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2

3

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主要)(2)皮肤不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大

(3)消化道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小

5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3)毒物剂量:绝对致死剂量LC100(LD100)半数致死剂量LC50(LD50)

(毒性参数)最低致死剂量MLC(MLD) 最大耐受剂量LC0(LD0)

(4)毒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个体差异

二1慢性铅中毒: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功能紊乱(2)腹绞痛(3)铅线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严重者腹绞痛

3血液和造血系统:(1)贫血(2)异常红细胞增多

4肾脏损害

2急性铅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比慢性中毒病情进展快,而且严重

(1)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

(2)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

3诊断原则(职业性)职业史:诊断前提

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

因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血、尿、头发)

驱铅诊断: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铅不高的人。

诊断原则(非职业性)接触史:至关重要

症状和体征:儿童重要的一个表现:神经行为的亚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铅,是最有效的检查指标

4治疗原则:(1)趋铅治疗金属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首选)、*基解毒剂

(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

三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汞中毒:(1)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2)口腔炎;(3)胃肠道症状;(4)化学性肺炎;(5)肾损伤;(6)汞毒性皮炎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

(1)以兴奋为主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①神经衰弱综合症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③神经症状----易兴奋症

(2)汞毒性震颤开始时是全身肌无力、肌肉疼痛、痉挛,随之出现细小、无规律、不对称的三颤-------手指、舌尖及眼睑。进一步发展至腕部、上下肢,最后可出现全身震颤,表现为粗大、有意向性。震颤、步态失调、动作迟缓等症候群,类似帕金森病

(3)汞毒性口腔炎①汞线:位于齿龈周围,由蓝黑色小点构成。仅出现在一些空腔卫生不良的工人中;汞线

只能说明是共吸收,并非是汞中毒。

②口腔炎:流涎、口腔腥味臭、牙齿红肿,松动

③其他,少数患者可有肾脏损害

四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症

(2)造血系统①最早,最常见为持续性白细胞计数下降。(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内中毒颗粒增多)

②随后血小板计数下降。皮下及粘膜不平行的出血倾向。

③中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下降。

④晚期全面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五窒息性气体

1

使空气中氧分压降低,导致肺内氧分压降低,随之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机体缺氧窒息。

2

力发生障碍,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细胞内窒息”。

3窒息性气体的毒作用特点

(1)主要致病环节均是可引起机体缺氧;

(2)脑对缺氧极为敏感,持续缺氧可发展为脑水肿。故治疗除进行有效的解毒之外,关键是脑缺氧治疗和脑水肿的预防及处理。

(3)有效的戒毒治疗,必需针对窒息性气体的中毒机制和中毒条件。而不同的窒息性气体有不同德中毒机制和条件。

(4)慢性中毒缺乏确证,有人认为所谓慢性中毒只是反复急性轻度中毒的结果。

六职业中毒的预防

(1)消除和控制生产环境中的毒物

1)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2)改革工艺过程及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3)厂房建设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

4)通风排毒。

(2)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

2)定期检查职业卫生开展情况,检测生产环境毒物浓度;

3)做好健康监护工作。

(4)消除和控制环境污染,使其排出量低于国家标准

(5)

3粉尘的分类(按性质):

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金属性粉尘(如铝、铅、锰、锌、铁、锡等及其化合物)

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羽绒、骨质、丝等)

植物性粉尘(如棉、麻、亚麻、谷物、木、茶等)

人工有机尘(如合成燃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TNT炸药、有机农药等)

混合性粉尘--两种或多种粉尘的混合形式存在,称之为混合性粉尘(如煤矽尘、金属矿的开采)

粉尘的特点和卫生学意义

1粉尘的化学组成-----决定其对机体作用性质的最主要因素

游离型二氧化硅粉尘→可致硅沉着病(矽肺)

含结合型二氧化硅的石棉尘→可引起石棉沉着病(石棉肺)

铅尘→可致铅中毒

铝尘→可致铝尘肺

棉、麻尘→可引起棉尘病等

2 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

小粒径粉尘所占比例愈大,则粉尘的分散度愈高

粉尘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

⑴粉尘的分散度影响其在空气中的悬浮稳定性

(分散度愈高,悬浮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愈大)

