳食模式有( ) 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A.东方膳食模式B.西方膳食模式C.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模式 D.地中海膳食模式E.日本膳食模式?23.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有()?A.供给碘化食盐 B.碘化食用油 C.检测家族遗传性D.改善居住24.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包括( ) 环境 E.及时治疗碘缺乏病? 25.医源性疾病的特点有A.健康促进B.增加体力活动 C.康复治疗D.防止病情恶化E.预防发生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