⑵分散度愈高,其表面积大,生物活性愈高,对集体危害则愈大

⑶分散度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和阻留率

①直径<15μ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吸入性粉尘

②直径10~15μm的粉尘主要沉积于上呼吸道

③直径<5μm的尘粒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呼吸性粉尘

3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达一定量后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4主要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因素(致病因素)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以石英为代表

矽尘作业---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10%以上的粉尘作业

常见矽尘作业有:矿山→采掘、凿岩、爆破、运输、选矿

筑路→修建公路、铁路等隧道的开挖

水利→隧道的挖凿、采石

原料破碎→研磨、筛分、配料

机械制造→(锻造工段)配料、铸型、打箱、清矽喷砂等

5矽肺发生的影响因素:

①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发病时间愈短,病情愈严重

②二氧化硅类型:致纤维化能力依次为鳞石英>方石英>石英>柯石英>超石英

③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

④防护措施和劳动强度

⑤个体因素:如年龄、营养、个人卫生习惯、呼吸道疾患(特别是肺结核均影响矽肺发病)

6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矽结节形成,肺组织纤维化

7 X线胸片表现:是判断矽肺进展和评价矽肺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小阴影和大阴影:是矽肺病理改变在X线胸片上的反映

与肺组织内粉尘的沉积,肺组织纤维化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是矽肺X线的诊断依据大阴影是晚期矽肺主要X线表现

肺门改变肺纹理胸膜改变肺气肿-----矽肺诊断重要参考

8尘肺的预防措施技术措施革(改革工艺)、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

护(个人防护)、管(加强管理)、教(宣传教育)、查(定期检查)

***措施

八1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以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2高温作业类型⑴干热型(高温、强热辐射作业)①高温、热辐射同时存在

②受对热流、实在物体来的热源及二次辐射源作用于深部组织

③机体不能经辐射、对流散热、靠汗液蒸发散热

⑵湿热型(高温、高湿)①室温>30℃、相对湿度在85%~90%

②机体大量出汗、蒸发散热率低

⑶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太阳热辐射强

3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⑴体温调节①辐射散热②传导、对流散热

③蒸发散热气温升高>皮温或辐射热强度很大时,辐射对流受阻,靠蒸发散热(出汗增加)

若散热<外界加热和体内产热量则热平衡破坏,体温升高。

体温调节的指标体温>38℃过热

皮温>36℃则失去散热作用

⑵水盐代谢高温作业工人补水的同时必须补盐

⑶循环系统⑷消化系统⑸神经系统⑹泌尿系统

4 中暑的类型:热射病高温、高湿、强热辐射

热衰竭高温、强热辐射

日射病露天作业

热痉挛高温、强热辐射

5 噪声基本概念

(1)声强:

(2)声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介质指点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这种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空气)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单位牛顿/米2(N/m2)

(3)声压级:从听阈声压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相差1000 000倍,为了计算方便,也用对数值来表示其大小既称声压级单位分贝(dB)

(4)人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

(5)暂时性听阈位移:指接触噪声后引起听力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6)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6

定职业病)。

7非电离辐射包括①射频辐射②红外辐射③紫外辐射④激光

电离辐射有电子射线、β射线、α射线、质子射线、中子射线、γ射线、χ射线

九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普遍性、非常规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①重大传染病疫情、②群体原因不明原因疾病、③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④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2)造成心理伤害(3)造成严重经济损失(4)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5:

6

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

7

射仪器的损伤称为急性电离辐射损伤。引起急性电离辐射损伤下限辐射剂量一般为1Gy.

8急性电离辐射损伤的特点:

9应急条例内容:

10 应急预案内容:(1)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2)突发事件的检测与预警;

(3)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4)应急处理技术和检测机构及其任务;

(5)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6)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十传染病发生的流行过程

1 2)宿主(3)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

2

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体内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传播的过程。

3 流行过程的3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 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流行病学意义:

1)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

2)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3)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4)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5)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短者呈爆发)

5 经饮水传播流行特点:1)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引用同一水源史;

2)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兵力终年不断;

3)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4)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6 经疫水发生的传播流行特征:1)病人有疫水接触史

2)发病有季节性、职业性和地区性

3)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接触疫水时可致爆发或流行

4)加强疫水处理和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发生

7 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1)病人有进食某一事物史,不食者不发病;

2)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发;

3)停止供应污染事物后,爆发可平息。

8 经接触传播流行特征:1)一般呈散发,很少造成流行;

2)无明显季节性;

9

状况有关,常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

因此人群易感性与人群免疫水平成反比,人群易感性高表示该人群的免疫水平低。

10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1)新生儿增加;(2)易感人群进入(3)免疫人群的免疫水平自然消退;(4)免疫人群因病原体变异而成为易感;(5)免疫人群死亡。

:(1)预防接种(2)传染病流行(3)隐性感染

疫源地,但在一个疫源地内也可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

13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1)传染源被移走(如病人被隔离或死亡),或传染源不再排出病原体(治愈);

2)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被清除(如已消毒或杀虫),传播途径不再存在;

3)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未病发病或证明未被感染。

14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共37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

丙类(9种):血吸虫病、绦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15 报告时限:

①发现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与12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及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②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③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17 消毒的分类:

(1)预防性消毒(2)疫源地消毒

消毒.

次彻底消毒。一般是对致病微生物在外环境抵抗力较强的疾病要进行终末消毒

18 对传染病爆发或流行的应急措施:

(1)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剧院演出或其他群众集会等。(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和交通工具等。(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引用水源等。

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一秒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性疾病的目的。

(2

设备。

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在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以后才发病者。

分类:①自身感染或内源性感染②医源性感染③带入感染④交叉感染

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术后伤口感染、病毒性肝炎、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十一健康行为干预

1广义定义: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即我们的外显行动和内隐的思想、情感活动。

严格的定义: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2

行动。

3

4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

(2)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是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意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

(3)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

,如某一突发事件或因素。

6 实例:为了健康和快乐多吃水果

概念具体措施

环境改善家中获得蔬菜水果的条件,父母参与,学校支持

行为能力提高学生制作食谱和在家中和快餐店主动要求蔬菜水果的能力

结果预期让学生明白多吃水果蔬菜能增强在学校的活动能力并得到同学的尊重

自我控制让学生制定多吃水果的目标

观察学习学生观察老师如何为自己制定改善饮食的目标

强化对实现目标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

自我效能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增强获得水果蔬菜的信心

相互决定论学生要求家中多买蔬菜水果;而当家中蔬菜水果多了以后,学生就能因为方便而多吃;增加了对水果蔬菜的接触又会使学生更喜欢吃它们

7

合体。即“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①倡导(advocacy):是捍卫或形成一个理由的过程。

②增权(empowerment):是帮助群众具备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知识、可行的技能,激发其朝向完全健康的潜力:使群众获得控制那些影响自身健康的决策和行动能力的过程。

③协调(mediation):是指让利益冲突各方面围绕促进和保护健康而妥协的过程。

8 临床场所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五“A”模式:评估Assess,劝告Advise,达成共识Agree协助Assist,

安排随访Arrange。

9 健康咨询的原则:①建立友好关系②鉴定需求③移情④调动参与⑤保守秘密⑥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

10体力活动促进的策略及措施:

(1)社区范围的媒体宣传:电视、报纸、宣传栏

(2)在电梯或电动扶梯边设立鼓励走楼梯的标识

(3)个体健康行为干预:

①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测②构建社会支持③通过自我鼓励来进行行为的强化

(4)学校为基础的体育课程

(5)社区场所中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散步小组或其他锻炼小组以提供友谊和支持

(6)创建支持体力活动的社区环境,及使用体育器械的培训

十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指以生活方式和环境危险因素为主的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为主的一组疾病。(或: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如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2防治框架:

第一级预防:针对共同的危险因素,采用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进行共同防治;

第二级预防:整合到日常工作中的常规筛检

第三级预防:病人自我管理及长期照料

3“五A戒烟法”(“5A’s”)

询问(ask)吸烟情况劝阻(advise)吸烟评估(assess)戒烟意愿

帮助(assist)尝试戒烟安排(arrange)随访

4

体力活动。

5静坐生活方式的危害:静坐生活方式者如果同时又进食高脂肪膳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起体重增加及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肥胖,胆固醇及血糖水平升高。以致引发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糖尿病、乳腺癌、大肠癌等疾病的机率升高。缺乏体力活动还会导致骨质疏松、情绪低落、关节炎、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等后果。

6在卫生保健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

三大任务:

1、所患疾病的医疗和行为管理(如按时服药、加强锻炼、就诊、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2、角色管理(维持日常角色,做家务,工作,社会交往)

3、情绪的管理(愤怒、对未来担心、挫折感和偶尔的情绪低落)

五大基本技能:

1、解决问题的技巧

解决问题的步骤:发现问题;列出建议;选择其中一种;评估试用的结果;换用另一个建议;向别人寻求帮助;接受这个问题目前还无法解决的事实。

2、决策能力

3、寻找和利用社区资源:社区信息和咨询服务;询问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图书馆;

志愿者服务组织;免费咨询、服务电话;上网查询)

4、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技能

3-6个月中想要完成的事

7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8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A、社会公平原则:满足全体人民最基本的卫生需要所必需的资源和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这不仅

意味着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卫生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根据需要重新分配现有的卫生资源。

B、社区与群众参与原则:必须宣传和动员人民群众和社区,使他们充分了解初级卫生保健的意义和方

法,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对他们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健康负有责任。

C、部门协同原则:只靠卫生部门是不能实现的,必须由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等各个领域共同承担

责任,有特殊机制建立和保持这种部门通力合作的协同关系。

D、成本效果与效率原则:这种效益的衡量标准以大多数人健康需要的满足程度为依据。

9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服务

10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特点:社会性;群众性;系统性;科学性;长期性

11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

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宣传教育+环境支持(政策+法规+组织)=健康行为

2、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检查等。

3、基本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提供初级医疗服务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标,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体的有效、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13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①初级保健(primary care):是第一季接触的医疗服务,其提供者是家庭医师(全科医师)。作为健康的守门人,家庭医师服务于患者的社区生活环境之中,不分病人的年龄、性别和病种,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综合性及连续性的初级保健服务

②社区卫生(community health):针对社区必须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以人群为对象开展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活动。突出社区预防,强调促进社区卫生与个体预防想结合。

14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以健康为中心:工作重点从治疗到预防

以人群为对象:以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为准则,发挥家庭的作用

以需求为导向:强调卫生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

多部门合作: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卫生部门承担组织和管理的功能

人人参与:群众参与到确定社区卫生问题、制定社区计划和评估等决策活动

15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一) 提供综合性服务(Comprehensive care)

服务对象:病人非病人

服务内容: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

服务范围:个人、家庭、社区

(二) 连续性服务(Continuity care)

包括新、旧、急、慢性疾病

从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测——机体最初出现功能失调、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康复各个阶段,

并包括病人住院、出院、会诊等不同时期

(三) 协调性服务(Coordinated care )

医疗和非医疗部门的配合

社区医务人员应掌握各类医疗机构和专家、社区

家庭和社区内外各科资源情况

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17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1、 人类健康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

2、 加入WTO 对公共领域的挑战

3、 应对生物恐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5、 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

6、 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

7、 老龄化

8、 艾滋病与结核病

18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

(1)疾病监测:传染病监测、非传染病监测

(2)与健康相关问题的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出生缺陷监测、环境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营养和

食品安全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计划生育监测等

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法定传染病报告)

(传染病漏报

调查)

。 测。如我国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对能够反映总人群中某种疾病流行状况的有代表性特定人群(哨点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

收集每一例病例的信息。 疾病进行监测。

预防医学 08级公共事业管理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 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 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 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 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绪论 一、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

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重点及汇总

目录 预防医学 (1) 绪论 (1) 医学统计学方法 (4)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14) 临床预防服务 (30) 社区公共卫生 (45)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61) 预防医学 绪论 考试大纲 (1)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意义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 (3)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 (一)预防医学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生态模型”,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要求所有医生应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3.特点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③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教学文案

口腔预防重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 08口腔 jojo 第一章 预防口腔医学绪论 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的概念可整合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 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 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 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 WHO 的标准 - 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 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之和 b.龋面均=受检人数 龋、失、补牙面之和 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受检人数患龋病人数×100% 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 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受检人数 发生新龋的人数×100%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 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健康生活预防癌症 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 (共50.00分) 1. 癌症是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癌细胞发展到癌症需要很长的时间 B. 癌症就是绝症 C. 癌细胞可不受机体的控制迅速生长,形成肿块 D. 癌症就是恶性肿瘤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暂无 2. 肿瘤发生率最高的是 A. 增生最活跃的组织 B. 增生不活跃的组织 C. 不增生的组织 D. 牙齿 E. 头发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3. 同样的生活环境下,有人患癌症最可能的原因 A. 受到二次突变打击

因为体质弱 C. 不吃早点 D. 肥胖 E. 经常饮酒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4. 原位癌的概念是 A. 尚未发生转移的癌 B. 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 C. 无症状和体征的癌 D. 局限于上皮内的癌,未突破基底膜E. 早期浸润癌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5. 下列哪种不属于癌前病变或疾病A. 口腔或外阴粘膜白斑 B. 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病 C. 慢性乙型肝炎

葡萄胎 E.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6. 某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即CINⅢ级),以下解释正确是 A.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层下1/3 B.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层下1/3至2/3 C.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超过子宫颈上皮层下2/3,或已累及上皮全层(即原位癌) D. 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E. 指宫颈癌已发生转移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7. 某女,45岁,体检时做B超发现右侧卵巢有一个直径8厘米的包块,抽血检测肿瘤标志物,以下哪项明显升高,提示包块可能是卵巢癌 A. CA125 B. CA199 C. CEA D. PSA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2 3 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主要)(2)皮肤不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大 (3)消化道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小 5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3)毒物剂量:绝对致死剂量LC100(LD100)半数致死剂量LC50(LD50) (毒性参数)最低致死剂量MLC(MLD) 最大耐受剂量LC0(LD0) (4)毒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个体差异 二1慢性铅中毒: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功能紊乱(2)腹绞痛(3)铅线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严重者腹绞痛 3血液和造血系统:(1)贫血(2)异常红细胞增多 4肾脏损害 2急性铅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比慢性中毒病情进展快,而且严重 (1)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 (2)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 3诊断原则(职业性)职业史:诊断前提 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 因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血、尿、头发) 驱铅诊断: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铅不高的人。 诊断原则(非职业性)接触史:至关重要 症状和体征:儿童重要的一个表现:神经行为的亚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铅,是最有效的检查指标 4治疗原则:(1)趋铅治疗金属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首选)、*基解毒剂 (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 三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汞中毒:(1)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2)口腔炎;(3)胃肠道症状;(4)化学性肺炎;(5)肾损伤;(6)汞毒性皮炎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 (1)以兴奋为主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①神经衰弱综合症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③神经症状----易兴奋症 (2)汞毒性震颤开始时是全身肌无力、肌肉疼痛、痉挛,随之出现细小、无规律、不对称的三颤-------手指、舌尖及眼睑。进一步发展至腕部、上下肢,最后可出现全身震颤,表现为粗大、有意向性。震颤、步态失调、动作迟缓等症候群,类似帕金森病 (3)汞毒性口腔炎①汞线:位于齿龈周围,由蓝黑色小点构成。仅出现在一些空腔卫生不良的工人中;汞线 只能说明是共吸收,并非是汞中毒。 ②口腔炎:流涎、口腔腥味臭、牙齿红肿,松动 ③其他,少数患者可有肾脏损害 四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症 (2)造血系统①最早,最常见为持续性白细胞计数下降。(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内中毒颗粒增多) ②随后血小板计数下降。皮下及粘膜不平行的出血倾向。 ③中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下降。 ④晚期全面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五窒息性气体

《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预防医学》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 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预防医学知识点

1.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一种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他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2.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4.公害(public nuisance)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称为公害。 5.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成为公害病。 6..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水性传染病 7.地方性氟病(endmic fluorine poisoning)是生活在高弗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8.碘缺乏病(IDD):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9.必需氨基酸EAA: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0.条件氨基酸(CEAA):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11.非必需氨基酸(NEAA):其余九种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 12蛋白质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倍表示。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润长度越高。 13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4.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目前认为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在体内转变为20碳五稀酸EPA和22碳六烯酸DHA。 15.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是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和木质素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海藻胶,木质素等。 1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应包括人体所必需的足够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避免缺乏或过多,以满足机体代谢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17.食源性疾病FBD: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18.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是指食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使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9.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0.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2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22.工作有关疾病(work related disease):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唯一直接的原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表现为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升高,潜在的疾病显露和以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23.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 24.窒息性气体(suffocating gas):是指阻碍机体氧的供给,吸入,运输和利用,从而导致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的一类有害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25.尘肺(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6..矽肺(silicosis):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019年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doc

2019 年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 ,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 1 分 / 题,共计30 分) 1.下列哪项是目前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 ) A.强调病人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B.不用药物治疗 C. 社会支持治疗 D.倾听、解释,支持,心理和药物治疗并用2.以下哪项是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咨询应注意转诊或住院治疗的( ) A.学习障碍 B.性心理障碍 C.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D.抑郁性障碍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 ... A.耐心倾听 B.严守秘密 C.解决问题 D.先入为主 4.下列哪项不是第一次会谈中要涉及的结构和内容( ) .. A.消除戒心 B.进入正题 C.探索问题 D.评估效果 5.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下列哪项为中心( ) A. 疾病 B.医生 C.病人 D.健康 6.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是( ) A. 社区中个体 B.社区中患者 C.社区人群 D.社区老年人 7.一种新疗法可延长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期,但不能治愈该病,此时将出现下哪种情况 ( ) A.发病率将上升 B .患病率将上升 C .发病率将下降 D .患病率将下降 8.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 、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C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 、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9.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以门诊为主体的照顾 B 为个体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C 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D 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10.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 )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 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11.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B. 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照顾 C.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D. 主要提供急诊和住院服务 12.高科技引入临床后误诊率没有下降反而升高,原因是( ) A. 外语不过关 B.基本功削弱 C.理化知识少 D.不会仪器操作 13. 为了确证或排除某个诊断而选择诊断试验检查项目时,不必考虑( ) A. 方法是否最新 B.可靠性、真实性 C.安全性 D.成本 14.全科医生的诊疗模式是 ( ) A. 以疾病为中心 B. 以家庭为中心 C. 以社区为中心 D. 以病人为中心15.通常来讲,以下哪类家庭的关系最复杂( ) A.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6.一般而言,哪类家庭对儿童成长最不利( ) A.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7.某家庭历来都由男性掌握家政大权,这个家庭属于下列哪种权力结构A.工具权威型B.感情权威型C.分享权威型D.传统权18. 决定家庭成员的就医、遵医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等的是下列哪项( ) A.家庭评估B.家庭照顾C.家庭功能 D .家庭健康观19.下列哪项不是家庭的基本功能( ) A.抚养或赡养功能 B .满足情感需要 C .社会化 D .预防疾病20.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疾病遗传方面 B .儿童发育方面 C .血液类型方面 D .疾病传21.有调查显示,父亲吸烟的家庭其孩子吸烟的比例高于父亲不吸烟的家庭,这影响 ( ) A.遗传方面 B .疾病传播方面 C .成人发病与死亡方面 D .生活 22.不属于家庭生活周期发展阶段的是 ( ) A. 新婚期 B.学龄期 C.恋爱期 D.退休期 23.以下哪项不是青少年期的特点( ) A.第二性征明显 B .身高、体重快速增加 C.开始追求独立、自我认同 D .因上学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焦虑 24.家人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及关爱,属于( ) A.经济支持B.维护支持C.医疗支持D.精神的支持25.慢性病或行为受限的病人提供定期持续性的家访是属于下列哪项家访A.评估性家访 B .随机性家访 C .照顾性家访 D .急诊性家访26.实施 COPC的核心是下列哪项( ) A.社区诊断 B .社区参与 C .制订 COPC计划 D .权利增长27.社区资源是指( ) A.组织机构资源B.人力资源C.物质资源D.以上都是28.关于筛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早期发现病人 B .及时发现高危人群C.对象是患病人群D.可为研29.以下哪项不是全科医疗服务关注的健康结局指标( ) A. 医疗花费 B.死亡率 C.复发率 D.遵医嘱情况30.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中,下列哪项不是所指的主要问题( ) A. 病人所患的疾病 B.病人的就业问题 C.病人的主诉与症状D 二、名词解释( 5 分/ 题,共计30 分) 1.全科医学 2. 全科医生 3. 全科医学使命 4. 健康问题 5. 四项任务 6. 社区: 三、问答题( 20 分 / 题,共计40 分) 1.简述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 2.简述医疗事故的特征和分级: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 防 医 学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选1 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3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时,仪器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一致。 统计的步骤(考填空题,四个空)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1.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设计是整个研 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 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考填空题,三个空) 随机化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类型,对照的设置)、重复的原则。 对照的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 2选1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 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 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 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 变量。 完全随机设计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名解2选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为多水平),故又称单因素(one-way)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属于此类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凶素。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的制作步骤以及频数分布表的用途(问答题)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例:某市1982年5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14.4117.2122.7124.0114.0110.8118.2116.7118.9118.1

预防医学中级公共卫生362一部分知识点整理

公共卫生362知识点部分 1.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用T检验 2.两个大样本均数或者样本率和总体率比较用U检验 3.分类资料两个或多个样本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检验用方差分析 4.方差齐性检验用Bartletl卡方检验 5.完全随机用q检验,多个均数间比较用q 6.对于明显偏离正态性和方差不齐的资料,选用变量变换的处理方法?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检验用F检验?? 7.未知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 8.反映筛检试验项目收益的用似然比 9.泊松分布的总体均数u小于5时为偏锋,u越小,分布越偏,随着u增大,分布趋于对称,理论上无限大,接近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中均数和总体方差相等,均为拉姆达,观察结果具有可加性,均数为唯一确定性 10.罚款是行政处罚 11 化妆品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2.5m 12 光化学烟雾污染物:臭氧和醛类 13 测量某因素和疾病之间联系的最好的指标是相对危险度 14 责令改正不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15 体液丢失7%重度缺水,6%中度缺水2%轻度缺水 16 成熟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完备阶段,个体在形态及功能上达到成人水平 17 发育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不断完善 18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标准为0.15mg/m3,烫发的氨标准值为0.5mg/m3 19 商场噪声标准值≤60db,出售音响设备的柜台≤85db,图书馆是≤50db 20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锌碘硒铜钼铬钴 21 RFD是参考剂量BMD是基准剂量VSD是实际安全剂量UDS是不

确定系数EED是高危人群总接触量估计值 22 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淋巴系统12岁达到成人的200%,第二个十年逐渐萎缩,骨骼出生后第一年增长快,青春期出现生长突增,然后增长趋势减弱到成熟 23 青春早期是生长突增,出现身高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中期主要是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月经初潮,遗精,睾丸增大是男性青春期的第一信号,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24 配对设计的两组资料,两均数差别进行假设检验,可用配对t检验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25 粪大肠菌群是44.5℃时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菌群,总大肠菌群是指培养温度37℃时能发酵乳糖.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细菌总数是1ml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经37℃24h培养后生成的菌落 26 X射线机的发射量取决于管电流的大小,曝光时间的长短 27 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以大量活菌为主,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蜡样芽胞杆菌、葡萄球菌以毒素为主 28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工作方针及原则是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遵循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29 化妆品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2.5m 30 新风量舞厅>30m3 影剧院、商场>20 酒吧≥10m3小时.人,3星-5星级酒店30, 31 顺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的形式公布,一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的形式公布,条例由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以国家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 3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照重复随机 33 氰化氢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口唇麻木、恶性、呕吐、呼吸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